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重申“六稳”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六保”。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再次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全市扶贫系统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和强力推动下,坚持“战贫”和“战疫”两手抓,克服困难、转变方式、主动作为,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使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有效。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应对机制。在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起日调度、周评估机制,实行每周分析上报、定期全市通报,深入分析评估疫情对全市脱贫攻坚的不利影响,及时采取措施统筹应对。目前全市上报分析报告8期,下发全市通报7期,研究出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累计60余条政策措施,着力解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企业开工达产、扶贫项目建设、部分农产品滞销等问题,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坚持精准帮扶,防止因疫返贫致贫。密切关注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动员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开展“五个一”帮扶工作,及时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防止因疫返贫致贫。各区县通过送终端、送网络、送流量方式,精准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网课难题,采取按需定期配送药物、签约医生和帮扶干部送药上门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看病用药难题。为贫困人口提供新冠肺炎专属商业保险,积极帮助贫困户开展春耕春播、谋划产业发展,对上半年到期、因疫情影响不能如期还贷的小额扶贫信贷延期6个月还款。同时加强动态监测,建立因疫致贫返贫监测清单,将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帮扶。截至目前,5800支驻村工作队已全部到岗,全市没有因疫情造成新的致贫返贫情况发生。
突出技能培训,多方拓展就业渠道。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出台贫困群众就业务工政策20条,多渠道引导贫困劳动力就业务工。开展“不见面”就业信息摸底调查,摸清就业需求和市内岗位供给底数。采取包机包车包列等方式,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从“家门口”到“厂门口”闭环服务。截至目前,全市贫困劳动力已返岗务工71.22万人,269家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998家扶贫龙头企业已复工991家。新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2万余人。实施东西协作、市内结对、扶贫集团就业帮扶等举措,通过网络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和企业进行有效对接,落实岗位近6万个。
推进项目开工复工,促进就地就近就业。采取调整资金使用结构、简化项目入库程序、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优化资金拨付等方式,扶贫项目开工和资金拨付进度明显加快。优先保障资金,采取提前调度、预安排等方式全力保障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所需资金。进一步简化优质项目入库程序,少数重要项目可先入库、先实施再向社会公示。进一步压缩区县主管部门审批时间,部分小微项目可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营,对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项目,资金拨付进度一律按最高限执行。
创新消费扶贫形式,缓解农产品销售难题。采取上门收购、定点采购、电商销售、“以购代捐”等方式,疏通外销物流渠道。开展“点对点”对接,组织流通企业帮助销售扶贫产品12.1万吨。优选本地电商73家重点销售贫困区县特色农产品,推荐12类滞销扶贫产品在全国“832”平台重点推介,目前全市6419家预算单位平台总采购额达30.8亿元。举办“2020三峡柑橘国际(网上)交易会”,实现交易12万吨。开展3批扶贫产品认定共1160个产品,制定《重庆市扶贫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注册“重庆扶贫”公用品牌。推进消费扶贫专柜落地,全年拟设立专柜1萬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销售贫困地区滞销农产品达1.37亿元。
总体看,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仍然不能放松,我们将持续加强疫情影响跟踪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努力把时间抢回来、进度赶回来、损失补回来。下一步,我们将以开展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为总抓手,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集中力量解决剩余贫困人口总体脱贫、整改清零等各类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补齐短板弱项,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一是持续开展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的跟踪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持续推进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重点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扶贫企业复工复产等工作。二是继续跟进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动态关注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积极开展就业帮扶活动,加大就业技能培训,畅通就业渠道,推动本地企业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保障贫困群众稳定就业。统筹开发好、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办好扶贫车间,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三是对受疫情影响可能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员加强摸底排查,做好疫情“加试题”,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全市扶贫系统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和强力推动下,坚持“战贫”和“战疫”两手抓,克服困难、转变方式、主动作为,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使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有效。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应对机制。在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起日调度、周评估机制,实行每周分析上报、定期全市通报,深入分析评估疫情对全市脱贫攻坚的不利影响,及时采取措施统筹应对。目前全市上报分析报告8期,下发全市通报7期,研究出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累计60余条政策措施,着力解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企业开工达产、扶贫项目建设、部分农产品滞销等问题,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坚持精准帮扶,防止因疫返贫致贫。密切关注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动员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开展“五个一”帮扶工作,及时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防止因疫返贫致贫。各区县通过送终端、送网络、送流量方式,精准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网课难题,采取按需定期配送药物、签约医生和帮扶干部送药上门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看病用药难题。为贫困人口提供新冠肺炎专属商业保险,积极帮助贫困户开展春耕春播、谋划产业发展,对上半年到期、因疫情影响不能如期还贷的小额扶贫信贷延期6个月还款。同时加强动态监测,建立因疫致贫返贫监测清单,将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帮扶。截至目前,5800支驻村工作队已全部到岗,全市没有因疫情造成新的致贫返贫情况发生。
突出技能培训,多方拓展就业渠道。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出台贫困群众就业务工政策20条,多渠道引导贫困劳动力就业务工。开展“不见面”就业信息摸底调查,摸清就业需求和市内岗位供给底数。采取包机包车包列等方式,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从“家门口”到“厂门口”闭环服务。截至目前,全市贫困劳动力已返岗务工71.22万人,269家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998家扶贫龙头企业已复工991家。新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2万余人。实施东西协作、市内结对、扶贫集团就业帮扶等举措,通过网络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和企业进行有效对接,落实岗位近6万个。
推进项目开工复工,促进就地就近就业。采取调整资金使用结构、简化项目入库程序、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优化资金拨付等方式,扶贫项目开工和资金拨付进度明显加快。优先保障资金,采取提前调度、预安排等方式全力保障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所需资金。进一步简化优质项目入库程序,少数重要项目可先入库、先实施再向社会公示。进一步压缩区县主管部门审批时间,部分小微项目可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营,对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项目,资金拨付进度一律按最高限执行。
创新消费扶贫形式,缓解农产品销售难题。采取上门收购、定点采购、电商销售、“以购代捐”等方式,疏通外销物流渠道。开展“点对点”对接,组织流通企业帮助销售扶贫产品12.1万吨。优选本地电商73家重点销售贫困区县特色农产品,推荐12类滞销扶贫产品在全国“832”平台重点推介,目前全市6419家预算单位平台总采购额达30.8亿元。举办“2020三峡柑橘国际(网上)交易会”,实现交易12万吨。开展3批扶贫产品认定共1160个产品,制定《重庆市扶贫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注册“重庆扶贫”公用品牌。推进消费扶贫专柜落地,全年拟设立专柜1萬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销售贫困地区滞销农产品达1.37亿元。
总体看,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仍然不能放松,我们将持续加强疫情影响跟踪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努力把时间抢回来、进度赶回来、损失补回来。下一步,我们将以开展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为总抓手,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集中力量解决剩余贫困人口总体脱贫、整改清零等各类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补齐短板弱项,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一是持续开展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的跟踪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持续推进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重点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扶贫企业复工复产等工作。二是继续跟进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动态关注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积极开展就业帮扶活动,加大就业技能培训,畅通就业渠道,推动本地企业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保障贫困群众稳定就业。统筹开发好、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办好扶贫车间,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三是对受疫情影响可能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员加强摸底排查,做好疫情“加试题”,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