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空军空降兵学院一系战术教研室541003)
作者简介:李绪静,男( 1968. 12),空军技术八级、上校军衔、讲师.发表军事学术论文30余篇、撰写专著4本;学院"十佳教员"、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获得者。目前主要在空降兵指挥专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降作战。
【摘要】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定位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前瞻性、综合性、指向性和实践性。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框架应该由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相结合的课程价值目标、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相结合的交叉课程结构、宽活模块与集群模块相结合的综合课程编排三个方面构成,并对其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01-02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是以解决部队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进行的学历后职业教育。任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定位决定着任职教育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显著特征。作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关键一环,课程体系建设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些特征展开。
一、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求
1.1任职教育课程体系要具有前瞻性。当今世界,军事变革日新月异,没有超前的意识,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广泛吸纳人类科学技术成果,紧盯军事领域需求,瞄准军事变革方向,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理论、先进的观点寓于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始终保持教学的活力,不断激发学员的动力,培养出更多的既能够胜任当前军事斗争需求,又能够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入方。
1.2任职教育课程体系要具有综合性。任职教育的对象已经具有较为系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通用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施综合性教学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在构建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个有利条件,打破分科教学模式,实施综合性教学,提高教学起点,搞好课程优化,使各个学科的知识充分交叉、融合,为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1.3任职教育课程体系要具有针对性。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是以解决部队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进行的学历后职业教育。任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定位决定着任职教育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显著特征。作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关键一环,课程体系建设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些特征展开。
1.4任职教育课程体系要具有指向性。学历教育既要重视学员学历的获取,又要兼顾学员第一任职能力的培养,同时具有"两个重点"。而任职教育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就是"盯着岗位任职搞教育、盯着长远发展搞教育"。任职教育课程设置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指向。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增加,、删减和补充,拓宽知识获取渠道,突出课程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1.5任职教育课程体系妥具有实践性。一方面,任职教育的对象需要更多地了解部队;另一方面,任职教育追求"所学即所用",强调学习与工作的紧密衔接,求实用效益,这就要求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具体来说,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性教学,使学员切实掌握任职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使之尽快了解并熟悉部队的日常生活、训练、管理,提高管兵带兵、组织指挥、决策应变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尽快适应部队生活,胜任任职岗位。
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框架
2.1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相结合的课程价值日标。能力本位的课程发展观和教育观,强调能力培养的指向性和实际效果,是任职教育课程设置的首要思想。人格本位,是指培养健康的个性,创造个体潜能充分施展的氛围,以个性发展理念创新课程。在知识军事时代,任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现实岗位的需要,而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部队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任职教育课程价值日标取向应定位在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相结合上,既着眼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又着眼完善其个性品质,充分开发其个体潜能和创造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2.2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相结合的交叉课程结构。课程的平面结构主要是指任职教育课程应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等相互平行的四大模块。课程的壹体结构是指以上四大模块与时间纬度综合交叉而形成的课程结构。通过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交叉结合,应使任职教育课程的内在结构在总体上达到:基础课程"够"而不"多",专业课程"好"而不"高"。即基础课程以需求牵引、合理够用为尺度,同时又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和发展适应性,而不是盲目探求基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专业课程在达到必需水平的基础上,争取合理的知识搭配,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合效应,而不是盲目追求专业的高、精、尖。
2.3宽活模块与集群模块相结合的综合课程编排。宽活模块模式是把院校全部课程依据培养目标,分为宽基础、活模块两个阶段。宽基础阶段重视学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活模块阶段设计针对性课程,培养学员的岗位实践能力。
而集群模块模式是指将工作性质相通的职业集合为一个职业群,把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职业技术、岗位专门技能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在一定基础上突出培养学员精深的技术和能力。这两种模式功能不同,适用的教学对象也不同。宽活模块主要针对层次低、基础弱的群体;而集群模块主要针对高层次学员的学习需要。要真正发挥课程模块的作用,任职教育院校应准确定位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打破学科界限,按照课程逻辑优化学科模块,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模式,让模块要素在系统重组中形成强强联合,达到基础型、通用型、发展型课程的统一。
三、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3.1岗位任职分析。课程体系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其建立过程首先就应该是对培养目标的岗位任职需求分析。要对任职岗位的职责、能力进行需求调查,掌握任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将岗位任职能力类别分解为若干综合能力,制订出职业能力分析表,找出所学知识、技能点。这不仅为任职培训明确了课程设置依据,而且为制订岗位资格等级制,在毕业学员中推行"双证制'打下良好基础。
3.2课程内容组织。在任职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选择和课程组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要按照任职岗位要求和能力层次定位,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由此来构建课程门类,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并设计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技术、技能训练程度等;正确把握各类课程设置的宽窄度,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针对性与适应性,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衔接及纵横关系,选择最佳的课程方案和培养计划。
3.3教学实施评价。
课程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的实施、课堂效果、实际操作水平、学员获得的知识能力等。课程评价要制定评价标准和反馈系统,要坚持将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统一、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的统一作为评价的前提。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以预定目标为考核标准,重视并进行课程的过程评价,从而确定课程实施的合理、有效。另外,在学员毕业之际,甚至在毕业之后的跟踪反馈也是讦价任职教育院校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是否科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董小兵,深化任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举措,《军事》[J],2 010.8。
[2]郑志,深化任职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院校教育》[J],2007. 10。
作者简介:李绪静,男( 1968. 12),空军技术八级、上校军衔、讲师.发表军事学术论文30余篇、撰写专著4本;学院"十佳教员"、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获得者。目前主要在空降兵指挥专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降作战。
【摘要】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定位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前瞻性、综合性、指向性和实践性。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框架应该由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相结合的课程价值目标、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相结合的交叉课程结构、宽活模块与集群模块相结合的综合课程编排三个方面构成,并对其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01-02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是以解决部队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进行的学历后职业教育。任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定位决定着任职教育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显著特征。作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关键一环,课程体系建设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些特征展开。
一、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求
1.1任职教育课程体系要具有前瞻性。当今世界,军事变革日新月异,没有超前的意识,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广泛吸纳人类科学技术成果,紧盯军事领域需求,瞄准军事变革方向,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理论、先进的观点寓于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始终保持教学的活力,不断激发学员的动力,培养出更多的既能够胜任当前军事斗争需求,又能够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入方。
1.2任职教育课程体系要具有综合性。任职教育的对象已经具有较为系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通用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施综合性教学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在构建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个有利条件,打破分科教学模式,实施综合性教学,提高教学起点,搞好课程优化,使各个学科的知识充分交叉、融合,为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1.3任职教育课程体系要具有针对性。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是以解决部队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进行的学历后职业教育。任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定位决定着任职教育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显著特征。作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关键一环,课程体系建设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些特征展开。
1.4任职教育课程体系要具有指向性。学历教育既要重视学员学历的获取,又要兼顾学员第一任职能力的培养,同时具有"两个重点"。而任职教育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就是"盯着岗位任职搞教育、盯着长远发展搞教育"。任职教育课程设置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指向。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增加,、删减和补充,拓宽知识获取渠道,突出课程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1.5任职教育课程体系妥具有实践性。一方面,任职教育的对象需要更多地了解部队;另一方面,任职教育追求"所学即所用",强调学习与工作的紧密衔接,求实用效益,这就要求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具体来说,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性教学,使学员切实掌握任职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使之尽快了解并熟悉部队的日常生活、训练、管理,提高管兵带兵、组织指挥、决策应变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尽快适应部队生活,胜任任职岗位。
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框架
2.1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相结合的课程价值日标。能力本位的课程发展观和教育观,强调能力培养的指向性和实际效果,是任职教育课程设置的首要思想。人格本位,是指培养健康的个性,创造个体潜能充分施展的氛围,以个性发展理念创新课程。在知识军事时代,任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现实岗位的需要,而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部队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任职教育课程价值日标取向应定位在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相结合上,既着眼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又着眼完善其个性品质,充分开发其个体潜能和创造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2.2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相结合的交叉课程结构。课程的平面结构主要是指任职教育课程应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等相互平行的四大模块。课程的壹体结构是指以上四大模块与时间纬度综合交叉而形成的课程结构。通过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交叉结合,应使任职教育课程的内在结构在总体上达到:基础课程"够"而不"多",专业课程"好"而不"高"。即基础课程以需求牵引、合理够用为尺度,同时又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和发展适应性,而不是盲目探求基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专业课程在达到必需水平的基础上,争取合理的知识搭配,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合效应,而不是盲目追求专业的高、精、尖。
2.3宽活模块与集群模块相结合的综合课程编排。宽活模块模式是把院校全部课程依据培养目标,分为宽基础、活模块两个阶段。宽基础阶段重视学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活模块阶段设计针对性课程,培养学员的岗位实践能力。
而集群模块模式是指将工作性质相通的职业集合为一个职业群,把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职业技术、岗位专门技能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在一定基础上突出培养学员精深的技术和能力。这两种模式功能不同,适用的教学对象也不同。宽活模块主要针对层次低、基础弱的群体;而集群模块主要针对高层次学员的学习需要。要真正发挥课程模块的作用,任职教育院校应准确定位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打破学科界限,按照课程逻辑优化学科模块,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模式,让模块要素在系统重组中形成强强联合,达到基础型、通用型、发展型课程的统一。
三、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3.1岗位任职分析。课程体系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其建立过程首先就应该是对培养目标的岗位任职需求分析。要对任职岗位的职责、能力进行需求调查,掌握任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将岗位任职能力类别分解为若干综合能力,制订出职业能力分析表,找出所学知识、技能点。这不仅为任职培训明确了课程设置依据,而且为制订岗位资格等级制,在毕业学员中推行"双证制'打下良好基础。
3.2课程内容组织。在任职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选择和课程组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要按照任职岗位要求和能力层次定位,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由此来构建课程门类,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并设计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技术、技能训练程度等;正确把握各类课程设置的宽窄度,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针对性与适应性,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衔接及纵横关系,选择最佳的课程方案和培养计划。
3.3教学实施评价。
课程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的实施、课堂效果、实际操作水平、学员获得的知识能力等。课程评价要制定评价标准和反馈系统,要坚持将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统一、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的统一作为评价的前提。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以预定目标为考核标准,重视并进行课程的过程评价,从而确定课程实施的合理、有效。另外,在学员毕业之际,甚至在毕业之后的跟踪反馈也是讦价任职教育院校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是否科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董小兵,深化任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举措,《军事》[J],2 010.8。
[2]郑志,深化任职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院校教育》[J],200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