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四大攻坚战、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扩大内需、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干群关系的重大举措。衡水市按照省、市委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召开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培训会议。当前,衡水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已经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但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存在着不少难题亟待破解。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日本山形县金山町的农村建设历程,借鉴其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为衡水市农村面貌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推进衡水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关键词】日本农村建设;山形县金山町;农村面貌改造
1.富有特色的日本农村建设
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农村从初期较大的城乡差距,发展到中期的城乡一体化,再到如今更高层次的追求农村生活魅力、谋求可持续发展,充分展示了日本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进程。相对于欧美诸国,日本有着与中国国内更为相像的地方,并表现在传统文化、人口分布、建设历程等方方面面,而且日本在资源贫乏基础上的经济振兴更是为世人所称道。如何借鉴日本战后50多年来的农村村镇建设经验,并探索“部分地移植、复制”到衡水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践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日本山形县金山町的农村建设进程
从战后至今,日本的农村建设走过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历程。这个历程并不是预先就策划好的,而是不断学习探索的结果。
日本的山形县金山町是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农村村镇建设的一个典型。作为一个国内、国际发展大形势影响下的农村地区,金山町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消灭城乡差距开始,到推进农业生产环境整治,到提升农村生活水准,到着手营造农村景观,再到注重生态环境整治,经过了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步骤,是现实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日本国内农村不断学习取经、研究总结、不断实践的结果。
2.1外观
坚持传统及富有民族特色的、风貌精致且讲究生活情趣的、分散居住的、功能划分的、适应防震需要的住区建筑形态。
日本全国的建筑形态高度地趋于一致,坚持传统建筑特色,较少特立独行的建筑形态;新时期的建筑虽然融入了一些时代的元素,但在外形上也基本以日本传统建筑形式为原形和基准,同旧式建筑的风貌区别不是非常明显。在调查中了解到,这是与日本工匠和农民积极参与的共同结果分不开的。由于日本的工匠在日本建筑建造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因此在日本国内很受尊重。当然,农村居民在控制建筑风貌形态方面的积极参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日本的住宅风貌依旧保持原有的形态,在旧有建筑基础上配备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丝毫没有受西方建筑标准的影响。除了配备有一个比较西式的卫生间之外,外观上“一看就知道是到了日本”。
日本山形县金山町的建筑形态更为复杂和精致,特别是在房屋内部的结构、细节处理方面,更见一功。这一方面归因于日本经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家居环境方面的思考与改进得到不断积累,根本上则同日本国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讲求生活情趣、追求精致生活的群体意识有很大关联。
分散居住的农村住区特点则同日本土地私有制和国家不主张干涉私人生活密切相关。在以砺波平原为代表的散居化地区,以大家庭为单位的、沿袭数代的农居随处可见。这些住宅往往建在私人拥有的田地中央,互不接壤,自成一体。
此外,以功能划分的住区的建筑形态也是一大特点。普通农居住家往往辟有单独的工具房、仓库,以供堆放杂物;而家居住房则单建他处,与其他功能用房有明显的距离空间,以利提高家居生活标准与美感。而防震的需要则为日本农具“低矮化”的特点写下了最好注脚。
2.2配套
市场化运作的、完备的市政公建基础设施在日本的山形县金山町,市政设施建设与配套都是市场化的,农户主要通过申请向市政管理部门要求配备市政设施。
值得称道的则是该地区的公建基础设施,尤其是污水、固废处置设施非常完备。这为农村的环境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切实保障。联系到中国国内,在农村地区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普遍管理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在这一领域的基建设施方面加大投入,为地区居民营造一种更适宜居住的生存环境,显得愈益紧迫。
2.3政策
土地规划的重视、严格的环境保护、农民的参与机制确立日本山形县金山町在当前阶段农村建设的政策取向上有三类现象。一是在土地放开的基调下日益加强的规划控制政策,这主要体现在推行农田整备、围海造田后的统一规划和鼓励住房集中等方面,特别是农田整备方面,这些年日本政府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并日见成效。二是严格的自然环境保护政策。日本山形县金山町污水、固废处置和封山育林方面的努力和成效与中国国内的现状有着强烈反差。三是鼓励农村居民参与政策。从地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到地区环境建设事业的知晓、参与,到一系列地区居民与建设事业的“共建”式活动,充分反映了日本山形县金山町居民对地区建设事业的影响力,甚至某种程度上的主导作用。这可以理解为民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与政府及各类实体的态度也是须臾不可分。
3.日本的农村建设对衡水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启示
3.1要坚持农民参与的原则
日本在推进农村建设过程中,无论从政策设计,还是规划制订,不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是坚持推行自下而上的原则,充分倾听农民的意见,把握他们的需求,并不断引导他们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来。我市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活动中一定要充分倾听农民的意见,要善于搞好分类指导,根据村情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多模式推进。
3.2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各项补贴举措要落实到位
日本农业与农村现代化推进速度之所以快于欧美,其重要原因是建立了投入的长效机制,除各级政府直接补贴外,国家及农协系统金融机构也为农民提供了足够的资金。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为推进工业和城市发展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即使从偿还的角度出发,国家也应当为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资金供给环境。因此,我市应当通过提供足够资金和落实各类补贴的实际行动,消除农民的疑虑,从而唤起他们踊跃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积极性。
3.3要为农民建设具有田园景色的新农村
日本在推进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注意如何将农村特有的优美自然环境、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既保留特色,又具现代风格的原则,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了区域特色和乡村特点,避免“千村一律”。在日本纯农村地区,既看不到成行成排的“别墅式”建筑,也看不到宽大马路和广场。但农村生产生活及集体活动场所相关设施一应俱全,农民逐步富裕化,生活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村落环境呈现优美化,城乡交流日常化。我市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过程中,必然将对旧村进行彻底改造。在制定建设规划时,必须有别于城市规划,要充分吸取小城镇建设中的教训,力求为农民建成既具有现代化,又保持田园景色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王汉民.现代化的日本农业、农村、农民[J].河南农业科学,2004(8).
[2]陈春英.富有特色的日本农村建设[EB/OL].[2005-10-09]http//www.cin.gov.cn.
[3]刘志仁.日本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北京观察,2006(7).
【关键词】日本农村建设;山形县金山町;农村面貌改造
1.富有特色的日本农村建设
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农村从初期较大的城乡差距,发展到中期的城乡一体化,再到如今更高层次的追求农村生活魅力、谋求可持续发展,充分展示了日本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进程。相对于欧美诸国,日本有着与中国国内更为相像的地方,并表现在传统文化、人口分布、建设历程等方方面面,而且日本在资源贫乏基础上的经济振兴更是为世人所称道。如何借鉴日本战后50多年来的农村村镇建设经验,并探索“部分地移植、复制”到衡水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践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日本山形县金山町的农村建设进程
从战后至今,日本的农村建设走过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历程。这个历程并不是预先就策划好的,而是不断学习探索的结果。
日本的山形县金山町是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农村村镇建设的一个典型。作为一个国内、国际发展大形势影响下的农村地区,金山町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消灭城乡差距开始,到推进农业生产环境整治,到提升农村生活水准,到着手营造农村景观,再到注重生态环境整治,经过了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步骤,是现实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日本国内农村不断学习取经、研究总结、不断实践的结果。
2.1外观
坚持传统及富有民族特色的、风貌精致且讲究生活情趣的、分散居住的、功能划分的、适应防震需要的住区建筑形态。
日本全国的建筑形态高度地趋于一致,坚持传统建筑特色,较少特立独行的建筑形态;新时期的建筑虽然融入了一些时代的元素,但在外形上也基本以日本传统建筑形式为原形和基准,同旧式建筑的风貌区别不是非常明显。在调查中了解到,这是与日本工匠和农民积极参与的共同结果分不开的。由于日本的工匠在日本建筑建造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因此在日本国内很受尊重。当然,农村居民在控制建筑风貌形态方面的积极参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日本的住宅风貌依旧保持原有的形态,在旧有建筑基础上配备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丝毫没有受西方建筑标准的影响。除了配备有一个比较西式的卫生间之外,外观上“一看就知道是到了日本”。
日本山形县金山町的建筑形态更为复杂和精致,特别是在房屋内部的结构、细节处理方面,更见一功。这一方面归因于日本经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家居环境方面的思考与改进得到不断积累,根本上则同日本国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讲求生活情趣、追求精致生活的群体意识有很大关联。
分散居住的农村住区特点则同日本土地私有制和国家不主张干涉私人生活密切相关。在以砺波平原为代表的散居化地区,以大家庭为单位的、沿袭数代的农居随处可见。这些住宅往往建在私人拥有的田地中央,互不接壤,自成一体。
此外,以功能划分的住区的建筑形态也是一大特点。普通农居住家往往辟有单独的工具房、仓库,以供堆放杂物;而家居住房则单建他处,与其他功能用房有明显的距离空间,以利提高家居生活标准与美感。而防震的需要则为日本农具“低矮化”的特点写下了最好注脚。
2.2配套
市场化运作的、完备的市政公建基础设施在日本的山形县金山町,市政设施建设与配套都是市场化的,农户主要通过申请向市政管理部门要求配备市政设施。
值得称道的则是该地区的公建基础设施,尤其是污水、固废处置设施非常完备。这为农村的环境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切实保障。联系到中国国内,在农村地区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普遍管理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在这一领域的基建设施方面加大投入,为地区居民营造一种更适宜居住的生存环境,显得愈益紧迫。
2.3政策
土地规划的重视、严格的环境保护、农民的参与机制确立日本山形县金山町在当前阶段农村建设的政策取向上有三类现象。一是在土地放开的基调下日益加强的规划控制政策,这主要体现在推行农田整备、围海造田后的统一规划和鼓励住房集中等方面,特别是农田整备方面,这些年日本政府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并日见成效。二是严格的自然环境保护政策。日本山形县金山町污水、固废处置和封山育林方面的努力和成效与中国国内的现状有着强烈反差。三是鼓励农村居民参与政策。从地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到地区环境建设事业的知晓、参与,到一系列地区居民与建设事业的“共建”式活动,充分反映了日本山形县金山町居民对地区建设事业的影响力,甚至某种程度上的主导作用。这可以理解为民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与政府及各类实体的态度也是须臾不可分。
3.日本的农村建设对衡水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启示
3.1要坚持农民参与的原则
日本在推进农村建设过程中,无论从政策设计,还是规划制订,不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是坚持推行自下而上的原则,充分倾听农民的意见,把握他们的需求,并不断引导他们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来。我市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活动中一定要充分倾听农民的意见,要善于搞好分类指导,根据村情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多模式推进。
3.2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各项补贴举措要落实到位
日本农业与农村现代化推进速度之所以快于欧美,其重要原因是建立了投入的长效机制,除各级政府直接补贴外,国家及农协系统金融机构也为农民提供了足够的资金。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为推进工业和城市发展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即使从偿还的角度出发,国家也应当为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资金供给环境。因此,我市应当通过提供足够资金和落实各类补贴的实际行动,消除农民的疑虑,从而唤起他们踊跃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积极性。
3.3要为农民建设具有田园景色的新农村
日本在推进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注意如何将农村特有的优美自然环境、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既保留特色,又具现代风格的原则,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了区域特色和乡村特点,避免“千村一律”。在日本纯农村地区,既看不到成行成排的“别墅式”建筑,也看不到宽大马路和广场。但农村生产生活及集体活动场所相关设施一应俱全,农民逐步富裕化,生活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村落环境呈现优美化,城乡交流日常化。我市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过程中,必然将对旧村进行彻底改造。在制定建设规划时,必须有别于城市规划,要充分吸取小城镇建设中的教训,力求为农民建成既具有现代化,又保持田园景色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王汉民.现代化的日本农业、农村、农民[J].河南农业科学,2004(8).
[2]陈春英.富有特色的日本农村建设[EB/OL].[2005-10-09]http//www.cin.gov.cn.
[3]刘志仁.日本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北京观察,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