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于文化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以及国家对于博物馆、美术馆支持力度加大,文博机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5年,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妨来做一个盘点。
关键词:大发展
2015年依旧是博物馆“大发展”的一年,新馆、新展览、新概念。据统计,中国的博物馆数量在过去一年里达到了4500余座。据首博副馆长黄雪寅近期指出,北京地区目前有各种类型的博物馆近170家,已超过纽约、马德里、柏林,仅次于伦敦,成为全球拥有博物馆数量第二多的城市。而在全国,目前平均每五十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预计到2022年我国博物馆的总数量将达到8000座,平均每二十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此外,国家财政对博物馆事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目前每年约有20亿元的资金用于博物馆事业,这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
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是每十万人一所博物馆,像美国东部地区为15000人一座博物馆,西部不发达地区也能达到五万人一座博物馆。而且,我国博物馆地域分布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大城市,政府投入也更为薄弱。可见,不仅总体数量上还有明显差距,亦要考虑到东西地域分布平衡、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分布等等。在取得数量的增长后,如何在博物馆服务功能的质量上取得进步,是文博机构应加强发展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特展
过去的一年国内文博机构的各种“特展”频出,如苏州博物馆推出的“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近藏集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等等,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而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故宫也为此陆续推出一系列特展。9月8日~11月8日在故宫武英殿和延禧宫举行的“石渠宝笈特展”分两期展出故宫书画藏品283件,其规格之高、藏品之精,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全国博物馆都属难得一见。但作为这样场学术性较强的特展,其欣赏门槛也相对较高。但在《清明上河图》全图登场以及移动互联网宣传的推波助澜下,让“石渠宝笈”特展迅速传遍“朋友圈”,“石渠宝笈”一度成为网络热词,随之是汹涌而来的参观人潮,引发特展万人空巷的景象,人们争相睹“清明宝笈”的真容,不惜在展厅外等候多时。“石渠宝笈”特展的火爆现象从一个方面揭示出当下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切认知渴求。但在《清明上河图》撤下后的“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显然已没有了第一期的火爆人气和魅力。纵然第二期也有东晋顾恺之的《列女图卷》(宋摹),五代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卷》、宋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卷》等国宝级名作登场,但观众流量锐减,该展已经回归成为学术展。可谓“‘清明’登场人纷纷,回库观众欲断魂”。
在学术界看来,从艺术、历史、文物价值角度,不少古代书画比《清明上河图》高,但为何《清明上河图》却有如此惊人的号召力?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中国书画专家余辉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此次是《清明上河图》全卷近十年来首次在北京展出,它上一次现真身还是四年前在日本;其次,《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而这一点也是《清明上河图》极度亲民的杀手锏,能看懂风俗画的观众本身就要多很多,这比起很多文人古画,看懂它们需要很多古代知识等门槛;再者《清明上河图》被选入国人小学课本,这种被印入教科书的曝光度有着超强的能量,让国人为之“膜拜”。此前《清明上河图》的极度火爆恰恰是因为我们在美术教育上的“偏食”造成的。故此,我们可以看出,大众对于古代书画的欣赏,还停留在相对初级的阶段。今后,大型学术展览的文化推广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
关键词:文创大蛋糕
2015年8月4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推介活动的通知》,旨在“为激活博物馆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能力和水平,培养壮大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经营管理队伍,打造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博物馆文化产品优秀品牌,推动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富于我国博物馆特色、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体系,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欧美国家,博物馆商店被称作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在这里,观众对展品的兴趣和认同可以通过文创产品实物化,进而转化为文化消费。而国内最近几年,故宫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等博物馆诸如故宫朝珠耳机、马王堆养生枕等文创产品令人眼前一亮,甚至掀起了一股文创产品“萌萌哒”热潮。博物馆文创产品对提升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把“博物馆带回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纵观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种单一匮乏、质量粗制滥造等问题仍然存在。相比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收入每年可达近10亿元新台币,内地文创产品设计简单、体量偏小、规模不足等问题也摆在眼前。如何利用博物院的优质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再创造,不仅仅是靠博物馆自身的努力,还应有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2015年12月,广州举办我国首届文物博物馆版权交易会。参加本次展会的博物馆、文博机构(单位)超过300家,包括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他们与纺织、家具、陶瓷、箱包、服装等设计生产制造企业代表进行一对一版权授权合作洽谈,通过文博版权授权为日用消费品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产业与生产制造业的双赢。博物馆版权交易会的举办,为博物馆与文创产业的交流对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今后,谁能利用好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率先实现文创产品的设计革命,谁就将“分食”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这块大蛋糕。
关键词:大发展
2015年依旧是博物馆“大发展”的一年,新馆、新展览、新概念。据统计,中国的博物馆数量在过去一年里达到了4500余座。据首博副馆长黄雪寅近期指出,北京地区目前有各种类型的博物馆近170家,已超过纽约、马德里、柏林,仅次于伦敦,成为全球拥有博物馆数量第二多的城市。而在全国,目前平均每五十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预计到2022年我国博物馆的总数量将达到8000座,平均每二十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此外,国家财政对博物馆事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目前每年约有20亿元的资金用于博物馆事业,这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
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是每十万人一所博物馆,像美国东部地区为15000人一座博物馆,西部不发达地区也能达到五万人一座博物馆。而且,我国博物馆地域分布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大城市,政府投入也更为薄弱。可见,不仅总体数量上还有明显差距,亦要考虑到东西地域分布平衡、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分布等等。在取得数量的增长后,如何在博物馆服务功能的质量上取得进步,是文博机构应加强发展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特展
过去的一年国内文博机构的各种“特展”频出,如苏州博物馆推出的“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近藏集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等等,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而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故宫也为此陆续推出一系列特展。9月8日~11月8日在故宫武英殿和延禧宫举行的“石渠宝笈特展”分两期展出故宫书画藏品283件,其规格之高、藏品之精,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全国博物馆都属难得一见。但作为这样场学术性较强的特展,其欣赏门槛也相对较高。但在《清明上河图》全图登场以及移动互联网宣传的推波助澜下,让“石渠宝笈”特展迅速传遍“朋友圈”,“石渠宝笈”一度成为网络热词,随之是汹涌而来的参观人潮,引发特展万人空巷的景象,人们争相睹“清明宝笈”的真容,不惜在展厅外等候多时。“石渠宝笈”特展的火爆现象从一个方面揭示出当下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切认知渴求。但在《清明上河图》撤下后的“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显然已没有了第一期的火爆人气和魅力。纵然第二期也有东晋顾恺之的《列女图卷》(宋摹),五代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卷》、宋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卷》等国宝级名作登场,但观众流量锐减,该展已经回归成为学术展。可谓“‘清明’登场人纷纷,回库观众欲断魂”。
在学术界看来,从艺术、历史、文物价值角度,不少古代书画比《清明上河图》高,但为何《清明上河图》却有如此惊人的号召力?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中国书画专家余辉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此次是《清明上河图》全卷近十年来首次在北京展出,它上一次现真身还是四年前在日本;其次,《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而这一点也是《清明上河图》极度亲民的杀手锏,能看懂风俗画的观众本身就要多很多,这比起很多文人古画,看懂它们需要很多古代知识等门槛;再者《清明上河图》被选入国人小学课本,这种被印入教科书的曝光度有着超强的能量,让国人为之“膜拜”。此前《清明上河图》的极度火爆恰恰是因为我们在美术教育上的“偏食”造成的。故此,我们可以看出,大众对于古代书画的欣赏,还停留在相对初级的阶段。今后,大型学术展览的文化推广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
关键词:文创大蛋糕
2015年8月4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推介活动的通知》,旨在“为激活博物馆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能力和水平,培养壮大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经营管理队伍,打造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博物馆文化产品优秀品牌,推动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富于我国博物馆特色、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体系,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欧美国家,博物馆商店被称作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在这里,观众对展品的兴趣和认同可以通过文创产品实物化,进而转化为文化消费。而国内最近几年,故宫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等博物馆诸如故宫朝珠耳机、马王堆养生枕等文创产品令人眼前一亮,甚至掀起了一股文创产品“萌萌哒”热潮。博物馆文创产品对提升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把“博物馆带回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纵观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种单一匮乏、质量粗制滥造等问题仍然存在。相比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收入每年可达近10亿元新台币,内地文创产品设计简单、体量偏小、规模不足等问题也摆在眼前。如何利用博物院的优质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再创造,不仅仅是靠博物馆自身的努力,还应有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2015年12月,广州举办我国首届文物博物馆版权交易会。参加本次展会的博物馆、文博机构(单位)超过300家,包括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他们与纺织、家具、陶瓷、箱包、服装等设计生产制造企业代表进行一对一版权授权合作洽谈,通过文博版权授权为日用消费品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产业与生产制造业的双赢。博物馆版权交易会的举办,为博物馆与文创产业的交流对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今后,谁能利用好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率先实现文创产品的设计革命,谁就将“分食”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这块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