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采访宏碁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艾仁思的前一天,联想平板电脑曝出了千元“破冰价”。
如此激进的千元普及风暴,忽然将国内平板电脑竞争格局,推向与传统PC类似的“红海”之争。
“宏碁追求可持续的利润增长,我们不会跟进如此低价策略,”艾仁思肯定的告诉《英才》记者。
当然,联想中国区总经理陈旭东的逻辑是,千元乐Pad并不是赔本赚吆喝,在降价之前进行过充分调研,而掀起普及风暴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快速切入市场并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似乎,对于新的移动互联网战场,联想继续在沿用规模化战术;而宏碁,对于平板电脑,反而显得比较保守。
“一开始,我们对平板市场的预估,就没有像其他厂商那么乐观”,艾仁思称。
不盲从“苹果模式”
其实,今年以来,宏碁在全球市场的业绩表现并非尽如人意。10月21日,宏碁发布的第三季度未审计财报显示,单季净亏损11亿元新台币(约合3637万美元),在第二季度,更是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单季亏损,达67.9亿元新台币(约合2.241亿美元)。
宏碁董事长王振堂在8月底的电话会议上,便对投资人说抱歉,并预测今年全年“要赚钱几乎不可能”。
欧洲经济停滞不前、对PC的购买力下降,PC库存压力将一向强悍的宏碁欧洲市场拖入险境,当然,更多数投资分析师还是认为,苹果ipad的畅销才是拖累财报、遏制PC销售和利润的最大杀手。
对应的,联想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从柳传志到杨元庆,都不止一次的叫板苹果。反而,过去一向好斗的宏碁,却显得非常谨慎。
“真正能够赚到钱的,并不是平板电脑,对苹果而言,品牌和业务模式才是关键。对于其他厂商而言,能否成功拷贝这种品牌价值和业务模式?至少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艾仁思称,现在很多中国P C厂商对于平板电脑,并不是高利润率的玩法。
正如凡事都有其两面性一样,最优秀的苹果模式,目前,也受到一部分海外分析师的质疑,苹果历来拥有的特色在于,每年只推出一到两款新品,就足以能够产生轰动效应,但是,它的产品线非常单一,能否在“后乔布斯时代”保证每新推一款产品都能续作连红,似乎也是一件“高风险”的事。
持有同样观点的艾仁思宁可只将宏碁视为一家“PC制造商”,而通过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发挥专长。
相比之下,宏碁、惠普和戴尔,拥有从台式机、显示器到笔记本和服务器的产品线,也正在通过多样性来抗风险。
但尴尬的是,苹果iphone和ipad创造的高份额和高利润似乎让其他PC厂商望尘莫及,惠普已经无法忍受PC的低利润,正在考虑将其剥离,戴尔重心正在转向IT服务,传统PC厂商如果不放弃PC,又如何向移动互联完美过渡呢?
在“彷徨”中转型
正如谁也不会怀疑移动互联的浪潮正在冲击传统IT业的每一个角落一样,各大P C厂商都面临挑战。
8月底时,王振堂称平板电脑热已经开始降温。一些赞同的P C厂商认为,平板电脑主要用于娱乐,和主要用于工作和学习的笔记本有所不同,一旦平板电脑市场饱和,消费者更新换代的积极性要低于笔记本,所以平板电脑销量在达到一定水准后就会停滞不前。
从9月全球PC巨头的动作来看,在英特尔的支持下,一种更轻薄的Ultrabook笔记本机型(简称“超极本”),正在被演进成为转移ipad视线的新武器。9月,宏碁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了超极本。艾仁思称,上任两年来一直希望向中国用户传递:Acer不仅仅是一个PC制造商,而且是有品牌附加值的技术标杆。
不过,为了应对转型期,宏碁准备了一套组合拳。今年,宏碁单独成立了触控事业部并在重庆设立宏碁智能终端全球研发中心,专注于智能手机和云计算业务,并聘请前中国惠普副总裁陈国维加盟助阵。
值得注意的是,7月22日,宏碁还宣布以3.2亿美元收购美国云计算公司iGware,以储备明年的“宏碁云端服务”。
不过,智能手机毕竟是一款通信设备,目前该领域的翘楚仍旧是三星、摩托罗拉和H T C,对于有着天生软肋的P C厂商而言,如何圈定转型期的市场非常关键,对比看,联想选择了“大本营”中国,而宏碁则选择了“优势地带”泛欧市场。
“我们会在泛欧选择3-4个市场,与当地运营商合作,学习一些经验之后再在不同地区复制,这和过去全面铺开的做法不同,事实也证明,过去的做法并不成功”,艾仁思对《英才》记者直言,对智能手机,中国市场不是首选。
深度整合方正PC
如果说对于移动互联市场,更像是投石问路,那么,对于PC业的根基便仍在于规模化。业界普遍说法是,如果不能进入全球PC排名前五位,将与盈利“无缘”。
为此,联想与宏碁都多次经历PC整合浪潮的洗礼。2005年5月,联想完成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2007年8月,宏碁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Gateway,并曲线拿下欧洲品牌PackardBell。去年底,宏碁与中国PC市场“老二”方正科技联姻;今年1月,联想斥资1.75亿美元收购日本PC厂商NEC,6月再次宣布以2.31亿欧元收购德国本土PC厂商Medion AG……
一路扩张,从欧美市场到新兴市场,从强势市场向弱势市场挺进,宏碁和联想几乎演绎了相同逻辑。
艾仁思称,从战略重心上,宏碁更偏向于增加品牌附加值,但是,深处P C行业,规模化仍旧非常重要,宏碁试图每进入一个市场,都能排名前二位。
从财报看,在全球颓势中,中国业绩成为了宏碁不降反升的亮点,其中,与方正P C的深度整合正是助推剂。截至第二季度末,宏碁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占有率攀升到10.9%,也成为了中国PC市场亚军。
众所周知的是,方正过去在商用P C市场非常强势,并且拥有宏碁难以企及的四到六级消费类P C渠道。目前,宏碁的策略是将大客户事业部和消费暨中小企业事业部剥离运行,艾仁思对《英才》记者称,这两个市场在中国非常不一样,商用类市场主要靠客户关系、供应周期长;消费暨中小企业市场,主要是单笔业务,依赖和渠道合作,将两者剥离,选用各自优势团队,更容易发挥整合效果。
不过,相对的,对于挑战,艾仁思也并不避讳文化上的融合难度。另外,对于消费类市场,尽管宏碁过去专注于一至三级城市、方正专注于四至六级,但是,两个品牌在每个地域都不可避免有重合,所以,对于如何调整各地区的店面设计、如何完善区域经理销售制度,都将是未来宏碁与联想在农村市场正面PK的地方。
采访最后,《英才》记者问艾仁思,对于一份已经不错的中国业绩——上任两年,宏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增长至第二——为什么只给自己打49分?他说,我们在中国的目标达成率可能还不到一半,中国市场的潜力还非常大。
如此激进的千元普及风暴,忽然将国内平板电脑竞争格局,推向与传统PC类似的“红海”之争。
“宏碁追求可持续的利润增长,我们不会跟进如此低价策略,”艾仁思肯定的告诉《英才》记者。
当然,联想中国区总经理陈旭东的逻辑是,千元乐Pad并不是赔本赚吆喝,在降价之前进行过充分调研,而掀起普及风暴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快速切入市场并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似乎,对于新的移动互联网战场,联想继续在沿用规模化战术;而宏碁,对于平板电脑,反而显得比较保守。
“一开始,我们对平板市场的预估,就没有像其他厂商那么乐观”,艾仁思称。
不盲从“苹果模式”
其实,今年以来,宏碁在全球市场的业绩表现并非尽如人意。10月21日,宏碁发布的第三季度未审计财报显示,单季净亏损11亿元新台币(约合3637万美元),在第二季度,更是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单季亏损,达67.9亿元新台币(约合2.241亿美元)。
宏碁董事长王振堂在8月底的电话会议上,便对投资人说抱歉,并预测今年全年“要赚钱几乎不可能”。
欧洲经济停滞不前、对PC的购买力下降,PC库存压力将一向强悍的宏碁欧洲市场拖入险境,当然,更多数投资分析师还是认为,苹果ipad的畅销才是拖累财报、遏制PC销售和利润的最大杀手。
对应的,联想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从柳传志到杨元庆,都不止一次的叫板苹果。反而,过去一向好斗的宏碁,却显得非常谨慎。
“真正能够赚到钱的,并不是平板电脑,对苹果而言,品牌和业务模式才是关键。对于其他厂商而言,能否成功拷贝这种品牌价值和业务模式?至少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艾仁思称,现在很多中国P C厂商对于平板电脑,并不是高利润率的玩法。
正如凡事都有其两面性一样,最优秀的苹果模式,目前,也受到一部分海外分析师的质疑,苹果历来拥有的特色在于,每年只推出一到两款新品,就足以能够产生轰动效应,但是,它的产品线非常单一,能否在“后乔布斯时代”保证每新推一款产品都能续作连红,似乎也是一件“高风险”的事。
持有同样观点的艾仁思宁可只将宏碁视为一家“PC制造商”,而通过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发挥专长。
相比之下,宏碁、惠普和戴尔,拥有从台式机、显示器到笔记本和服务器的产品线,也正在通过多样性来抗风险。
但尴尬的是,苹果iphone和ipad创造的高份额和高利润似乎让其他PC厂商望尘莫及,惠普已经无法忍受PC的低利润,正在考虑将其剥离,戴尔重心正在转向IT服务,传统PC厂商如果不放弃PC,又如何向移动互联完美过渡呢?
在“彷徨”中转型
正如谁也不会怀疑移动互联的浪潮正在冲击传统IT业的每一个角落一样,各大P C厂商都面临挑战。
8月底时,王振堂称平板电脑热已经开始降温。一些赞同的P C厂商认为,平板电脑主要用于娱乐,和主要用于工作和学习的笔记本有所不同,一旦平板电脑市场饱和,消费者更新换代的积极性要低于笔记本,所以平板电脑销量在达到一定水准后就会停滞不前。
从9月全球PC巨头的动作来看,在英特尔的支持下,一种更轻薄的Ultrabook笔记本机型(简称“超极本”),正在被演进成为转移ipad视线的新武器。9月,宏碁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了超极本。艾仁思称,上任两年来一直希望向中国用户传递:Acer不仅仅是一个PC制造商,而且是有品牌附加值的技术标杆。
不过,为了应对转型期,宏碁准备了一套组合拳。今年,宏碁单独成立了触控事业部并在重庆设立宏碁智能终端全球研发中心,专注于智能手机和云计算业务,并聘请前中国惠普副总裁陈国维加盟助阵。
值得注意的是,7月22日,宏碁还宣布以3.2亿美元收购美国云计算公司iGware,以储备明年的“宏碁云端服务”。
不过,智能手机毕竟是一款通信设备,目前该领域的翘楚仍旧是三星、摩托罗拉和H T C,对于有着天生软肋的P C厂商而言,如何圈定转型期的市场非常关键,对比看,联想选择了“大本营”中国,而宏碁则选择了“优势地带”泛欧市场。
“我们会在泛欧选择3-4个市场,与当地运营商合作,学习一些经验之后再在不同地区复制,这和过去全面铺开的做法不同,事实也证明,过去的做法并不成功”,艾仁思对《英才》记者直言,对智能手机,中国市场不是首选。
深度整合方正PC
如果说对于移动互联市场,更像是投石问路,那么,对于PC业的根基便仍在于规模化。业界普遍说法是,如果不能进入全球PC排名前五位,将与盈利“无缘”。
为此,联想与宏碁都多次经历PC整合浪潮的洗礼。2005年5月,联想完成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2007年8月,宏碁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Gateway,并曲线拿下欧洲品牌PackardBell。去年底,宏碁与中国PC市场“老二”方正科技联姻;今年1月,联想斥资1.75亿美元收购日本PC厂商NEC,6月再次宣布以2.31亿欧元收购德国本土PC厂商Medion AG……
一路扩张,从欧美市场到新兴市场,从强势市场向弱势市场挺进,宏碁和联想几乎演绎了相同逻辑。
艾仁思称,从战略重心上,宏碁更偏向于增加品牌附加值,但是,深处P C行业,规模化仍旧非常重要,宏碁试图每进入一个市场,都能排名前二位。
从财报看,在全球颓势中,中国业绩成为了宏碁不降反升的亮点,其中,与方正P C的深度整合正是助推剂。截至第二季度末,宏碁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占有率攀升到10.9%,也成为了中国PC市场亚军。
众所周知的是,方正过去在商用P C市场非常强势,并且拥有宏碁难以企及的四到六级消费类P C渠道。目前,宏碁的策略是将大客户事业部和消费暨中小企业事业部剥离运行,艾仁思对《英才》记者称,这两个市场在中国非常不一样,商用类市场主要靠客户关系、供应周期长;消费暨中小企业市场,主要是单笔业务,依赖和渠道合作,将两者剥离,选用各自优势团队,更容易发挥整合效果。
不过,相对的,对于挑战,艾仁思也并不避讳文化上的融合难度。另外,对于消费类市场,尽管宏碁过去专注于一至三级城市、方正专注于四至六级,但是,两个品牌在每个地域都不可避免有重合,所以,对于如何调整各地区的店面设计、如何完善区域经理销售制度,都将是未来宏碁与联想在农村市场正面PK的地方。
采访最后,《英才》记者问艾仁思,对于一份已经不错的中国业绩——上任两年,宏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增长至第二——为什么只给自己打49分?他说,我们在中国的目标达成率可能还不到一半,中国市场的潜力还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