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考试。职业技能鉴定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时间操作能力作出的客观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特殊的考试形式。我国目前推行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在公认等级考核制度基础上,吸取了国外职业培训、考核的通行做法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国家和企业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是放任自流的无序经济,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认等级考核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我国的经济成份已由单一的国有经济逐步转化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也逐渐向合同聘用制和一岗一薪制转变。因此,推行国际通行的职业技能鉴定不仅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而且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加快我国劳动人才市场的发展,最终实现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性提高。
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1.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国家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实行就业准入和资格证书制度,不仅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使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认可,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职工钻研技术、学习业务的积极性,对企业职工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促进企业用工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用工制度,实行合同聘用制,建立竞争上岗机制。推行职业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还有利于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实现企业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下岗职工和富裕人员提供了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再就业的有利条件。
3.推动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企业建立与技术等级、技术职称相对应的岗位工资和职务津贴等新的分配体制;有利于企业将考核成绩、资格证书与工资晋级、生活福利待遇的提高联系起来,提高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调动广大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三、职业技能鉴定对劳动者管理的重要性
1.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是保持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每一代劳动者的生产、生活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创造性的前进。不同时代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一个人的劳动能力达不到社会职业的起码要求,社会将不会承认其劳动,他也不能获得赖以谋生的职业。也就是说,要从事社会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
2.国家之所以要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因为这是劳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有了健全的职业资格审定制度,才能使全国人民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了解本职工作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对自己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形成全民对劳动质量重要的认识,全民劳动素质的提高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2)对各种职业有了明确的任职条件。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特长条件选择职业,用人单位也有切实的录用人才的标准。
只有使合格的人才进入工作岗位,才能保证社会和各项工作在应有的水平上进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设备的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3)对从业者的资格有了明确的规定,就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依据。使职业教育与培训规范化,也必将大大推动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职业技能鉴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
1.职业技能鉴定是促进劳动者按照一定目标提高职业素质、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市场就业和引导劳动者素质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必然形成竞争就业、择优用人的机制,劳动者就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将职业资格证书视为就业的通行证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和劳动者就业、择业的新观念。不同工种、不同层次技能的鉴定标准为人们指明了接受职业培训的方向或目标。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人们才能获得证明其职业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求职、任职或自主创业的资格凭证。
2.职业技能鉴定是促进技能人才有序流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高度活跃,人员流动频繁(包括企业富余职工的流动、在岗人员的流动、劳务输出等),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其提供了技术凭证,从而使技能人才正常流动具备了“通行证”。
3.职业技能鉴定打通了劳动者岗位成才的通道,有利于形成终身学习职业技能的氛围
与目前高职学历教育终结于大专层次不同,职业技能鉴定向广大劳动者展示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另一条道路:劳动者可以沿着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的道路不断成长,使学习机会伴随人的一生并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
高职院校面向社会、瞄准市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现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也体现了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
1.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
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培养对象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许多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在与行业共同制定鉴定标准的过程中,高校还获得了大量来自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信息和行业标准与规范信息,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2.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由政府与行业投资,投资规模少则一至二亿,多则十几亿。与社会一般鉴定机构相比,高职院校的鉴定机构具有资源及品牌优势,设备的数量及先进性远优于一般鉴定机构。据统计,许多学校的设备利用率不足50%。开放高职院校的资源面向社会开展技能鉴定,既可提高院校的资源利用率,又可提升人们对高职院校的认知程度。
六、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的措施
1.面向高校学生群体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动高职教学改革
积极推行职业技能鉴定,是使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的需要,也对高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将技能鉴定融于高职教育之中。首先,专业教学中应导入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使专业教学内容包含行业或职业所需求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其次,解决学历层次与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对应关系问题。第三,要向专业推荐与其核心能力最贴近的职业资格证书。一个专业可能对应多个不同的职业岗位,应提供与专业核心能力紧密联系的几个工种的资格证书供学生选择。
2.面向社会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劳动者
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要充分利用高新技能和先进的鉴定设施设备,开展工种新、技术含量高、鉴定层次高、社会需求量大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倾向于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鉴定,为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通道。在鉴定范围上,要扩大技能鉴定的覆盖面,加强新职业、新工种的技能鉴定,使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都能得到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还要使新生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后都能得到相应的技能鉴定服务。在服务方式上要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鉴定时间和地点要灵活。高职院校鉴定机构还要积极参与企业内部员工的考核评定,根据行业、企业的标准和要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鉴定服务。
3.配合职业技能鉴定主管部门进行技能开发,全方位提供技术支持
技能开发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保障,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鉴定规范及题库是开展技能鉴定的依据。高职院校应站在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广泛吸收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装备,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实际工作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相应的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题库中去,做好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职业分类、标准制度、题库和教材开发等配套工作,为职业技能鉴定主管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4.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提高鉴定质量,保证证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含金量
考评员队伍建设一是要广泛吸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教师;另一方面还必须从企业、行业和生产第一线吸收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一支以高校教师、企业技术大师、能工巧匠为骨干的专家队伍。
我国实行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通过国家法律、法令或行政规章的形式,以政府力量推行,由政府认定和授权的机构实施的。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对于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至关重要。
5.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推动国内职业资格证书的国际化
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而国内职业技能开发比较滞后,高职院校把引进和采用国外权威机构的资格证书作为必要补充,此举实际上是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的前奏。
职业技能鉴定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和质量第一的原则,牢固树立为劳动者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技能鉴定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作者单位:新疆农一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是放任自流的无序经济,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认等级考核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我国的经济成份已由单一的国有经济逐步转化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也逐渐向合同聘用制和一岗一薪制转变。因此,推行国际通行的职业技能鉴定不仅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而且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加快我国劳动人才市场的发展,最终实现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性提高。
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1.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国家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实行就业准入和资格证书制度,不仅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使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认可,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职工钻研技术、学习业务的积极性,对企业职工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促进企业用工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用工制度,实行合同聘用制,建立竞争上岗机制。推行职业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还有利于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实现企业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下岗职工和富裕人员提供了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再就业的有利条件。
3.推动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企业建立与技术等级、技术职称相对应的岗位工资和职务津贴等新的分配体制;有利于企业将考核成绩、资格证书与工资晋级、生活福利待遇的提高联系起来,提高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调动广大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三、职业技能鉴定对劳动者管理的重要性
1.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是保持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每一代劳动者的生产、生活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创造性的前进。不同时代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一个人的劳动能力达不到社会职业的起码要求,社会将不会承认其劳动,他也不能获得赖以谋生的职业。也就是说,要从事社会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
2.国家之所以要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因为这是劳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有了健全的职业资格审定制度,才能使全国人民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了解本职工作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对自己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形成全民对劳动质量重要的认识,全民劳动素质的提高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2)对各种职业有了明确的任职条件。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特长条件选择职业,用人单位也有切实的录用人才的标准。
只有使合格的人才进入工作岗位,才能保证社会和各项工作在应有的水平上进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设备的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3)对从业者的资格有了明确的规定,就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依据。使职业教育与培训规范化,也必将大大推动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职业技能鉴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
1.职业技能鉴定是促进劳动者按照一定目标提高职业素质、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市场就业和引导劳动者素质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必然形成竞争就业、择优用人的机制,劳动者就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将职业资格证书视为就业的通行证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和劳动者就业、择业的新观念。不同工种、不同层次技能的鉴定标准为人们指明了接受职业培训的方向或目标。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人们才能获得证明其职业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求职、任职或自主创业的资格凭证。
2.职业技能鉴定是促进技能人才有序流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高度活跃,人员流动频繁(包括企业富余职工的流动、在岗人员的流动、劳务输出等),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其提供了技术凭证,从而使技能人才正常流动具备了“通行证”。
3.职业技能鉴定打通了劳动者岗位成才的通道,有利于形成终身学习职业技能的氛围
与目前高职学历教育终结于大专层次不同,职业技能鉴定向广大劳动者展示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另一条道路:劳动者可以沿着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的道路不断成长,使学习机会伴随人的一生并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
高职院校面向社会、瞄准市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现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也体现了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
1.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
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培养对象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许多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在与行业共同制定鉴定标准的过程中,高校还获得了大量来自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信息和行业标准与规范信息,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2.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由政府与行业投资,投资规模少则一至二亿,多则十几亿。与社会一般鉴定机构相比,高职院校的鉴定机构具有资源及品牌优势,设备的数量及先进性远优于一般鉴定机构。据统计,许多学校的设备利用率不足50%。开放高职院校的资源面向社会开展技能鉴定,既可提高院校的资源利用率,又可提升人们对高职院校的认知程度。
六、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的措施
1.面向高校学生群体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动高职教学改革
积极推行职业技能鉴定,是使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的需要,也对高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将技能鉴定融于高职教育之中。首先,专业教学中应导入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使专业教学内容包含行业或职业所需求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其次,解决学历层次与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对应关系问题。第三,要向专业推荐与其核心能力最贴近的职业资格证书。一个专业可能对应多个不同的职业岗位,应提供与专业核心能力紧密联系的几个工种的资格证书供学生选择。
2.面向社会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劳动者
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要充分利用高新技能和先进的鉴定设施设备,开展工种新、技术含量高、鉴定层次高、社会需求量大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倾向于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鉴定,为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通道。在鉴定范围上,要扩大技能鉴定的覆盖面,加强新职业、新工种的技能鉴定,使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都能得到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还要使新生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后都能得到相应的技能鉴定服务。在服务方式上要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鉴定时间和地点要灵活。高职院校鉴定机构还要积极参与企业内部员工的考核评定,根据行业、企业的标准和要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鉴定服务。
3.配合职业技能鉴定主管部门进行技能开发,全方位提供技术支持
技能开发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保障,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鉴定规范及题库是开展技能鉴定的依据。高职院校应站在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广泛吸收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装备,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实际工作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相应的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题库中去,做好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职业分类、标准制度、题库和教材开发等配套工作,为职业技能鉴定主管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4.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提高鉴定质量,保证证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含金量
考评员队伍建设一是要广泛吸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教师;另一方面还必须从企业、行业和生产第一线吸收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一支以高校教师、企业技术大师、能工巧匠为骨干的专家队伍。
我国实行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通过国家法律、法令或行政规章的形式,以政府力量推行,由政府认定和授权的机构实施的。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对于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至关重要。
5.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推动国内职业资格证书的国际化
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而国内职业技能开发比较滞后,高职院校把引进和采用国外权威机构的资格证书作为必要补充,此举实际上是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的前奏。
职业技能鉴定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和质量第一的原则,牢固树立为劳动者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技能鉴定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作者单位:新疆农一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