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贵州省印江县朗溪镇自然概况
朗溪镇位于贵州省印江县东部,东与永义乡相接,西与峨岭镇相连,南与合水镇、板溪镇接壤,北与罗场乡、缠溪镇共界。该区域最高海拔1 440 m,年有效积温5 500~6 144℃,无霜期270~295 d。
2朗溪镇石漠化概况
2.1石漠化现状
浪溪镇全镇总面积为75 km2。本文选择调查河西村、昔蒲村、三村村3个行政村,是全镇石漠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囊括所有的石漠化类型。依据调查地区的基岩裸露占比、植被覆盖面积、土层厚度和坡度等指标将石漠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河西村共有270.3 hm2土地存在石漠化现象,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91.8 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161.9 hm2,重度石漠化面积为16.6 hm2;昔蒲村石漠化面积为327.6 hm2,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34.7 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267.1 hm2,重度石漠化面积为25.9 hm2;三村村石漠化面积为289.8 hm2,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86.7 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149.7 hm2,重度石漠化面积为53.4 hm2。
2.2石漠化成因
采用卫星遥感图像,用平板实地踏查勾绘,得出石漠化成因面积表,详见表1。
石漠化是土壤逐渐被石头取代,水土严重流失,越来越多的岩石裸露于土壤外,土壤面积越来越少,而岩石面积越来越大,土壤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一种现象。石漠化的成因有很多,大体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人为因素大多表现为:受早期历史政策和生产力较低的影响,人多地少,为了养活人口,大肆毁林开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现代人类活动频繁及经济发展的要求,采石采砂、工程建设、盗伐滥伐、牛羊践踏等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人们生态保护观念淡薄,生态保护政策不健全。自然原因主要表现为:朗溪镇地形陡峭且落差大,陡坡沟壑多,植被生存度低,土壤被冲刷严重,生态环境被破坏后难以修复;夏季多暴雨,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对地面侵蚀力强;石灰岩中大多数是碳酸盐,可溶于水,易随水流失;岩溶地区土壤厚度薄,植被覆盖率低等。
2.3石漠化程度
本文对浪溪镇河西村、昔蒲村、三村村的887.8 hm2石漠化土地进行调查,其中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13.3 hm2,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78.7 hm2,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为95.8 hm2,分别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4%、65.2%、10.8%(表2)。
2.4石漠化土地利用類型
在被调查的石漠化土地中,按土地利用类型分,乔木林地面积为286.7 hm2,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2.3%;特殊灌木林地面积为389.4 hm2,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3.9%;耕地面积面积为211.6 hm2,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3.8%,详见表3。
从石漠化程度来看,乔木林地石漠化程度主要为轻、中度,其面积达到270.3 hm2,占乔木林地石漠化总面积的94.3%;特殊灌木林地以中度石漠化为主,中度石漠化面积为307.6 hm2,占特殊灌木林地石漠化总面积的79%;耕地石漠化程度主要为中度,占耕地石漠化总面积的67.8%。乔木林地以轻度石漠化为主;特殊灌木林地以中度石漠化为主;耕地以中度石漠化为主。
3石漠化治理措施
3.1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
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营造林力度,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保证林土比例协调,做到宜林则林、因地造林、宜土则耕,实施严格的林地和耕地保护政策,做好国土绿化工作。
3.2大规模实施坡改梯工程
在石漠化的岩溶地区进行坡改梯工作,特别是在陡坡地段,将坡土改为梯土,这样可以固定土壤并增加土壤厚度,缓解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力,增强了水土保持能力。
3.3实施生态搬迁工作
在一些环境恶劣地区,生态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应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易地搬迁工作,将居民搬迁至生态适宜地区,减轻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加强生态保护,禁止破坏性开发。
3.4保证产业多元化,调整产业布局
禁止发展放养式畜牧业,提倡发展圈养式畜牧业,着重发展经济(果)林,适当发展林下经济,如药材种植等,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禁止皆伐,提倡择伐,严禁毁林开垦,防范森林火灾,减少破坏性大的产业对环境造成危害。
3.5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实施公益林及退耕还林补偿机制,提高退耕还林和公益林补偿标准和年限,补偿机制要向生态重点保护地区倾斜,特别要照顾到生态脆弱地区。另外,可以将一些精准贫困户聘用为生态护林员,进行日常林业生态管理。
3.6加大石漠化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力度
应将石漠化治理作为国家重点科学研究项目,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林业科研机构、林业高校应加大石漠化治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增强石漠化治理人才培养力度;政府林业部门应加大人才引入力度,聘请高端技术水平的林业技术人员,推广成熟的技术治理模式和治理经验,将一些新经验和技术进行有效地推广应用。
3.7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
充分利用标语宣传、院坝会、培训班等形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让农户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真正使农户参与到生态建设和保护中来。另外,各类学校应有效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树立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贵州省印江县朗溪镇林业环保站黄力)
朗溪镇位于贵州省印江县东部,东与永义乡相接,西与峨岭镇相连,南与合水镇、板溪镇接壤,北与罗场乡、缠溪镇共界。该区域最高海拔1 440 m,年有效积温5 500~6 144℃,无霜期270~295 d。
2朗溪镇石漠化概况
2.1石漠化现状
浪溪镇全镇总面积为75 km2。本文选择调查河西村、昔蒲村、三村村3个行政村,是全镇石漠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囊括所有的石漠化类型。依据调查地区的基岩裸露占比、植被覆盖面积、土层厚度和坡度等指标将石漠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河西村共有270.3 hm2土地存在石漠化现象,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91.8 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161.9 hm2,重度石漠化面积为16.6 hm2;昔蒲村石漠化面积为327.6 hm2,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34.7 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267.1 hm2,重度石漠化面积为25.9 hm2;三村村石漠化面积为289.8 hm2,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86.7 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149.7 hm2,重度石漠化面积为53.4 hm2。
2.2石漠化成因
采用卫星遥感图像,用平板实地踏查勾绘,得出石漠化成因面积表,详见表1。
石漠化是土壤逐渐被石头取代,水土严重流失,越来越多的岩石裸露于土壤外,土壤面积越来越少,而岩石面积越来越大,土壤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一种现象。石漠化的成因有很多,大体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人为因素大多表现为:受早期历史政策和生产力较低的影响,人多地少,为了养活人口,大肆毁林开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现代人类活动频繁及经济发展的要求,采石采砂、工程建设、盗伐滥伐、牛羊践踏等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人们生态保护观念淡薄,生态保护政策不健全。自然原因主要表现为:朗溪镇地形陡峭且落差大,陡坡沟壑多,植被生存度低,土壤被冲刷严重,生态环境被破坏后难以修复;夏季多暴雨,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对地面侵蚀力强;石灰岩中大多数是碳酸盐,可溶于水,易随水流失;岩溶地区土壤厚度薄,植被覆盖率低等。
2.3石漠化程度
本文对浪溪镇河西村、昔蒲村、三村村的887.8 hm2石漠化土地进行调查,其中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13.3 hm2,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78.7 hm2,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为95.8 hm2,分别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4%、65.2%、10.8%(表2)。
2.4石漠化土地利用類型
在被调查的石漠化土地中,按土地利用类型分,乔木林地面积为286.7 hm2,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2.3%;特殊灌木林地面积为389.4 hm2,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3.9%;耕地面积面积为211.6 hm2,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3.8%,详见表3。
从石漠化程度来看,乔木林地石漠化程度主要为轻、中度,其面积达到270.3 hm2,占乔木林地石漠化总面积的94.3%;特殊灌木林地以中度石漠化为主,中度石漠化面积为307.6 hm2,占特殊灌木林地石漠化总面积的79%;耕地石漠化程度主要为中度,占耕地石漠化总面积的67.8%。乔木林地以轻度石漠化为主;特殊灌木林地以中度石漠化为主;耕地以中度石漠化为主。
3石漠化治理措施
3.1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
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营造林力度,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保证林土比例协调,做到宜林则林、因地造林、宜土则耕,实施严格的林地和耕地保护政策,做好国土绿化工作。
3.2大规模实施坡改梯工程
在石漠化的岩溶地区进行坡改梯工作,特别是在陡坡地段,将坡土改为梯土,这样可以固定土壤并增加土壤厚度,缓解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力,增强了水土保持能力。
3.3实施生态搬迁工作
在一些环境恶劣地区,生态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应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易地搬迁工作,将居民搬迁至生态适宜地区,减轻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加强生态保护,禁止破坏性开发。
3.4保证产业多元化,调整产业布局
禁止发展放养式畜牧业,提倡发展圈养式畜牧业,着重发展经济(果)林,适当发展林下经济,如药材种植等,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禁止皆伐,提倡择伐,严禁毁林开垦,防范森林火灾,减少破坏性大的产业对环境造成危害。
3.5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实施公益林及退耕还林补偿机制,提高退耕还林和公益林补偿标准和年限,补偿机制要向生态重点保护地区倾斜,特别要照顾到生态脆弱地区。另外,可以将一些精准贫困户聘用为生态护林员,进行日常林业生态管理。
3.6加大石漠化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力度
应将石漠化治理作为国家重点科学研究项目,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林业科研机构、林业高校应加大石漠化治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增强石漠化治理人才培养力度;政府林业部门应加大人才引入力度,聘请高端技术水平的林业技术人员,推广成熟的技术治理模式和治理经验,将一些新经验和技术进行有效地推广应用。
3.7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
充分利用标语宣传、院坝会、培训班等形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让农户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真正使农户参与到生态建设和保护中来。另外,各类学校应有效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树立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贵州省印江县朗溪镇林业环保站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