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但文言文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本人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教学效果 提高 策略
由于与日常用语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很多学生不是害怕学习文言文,就是讨厌学习文言文,但由于文言文秉承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学好文言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更是学好现代汉语的前提,所以,教师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入手,解决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水平。在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文言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妙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动力
良好的开端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导语的精心设计,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也可以借助名言名句,甚至可以用幽默的笑话,总之,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导语,才能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为后续学习进行铺垫。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学生所熟知的成语“水落石出”来进行课前导入,引导学生追溯成语的起源,从而将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让学生产生阅读文章的欲望。另外,教师要抓住学生喜好听趣闻逸事的特点,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既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起到激励思想的作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补充背景资料,加深学生体会
阅读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对文章的再创作过程,同样需要知人论世,文言文由于距离现代的年代久远,而且语言难懂、思想深邃、内涵深刻,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无法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围绕文本内容对其进行背景资料的拓展,拓展学生的视野,拉近学生与文本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实际上,背景资料不但可以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还可以包括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他人对作者和作品的评价等等。要尽可能的拓展知识背景,为读者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找到通道。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推荐《宋名臣言行录》中对范仲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相关介绍:“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常自高能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阅读这段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和抱负,从而为更好地学习《岳阳楼记》奠定基础。
三、多样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故事法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择的文言文作品故事性强,比如《记承天寺夜游》《愚公移山》《曹刿论战》等,教师要抓住这些作品故事性强的特点,采用故事教学法,以讲故事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由教师讲,学生听,然后由学生自己讲,然后学生互评,看一看谁讲的生动感人,最后选出故事讲的最好的同学。讲故事的语言可以用现代汉语,也可以用文言语,也可以采用古今混搭的方式,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效果。
2. 演读法
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狼》这几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文章,完成自学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课本剧表演,一边演出一边解说,再现文章故事情节,同时也可以加入学生自己对文章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进行即兴创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 绘图法
文言文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图画创作,然后再将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与《爱莲说》这两篇文言文的时候就可以运用绘图法在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与才艺方面找到结合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 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也是学习的开端,产生疑问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的问题,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就一定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在教学《醉翁亭记》这篇文言文时,有的学生认为“欧阳修虽然身为太守,但是不务正业”,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太守与谁游玩,醉翁之意为何?”一句引入现在的某些社会问题,如:很多国家干部以考察为由,进行公款旅游,而欧阳修身为太守却出去游玩、不务正业。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通过民主测评的方式给欧阳修评分。有的学生给他打出了40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解释:“欧阳修不务正业,不为老百姓谋福利,却沉迷于游山玩水。”教师可以抛出一个关键性问题:“欧阳修与谁一起游山玩水呢?”学生通过阅读找到答案:“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们都明白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真谛,欧阳修与自己的子民一同出游,并“醉能同其乐”,恰恰说明一州人民生活安定富足,体现了欧阳修的励精图治,而并非不务正业。由此可见,通过质疑与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发学生生疑、质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由浅入深的把握文章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总之,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并且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玉峰,宋艳华.初中文言文有效教法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03).
[2]范桦.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文学教育(上),2011(08).
[3]李剑.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文言文教学[J].语文天地,2010(05).
[4]戴训霞.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2008(49).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教学效果 提高 策略
由于与日常用语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很多学生不是害怕学习文言文,就是讨厌学习文言文,但由于文言文秉承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学好文言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更是学好现代汉语的前提,所以,教师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入手,解决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水平。在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文言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妙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动力
良好的开端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导语的精心设计,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也可以借助名言名句,甚至可以用幽默的笑话,总之,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导语,才能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为后续学习进行铺垫。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学生所熟知的成语“水落石出”来进行课前导入,引导学生追溯成语的起源,从而将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让学生产生阅读文章的欲望。另外,教师要抓住学生喜好听趣闻逸事的特点,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既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起到激励思想的作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补充背景资料,加深学生体会
阅读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对文章的再创作过程,同样需要知人论世,文言文由于距离现代的年代久远,而且语言难懂、思想深邃、内涵深刻,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无法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围绕文本内容对其进行背景资料的拓展,拓展学生的视野,拉近学生与文本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实际上,背景资料不但可以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还可以包括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他人对作者和作品的评价等等。要尽可能的拓展知识背景,为读者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找到通道。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推荐《宋名臣言行录》中对范仲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相关介绍:“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常自高能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阅读这段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和抱负,从而为更好地学习《岳阳楼记》奠定基础。
三、多样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故事法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择的文言文作品故事性强,比如《记承天寺夜游》《愚公移山》《曹刿论战》等,教师要抓住这些作品故事性强的特点,采用故事教学法,以讲故事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由教师讲,学生听,然后由学生自己讲,然后学生互评,看一看谁讲的生动感人,最后选出故事讲的最好的同学。讲故事的语言可以用现代汉语,也可以用文言语,也可以采用古今混搭的方式,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效果。
2. 演读法
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狼》这几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文章,完成自学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课本剧表演,一边演出一边解说,再现文章故事情节,同时也可以加入学生自己对文章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进行即兴创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 绘图法
文言文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图画创作,然后再将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与《爱莲说》这两篇文言文的时候就可以运用绘图法在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与才艺方面找到结合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 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也是学习的开端,产生疑问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的问题,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就一定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在教学《醉翁亭记》这篇文言文时,有的学生认为“欧阳修虽然身为太守,但是不务正业”,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太守与谁游玩,醉翁之意为何?”一句引入现在的某些社会问题,如:很多国家干部以考察为由,进行公款旅游,而欧阳修身为太守却出去游玩、不务正业。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通过民主测评的方式给欧阳修评分。有的学生给他打出了40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解释:“欧阳修不务正业,不为老百姓谋福利,却沉迷于游山玩水。”教师可以抛出一个关键性问题:“欧阳修与谁一起游山玩水呢?”学生通过阅读找到答案:“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们都明白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真谛,欧阳修与自己的子民一同出游,并“醉能同其乐”,恰恰说明一州人民生活安定富足,体现了欧阳修的励精图治,而并非不务正业。由此可见,通过质疑与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发学生生疑、质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由浅入深的把握文章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总之,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并且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玉峰,宋艳华.初中文言文有效教法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03).
[2]范桦.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文学教育(上),2011(08).
[3]李剑.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文言文教学[J].语文天地,2010(05).
[4]戴训霞.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2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