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用语教学优化策略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_ic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语言.在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离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又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阶段学好化学用语显得更为重要.
  化学用语教学要特别注意方式和方法等,使学生能更好、更顺利地学好化学用语.
  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提出优化策略.
  
  一、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娴熟的专业技能、广博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从教师引导开始的,教师得体的举止和优雅的语言,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获得学生尊敬的表现.研究教材和学法,博览化学资料及化学常识、化学的幽默典故,对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是行之有效的.
  因此,积极查阅资料,履行好教师的职责,增强责任感,要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努力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化学教师是化学用语传授的直接执行者,肩负着化学教育教学的重任,对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概念一定要准确,不得含糊其词,尤其书写要准确、工整、规范.
  1.教学中教师应科学严谨,书写要规范,科学传授概念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言行举止都受学生的关注,所以教师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做到书写时规范、准确,特别是元素符号、化学式中的字母大小写、化学方程式中反应条件、生成物中状态的标识等化学用语,不可因自己个人的爱好随意书写,应该让学生有正确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新讲授的概念,无论内涵、外延一定要准确,不可模棱两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只有教师长期坚持,这样可促使学生养成严谨地、科学地学习习惯.
  2.教师应研究教材,开展教学研究
  备课要求教师熟悉、研究教材及具体学法,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分析章节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突破知识重点、难点教学的方法或手段.在教学中认真授好课程外,还要相互听课、观摩优质课,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研究,求实、求新,积极探索化学新课标与教学的规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敢于大胆尝试,积极交流,不懈追求,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智慧.
  教学研究是探索、研究教学工作的规律,优化教学过程.因此,开展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总结经验,改变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在测试、讲评、辅导时,教师要科学地总结分析
  无论单元测试还是综合性考查,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评价,特别在测试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化学用语表达是否准确,书写是否规范等,书写不规范或模糊不清时应该格外提醒.讲评时要客观、科学地分析.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自身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化学用语是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学生只有对化学用语会写、会读、会用时,才算真正达到目的.
  1.优化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挥传统教具的作用,帮助学生记忆,可将元素符号制成双面书写的卡片,正面写元素符号,背面写元素名称,让学生从玩卡片中熟悉元素符号.恰当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化学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等,实验现象千变万化,丰富多彩,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设计好每一个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同时发挥实验的艺术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
  2.教学中挖掘教材的优势,增强化学用语教学效果
  人教版在教材编排上是依照中学生循序渐进的心理能力编写的,但又有其独特的风格,在每单元的开头都有章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的穿插一些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趣味实验和化学典故,同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增强化学课的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增强教学效果.
  教材在编排上有其优点:从绪言开始就出现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对物质有所了解,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先接触它们,对化学用语有表象意识,通过授课的慢慢深入,学生会越来越想了解这些符号,到底这些东西有何意思.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