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应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严重并发症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7月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5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7例,女性138例;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62.5±10.7)岁。根据Clavien-Dindo分级分析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资料中的18个变量与严重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机 构】
:
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安庆 246000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安庆 246000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安庆 246000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安庆 246000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安庆 246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严重并发症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7月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5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7例,女性138例;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62.5±10.7)岁。根据Clavien-Dindo分级分析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资料中的18个变量与严重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严重并发症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525例胃癌根治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114例,其中严重并发症20例(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需要麻醉下二次手术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χ2=4.86,P=0.027)、出血量(χ2=11.11,P=0.001)、手术时间(χ2=4.77,P=0.029)、手术方式(χ2=9.20,P=0.002)和pTNM期(χ2=4.86,P=0.027)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出血量(OR=13.05,P=0.013),手术方式(OR=7.97,P=0.047)是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5.0%,而非严重并发症者5年生存率为61.8%,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严重并发症(HR=1.595,P=0.107)不是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胃癌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术中出血量和全胃切除密切相关;虽然术后严重并发症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但严重并发症不是影响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睡眠障碍是重症患者在ICU停留期间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发生率为14%~50%。目前,联合应用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文章描述了ICU重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ICU睡眠障碍对患者的不良影响、ICU重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ICU重症患者睡眠监测的方法、目前ICU睡眠障碍的治疗及进展。如何真正改善ICU重症患者睡眠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是指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NP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免疫调节有关。巨噬细胞是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在体内通过自身极化和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参与神经损伤后的外周及中枢敏化形成过程,促进NP的发展。文章对巨噬细胞在NP中的作用进行综述,研究巨噬细胞在NP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为治疗NP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Ac在疼痛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NAc)的疼痛调节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分子、细胞、神经环路和临床等方面。文章综述了NAc在疼痛调节中的作用,并从分子和神经环路角度系统阐述NAc参与疼痛调节的过程及其可能机制,这些机制将为深入探讨疼痛问题以及治疗疼痛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严重时会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中性粒细胞呈现多种不同的死亡形式,如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铁死亡、焦亡、凋亡、自噬、坏死及坏死性凋亡等。不同形式的中性粒细胞死亡在ALI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文章对中性粒细胞死亡的不同形式及其在AL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ALI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中枢肥大细胞是脑内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其与小胶质细胞、神经元等中枢细胞一起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起着双向调节作用。文章综述了生理状态下中枢肥大细胞在神经系统中参与调节神经发生及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及其异常激活后引起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炎症、应激、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病理过程,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
右心室肥厚(rightventricularhypertrophy,RVH)和右心室衰竭(rightventricularfailure,RVF)是具有致命性的恶性心脏疾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大量研究已经发现,Ca2 处理重塑在RVH和RVF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患者的两大主要死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和恶性心律失常)为框架,从微观角度详细阐述了在RVH和RVF病理过程中C
Mu阿片受体(Muopioidreceptor,MOR)是阿片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受体,在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有研究认为MOR对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影响。MOR影响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机制繁杂,不同研究之间也存在争议。文章综述MOR及其亚型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不同的药物浓度差异对肿瘤细胞带来的不同影响,以及MOR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肿瘤微血管结构、内皮细胞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中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提供理论参考。
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逐渐普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分子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临床上针对PTMC的主要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和积极监测为主。近年来随着热消融技术在肝癌、甲状腺良性结节等肿瘤治疗中的良好应用,国内外有许多学者主张将该技术应用于PTMC的治疗当中。但是,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长期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因此,是否应将热消融应用于PTMC的初始治疗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述评。
目的探讨miR-767-3p参与结直肠癌发病的确切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60对,采用miRNA-RTPCR检测miR-767-3p在人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采用MTT、克隆形成检测miR-767-3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分析确定其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767-3p与其靶基因的直接相互作用。采用qRT-PCR检测细胞中的相关分子。通过χ2检验及SPSS17.0软件分析miR-767-3p与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治疗所致结直肠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1例结直肠穿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5~84岁,中位年龄64岁。观察指标:(1)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腹部手术病史等;(2)结肠镜检查治疗情况,包括肠镜目的、穿孔时间等;(3)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包括穿孔部位、穿孔大小、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1例患者中,诊断性穿孔8例,治疗性穿孔13例,其中内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