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南美洲的蝴蝶轻拍一下翅膀,两周以后就可能在美国引起一场飓风,这称之为“蝴蝶效应”。
那么,一个成立100年的企业,能带来怎样的效应?
6月16日,IBM正式跨入百年企业的行列,IT产业也迎来了第一个百年老店。
100年沧海桑田,光荣与梦想,绝境与失落,在我们感慨百年老店依然生机勃勃的时候,却不禁要问,中国为什么没有IBM?
为了探究IBM的中国效应,本报特别采访了与IBM一起成长的合作伙伴、知名CIO以及战略管理专家,并约请跟踪IBM数十年的老记者重新执笔,目的只有一个——中国需要自己的百年企业。
走过100年的IBM对中国企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中国企业究竟有没有机会成为百年老店?值此IBM百年之际,深入思考中国企业的成长环境和作为,也许是更有意义的事。
2011年5月23日,IBM以每股171.15美元的高位,市值达到约2073亿美元,超越微软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苹果仍居首位。这是自1996年4月以来,IBM的市值首次超过微软。
目前,IBM是全美市值排名第四的公司,前三名分别是埃克森美孚、苹果和通用电气。在这四大巨头中,除了年轻的苹果只有35岁,埃克森美孚和通用电气分别拥有129年和133年的历史,IBM则在6月16日迎来了自己100岁的生日。
这就是百年企业的强大生命力。
时间回到3个月以前。今年2月,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设宴款待了IBM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庆百年,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富基)董事长颜艳春受邀参加,作为IBM在消费品和零售行业最重要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富基和IBM一起走过了13年的岁月。席间,钱大群和颜艳春一起感慨这13年富基的变化——一个卖零售软件的海南小公司最终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软件企业。颜艳春百感交集,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了《百年老店IBM智慧方程式》的文章,洋洋洒洒近一万字。
其实,早在今年1月,富基的所有董事会成员在深圳开了一场头脑风暴会议,焦点就是研究百年老店的长寿基因。最终,董事会成员达成共识——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基因是达尔文基因,应时而变,不断地根据外部市场的改变调整自身的业务重心与策略。
无独有偶,一个月后的2月11日,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走上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演讲台,他在激情演讲中揭示了IBM持续成功的动力——时刻准备着改变自己。
打造百年老店是所有中国企业的梦想,然而,又有多少企业真正参透了百年企业的内涵?
沿着IBM在中国的足迹,剥离开庞大的生态链系统,我们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IBM效应。然而,这种效应究竟能不能培育出中国的百年老店?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这样一些曾经身处“飓风”中心的业内专家,除了颜艳春外,还有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CIO梁德力和通用电气中国区副总裁许正,他们都是IBM效应的见证人和践行者,他们都坚信,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IBM。
成长
和巨人一起奔跑
从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富基和IBM的机缘要追溯到1998年。那时候,富基还只是偏安海南一角的零售软件商,为了活着,从POS机到KTV点唱软件,颜艳春什么都尝试过。
1998年,富基用自己DIY的POS机打败了IBM,在武汉拿下了一笔不小的订单,这个“小矮人”立刻引起了IBM的关注。还是在这一年,IBM邀请中国零售行业的几家零售软件商一起在昆明聚会,从那以后,富基开始成为IBM在零售行业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2001年,富基基于IBM的Websphere中间件,开发了零售领域的第一个SCM供应链管理软件,第一个客户就是在北京复兴门的百盛集团。经过这次合作,一直为了赚钱打打杀杀的颜艳春开始真正静下心来思考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前赚钱就是我们的惟一战略,经过和IBM的合作,我们开始意识到企业需要专注,于是砍掉其他业务,一心一意在消费品和零售行业发展。”颜艳春说。
可以说,富基成长的这十几年,每一步都与IBM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正是有了这种联系,富基才有了和巨人一起奔跑的机会。2005年,富基再次与IBM合作开发基于工作流引擎驱动的新一代蓝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并于北京燕沙友谊商城成功应用,这一次,富基超越了传统的ISV合作代理,直接和IBM中国研究院进行产品开发的合作。
2006年,富基(eFuture)作为中国第一家软件企业登上美国纳斯达克,当时年收入只有4700多万元的“小个子”演绎了华尔街神话。今天的富基已成为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软件和服务的领导品牌之一,客户群覆盖中国250多个城市。
以开放的合作态度打造庞大的生态系统,这是IBM自成立之日起一直坚持的信条,而这种“大棋局”的视野也为IBM在中国开枝散叶,建立起了稳固的产业链集群。今年3月25日,在IBM中国论坛上,大中华区再次将“协作创新”作为2011年三大发展战略方向之一,与“推动中国企业持续转型”和“支持民生”并列推出。在协作创新上的具体行动是——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IBM非常清楚,百年企业的未来要走得更长远,建立健康的生态圈异常关键。
其实,不只是IBM,富基还和许多知名厂商合作过,但是都没有像IBM这样保持这么长久的关系。“IBM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自己摆在老大的位置,而是提出一个愿景,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帮助合作伙伴培养人才,帮助合作伙伴成长,从理念到实践,贯彻始终。这也是为什么领导人退休、变动都没有影响过这种合作的原因。”颜艳春这样总结。
2009年,颜艳春和他的团队应IBM之邀,前往美国总部参观。这一次,站在“巨人肩上的小矮人”也有了成为百年老店的想法。站在IBM“THINK”价值观墙面前,颜艳春思绪良多,“为什么一个企业历经一百年仍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它总能做出超前一小步的战略决策?正是这种提前感知的能力,最终成就了百年伟业。”
从美国回来后,颜艳春多次和他的团队开会总结,究竟什么才是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最终,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百年长寿的基因是如达尔文基因般应时而变,不断地根据外部市场的改变调整自身的业务重心与策略,根据市场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自己的业务方向。
“时刻准备着,改变自己的一切,除了这些信念之外。”这是1962年IBM前总裁小沃森演讲时的一句话,这句话恰恰诠释了IBM持续成长的动力所在,那就是不断地遵循信念而勇敢改变自己。IBM诞生之时,除了生产打孔卡制表机外,还生产钟表、秤甚至奶酪切片机。在此后的100年里,从第一个磁盘驱动器到内存芯片,从个人电脑到超级计算机,从软件服务到解决方案,IBM一直在寻求改变。
颜艳春认为,达尔文的变化基因决定了企业能够在产业变化之前,提前洞察到未来新的愿景,然后提出新的使命,从而带领整个团队甚至整个生态圈不断往前走,IBM具备了这种基因。
其实,富基融通是中国企业的一个标准成长样本——从“小个子”变成上市公司,从偏安一隅到拥有百年老店的视野和高度。中国企业要成长为百年老店,首先必须具备不断迎接变化和不断改变自己的勇气,而在这种变化基因的培植过程中,还将面临多次转型和抉择,把握住了转型才能把握企业不断前进的方向,那么,IBM数次险象环生的转型又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怎样的效应?
转型
中国企业迫在眉睫
成立于1968年的陕西鼓风机集团(简称陕鼓集团)是中国风机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拥有总资产近35亿元。2009年前后,陕鼓集团开始进入战略转型的关键点——面对客户日益强烈的解决方案需求,只靠以前卖压缩机的产品思路已经行不通了,陕鼓集团需要向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009年,许正的职业生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应陕鼓集团董事长的邀请,他辞去IBM西安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离开了服务11年的IBM,出任陕鼓集团副总经理,专职从事集团的战略转型。
在陕鼓集团的两年时间里,许正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确立了陕鼓集团未来5
那么,一个成立100年的企业,能带来怎样的效应?
6月16日,IBM正式跨入百年企业的行列,IT产业也迎来了第一个百年老店。
100年沧海桑田,光荣与梦想,绝境与失落,在我们感慨百年老店依然生机勃勃的时候,却不禁要问,中国为什么没有IBM?
为了探究IBM的中国效应,本报特别采访了与IBM一起成长的合作伙伴、知名CIO以及战略管理专家,并约请跟踪IBM数十年的老记者重新执笔,目的只有一个——中国需要自己的百年企业。
走过100年的IBM对中国企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中国企业究竟有没有机会成为百年老店?值此IBM百年之际,深入思考中国企业的成长环境和作为,也许是更有意义的事。
2011年5月23日,IBM以每股171.15美元的高位,市值达到约2073亿美元,超越微软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苹果仍居首位。这是自1996年4月以来,IBM的市值首次超过微软。
目前,IBM是全美市值排名第四的公司,前三名分别是埃克森美孚、苹果和通用电气。在这四大巨头中,除了年轻的苹果只有35岁,埃克森美孚和通用电气分别拥有129年和133年的历史,IBM则在6月16日迎来了自己100岁的生日。
这就是百年企业的强大生命力。
时间回到3个月以前。今年2月,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设宴款待了IBM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庆百年,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富基)董事长颜艳春受邀参加,作为IBM在消费品和零售行业最重要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富基和IBM一起走过了13年的岁月。席间,钱大群和颜艳春一起感慨这13年富基的变化——一个卖零售软件的海南小公司最终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软件企业。颜艳春百感交集,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了《百年老店IBM智慧方程式》的文章,洋洋洒洒近一万字。
其实,早在今年1月,富基的所有董事会成员在深圳开了一场头脑风暴会议,焦点就是研究百年老店的长寿基因。最终,董事会成员达成共识——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基因是达尔文基因,应时而变,不断地根据外部市场的改变调整自身的业务重心与策略。
无独有偶,一个月后的2月11日,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走上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演讲台,他在激情演讲中揭示了IBM持续成功的动力——时刻准备着改变自己。
打造百年老店是所有中国企业的梦想,然而,又有多少企业真正参透了百年企业的内涵?
沿着IBM在中国的足迹,剥离开庞大的生态链系统,我们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IBM效应。然而,这种效应究竟能不能培育出中国的百年老店?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这样一些曾经身处“飓风”中心的业内专家,除了颜艳春外,还有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CIO梁德力和通用电气中国区副总裁许正,他们都是IBM效应的见证人和践行者,他们都坚信,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IBM。
成长
和巨人一起奔跑
从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富基和IBM的机缘要追溯到1998年。那时候,富基还只是偏安海南一角的零售软件商,为了活着,从POS机到KTV点唱软件,颜艳春什么都尝试过。
1998年,富基用自己DIY的POS机打败了IBM,在武汉拿下了一笔不小的订单,这个“小矮人”立刻引起了IBM的关注。还是在这一年,IBM邀请中国零售行业的几家零售软件商一起在昆明聚会,从那以后,富基开始成为IBM在零售行业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2001年,富基基于IBM的Websphere中间件,开发了零售领域的第一个SCM供应链管理软件,第一个客户就是在北京复兴门的百盛集团。经过这次合作,一直为了赚钱打打杀杀的颜艳春开始真正静下心来思考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前赚钱就是我们的惟一战略,经过和IBM的合作,我们开始意识到企业需要专注,于是砍掉其他业务,一心一意在消费品和零售行业发展。”颜艳春说。
可以说,富基成长的这十几年,每一步都与IBM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正是有了这种联系,富基才有了和巨人一起奔跑的机会。2005年,富基再次与IBM合作开发基于工作流引擎驱动的新一代蓝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并于北京燕沙友谊商城成功应用,这一次,富基超越了传统的ISV合作代理,直接和IBM中国研究院进行产品开发的合作。
2006年,富基(eFuture)作为中国第一家软件企业登上美国纳斯达克,当时年收入只有4700多万元的“小个子”演绎了华尔街神话。今天的富基已成为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软件和服务的领导品牌之一,客户群覆盖中国250多个城市。
以开放的合作态度打造庞大的生态系统,这是IBM自成立之日起一直坚持的信条,而这种“大棋局”的视野也为IBM在中国开枝散叶,建立起了稳固的产业链集群。今年3月25日,在IBM中国论坛上,大中华区再次将“协作创新”作为2011年三大发展战略方向之一,与“推动中国企业持续转型”和“支持民生”并列推出。在协作创新上的具体行动是——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IBM非常清楚,百年企业的未来要走得更长远,建立健康的生态圈异常关键。
其实,不只是IBM,富基还和许多知名厂商合作过,但是都没有像IBM这样保持这么长久的关系。“IBM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自己摆在老大的位置,而是提出一个愿景,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帮助合作伙伴培养人才,帮助合作伙伴成长,从理念到实践,贯彻始终。这也是为什么领导人退休、变动都没有影响过这种合作的原因。”颜艳春这样总结。
2009年,颜艳春和他的团队应IBM之邀,前往美国总部参观。这一次,站在“巨人肩上的小矮人”也有了成为百年老店的想法。站在IBM“THINK”价值观墙面前,颜艳春思绪良多,“为什么一个企业历经一百年仍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它总能做出超前一小步的战略决策?正是这种提前感知的能力,最终成就了百年伟业。”
从美国回来后,颜艳春多次和他的团队开会总结,究竟什么才是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最终,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百年长寿的基因是如达尔文基因般应时而变,不断地根据外部市场的改变调整自身的业务重心与策略,根据市场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自己的业务方向。
“时刻准备着,改变自己的一切,除了这些信念之外。”这是1962年IBM前总裁小沃森演讲时的一句话,这句话恰恰诠释了IBM持续成长的动力所在,那就是不断地遵循信念而勇敢改变自己。IBM诞生之时,除了生产打孔卡制表机外,还生产钟表、秤甚至奶酪切片机。在此后的100年里,从第一个磁盘驱动器到内存芯片,从个人电脑到超级计算机,从软件服务到解决方案,IBM一直在寻求改变。
颜艳春认为,达尔文的变化基因决定了企业能够在产业变化之前,提前洞察到未来新的愿景,然后提出新的使命,从而带领整个团队甚至整个生态圈不断往前走,IBM具备了这种基因。
其实,富基融通是中国企业的一个标准成长样本——从“小个子”变成上市公司,从偏安一隅到拥有百年老店的视野和高度。中国企业要成长为百年老店,首先必须具备不断迎接变化和不断改变自己的勇气,而在这种变化基因的培植过程中,还将面临多次转型和抉择,把握住了转型才能把握企业不断前进的方向,那么,IBM数次险象环生的转型又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怎样的效应?
转型
中国企业迫在眉睫
成立于1968年的陕西鼓风机集团(简称陕鼓集团)是中国风机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拥有总资产近35亿元。2009年前后,陕鼓集团开始进入战略转型的关键点——面对客户日益强烈的解决方案需求,只靠以前卖压缩机的产品思路已经行不通了,陕鼓集团需要向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009年,许正的职业生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应陕鼓集团董事长的邀请,他辞去IBM西安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离开了服务11年的IBM,出任陕鼓集团副总经理,专职从事集团的战略转型。
在陕鼓集团的两年时间里,许正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确立了陕鼓集团未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