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恒煊说:“戏是给观众看的,所以演员心中一定要有戏,心中一定要有观众,你心中没有戏,自然就演不好戏,你心中没有观众,观众就不看你的戏,观众不看你的戏,那就是失败,那是演员的悲哀”。
“他是横空出世的英雄,他有海阔天空的心胸,他是盖世无双的侠客,他有出神入化的武功。”
还记得1993年那部《白眉大侠》吗?可谓是让全中国的武侠迷们看的如痴如醉的一部电视剧了。如今再次回想起这部武侠剧以及剧中的男主角“徐良”时,人们还是会啧啧称赞。因为《白眉大侠》不仅是中国内地第一部推向市场的武侠电视剧,也让饰演“徐良”的赵恒煊家喻户晓。
其实人们最初知道“白眉大侠”并不是在影视剧中,而是评书大师单田芳创作的评书作品里。赵恒煊说他也是通过评书知道并喜欢上这个人物的,后来得知自己要去演绎这位大侠的时候,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不过,这也让他犯了愁,因为评书主要是靠声音,听众听到哪,打到哪都是说书人一句话的事儿,听众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和说书人的描述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可以夸张,可以玄妙。但是影视作品展现出来的人物是活灵活现的,是真真正正摆在观众面前的,这就要靠演员对角色的塑造,需要去诠释、去演绎角色。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恒煊还是凭借着自己不服输、肯钻研的个性把“白眉大侠”这个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人物活脱脱的摆在了观众眼前。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赵恒煊说:“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但是每次想起来好像还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如今再翻出当年的《白眉大侠》,你肯定觉得里面的拍摄效果跟现在相比简直千差万别,“不过即便当时的拍摄条件不像现在这样先进,后期制作呈现的效果也不如现在这样眼花缭乱,但是‘白眉大侠’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人物,这部电视剧也是一部经典之作。”赵恒煊说道。
当年我们看的武侠剧基本出自金庸的作品,但是由内地的导演和演员合力完成的武侠剧还是第一次,《白眉大侠》是第一个在中国电视市场改革中走向市场的一部电视剧。“当时好多电视台联合播出,这部武侠剧也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俨然,在当时那个年代,《白眉大侠》已经成为一部不可逾越的力作,而“徐良”也成为了人们心中一位不可磨灭的大侠。
“作为演员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演戏,诚实做人,要想演好戏先要做好人。”
说起赵恒煊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京剧功底了。从11岁开始赵恒煊就到张家口市京剧团做了演员,学的是武花脸,这不仅让他有一副好嗓子,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功。不过因为之后的体质改革,最终剧团解散,这也慢慢开启了他的演绎之路。赵恒煊回忆道:“其实在剧团没有解散之前,我已经去山东拍戏了,剧团解散之后,成立了一个艺术团把有经验有实力的人留下。我因为拍戏的关系在表演上有经验,所以拍戏结束后又回到了艺术团,还参加了一年多的歌舞表演。”即使如此,在没有拍戏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始终都没有放弃电影和电视专业。直到他去了中国戏剧学院学习戏剧影视导演,这让他感觉离影视表演又更近了一步,也为他接下来的表演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赵恒煊是一个很专的人,不管做什么他都会全力以赴,即使做导演的时间并不长,他还是把这个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也有了一些傲人的成绩。1992年赵恒煊凭借执导的电视剧《王贵与李香香》获得了大西北电视剧一等奖和飞天奖的提名。采访时,我问他为什么没有继续做一名导演?赵恒煊笑笑,说道:“导演考虑的东西更多,不仅要考虑所有的场景、道具和所有演员的角色,还要想着怎么把这些都串联起来。即使在那之后我也坚持做了一些戏的导演,但我还是觉得演员是我最想做的事情,而且我想要更专注的把这一件事情做好、做精。”
在赵恒煊看来,当初选择进修导演专业完全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这让他在每一次拍戏看剧本时,对人物的把握都很有帮助。而且他也能够站在导演的角度看剧本,分析人物。“因为学习过导演专业之后,我和演员独立看待人物是不一样的,演员可能只考虑他饰演的角色,而导演要看众多的角色,考虑很多场景调度,演员的表演,在台词的把握上会很宽泛,这些都让我在拍戏中做到游刃有余。”
现在回过头看着自己一路走来的足迹,从11岁开始的京剧演员,到后来的影视剧演员,赵恒煊说演员这一行,是没有尽头的。“在演员生涯中,遇到的每个人物、每个角色都是挑战。每一次表演结束,我都归零,然后全力以赴迎接下一次的挑战,而每一次我都觉得那是一次新的开始。但是做演员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遇到和我相距甚远的一个角色让我去演绎,而且这种机会随着年龄可能会越来越少。”
进入表演行业四十多年,赵恒煊深知做一个好演员的关键,那就是经验、阅历、理解力和用功程度。其实,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要“用功”。这要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熟读剧本,查阅历史,了解时代背景……而且演员要把自己融入到角色当中,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让别人看来你就是那个年代的人,要和场景融为一体。只有演员从内心世界挖掘你所饰演的人物,才能体验人物真实的喜怒哀乐,甚至达到角色的喜就是你的喜,角色的悲就是你的悲。”
不了解赵恒煊的人都会觉得这样一个粗犷的,充满侠义的男人肯定是干大事业的,并不会顾及那些生活上的琐事。其实不然,他是一个很注重生活品质的人,而且特别爱干净,总是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赵恒煊说:“因为我从11岁起就参加工作了,不仅跟着师傅学习京剧表演,而且生活上的事情我基本上什么都干。学徒生涯就是这样,不是因为你年龄小就可以不做。这些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直到成家立业之后,家里的卫生我也是和妻子一起做。现在她身体不太好,所以我也‘大包大揽’的都做了。”
除了做家务,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赵恒煊如果不拍戏就会早起,在家里干干活,和爱人出去买买菜。“我记得有几次去菜市场买菜,结果被大家围着,问这问那,但是他们经常会问:‘白眉大侠也买菜啊?’我就回答说:‘是啊,白眉大侠也得吃饭啊。’”
赵恒煊很喜欢看电影,但是现在很少去电影院看,基本都是在家里从网上看。而且他并不是一个只选择看老电影的人,最新的、最流行的,比较火的电影他都会去看,用他的话说就是好看的坚持看完,不好看就中途放弃。“我一般喜欢看美国电影,比如《被解救的姜戈》,我都会实时关注。看电影我不光看故事内容,还会看镜头、制作、故事结构等等,也许这也是职业习惯吧。”
在圈里赵恒煊是被大家公认的“戏疯子”,因为他爱演戏、爱琢磨戏,一头扎进剧本中,任凭你在旁边喊破了嗓子,他也浑然不知。正是带着这股劲头,使他被笑称为“一专多能型演员”。除此之外,在熟读剧本的基础上对剧中角色润色加工对赵恒煊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他说“角色本身由我来演,体会的自然更深刻”。
虽然赵恒煊对每部剧,每个角色的要求都近乎苛刻,但他却不是“戏霸”。在圈里,他是出了名的好人缘,认真、谦和是许多跟他合作过的人们对他最多的评价。从艺几十年,赵恒煊总是把每一部戏当做自己的生命来诠释。在他看来“要么不接这个戏,要么一定要演好”。所以时至今日我们所看到的赵恒煊的每一部戏、每一作品、每一个角色都是那样精彩,而这些精彩的演绎也给观众留下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记。
“他是横空出世的英雄,他有海阔天空的心胸,他是盖世无双的侠客,他有出神入化的武功。”
还记得1993年那部《白眉大侠》吗?可谓是让全中国的武侠迷们看的如痴如醉的一部电视剧了。如今再次回想起这部武侠剧以及剧中的男主角“徐良”时,人们还是会啧啧称赞。因为《白眉大侠》不仅是中国内地第一部推向市场的武侠电视剧,也让饰演“徐良”的赵恒煊家喻户晓。
其实人们最初知道“白眉大侠”并不是在影视剧中,而是评书大师单田芳创作的评书作品里。赵恒煊说他也是通过评书知道并喜欢上这个人物的,后来得知自己要去演绎这位大侠的时候,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不过,这也让他犯了愁,因为评书主要是靠声音,听众听到哪,打到哪都是说书人一句话的事儿,听众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和说书人的描述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可以夸张,可以玄妙。但是影视作品展现出来的人物是活灵活现的,是真真正正摆在观众面前的,这就要靠演员对角色的塑造,需要去诠释、去演绎角色。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恒煊还是凭借着自己不服输、肯钻研的个性把“白眉大侠”这个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人物活脱脱的摆在了观众眼前。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赵恒煊说:“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但是每次想起来好像还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如今再翻出当年的《白眉大侠》,你肯定觉得里面的拍摄效果跟现在相比简直千差万别,“不过即便当时的拍摄条件不像现在这样先进,后期制作呈现的效果也不如现在这样眼花缭乱,但是‘白眉大侠’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人物,这部电视剧也是一部经典之作。”赵恒煊说道。
当年我们看的武侠剧基本出自金庸的作品,但是由内地的导演和演员合力完成的武侠剧还是第一次,《白眉大侠》是第一个在中国电视市场改革中走向市场的一部电视剧。“当时好多电视台联合播出,这部武侠剧也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俨然,在当时那个年代,《白眉大侠》已经成为一部不可逾越的力作,而“徐良”也成为了人们心中一位不可磨灭的大侠。
“作为演员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演戏,诚实做人,要想演好戏先要做好人。”
说起赵恒煊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京剧功底了。从11岁开始赵恒煊就到张家口市京剧团做了演员,学的是武花脸,这不仅让他有一副好嗓子,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功。不过因为之后的体质改革,最终剧团解散,这也慢慢开启了他的演绎之路。赵恒煊回忆道:“其实在剧团没有解散之前,我已经去山东拍戏了,剧团解散之后,成立了一个艺术团把有经验有实力的人留下。我因为拍戏的关系在表演上有经验,所以拍戏结束后又回到了艺术团,还参加了一年多的歌舞表演。”即使如此,在没有拍戏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始终都没有放弃电影和电视专业。直到他去了中国戏剧学院学习戏剧影视导演,这让他感觉离影视表演又更近了一步,也为他接下来的表演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赵恒煊是一个很专的人,不管做什么他都会全力以赴,即使做导演的时间并不长,他还是把这个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也有了一些傲人的成绩。1992年赵恒煊凭借执导的电视剧《王贵与李香香》获得了大西北电视剧一等奖和飞天奖的提名。采访时,我问他为什么没有继续做一名导演?赵恒煊笑笑,说道:“导演考虑的东西更多,不仅要考虑所有的场景、道具和所有演员的角色,还要想着怎么把这些都串联起来。即使在那之后我也坚持做了一些戏的导演,但我还是觉得演员是我最想做的事情,而且我想要更专注的把这一件事情做好、做精。”
在赵恒煊看来,当初选择进修导演专业完全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这让他在每一次拍戏看剧本时,对人物的把握都很有帮助。而且他也能够站在导演的角度看剧本,分析人物。“因为学习过导演专业之后,我和演员独立看待人物是不一样的,演员可能只考虑他饰演的角色,而导演要看众多的角色,考虑很多场景调度,演员的表演,在台词的把握上会很宽泛,这些都让我在拍戏中做到游刃有余。”
现在回过头看着自己一路走来的足迹,从11岁开始的京剧演员,到后来的影视剧演员,赵恒煊说演员这一行,是没有尽头的。“在演员生涯中,遇到的每个人物、每个角色都是挑战。每一次表演结束,我都归零,然后全力以赴迎接下一次的挑战,而每一次我都觉得那是一次新的开始。但是做演员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遇到和我相距甚远的一个角色让我去演绎,而且这种机会随着年龄可能会越来越少。”
进入表演行业四十多年,赵恒煊深知做一个好演员的关键,那就是经验、阅历、理解力和用功程度。其实,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要“用功”。这要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熟读剧本,查阅历史,了解时代背景……而且演员要把自己融入到角色当中,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让别人看来你就是那个年代的人,要和场景融为一体。只有演员从内心世界挖掘你所饰演的人物,才能体验人物真实的喜怒哀乐,甚至达到角色的喜就是你的喜,角色的悲就是你的悲。”
不了解赵恒煊的人都会觉得这样一个粗犷的,充满侠义的男人肯定是干大事业的,并不会顾及那些生活上的琐事。其实不然,他是一个很注重生活品质的人,而且特别爱干净,总是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赵恒煊说:“因为我从11岁起就参加工作了,不仅跟着师傅学习京剧表演,而且生活上的事情我基本上什么都干。学徒生涯就是这样,不是因为你年龄小就可以不做。这些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直到成家立业之后,家里的卫生我也是和妻子一起做。现在她身体不太好,所以我也‘大包大揽’的都做了。”
除了做家务,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赵恒煊如果不拍戏就会早起,在家里干干活,和爱人出去买买菜。“我记得有几次去菜市场买菜,结果被大家围着,问这问那,但是他们经常会问:‘白眉大侠也买菜啊?’我就回答说:‘是啊,白眉大侠也得吃饭啊。’”
赵恒煊很喜欢看电影,但是现在很少去电影院看,基本都是在家里从网上看。而且他并不是一个只选择看老电影的人,最新的、最流行的,比较火的电影他都会去看,用他的话说就是好看的坚持看完,不好看就中途放弃。“我一般喜欢看美国电影,比如《被解救的姜戈》,我都会实时关注。看电影我不光看故事内容,还会看镜头、制作、故事结构等等,也许这也是职业习惯吧。”
在圈里赵恒煊是被大家公认的“戏疯子”,因为他爱演戏、爱琢磨戏,一头扎进剧本中,任凭你在旁边喊破了嗓子,他也浑然不知。正是带着这股劲头,使他被笑称为“一专多能型演员”。除此之外,在熟读剧本的基础上对剧中角色润色加工对赵恒煊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他说“角色本身由我来演,体会的自然更深刻”。
虽然赵恒煊对每部剧,每个角色的要求都近乎苛刻,但他却不是“戏霸”。在圈里,他是出了名的好人缘,认真、谦和是许多跟他合作过的人们对他最多的评价。从艺几十年,赵恒煊总是把每一部戏当做自己的生命来诠释。在他看来“要么不接这个戏,要么一定要演好”。所以时至今日我们所看到的赵恒煊的每一部戏、每一作品、每一个角色都是那样精彩,而这些精彩的演绎也给观众留下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