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中学生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知识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呢?
一、潜移默化,对物理表象进行量的积累
外界真实事物生动具体的形象,经过人们多次的知觉,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心理学称为表象。没有丰富的表象就不能创造出新形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指出:“在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见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形式。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因此,应当重视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对物理表象进行量的积累。
1.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具的运用。教师上课时可通过板画与讲解或演示相配合来为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具体和形象的概念,如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力学中受力情况示意图等,但要注意板画的符号必须与课本上的符号一致,要规范。对于磁力线的空间结构,还可向学生展示模型,让学生一目了然。另外有些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掌握,还可借助电教媒体来展示物理过程,变间断为连续,变静态为动态。
2.重视观察生活现象,积累丰富表象。组织学生从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电视和互连网上搜集信息;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展览馆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进行“应用物理竞赛”,成立课外物理兴趣小组等等。这些都能丰富学生的物理表象。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实验是我们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场所。
1.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从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学生实验中探索性优于验证性。物理教学中应将一些“测量、验证”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这样获得的规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应用。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虽然它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但学生物理形象不深刻,应尽可能把教师演示变成学生动手做,这样摄入的形象生动、具体。如,“一纸托杯水”“竹筷提米”“水煮金鱼”等。实验虽然非常简单,但每个学生(包括那些平时基础差的后进生)都做得津津有味,认真地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3.尽量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物理源于生活,应多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小实验、模型制作、游戏、活动,可以增加表象储备,加强形象思维能力。
三、训练学生运用物理形象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一些学生物理学习非常轻松,学习效果却极佳,为什么呢?原来他们大脑中有着丰富的形象贮备,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他们总是先根据问题情境构建出清晰的物理图象;尽可能利用图形来反映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及有关物理量的关系;善于在头脑中对有关形象进行分析、比较、类比、整合;想象可能发生的情景。因此,在教学中应训练学生运用物理形象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一步,把文字翻译为图形。从题目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再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特别应注重暴露认识概念中的干扰因素,引导学生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如,用5N的力把重3N的物体压在墙上,则墙受到的压力是多少N?对于这道问题首先要画出示意图,将文字转化为图形,然后根据图引导学生排除重力这个干扰因素,这样才能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
第二步,运用图形,形成完整的表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如,在教电学时,首先让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养成画草图的习惯,同时慢慢引导他们在图上标注字母符号;然后根据规范作图的要求,对照草图画出电路图并使解答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视图凝思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过程的思维去重新审题。
第三步,由静到动,动态模拟,建立恰当的物理情境。每一道物理题目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为此,我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方案:首先让学生根据题义画出静态图形,然后让学生拿起手边的书和笔来模拟会车的动画过程,主动去呈现题目所展示的物理情境。最后经过动态模拟,又让学生从由动态图中去看瞬时的状态图景,终于在脑海中建立了正确物理情境,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四、强化想象训练
与形象思维方式紧密相关的思维活动就是想象。想象是一种独特的活跃的形象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智力活动的翅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如可让学生想象“假如突然失去重力”“毫无摩擦的世界”的情境等。
在今天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变革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已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点。而经过探究,我们发现形象思维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是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应重点培养的能力。只有把立足点放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上,才能使学生其他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潜移默化,对物理表象进行量的积累
外界真实事物生动具体的形象,经过人们多次的知觉,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心理学称为表象。没有丰富的表象就不能创造出新形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指出:“在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见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形式。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因此,应当重视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对物理表象进行量的积累。
1.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具的运用。教师上课时可通过板画与讲解或演示相配合来为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具体和形象的概念,如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力学中受力情况示意图等,但要注意板画的符号必须与课本上的符号一致,要规范。对于磁力线的空间结构,还可向学生展示模型,让学生一目了然。另外有些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掌握,还可借助电教媒体来展示物理过程,变间断为连续,变静态为动态。
2.重视观察生活现象,积累丰富表象。组织学生从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电视和互连网上搜集信息;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展览馆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进行“应用物理竞赛”,成立课外物理兴趣小组等等。这些都能丰富学生的物理表象。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实验是我们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场所。
1.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从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学生实验中探索性优于验证性。物理教学中应将一些“测量、验证”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这样获得的规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应用。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虽然它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但学生物理形象不深刻,应尽可能把教师演示变成学生动手做,这样摄入的形象生动、具体。如,“一纸托杯水”“竹筷提米”“水煮金鱼”等。实验虽然非常简单,但每个学生(包括那些平时基础差的后进生)都做得津津有味,认真地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3.尽量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物理源于生活,应多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小实验、模型制作、游戏、活动,可以增加表象储备,加强形象思维能力。
三、训练学生运用物理形象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一些学生物理学习非常轻松,学习效果却极佳,为什么呢?原来他们大脑中有着丰富的形象贮备,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他们总是先根据问题情境构建出清晰的物理图象;尽可能利用图形来反映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及有关物理量的关系;善于在头脑中对有关形象进行分析、比较、类比、整合;想象可能发生的情景。因此,在教学中应训练学生运用物理形象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一步,把文字翻译为图形。从题目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再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特别应注重暴露认识概念中的干扰因素,引导学生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如,用5N的力把重3N的物体压在墙上,则墙受到的压力是多少N?对于这道问题首先要画出示意图,将文字转化为图形,然后根据图引导学生排除重力这个干扰因素,这样才能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
第二步,运用图形,形成完整的表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如,在教电学时,首先让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养成画草图的习惯,同时慢慢引导他们在图上标注字母符号;然后根据规范作图的要求,对照草图画出电路图并使解答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视图凝思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过程的思维去重新审题。
第三步,由静到动,动态模拟,建立恰当的物理情境。每一道物理题目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为此,我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方案:首先让学生根据题义画出静态图形,然后让学生拿起手边的书和笔来模拟会车的动画过程,主动去呈现题目所展示的物理情境。最后经过动态模拟,又让学生从由动态图中去看瞬时的状态图景,终于在脑海中建立了正确物理情境,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四、强化想象训练
与形象思维方式紧密相关的思维活动就是想象。想象是一种独特的活跃的形象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智力活动的翅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如可让学生想象“假如突然失去重力”“毫无摩擦的世界”的情境等。
在今天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变革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已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点。而经过探究,我们发现形象思维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是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应重点培养的能力。只有把立足点放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上,才能使学生其他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