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沉神恰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cui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赖少其 Lai Shaoqi
  赖少其( 1915-2000),当代书画艺术大师,著名的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和作家、诗人。全国第一、六、七届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为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华东局文委委员,华东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美协副主席及党组书记,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安徽省书协第一任主席,安徽省美协主席,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和书协常务理事,中国版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
  赖少其( 1915-2000) 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约万件,其山水画艺术师古人兼师造化,尤为后人称道,可谓“新黄山画派”的代表和执旗人。
  赖少其的传统山水画艺术是从1 959年来安徽之后开始的。新安画派和黄山画派是任何一个安徽山水画画家都无法绕开的美术流派,赖少其亦然。自1 962年至1974年,赖少其多次临摹浙江、程邃、汪之瑞、戴本孝的作品。其在1964年临摹程邃的《溪山无尽图》上题: “此图笔致神奇,令人观之神往情移,真法物也。”1980年4-9月,赖少其五上黄山,开始将黄山作為主要的创作对象。半年间,他攀遍黄山的每个角落,饱览了黄山的山石树木和风云雨露,用古人的笔墨创作了描绘黄山神韵的中堂70余幅、丈二匹大画11幅,之后分别在合肥、南京、香港、上海、杭州和广州举办展览,一时间,赖少其的黄山之作声名大振。
  1981年底,赖少其来到位于北京颐和园藻鉴堂的中国画研究院,并于次年2月期间再次临摹龚贤、程邃、戴本孝等先贤之作,其中就有梅清的《黄山山水册》。
  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在宣城,梅氏一族,自宋至明清季,世有名望,代出英才。在乡风和家学的熏陶下,梅清少时便有志于学,以求仕途。早年耽于诗文,声名远播,后移绘事,掩其诗名。清《宣城县志》称其:“诗词雄迈隽逸。遨游燕齐吴楚间,名公巨9即无不推毂。善画理,墨松尤苍雄秀拔,为近来未有。”[1]《清史稿》言他: “英伟豁达,自力于学,以淹雅称。尝作《黄山图》,极烟云变幻之胜,为当时所重。”[2]赖少其称其: “运笔浑厚,善用积墨法,成功地画出烟云浩渺和气象雄奇的景色。”[3]
  赖少其在藻鉴堂所见的梅清《黄山山水册》是时任地质部部长孙大光旧藏。画面共12开,表现的是黄山12处著名景点,分别是《汤泉》《天都峰》《鸣弦泉》《炼丹台》《翠微寺》《云门峰》《莲花峰》《文殊台》《浮丘峰》《光明顶》《百步云梯》和《狮子峰》。
  赖少其在1 980年五登黄山之时曾遍走十二景,故烟云变幻的松壑奇景每每出于他的笔端,其在第四次登黄山后创作了《飞瀑弥空》( 1980),上题:“飞瀑弥空,梅清有此法,余试为之,顿觉墨沉神贻(怡)。庚申七月四上黄山,赖少其。”[4]可见赖少其对梅清心仪已久且有精研,所以在面对梅清的《黄山山水册》时便有如数家珍之感。赖少其趁机进行临摹,在约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临摹了《汤泉》《天都峰》《文殊台》《云门峰》各一开、《光明顶》《百步云梯》各两开,合计8开。册页高57厘米、宽42厘米,画面高45厘米、宽32厘米。赖少其妙笔临摹,幅幅皆出奇致,每一开自成一体而又气韵连贯,通畅自然。
  《汤泉》(图1)描绘的是位于黄山紫石峰南麓的温泉,峰下有洞,洞中产朱砂,因此,黄山温泉亦称“朱砂泉”。宋代诗人朱彦在《游黄山》诗中写道:“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与梅清原作相比,画面水墨较为润泽,山头树木改梅清的蟹爪、鹿角为焦墨点苔。在中国山水画里,点苔的作用和意义十分关键。唐志契曾云: “画不点苔,山无生气。昔人谓‘苔痕为美人簪花’,又谓‘画山容易点苔难’。”[5]这里,赖少其用笔更为草草,有黄鹤山樵之韵。画面左侧亦临梅清之题跋:“凝砂喷玉不知寒,闻道仙人此濯丹。浴罢莫疑仙路远,临流忽已长飞翰。”落款“梅清作。壬戌之春于颐和园藻鉴堂,赖少其摹”。
  《天都峰》(图2)描绘的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处,海拔1810米,四周雾气环绕,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赖少其曾于1976年作诗《天都峰赋》,诗曰: “若非大手笔,难画黟山图。云来天欲覆,日出地吐朱。墨酣夹风雨,一点为天都。图成神鬼泣,百岳竞狂呼。”赖少其在诗中描绘了天都峰的壮美景观。此幅画面的位置经营忠实于原作,但在笔意上更接近于柯九思。画面山石嶙峋,树木杂草点苔其间,上题: “古帝楼真地,天开此—都。霓旌围碧落,阊阖入虚无。火息丹应转,云来海自铺。何当凌鹤羽,随意遍灵区。”落款“梅清诗画,赖少其摹”。
  《文殊台》(图3)即绘黄山玉屏楼前悬岩之上的文殊台。台为一巨石,中间平坦,左右凸起,台前空旷,是观赏南海风景的极佳处。画面远景群峰耸峙,景象广阔,群山由淡墨渲染,再借焦墨渴笔皴出山体结构。赖少其在临摹时,对岩石的体量感和嶙峋质感都进行了较好的把握。中间有一巨岩,顶上较平坦,上有屋宇数间,石上三位隐士盘膝而坐,正在交谈。画面题跋: “云里辟天阊,仙宫俯混茫。万峰齐下拜,一座俨中央。侧之惊难定,凌空啸欲狂。何当凭乌翼,从此寄行藏。”落款“梅清作,壬戌之春于藻鉴堂,赖少其摹”。
  《云门峰》(图4)描绘的是黄山三十六大峰之一的云门峰,海拔1645米。此峰岩壁分开如门,相对而工,高入天际,唯有云气可从中穿梭而过,故得名“云门峰”。同时,又因两壁对峙,形似—把张开的剪刀,又得名“剪刀峰”。画面由近及远地望去,松林、云烟、山峦、台阶、远山渐次排列,隐显不定,绿草杂树点缀其间。两山之间石径及携杖观景的老者,则以焦墨细笔勾勒。山石、树木等,似乎都以点苔结出它们的形体,疏密布局,大小映照,一派生机。相比原作,画面水墨更为渲染,画风苍润厚重。画面右侧题跋: “天半云门路,岚光分外明。一节今日倚,双屐旧时轻。幻境原无数,重来更问名。神鸦吾未识,亲见白猿迎。”落款“梅清作,壬戌于藻鉴堂,赖少其摹”。   《光明顶》(图5)描绘的是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峰顶平坦高旷,面积约6万平方米,视野开阔,日光充足,故而得名“光明顶”。山石树冠,焦墨轻点,石显沧桑,树感葱翠,峰体嶙峋,怪石横生。岩顶外长有一苍松,正斜撑而出,状如鹦鹉展翅,松下两位隐士正在交谈。同样,此幅水墨渲染程度相较原作更甚。画面右侧题跋: “旷绝光明顶,天南四望空。谁知孤啸处,身在万山中。呼吸风雷过,巑岏日月通。仙纵如可接,何必梦崆峒。”落款“梅清作,壬戌春于藻鉴堂,赖少其摹”。赖少其对《光明顶》临摹了两开(图6),画面位置经营大体相同,题跋和钤印略有差异。
  《百步云梯》(图7)描绘的是黄山莲花峰西北麓峭壁之上的百步云梯。在“莲梗”不远处有两块巨石,一形如龟,一形如蛇,两石平行。在石壁上凿成的1 00余级险峻陡峭的栈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常有云雾缭绕,十分险要,故称“百步云梯”。画面绘一山峰,突兀而立,高耸入云,三位隐士正徒步攀登。画面远处山势陡峭,苍翠欲滴,似晨岚笼罩。画面右侧题: “伺年辟此径,石巘俯危渊。一杖穿云过,还将梯问天。壬戌春于颐和园藻鉴堂,赖少其摹。”画面左側题: “明梅清作黄山山水册十二幅,大光同志所藏,吾摹八幅共二册,赖少其记。”赖少其临摹的《百步云梯》也有两开(图8),除题跋和钤印之外,画面位置经营大体相同。
  在一周的时间内,赖少其眼看、心摹、手随、笔追。虽为临写,但画面危峰深壑,奇松怪石,烟云出没,瑰玮险绝,亦令人可凉可愕。画面格调高古,得意忘象,笔墨则灵动苍润,潇洒清逸,深得梅清之黄山神韵。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一方面是因为赖少其曾数登黄山,这些艰险的、奇特的景致,其均敢于亲身前往,探险求真,已成胸中丘壑:一方面是因为赖少其对梅清用心感受,用情临写,走进了梅清的世界,揣摩其表现自然物象的方法、画法,掌握其构图、笔法、墨法、皴法。临画好比读书品诗,细细品味,妙处自现,这或许正是其解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问题的不二法门。
  1 987年,孙大光将其收藏的梅清《黄山山水册》连同大量书画珍品捐赠给安徽省博物馆(今安徽博物院)收藏。2003年,赖少其亲属将赖少其临摹的一册,内合《汤泉》《云门峰》《光明顶》《百步云梯》各—开,捐赠给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收藏。原作与临本相聚合肥,不仅完成了赖少其与梅清超时空的对话,也呈现了赖少其与梅清及其藏家孙大光的一段书画情缘,显得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李应泰,等.宣城县志[G].合肥:黄山书社,2008:
  [2]赵尔巽,等清史稿[G].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4545
  [3]赖少其. 中国画精英[G]∥于在海赖少其山水画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 237
  [4]赖少其. 《飞瀑弥空》题款,1980年作[G]∥于在海赖少其山水画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 70
  [5]唐志契.绘事微言[G]∥于安澜画论丛刊(上)台北:华正书局有限公司,1984: 111-112
  约稿、责编:金前文
其他文献
自古文人有文人的理想,他们往往在参与科举获得功名之后,最终追求的是独抒性灵而不逾矩。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两种“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的状态:其一,回归宁静的乡野,最好能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而且是拿着俸祿去“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二,就是在闲暇之际,邀三五好友,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借急湍清流,吟诗作画,畅叙幽情。把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返璞归真的理想,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显然是需要很高的
期刊
高奇峰Gao Qifeng   高奇峰(1889―1933),晚清画家,名嵡,字奇峰,以字行,广州人。“岭南画派”创始者之一。少年时随其父兄习画,后留学日本,对京都画派中名家的技艺有极深入的研究。他把传统的笔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画中的特殊技巧,运用于飞禽走兽和山水,获得形体逼真而又生气勃勃的效果,构成了雄伟兼秀美的独特风格。书法用笔老辣,功底深厚,自成一体,颇具影响。   “岭南三杰”
期刊
谢无量先生的学问与书法,性情与诗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概其书法艺术的三个阶段[1.青年时期(1901—1937),倾于儒学学说,以天下为己任,怀揣经世救国、忧国忧民之情,诗书激越豪放;2.中年时期(1940—1956),偏于老庄道家处世哲学,致力教育,留心学问,担任政要,诗书散淡蕴藉;3.晚年时期(1960—1964),诗书铅华洗尽,著述丰富,复归山林,诗书终老],我们大体可知其总体风格及阶段特征
期刊
绍宋江湖还落落,芝田山泽更迢迢。  琉璃厂肆成年见,满地云烟有二萧。  这是潘恩元在《旧都杂咏》中收录的一首诗,形象地阐明了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画坛近况。“绍宋”指的是宣南画会创始人和召集者余绍宋。宣南画会作为北京地区最早的绘画社团,集结了一批由南方各地来京的画家,但是这个组织在1927年余绍宋辞职南归后逐渐停止活动。“芝田”指的是宋伯鲁,亦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书画家,曾参与维新变法,后在变法失败后离京
期刊
内容提要:把高等书法教育的教学研究重心体现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个维度,这也是近40年高等书法教育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从书法本体论上去研究,我们通过“图像生成”去介入实践教学;“图像生成”训练主要将其内在的字形样式与图像轮廓结合,并将其运用于书法教学实践。本文通过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学设置中的“图像生成”训练这一系列课程展开论述,希望能对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学有所补益,推进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教
期刊
内容提要:苏轼书法作品向以书写的不激不厉,书体的秀媚端庄、扁平温润的风格特征闻名于世。然而,千百年来,有一卷书体特征与苏字的书体特征极不相称的所谓“东坡草书《醉翁亭记》”,一直以苏轼的名义流传于世,至今还有一定的市场。本着对历史和社会负责的精神,为了厘清真伪,本文从苏轼的有关法帖中选取了《醉翁亭记》中出现过的若干例字,从书体特征的角度,与《醉翁亭记》中的同一例字进行翔实的分析比较。通过论证,我们可
期刊
杨剑Yang Jian  杨剑,1960年9月生,字贞生,号禅石、静远室主,江西广丰人。曾问学于胡润芝、傅周海、钱君訇、洪丕谟等先生,先后师从陈振濂、韩天衡先生。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计量大学客座教授、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右印社社长、上饶市文联副主席、上饶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俊发艺术馆馆长。央视书画频道篆刻主讲嘉宾。书法篆刻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主办的第三届中国
期刊
《莲溪渔隐图》轴系明代职业画家仇英所绘,绢本设色,纵126.5cm,横66.3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虽然《莲溪渔隐图》曾入选重要大展览,如故宫“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 “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并颇受好评,但是与之相关的研究寥寥无几。  仇英的《莲溪渔隐图》曾被安岐、梁清标、孔广陶、吴舜异等人收藏,可从画面钤印得知。画面左侧由上至下共有九方印章,右侧六方。左侧最上方的两枚
期刊
内容提要:吴大澂精于金石书画之学,他推崇访碑的实践者黄易,并深入荒野,躬身访碑。他效法黄易,绘制访碑纪游图来纪念自己的出游访碑活动。吴大澂是继黄易之后又一位重要的访碑图创作者。本文从对吴大澂临摹黄易《嵩洛访碑图》一事的考察入手来窥探吴大敬访碑纪游图之创作。  关键词:吴大澂;访碑;黄易;《嵩洛访碑图》  吴大澂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对于金石文字有精深的研究。公务之余,他不遗余力地访碑棰拓,分赠好友
期刊
王建业Wang Janye  王建业,安徽怀远人。师从方明、张乃田、严海南、单凌雁、朱晓峰、倪进祥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基礎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副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怀远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台州开明画院副院长、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