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信情结

来源 :满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fr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家境贫寒,我十一岁才上村小,又恰好赶上了“读书无用论”的时代,几乎没上过几天正经的文化课。不是参加批判会,就是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当时大哥二哥都在外面,家里没有劳动力挣工分,上到小学四年级,我就辍学回到生产队挣工分,成为一名“准社员”。
  之前,先是大哥随民兵团开赴盘锦沟帮子河闸建设工地,后是二哥参军到祖国边陲珍宝岛。两个儿子在外,父母的牵挂,全靠书信。书信就成了传递信息和联结亲情的纽带。当时由于通讯设施不发达,加上社会动荡和珍宝岛战事吃紧,各种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铺天盖地,让人不知道信哪个好。听到不好的消息,父母常常寝食难安,母亲悄悄流泪。母亲的泪,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刻烙印。那么大哥二哥的亲笔书信,就成了父母获取他们准确信息的唯一渠道了。那时每天放学后,我都要跑到大队部打听一下有没有我们家里的信。要是收到了来信,我就会手舞足蹈一溜烟儿跑回家。父母看到了大哥二哥的来信,脸上就会笑出花来。那时,我就体会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涵意。我想,如果哪一天我要是走出家门,保准十天半月给父母写封信回来,再也不让老人家为我担忧了。
  给父母念信,成了我的任务。由于识字不多,信念得嗑嗑巴巴。写回信,就更难了。一句话,我写不出一封完整的回信。
  一九七三年,我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来到了辽东驻军某医院,当上一名白衣战士。这样,写家信,就成为我的必修课,可是当时我只能求助战友代笔,代笔的弊端是有些私密话说不出口,这使我非常痛苦。写不了信所产生的没有文化的自卑感和失落感,是每一个有文化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的。那滋味就像乞丐住在全是富翁的村子里,抬不起头直不起腰。
  在饱尝了不会写信的痛苦和难堪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写信,不能让母亲和哥哥们为我担忧。不好意思去求教战友,我只能拜字典为师。每天晚上吹过熄灯号,战友们就寝之后,我便躲到战士灶的餐厅里,在昏暗的灯光下,一边读报纸一边查字典。后来,又采取实战练兵的办法,跟大哥频繁通信,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信能力。尽管大哥只有初中文化,可在我的眼里,已经达到了教授水平。
  我在给大哥的信里不是错字连篇,就是前言不搭后语。这件事还没写完整,又扯到了另一件事上去。害得大哥一边给母亲念信,一边还要添枝加叶地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解释一番。母亲每次都是通过大哥的解释才知道我在军营里的大致情况。
  为了实现“一定学会写信”的梦想,我除了读书看报,还要琢磨大哥的来信,学着大哥的来信内容照葫芦画瓢地练习。大哥很快从我的去信中看出了破绽,便主动担负起老师的责任来。再来信时,除了给我报个家里的平安,还把我寄给他的信改好后寄回来,教我这句话应该怎么写,如何把一件事叙述得完整等等。就这样,我与大哥便有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通信史。
  信,不仅增进了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也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学习教材。
  两年后,我信里的错别字不但少了很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毛病也有了明显改进。想跟家里说的话,完全可以运用文字尽情地表达出来了。大哥在来信中说:三弟,没想到你进步这么快,两年工夫就把写信这道关攻破了。妈听到你在信里写的事儿有鼻子有眼儿,都笑出眼泪了。看到大哥的鼓励,一种从没有过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打那以后,无论工作多忙,我都坚持每半个月给家里写封信。还把医院里的新鲜事写给母亲听,为的是让母亲开心,为的是使她老人家不再牵挂远在军营里的我。
  几年后,我不仅把信写的声情并茂,情景交融,在文化知识上也有了较大进步。院领导不但把我从休养灶调到俱乐部放电影,还树我为全院的学习文化标兵。后来,我入了党、提了干,在部队成了家。在心里,我一直感念大哥二十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写信,不但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也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方向。渐渐的,我从一个学写家信的小兵,成长为给报纸、杂志写 “咸菜条”、“豆腐块”和长篇通讯、报告文学的部队宣传干事。从入伍的第四年起,我就进了机关“爬格子”,后来转业到地方直到退休也没有离开过机关、没有离开过“爬格子”这份工作。我一直记着大哥在一次来信中说:三弟,母亲让我告诉你,“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
  一晃,四十五年過去了,每当想起与大哥互通书信的往事,心里就会涌起“家书抵万金”的无限感慨。信,能使远在天涯的亲人“见字如面”,也能使亲人的牵挂烟消云散。我时常在想,当年,如果不是大哥频繁的书信教诲,我的人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有件事,至今想来还令我惭愧不已,懊悔不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电话普及之后,我给大哥写信的次数就渐渐少了,后来基本上就不写了。客观上说工作太忙,主观上觉得写信太麻烦,不如打个电话省事儿。所以,我就时常给大哥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可大哥除了接听我的电话,还一直坚持给我这个不懂事的弟弟写信。一次,接到大哥的来信,我马上给大哥打电话说:大哥,写信太麻烦了,打个电话多省事儿?你要怕花钱,话费三弟给你拿。平时木讷少言的大哥在电话里笑道:大哥待着没事儿,觉得写信比在电话里说的赶劲儿……现在,我才终于明白,大哥是个语言木讷之人,从不口角泛沫地多说一句话。电话里只能听到他的声音,却听不到他对弟弟的心声,而书面文字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却不是话语所可代替的。
  前年初冬的一天,大哥突发心肌坏死不幸去世。处理完大哥的后事,大嫂让我帮她整理一下大哥的书籍和遗物。我在大哥的书柜里发现了几沓捆扎整齐且已经发黄、磨成毛边的信封。打开一看,惊得我一时说不出话来……那几沓捆扎的像百元钞票一样的信封,竟然全是我当兵之后写给大哥的信。大哥按照我去信的时间顺序,捆扎得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柜一角。想起往事,泪水又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打开一个被岁月浸黄、蛀虫啃噬破的信封,里面装的竟然是我在《前进报》和《东北后备军》发表的两篇稿子。大哥还在正文的白边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可能因为文章已经发表,才没给我邮回来指正。我泪水涟涟地翻看着那些被岁月尘封已久的信,禁不住对站在一边的侄子说:这些信,承载了我们兄弟间四十多年的情感啊!睹物思人,我已泣不成声。
  从大哥保留下来的信件里,我感知到了兄弟之间浓浓的手足深情,感知到大哥对我这个小弟的深切关爱。是大哥一封封信的谆谆教导,滋润了我的文学情怀,锻炼了我的文字筋骨。四十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了不断学习的习惯,在写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出版了散文集《岁痕》、长篇小说《白杨魂》《风雨圣贤堂》《神医阮国长》和长篇章回对口快板《喋血辽东》以及多部影视剧本。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得益于大哥的通信所赐。
  大哥在天有灵,请受三弟一拜!
其他文献
2020SPACE DAY OFCHINArn第三届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线上)举办rn《中国航天》主持《火星家族趣谈火星探索》论坛rn2020年4月24日,作为“中国航天日”的重要
期刊
有人敲门。  可心的心颤了一下。她歪着脖子,听。  确实是有人在敲门。那声音不大,有些拘谨。  可心放轻脚步,悄然来到门前,伏在门镜上,看。门外是一个男子,带着眼镜,脸白白的,文质彬彬的样子,透着几分儒雅。  可心无声地舒了一口气,站好,让自己放松一下,然后轻轻打开了房门。  “请进。”她小声说。  眼镜男子似乎迟疑了一下,先望望屋里,然后看着自己的脚下,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房间。  可心慢慢地关好门
期刊
一  小镇上、县城的大街小巷都粘贴着寻找芳芳的启事。芳芳在启事里笑得很甜,大大的眼睛就那样看着你。她是菊英相依为命的女儿,但是现在不知所踪了。在离家六里路的小镇读初一的她,本该在周末按时回家,却没有回来。  有人告诉菊英,在市里看到一个像芳芳的女孩。于是菊英背着一大包寻人启事来了。她偷偷地跑去看了,那不是她的孩子,只不过和芳芳有几分像而已。她决定在市里找找,把自己制作的那一大瓶浆糊拿出来,沿着街边
期刊
天地别无勾当,只以生物为心。  ——朱熹  风扯出来的  村里几十年都只有一两棵榆树,当街胡同光溜溜,料不到有一年春笋般冒出无数的小榆毛子,这是托的哪阵风,把哪个山头上哪棵榆树的钱儿大把大把地刮进村,迅速占领了房前屋后?菜园里的拔除了,墙外相当多的小榆树,按等距留下数十棵,几年工夫就成半大小伙子,成排伫立纳凉了。假如没有人住,村庄很快就是榆树的天下。  在村庄,你把握不住风向。只看沙土、种子、树叶
期刊
抗战八年,陈云同志都在延安,除最后一年主抓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外,其余七年都是担任中央组织部的部长。陈云同志在主持中央组织部工作期间,还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
2015年新年,位于浙江安吉的凯蒂猫家园(Hello Kitty Park)开园试运营,这是Hello Kitty在日本海外的首个室外大型乐园;而同一天,位于武汉的万达电影乐园也正式开业,这是全球第一家大型室内电影主题乐园;此外,上海迪斯尼乐园、南京乐天大世界,乌镇“大话西游”影视主题公园,也将在2015年落成开业。据悉,世界著名乐高乐园也将落户北京青龙湖。  国内主题公园的建设规模和数量急剧增加
一间普通的病房里,按规定本来应该摆四张床。这四张床原本都规规矩矩老实巴交,很守秩序地在房间的四个角上安静地站着,各自守着自己的领土。即使是偶尔升高降低变换角度,也都是在自己的小范围内完成的,谁也没有强占别人空间的想法和预谋。四张床就像四个国家,本着互相尊重、互不干涉主权、又同病相怜的原则,在病房里和平共处着。忽然有一天,又有一张床很野蛮地把这种秩序打乱了,不由分说闯进病房里。这就像一个车库,本来当
期刊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是科学决策、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实践证明,越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面临的重要关头,实施重大决策时,越需要全党深入开展调查研
我在晨曦中醒来,医生的白大褂恍惚在光线中,一同晃进我的眼睛里。殷红趋紫的肿胀与疼痛让我再也无法承受了。只有剜除,也许只有剜除才能卸载什么,才能让我不堪重负的心安定下来,才能让我重新看到八月的蜻蜓在细雨中飞来飞去,重新听见月亮在无风的夜晚叩击门扉。令人颤栗的初诊报告单上的字像一根根刺卡在我的嗓子眼,每到清晨就将我扎醒:疑存毒素,局部坏死,很有可能……  这隐约的“可能”两个字就像陷我于这糟糕境地的那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