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人心管理”思想的科学人才观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ei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子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 “心的管理”是其管理思想的核心。从《管子》“人心管理”的思想出发,探讨其蕴涵的关于人和人才的深刻认识,这对现代企业科学管理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管子》与管仲
  
  《管子》是一部中国古代经济管理学的百科全书。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诸侯霸主。由于《管子》一书讨论了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在各朝各代都有其现实意义,在历史上的实际影响颇大。即使到了今天新经济时代,《管子》对于当代中国新一代的企业家也仍然有其特殊的意义及伟大的启示。
  《管子》一书讨论了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在各朝各代都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实际影响很大,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着眼,《管子》是一部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专著。同时,《管子》涉及到经济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论述之具体,堪称为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方面极有价值的一部百科全书。
   《管子》是以管仲名义而成书。《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着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由此可知,司马迁也认为《管子》为管仲所作,因此,我们说《管子》是管仲所作应该是无异义的。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曾辅佐齐恒公,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为主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管仲的思想,产生于诸子百家学派形成之前,亦影响了后来诸子百家的思想架构,尤其是他的管理思想和实行的措施,更为后来诸子所称道。就如孔子,除了对周公之前的圣贤极为赞赏外,对后代的政治大家都很少置评,但在《论语·宪问》篇中却对管仲由衷地钦佩,发出赞美之辞:“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并且赞不绝口:“如其仁!如其仁!”因此,管仲的政治成就及其思想,在后来的诸子之中都是完全被认可的。
  
  二、《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的治国方略、为政理念博大精深,就其管理思想而言,真知灼见,智慧见足,俯拾即是。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以人为本”、“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贫富有度,则国安”等等的思想精华,通篇皆是。
  在《管子》一书中最伟大的精神和睿智是它认为只有商业繁荣才能真正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侈靡》篇说:“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这在当时重农为本的社会中是极其特殊和具有实际意义的思想,给予后世一个新颖、启发的导向。而且《管子》非常重视顺应自然规律和依据事物本身的性质来实施管理。《心术上》说:“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翼。”强调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发挥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和能力。同时,只要掌握“利”之所在,人民就会自发地去从事生产,从而做到“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因此,管仲在齐国实行四民分业定居:(士、农、工、商是为四民)制度、三国五鄙制度,依据不同土地确定不同纳税标准的“相地而衰征”的赋税制度等一系列的经济和行政方面的改革,正是由于他的无为和有为相结合的管理思想,才使齐国最终成为霸主,也为齐国几百年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后来的汉文帝采取这种管理方针,休养生民,以期大治而达到了“文景之治”,正是《管子》中用来“制窍”的“无为”思想,体现了管理学中最精致的作用。这些主张和思想体现了《管子》综合博大的智慧,道无古今,带给后人的永远是伟大的学习机会和启发。
  
   三、“人心管理”——《管子》管理思想的核心
  虽然《管子》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但是就《管子》对于现代企业的积极地现实的意义而言,最主要的、最重要的不是其中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方案,而应该是它的管理思想,即如何管理“人心”的管理思想。这一思想在《管子》的《心术上下》和《白心》、《内业》(四篇后世通称为“管子四篇”)诸篇中得到最精辟地阐释,这也是管子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
  
  1. 《管子》对人的认识
  现代企业中,提倡“以人为本”。《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虽然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提出代表了企业管理的深层革命,突破了原有的“以物为本”的模式,标志着现代管理学的日趋成熟与升华。但就严格意义而言,西方当代如诺基亚所扛出的“以人为本”的大旗,实质上都还只是在初基层次,认识到的只是人作为手段的价值,或称为“手段善”,即善待于己有价值者,也就是把人当为“资本”的“以人为本”。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还是在深厚的中国文化精蕴中才能存在,才能体现,才能实现。因为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具智慧、能深入,而谈所谓“人”的问题的文化只有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即如:《牧民》有说:“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时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量民力,则无事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时,则民无怨心。不欺民,则下亲其上。” 以《管子》为例,则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实含蕴“以人为本”的精旨思想,自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均无不以“重民”、“恤民”、“善民”、“安民”、“惠民”等为其思想要冲,而宏大其精神。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文化,实质上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文化。
   在充满智慧、精蕴的《管子》思想体系中最为精要的是:调和自利与利人的矛盾,辩证自利与利人的统一。《管子》中自利与利人辩证统一的精辟智慧,对现代经济管理学方面而言,远超过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亚当·斯密等人的理念,尤其是《白心》中所说:“非吾仪,虽利不为;非吾当,虽利不行;非吾道,虽利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辩证思想,置之千古万世,掷地有声,确不可移。《管子》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结,从另一方面而论又是一种内在的“善”、动力。 《形势解》中所说:“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择也。”《管子》主要思想精华之一就是“自利”与“利人”的辩证统一,也就是与《易经一乾文言》中所说的“以美利利天下,而不言所利,大矣哉”的“义利不二”的思想是相同的。西方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比人人追求公共利益而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更大;泰勒则把人视为追求一己之利益的“经济人”;孟德维尔则更明确提出“私恶即公益”的著名论断。这种价值观念越来越受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认同,企业的自利性是天经地义的,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是其安身立命之本,同时这种自利本身在西方学者眼中就存有道德合理性。但“自利”的根本是在“利人”的前提之下,也就是经济效益如存在于社会效益之中,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不可分割的“不二”的“共命体”。唯有在如《管子》中主张的“自利”与“利人”辩证的统一的思想主导之下,现代企业的管理方面才能超越西方管理学的片面性与机械性,而得以升华到“自利利人”,“己达达人”的“以人为本”的企业公益境界。因此,《管子》对于现代企业最主要的、最重要的不是其中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方案,而应该是它的管理思想,即如何管理“人心”的管理思想。
  
   2.管子对人才的认识
   在《管子》中阐释“人心管理”最精辟的是《心术上下》和《白心》、《内业》诸篇,这四篇后世通称为“管子四篇”。《霸言》说:“争天下者,必先争于人。”《管子》“以人为本”的先机,一言道尽。“必先争于人”,是“争于”哪一类“人”呢?《管子·内业》中说:“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又说:“凡人之性也,必也平正。”“正德”、“心静”就是“平正”,也就是所“争之人”必须达到和具足“内静外敬”的涵养。内心沉静,外表敦敬,人性自然趋于“大定”,道德修养即可完成。
  《侈靡》中说:“若夫教者,标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邃然若皓月之静,动人意以怨;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人所生往。”人们从内心中真切地感受到、体验到一种远静动人,悲情怨解,令人神往至高无上的美德,从而达到“贤者不肖者化焉”的境界。 “必也争于人”是“争于”这种“贤者不肖者化焉”的“人”,也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3.管子对人才德性修养培养(管理)的见地
  如何提高、培养这一类人的德性修养,《管子》提出“静因之道”。《心术上》说:“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无知(虚灵),其应物也若偶之(如实反应),静因之道也。”有道君子内心要保持虚灵不昧,摈除私欲成见,因循客观事物,如明镜一样应物反映。具体而言,就是“天曰虚,地曰静,乃不忒。洁其宫(心),开其门(六根),去私毋言,神明若存。”人的内心犹如房宫,首先要打扫清洁,客人才好进来。故要去除私欲成见,以“虚”“洁”相待,如此耳目等六官才能合适地洞开门户,完美地、主动地吸收道德教化。这就是“静因之道”。
  “静因之道”也就是“人心的管理之道”。《内业》说:“心无他图,正心在中,万物得度。何谓解之?在于心治。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又说:“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在先秦诸子之学中,首开“心学”之论的当是《管子》,后来的《庄子》、《荀子》等都秉受了他的影响,对于“心体”展开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探讨。尤其是后来的禅宗,更是吸取了《管子》中的“治心”、“安心”等的思想作为“明心见性”的方法论。《管子》在对于“人”和“心”的问题上作出深入的探讨和论说,可以说是极其独特也是极其别致的,尤其是在“心性”思想方面别具一格,也是《管子》在“心的管理”方面的卓越之处。
  《心术上》:“心之在体,君之位也。”《管子》的“心术”,是指心的作用和功能。《心术上》首先指出“心”在人体中是居于主导、君的位置,说明“心”的重要性。《心术下》:“圣人载物,不为物使。心安则国安,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民,故功作而民从,则百姓治矣。”其中“心安则国安,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和《内业》中:“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虽有所重复,除“乱简”之外,还应看出“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此思想殊胜之处,充分说明“治心”、“安心”、则“百姓治矣”的道理,同时,更说明“心的管理”的重要性。
  《心术下》:“中不精者,心不治。充不美则心不得,行不正则民不服。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私者,乱天下者也。”内心不专一,则心也就无法宁静。内心不充实,则心也就无法致远;内心不正则行为乖失百姓则不奉从。因此领导者内心要如天一样的毫无私情妄欲,才能普覆天下。要如地一样的毫无私情妄欲,才能承受天下。内心不能宁静,不能致远,是因为私情妄欲所致,内心为私情妄欲所障,天下之民焉得不乱。
  《管子》四篇中对于“心的管理”一再重视强调,可见在《管子》管理思想的体系中“心的管理”是占主导地位的。恰恰是“心的管理”对于历代的中国文化思想中有其殊胜的影响外,还居于主要地位,并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内在精蕴起到了引导作用,也开启了智慧和德行的民族情性。
  《管子》同时还将“心体”上升到“道”的层面,更是成为后世禅宗心学的借鉴。《管子》首开了中国独特的管理“心”的思想体系,对于现代全球人类“心智”和“德行”的提升都有其具体的、可遵循的、可持续的可资学习和借镜之处。它对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进行深化和升华,使得现代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更好地培养和利用人才,通过对“人心的管理”使人才能够尽其所才,为企业、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其他文献
采用加速量热仪(ARC)研究了ε-HNIW的热稳定性,得到了ε-HNIW样品在绝热条件下热分解温度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自热速率、分解气体产物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分析了在绝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既会对其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影响,又会影响今后的择业和就业方向。本文对山西省5所师范
介绍了高热剂燃烧销毁弹药的一般性原理,采用优化过的高热剂配方对普通钢板进行了烧蚀试验,考察了其在没有外力作功的条件下的热熔穿能力,然后进行了模拟弹药的燃烧销毁试验.
为提高电爆装置抗雷电性能,根据雷电使电爆装置意外发火的机理,提出了在电爆装置内设计雷电衰减元件;同时,针对现有电爆装置在库房贮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木制架板改为金属架板
目前,随着我市大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小农经济正在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动物防疫工作是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和完
你可能不知道罗富昌,但你一定使用过罗富昌的企业生产的各种罐制品。1985年洛杉矶奥运会,体操王子李宁夺得数枚金牌,成为一代名将。当时记者问他喝的是什么饮料,李宁举起了健力宝。于是,健力宝成为中国一代名饮。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盛装健力宝的两片罐(俗称易拉罐)是罗富昌的企业制作的。不只健力宝,青岛啤酒的第一只两片罐、中山精细化工“灭害灵”的第一只喷雾罐也都出自罗富昌的工厂。在上个世纪的后二十年,中国的
目的评价自拟方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接受自拟方辨证治疗(观察组)和常规西医(对照组)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是猪的常见病。常见的有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和猪淋巴结脓肿。其主要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固定式烧毁炉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装药量100gTNT当量以下的非金属外壳防步兵地雷以及火工品的烧毁处理。通过PLC的自动控制,实现了烧毁处理过程的自动协调控制
介绍了大功率激光两分束无源耦合器的优化设计原理及方法,采用芯径书105/125阶跃多模纯石英光纤,设计、试制成大功率激光两分束无源耦合器。用小型化固体激光器和LPE-1B激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