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非洲猪瘟的出现,给养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需要强化日常监测、管理的重视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防治处理,降低非洲猪瘟发生率,及时控制疫情,从而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基于此,介绍非洲猪瘟的特点及表现,分析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难点,同时提出針对性改善建议。
关键词 非洲猪瘟;养殖户;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8.090
非洲猪瘟主要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引起的一种动物疾病,具有病程短、感染率高的特点,严重情况下可直接导致患猪死亡。近年来,非洲猪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但当前非洲猪瘟的预防仍没有确切有效的疫苗可用,给该疾病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旦出现非洲猪瘟,则可能会致使疫情快速传播,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尽管近年来我国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依然具有疫情风险发生率较高的问题,稍有松懈则可能会致使病情反弹、扩散,需要构建常态化、专业化的防控管理体系。
1 特点和表现
1.1 病原特点
非洲猪瘟主要是一种通过虫媒传播的DNA高传染性病毒疾病,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传播,当前我国对于非洲猪瘟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一旦暴发,直接给养殖户带来消极影响。非洲猪瘟在较极端的条件下也会出现传染,因此在养殖管理中必须重视。非洲猪瘟病毒生存力顽强,但不耐高温,在50~60 ℃下可将其杀死,因此在实际的养殖管理中,可结合其特点进行防治和干预[1]。
1.2 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较多,结合传播媒介的不同,将其分为3种类型。1)健康猪和患病猪在一起会出现接触传染的现象;患病猪食用过的饲料及饮用水等被其他猪食用时,也会引起病毒传播。2)猪舍中粪便、血液及尿液等也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方式。3)通过蜱虫传染。蜱虫携带的病毒较多,被携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蜱虫叮咬之后,会出现感染的现象。
1.3 临床表现
生猪在感染非洲猪瘟后,有15 d左右的潜伏期,由于感染方式不同,其表现也存在差异。最快的潜伏期在7 d左右,患病猪会出现体温升高和皮肤充血的现象,内脏出现渗血之后,高烧不退,怀孕的母猪会出现流产的情况。非洲猪瘟本身具有高传染性和高死亡性的特点,对生猪养殖有较大的消极影响,一旦病死猪流向市场,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非洲猪瘟的发生率可达50%左右,结合感染毒株的不同,死亡率各不相同:如果感染了较强的毒株,则死亡率达到100%;感染了较轻的毒株,其死亡率在20%左右。非洲猪瘟分为最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在具体的防控阶段需要注意食欲不振和精神萎靡等现象,部分慢性感染的患猪体重下降,要及时进行防控[2]。
2 防控难点
2.1 暂无有效疫苗
非洲猪瘟的病毒基因组比较庞大,加上基因型众多,免疫机制复杂多样,在当前临床上,疫苗的研发难度较大。当前,国外对于非洲猪瘟研发了相关的疫苗,但整体的免疫作用不明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疫苗无法使用。疫苗的缺失对非洲猪瘟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应以综合化防治为基础,有效解决猪养殖过程的相关问题[3]。
2.2 潜伏期较长
非洲猪瘟的特点是潜伏期比较长,生猪感染之后在临床特点不明确,21 d左右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症状。非洲猪瘟从初期患病到后期发现,整个周期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症状不明显,因此很难被及时发现。在潜伏期中,猪瘟会通过多途径的方式扩散,等发现时,非洲猪瘟已经完全扩散。
2.3 病毒传播途径多
我国的人口数量较多,消费能力也逐渐提升,和国外人员的贸易物流等交易较多,在种猪和生物制品等存在进出口的业务,边境区域的野猪数量增加,种群密度提升,因此也会导致非洲猪瘟的传播。此外,非洲猪瘟的活跃度也比较高,如果出现病毒,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从境外转播、内部流传等方式都是常见的传播方式[4]。
2.4 缺少控制技术储备
非洲猪瘟的出现对区域养猪行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际防控阶段存在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技术指导进行养殖管理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实际防控过程中,各项技术的应用不到位,在整体防控中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导致集中发生的现象较多。
3 防治对策
3.1 加强日常监测,全面排查疫情
非洲猪瘟的防治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制定科学有效的日常监管制度。比如,对生猪进行定期采样检测,特别是对流动的生猪进行入场采样检测。落实监督责任制度,建立疫情分区排查工作机制。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需要定期组织开展非洲猪瘟的包村、包场检查工作,预防漏下任何一户。逐村、逐场明确排查责任人,且将检测的情况与结果进行记录,构建排查对象清单与工作任务台账,若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需要立即上报。养殖户也需要积极配合各项检测工作,针对于虚假报告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问题,需要严格予以处理。
在日常要建立完善的巡视制度,对所有的猪开展巡视和检查,一旦体温升高、皮肤出现发红的现象,必须及时向当兽医部门汇报,要及时将样品送到动物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和诊断。中小养殖场要按照免疫流程要求做好对应的免疫防护工作,以疫苗预防为主。在春秋季节开展集中免疫工作,做好抗体水平的检测工作。
3.2 阶段防控疫情,构建防护机制
针对非洲猪瘟的复杂性,要求相关学者强化对非洲猪瘟的了解,加快对传播途径和非洲猪瘟传染来源的研究。在整个防范阶段,提供规范合理的安全养护。1)对车辆进行消毒,强化对病猪深埋之后的管理,避免地质灾害或者周围的动物对其进行翻刨,导致死猪重现,出现二次污染。2)对猪饲料进行处理,可通过高温消灭非洲猪瘟,确保饲料成品无毒。3)做好泔水管理工作,泔水一般用来喂猪,但部分泔水中含有有害物质,可加强泔水生产、运输等管理。4)加强疫区解封后区域的相关养猪生产恢复技术,保证非洲猪瘟过后,恢复到正常的生产[5]。 在具体的非洲猪瘟的防治过程中,需开展分阶段防控的方式。1)海关需做好防控工作,避免病毒传入。2)在各个区域设置第二道防线,及时封锁疫区,通过猪场及安全防疫处理之后减少病毒的发生率。3)猪场及时开展防护,对重点的屠宰场及生猪交易市场等进行管理,运送车辆及时消毒,不建议长途运送,避免在途径传播病毒。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分单元管控、分区管控及分阶段管控等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防护阶段,要注意的是设定安全防护机构,控制活猪的运输和泔水的应用,减少病毒的传播。
3.3 降低流动风险,保证环境卫生
在养殖过程中,对猪群实现合理化的管理。可以采取统一的管理方式,同批次的猪采取同一类方式管理,避免免疫流动传播,降低感染风险[6]。场地外饲养要引起重视,采取的是放养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猪场进行自繁自养。在引种之前对非洲猪瘟等重大疾病进行病原的检测和诊断,结果为阴性可以引入。在养猪的阶段,需要做好空栏的消毒和处理[7]。选择在非疫区的正规猪场作为采购地,经过官方检测之后购入。
在实际防护中开展集中的消毒和防护,做到场所消毒、器械设备消毒、空气消毒。1)以防护管理作为基础,定期的进行消毒。2)按照由内到外的方式进行处理。每周可以采用过氧化物消毒剂对猪场的器械、工具、粪便处理场所、人员和车辆等全面消毒。3)道路、车辆、围栏及地面等及时消毒处理,建议采取1%氢氧化钠进行消毒,车辆和运输工具等要用季铵盐类或复方碘类消毒剂消毒处理;衣物、鞋帽、人员皮肤、宿舍和办公区等使用过硫酸氢钾消毒处理。
3.4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地方政府与乡镇卫生院等需要强化非洲猪瘟日常防控管理的重视程度,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且保证管理小组成员的专业性[8]。日常可以到养殖户中详细了解情况,介绍相关防护措施,非洲猪瘟防控的必要性等相关知识。同时,需要强化管理水平,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应用信息技术详细记录病死猪来源、数量、处理量等信息,每天上报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要求无害化处理厂定期采样送检,调查检测阳性样品来源。
4 结语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病毒,其中非洲猪瘟的出现对区域防控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针对非洲猪瘟的特殊性,应及时开展区域化防控,提高警惕,积极做好猪的运输、养殖、检测、防护和预防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房强.养殖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及实践[J].猪业科学,2020,37(12):42-44.
[2] 吴慧敏,林伟.非洲猪瘟形势下规模化屠宰场的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12):25.
[3] 张德祥,郭祖生.浅析生猪屠宰场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J].畜禽业,2020,31(12):106-108.
[4] 方啸.非洲猪瘟防控存在难点及应对措施[J].兽医导刊,2020(23):17.
[5] 杨桂超.非洲猪瘟及其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2020(22):100-101.
[6] 刘勇,万秋贵.对于非洲猪瘟防控高危窗口期风险管理五大关键技术研究[J].新农业,2021(15):63-64.
[7] 左璐雅.霞浦縣兽医实验室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及分析[J].福建畜牧兽医,2021,43(4):1-2.
[8] 何东伟,魏冬梅,马颖.中小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1,42(7):27.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非洲猪瘟;养殖户;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8.090
非洲猪瘟主要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引起的一种动物疾病,具有病程短、感染率高的特点,严重情况下可直接导致患猪死亡。近年来,非洲猪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但当前非洲猪瘟的预防仍没有确切有效的疫苗可用,给该疾病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旦出现非洲猪瘟,则可能会致使疫情快速传播,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尽管近年来我国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依然具有疫情风险发生率较高的问题,稍有松懈则可能会致使病情反弹、扩散,需要构建常态化、专业化的防控管理体系。
1 特点和表现
1.1 病原特点
非洲猪瘟主要是一种通过虫媒传播的DNA高传染性病毒疾病,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传播,当前我国对于非洲猪瘟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一旦暴发,直接给养殖户带来消极影响。非洲猪瘟在较极端的条件下也会出现传染,因此在养殖管理中必须重视。非洲猪瘟病毒生存力顽强,但不耐高温,在50~60 ℃下可将其杀死,因此在实际的养殖管理中,可结合其特点进行防治和干预[1]。
1.2 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较多,结合传播媒介的不同,将其分为3种类型。1)健康猪和患病猪在一起会出现接触传染的现象;患病猪食用过的饲料及饮用水等被其他猪食用时,也会引起病毒传播。2)猪舍中粪便、血液及尿液等也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方式。3)通过蜱虫传染。蜱虫携带的病毒较多,被携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蜱虫叮咬之后,会出现感染的现象。
1.3 临床表现
生猪在感染非洲猪瘟后,有15 d左右的潜伏期,由于感染方式不同,其表现也存在差异。最快的潜伏期在7 d左右,患病猪会出现体温升高和皮肤充血的现象,内脏出现渗血之后,高烧不退,怀孕的母猪会出现流产的情况。非洲猪瘟本身具有高传染性和高死亡性的特点,对生猪养殖有较大的消极影响,一旦病死猪流向市场,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非洲猪瘟的发生率可达50%左右,结合感染毒株的不同,死亡率各不相同:如果感染了较强的毒株,则死亡率达到100%;感染了较轻的毒株,其死亡率在20%左右。非洲猪瘟分为最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在具体的防控阶段需要注意食欲不振和精神萎靡等现象,部分慢性感染的患猪体重下降,要及时进行防控[2]。
2 防控难点
2.1 暂无有效疫苗
非洲猪瘟的病毒基因组比较庞大,加上基因型众多,免疫机制复杂多样,在当前临床上,疫苗的研发难度较大。当前,国外对于非洲猪瘟研发了相关的疫苗,但整体的免疫作用不明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疫苗无法使用。疫苗的缺失对非洲猪瘟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应以综合化防治为基础,有效解决猪养殖过程的相关问题[3]。
2.2 潜伏期较长
非洲猪瘟的特点是潜伏期比较长,生猪感染之后在临床特点不明确,21 d左右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症状。非洲猪瘟从初期患病到后期发现,整个周期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症状不明显,因此很难被及时发现。在潜伏期中,猪瘟会通过多途径的方式扩散,等发现时,非洲猪瘟已经完全扩散。
2.3 病毒传播途径多
我国的人口数量较多,消费能力也逐渐提升,和国外人员的贸易物流等交易较多,在种猪和生物制品等存在进出口的业务,边境区域的野猪数量增加,种群密度提升,因此也会导致非洲猪瘟的传播。此外,非洲猪瘟的活跃度也比较高,如果出现病毒,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从境外转播、内部流传等方式都是常见的传播方式[4]。
2.4 缺少控制技术储备
非洲猪瘟的出现对区域养猪行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际防控阶段存在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技术指导进行养殖管理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实际防控过程中,各项技术的应用不到位,在整体防控中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导致集中发生的现象较多。
3 防治对策
3.1 加强日常监测,全面排查疫情
非洲猪瘟的防治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制定科学有效的日常监管制度。比如,对生猪进行定期采样检测,特别是对流动的生猪进行入场采样检测。落实监督责任制度,建立疫情分区排查工作机制。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需要定期组织开展非洲猪瘟的包村、包场检查工作,预防漏下任何一户。逐村、逐场明确排查责任人,且将检测的情况与结果进行记录,构建排查对象清单与工作任务台账,若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需要立即上报。养殖户也需要积极配合各项检测工作,针对于虚假报告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问题,需要严格予以处理。
在日常要建立完善的巡视制度,对所有的猪开展巡视和检查,一旦体温升高、皮肤出现发红的现象,必须及时向当兽医部门汇报,要及时将样品送到动物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和诊断。中小养殖场要按照免疫流程要求做好对应的免疫防护工作,以疫苗预防为主。在春秋季节开展集中免疫工作,做好抗体水平的检测工作。
3.2 阶段防控疫情,构建防护机制
针对非洲猪瘟的复杂性,要求相关学者强化对非洲猪瘟的了解,加快对传播途径和非洲猪瘟传染来源的研究。在整个防范阶段,提供规范合理的安全养护。1)对车辆进行消毒,强化对病猪深埋之后的管理,避免地质灾害或者周围的动物对其进行翻刨,导致死猪重现,出现二次污染。2)对猪饲料进行处理,可通过高温消灭非洲猪瘟,确保饲料成品无毒。3)做好泔水管理工作,泔水一般用来喂猪,但部分泔水中含有有害物质,可加强泔水生产、运输等管理。4)加强疫区解封后区域的相关养猪生产恢复技术,保证非洲猪瘟过后,恢复到正常的生产[5]。 在具体的非洲猪瘟的防治过程中,需开展分阶段防控的方式。1)海关需做好防控工作,避免病毒传入。2)在各个区域设置第二道防线,及时封锁疫区,通过猪场及安全防疫处理之后减少病毒的发生率。3)猪场及时开展防护,对重点的屠宰场及生猪交易市场等进行管理,运送车辆及时消毒,不建议长途运送,避免在途径传播病毒。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分单元管控、分区管控及分阶段管控等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防护阶段,要注意的是设定安全防护机构,控制活猪的运输和泔水的应用,减少病毒的传播。
3.3 降低流动风险,保证环境卫生
在养殖过程中,对猪群实现合理化的管理。可以采取统一的管理方式,同批次的猪采取同一类方式管理,避免免疫流动传播,降低感染风险[6]。场地外饲养要引起重视,采取的是放养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猪场进行自繁自养。在引种之前对非洲猪瘟等重大疾病进行病原的检测和诊断,结果为阴性可以引入。在养猪的阶段,需要做好空栏的消毒和处理[7]。选择在非疫区的正规猪场作为采购地,经过官方检测之后购入。
在实际防护中开展集中的消毒和防护,做到场所消毒、器械设备消毒、空气消毒。1)以防护管理作为基础,定期的进行消毒。2)按照由内到外的方式进行处理。每周可以采用过氧化物消毒剂对猪场的器械、工具、粪便处理场所、人员和车辆等全面消毒。3)道路、车辆、围栏及地面等及时消毒处理,建议采取1%氢氧化钠进行消毒,车辆和运输工具等要用季铵盐类或复方碘类消毒剂消毒处理;衣物、鞋帽、人员皮肤、宿舍和办公区等使用过硫酸氢钾消毒处理。
3.4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地方政府与乡镇卫生院等需要强化非洲猪瘟日常防控管理的重视程度,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且保证管理小组成员的专业性[8]。日常可以到养殖户中详细了解情况,介绍相关防护措施,非洲猪瘟防控的必要性等相关知识。同时,需要强化管理水平,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应用信息技术详细记录病死猪来源、数量、处理量等信息,每天上报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要求无害化处理厂定期采样送检,调查检测阳性样品来源。
4 结语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病毒,其中非洲猪瘟的出现对区域防控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针对非洲猪瘟的特殊性,应及时开展区域化防控,提高警惕,积极做好猪的运输、养殖、检测、防护和预防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房强.养殖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及实践[J].猪业科学,2020,37(12):42-44.
[2] 吴慧敏,林伟.非洲猪瘟形势下规模化屠宰场的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12):25.
[3] 张德祥,郭祖生.浅析生猪屠宰场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J].畜禽业,2020,31(12):106-108.
[4] 方啸.非洲猪瘟防控存在难点及应对措施[J].兽医导刊,2020(23):17.
[5] 杨桂超.非洲猪瘟及其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2020(22):100-101.
[6] 刘勇,万秋贵.对于非洲猪瘟防控高危窗口期风险管理五大关键技术研究[J].新农业,2021(15):63-64.
[7] 左璐雅.霞浦縣兽医实验室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及分析[J].福建畜牧兽医,2021,43(4):1-2.
[8] 何东伟,魏冬梅,马颖.中小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1,42(7):2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