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麻醉处理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10例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BCPA)的麻醉处理进行了分析。患儿均为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麻醉选择以大剂量芬太尼为主,复合吸入低浓度安氟醚,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深低温低流量、深低温停循环或并行循环等体外循环方法,术中加强麻醉监测和管理。结果全组病人麻醉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死亡1例,9例存活者无任何麻醉并发症。体会:要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需要包括外科、麻醉、灌注等各方面整体水平的提高,才能减少并发症和提高存活率。

其他文献
应用前列腺素E1对9只普鲁卡因复合麻醉犬降压30%,结果心指数下降12.5%~13%、肺动脉平均压下降8.9%~12%(P<0.05),动脉血氧分压呈下降趋势,氧利用率上升(P<0.05)。与8只未降压犬比较,所有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肺功能正常犬在普鲁卡因复合麻醉下用前列腺素E1降压时肺换气功能改变不大,无缺氧之虑。
期刊
期刊
为评价大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复合静脉麻醉药用于快速诱导插管术的可行性,选择60例成年患者,ASA Ⅰ~Ⅱ级,无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因素,准备行择期上腹部手术,随机分为六组,分别给予静注依托咪酯0.3mg · kg-1、异丙酚2mg · kg-1或硫喷妥钠5mg · kg-1,再分别伍用阿曲库铵0.5mg · kg-1或维库溴铵0.12mg · kg-1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结果表明:依托咪酯对两种肌松药
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模型,初步探讨磷脂酶A2(PLA2)抑制剂阿的平对肠缺血再灌注(I/R)致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肠I/R诱发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菌血症与肠PLA2活性升高密切相关;预防性静脉给予阿的平10mg/kg,肠PLA2活性及其产生的脂质介质TXA2、PGI2水平下降,细菌、内毒素易位减轻,同时肝、肺、肾等脏器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动物致伤24h存活率提高25%。
以大鼠脑突触体膜为材料,应用荧光探剂(ANS)及酶学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丁卡因对突触体膜胆碱酯酶(Ach E)活性及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丁卡因浓度低于125µmol/L Ach E活性轻度增加,高于250µmol/L时表现为剂量相关性抑制。丁卡因增强膜-ANS复合物的荧光强度,双导数及Scatchard作图分析表明,膜-ANS复合物荧光强度增加的原因并非ANS荧光量子产率的改变,而是突触体
24例ASA Ⅰ~Ⅱ级在全麻下行乳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三组:安氟醚组(E)、七氟醚组(S)和异丙酚组(Pro)。E、S组分别以1.0MAC的安氟醚和七氟醚维持麻醉。Pro组静点异丙酚4~6mg·kg-1·h-1维持麻醉。采用吸气末气道阻断法测定胸肺静态顺应性(Crs)。用药30分钟后Crs明显降低(P<0.01),Pro组的Crs下降程度显著小于E和S组(P<0.05)。表明:麻醉药是影响Crs的
期刊
期刊
将10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脑保护液组(B组),经体外循环降温至18℃并停止全身循环2小时。B组于停循环即刻通过颈总动脉向头部灌注4℃充氧不含钾晶体液(50ml/kg),随后每30分钟再灌注一次(10ml/kg),至停循环末,复温至37℃,继续观察6小时。A组处理同B组但不灌注脑保护液。分别于五个时相取脑皮层测三磷酸腺苷(ATP)与丙二醛(MDA),并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动态记录脑电图。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