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中国建立之后,国际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91年谢军的夺冠和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中,中国女队蝉联四届团体冠军,在国内引起了一股国际象棋热,振奋了民族精神。但是在成绩取得的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运动员、教练员编制和收入问题、运动员退役后出路等实际问题。
1 前言
国际象棋几乎就是融艺术、科学、知识和灵感为一炉的一种游戏,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智力游戏之一,数以亿计的人们以各种方式下国际象棋。性质上属于脑力二人对抗性项目。由于不受场地设备条件限制,规则简单、趣味性强,现在被视为调节心境,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有益的运动,对增强参与者体质具有良好的作用。
2 国际象棋的起源
据现有史料记载,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已将近2000年。关于它的起源,曾经有过多种不同的说法,诸如起源于中国、印度、锡兰、波斯、阿拉伯国家等等。目前世界上多数棋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最早出现在印度。18世纪时,W.琼斯指出:古印度是国际象棋诞生的摇篮。大约公元2~4世纪时,印度有一种叫作“恰图兰加”(chaturanga)的棋戏,内有车、马、象、兵4种棋子,象征着印度古代的军制。在当时流传的印度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四军将士已安排”的诗句。“四军”就是指军队分为车、象、马、兵4个兵种。但作为今日国际象棋前身的这种“四方棋”,当时是由掷骰子的方法来进行的。游戏的目的也不是将死对方的王,而是吃掉对方全部棋子。以梵语“恰图兰加”命名的“四方棋”在6世纪时由印度传人波斯,由于语音上的讹误,古波斯人把“恰图兰加”误读为“恰特兰格”(chatrang)。“恰特兰格”就被阿拉伯人改称为“沙特兰兹”(shatranj),以后这种“沙特兰兹”在中亚和阿拉伯国家广泛流传。10世纪前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出现了许多闻名一时的棋手。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的宫廷诗人里有一位著名棋手。公元819年,在巴格达还举行过几个棋手的比赛。
国际象棋大约在10世纪以后,经中亚和阿拉伯传到欧洲的各个地区,先传到意大利,然后是西班牙和法国。11世纪末叶,遍及欧洲各国。在当时的文献中,将国际象棋列为骑士教育的“七艺”之一。“七艺”是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赋诗和下棋。法国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也谈及这一点。15、16世纪,国际象棋终于定型成今日的样式和棋制。现存最早的国际象棋谱,出版在1497年。
3 我国国际象棋发展现状
新中国建立之后,国际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国际象棋成为国家正式比赛体育项目。中国国际象棋队于1986年成立,成立初期队员仅仅是临时集训成为国家队,个人关系都在各地方运动管理中心。目前为止已获得多项世界冠军,奠定了中国国际象棋的基础地位。尤其是1991年谢军的夺冠和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中,中国女队蝉联四届团体冠军,在国内引起了一股国际象棋热,振奋了民族精神。
4 制约国际象棋队发展因素分析
4.1国家队成员归属问题
中国国家队成立初期,国际象棋国家队教练员和运动员,除国际象棋部主任兼总教练叶江川属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编制,其余的归属地方省市体育局下的单位。全国体制内专业队编制有十一家,其中有北京、上海、江苏、重庆、四川、河北、湖北、黑龙江八家地方棋院,广东棋队和浙江棋队属体育职业运动学院管理,天津国际象棋队与南开大学合作建立大学队,编制在市体育局,湖北棋队位于武昌体育馆内,另外还有安徽棋院和深圳棋院国象方面设教练员编制,而卜祥志等山东籍棋手注册在山东齐鲁晚报棋院,是不在体制内的民营单位。由于中国传统体制和观念问题,归属问题决定运动员出路和收入,因此目前这种现状制约了一部分运动员的积极性。
4.2经费及运动员收入
国家队成立初期,经费主要依靠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命令拨款和商业赞助,在1991年谢军夺取女子世界冠军后,中国女队又蝉联四届奥赛团体冠军,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更好地发展国际象棋事业,拨专款集训。随着中国国际象棋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编制、经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棋手的收入分两大部分,其一是单位固定发放的岗位津贴、薪级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其二是奖金,包括总局和地方发放的国际国内大赛的前列名次奖励,国际比赛外汇奖金分成,甲级联赛的对局费和奖金,以及国内商业比赛的名次奖金。由于体育产业化运行的加速,体育总局整体上减少了各个运动队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各项目自我发展,加速产业化,但是一些产业化能力不强的项目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国际象棋也面临经费制约。由于经费不足,导致无法为运动员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和收入,导致部分优秀棋手未能进入商业化,限制了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3运动员文化课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际象棋队同其它运动队一样,存在运动员文化课水平不高的实际问题,大多数是初中毕业水平,虽然运动中心和高校通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多种渠道解决运动员上学问题,如前世界冠军谢军在北师大就读,现在已是心理系博士后了,许昱华在北大经济法律系读研究生,北大就读的还有侯逸凡、赵雪、黄茜和王皓;清华就读的有沈阳、阮露斐等,在上海财经大学就读的有卜祥志、倪华、居文君、谭中怡、章晓雯和丁亦昕等,然而由于文化课水平起点低,一旦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他们将需花费很大气力去适应大学的学习进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在竞技水平方面的发展,给自己和国家都造成了损失。另外国家队的二三线队员基本处于休学状态,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进行文化教育的培养,如何探索有效的运动技术水平和文化课水平共同提高机制是面临的问题之一。
5 解决途径及措施
5.1加强国际象棋产业化过程,尤其是棋院建设,加强培训和推广产业化过程,制定严格的考核等级推广制度,在解决自身经费不足实际问题过程中,也解决了二三线运动员就业问题。
5.2积极协调,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培养模式,为发现和培养优秀棋手做好基础工作。在专业高水平棋手的文化课教育上,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为文化教育和训练竞赛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采取采用弹性学习日程,国家队领队教练负责协调、督促和组织实施国家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妥善解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中的有关问题。
5.3退役安置:由于棋类运动寿命长,国家队队员很少在年轻时就退役,国际象棋国家队队员一般都是高水平的著名运动员,一般通过校队共建培养模式获得了一定的学位,但是本没有真正获得相应的文化知识,所以大部分棋手退役后基本做普及推广培训工作的,或个别留在体育系统做行政工作的,如谢军任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曾担任北京棋院院长),许昱华工作于棋牌中心国际象棋部等,还是没有摆脱老本行,建议加强针对性的学习,能在退役后选择更广泛的工作。
1 前言
国际象棋几乎就是融艺术、科学、知识和灵感为一炉的一种游戏,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智力游戏之一,数以亿计的人们以各种方式下国际象棋。性质上属于脑力二人对抗性项目。由于不受场地设备条件限制,规则简单、趣味性强,现在被视为调节心境,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有益的运动,对增强参与者体质具有良好的作用。
2 国际象棋的起源
据现有史料记载,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已将近2000年。关于它的起源,曾经有过多种不同的说法,诸如起源于中国、印度、锡兰、波斯、阿拉伯国家等等。目前世界上多数棋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最早出现在印度。18世纪时,W.琼斯指出:古印度是国际象棋诞生的摇篮。大约公元2~4世纪时,印度有一种叫作“恰图兰加”(chaturanga)的棋戏,内有车、马、象、兵4种棋子,象征着印度古代的军制。在当时流传的印度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四军将士已安排”的诗句。“四军”就是指军队分为车、象、马、兵4个兵种。但作为今日国际象棋前身的这种“四方棋”,当时是由掷骰子的方法来进行的。游戏的目的也不是将死对方的王,而是吃掉对方全部棋子。以梵语“恰图兰加”命名的“四方棋”在6世纪时由印度传人波斯,由于语音上的讹误,古波斯人把“恰图兰加”误读为“恰特兰格”(chatrang)。“恰特兰格”就被阿拉伯人改称为“沙特兰兹”(shatranj),以后这种“沙特兰兹”在中亚和阿拉伯国家广泛流传。10世纪前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出现了许多闻名一时的棋手。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的宫廷诗人里有一位著名棋手。公元819年,在巴格达还举行过几个棋手的比赛。
国际象棋大约在10世纪以后,经中亚和阿拉伯传到欧洲的各个地区,先传到意大利,然后是西班牙和法国。11世纪末叶,遍及欧洲各国。在当时的文献中,将国际象棋列为骑士教育的“七艺”之一。“七艺”是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赋诗和下棋。法国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也谈及这一点。15、16世纪,国际象棋终于定型成今日的样式和棋制。现存最早的国际象棋谱,出版在1497年。
3 我国国际象棋发展现状
新中国建立之后,国际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国际象棋成为国家正式比赛体育项目。中国国际象棋队于1986年成立,成立初期队员仅仅是临时集训成为国家队,个人关系都在各地方运动管理中心。目前为止已获得多项世界冠军,奠定了中国国际象棋的基础地位。尤其是1991年谢军的夺冠和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中,中国女队蝉联四届团体冠军,在国内引起了一股国际象棋热,振奋了民族精神。
4 制约国际象棋队发展因素分析
4.1国家队成员归属问题
中国国家队成立初期,国际象棋国家队教练员和运动员,除国际象棋部主任兼总教练叶江川属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编制,其余的归属地方省市体育局下的单位。全国体制内专业队编制有十一家,其中有北京、上海、江苏、重庆、四川、河北、湖北、黑龙江八家地方棋院,广东棋队和浙江棋队属体育职业运动学院管理,天津国际象棋队与南开大学合作建立大学队,编制在市体育局,湖北棋队位于武昌体育馆内,另外还有安徽棋院和深圳棋院国象方面设教练员编制,而卜祥志等山东籍棋手注册在山东齐鲁晚报棋院,是不在体制内的民营单位。由于中国传统体制和观念问题,归属问题决定运动员出路和收入,因此目前这种现状制约了一部分运动员的积极性。
4.2经费及运动员收入
国家队成立初期,经费主要依靠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命令拨款和商业赞助,在1991年谢军夺取女子世界冠军后,中国女队又蝉联四届奥赛团体冠军,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更好地发展国际象棋事业,拨专款集训。随着中国国际象棋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编制、经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棋手的收入分两大部分,其一是单位固定发放的岗位津贴、薪级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其二是奖金,包括总局和地方发放的国际国内大赛的前列名次奖励,国际比赛外汇奖金分成,甲级联赛的对局费和奖金,以及国内商业比赛的名次奖金。由于体育产业化运行的加速,体育总局整体上减少了各个运动队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各项目自我发展,加速产业化,但是一些产业化能力不强的项目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国际象棋也面临经费制约。由于经费不足,导致无法为运动员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和收入,导致部分优秀棋手未能进入商业化,限制了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3运动员文化课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际象棋队同其它运动队一样,存在运动员文化课水平不高的实际问题,大多数是初中毕业水平,虽然运动中心和高校通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多种渠道解决运动员上学问题,如前世界冠军谢军在北师大就读,现在已是心理系博士后了,许昱华在北大经济法律系读研究生,北大就读的还有侯逸凡、赵雪、黄茜和王皓;清华就读的有沈阳、阮露斐等,在上海财经大学就读的有卜祥志、倪华、居文君、谭中怡、章晓雯和丁亦昕等,然而由于文化课水平起点低,一旦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他们将需花费很大气力去适应大学的学习进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在竞技水平方面的发展,给自己和国家都造成了损失。另外国家队的二三线队员基本处于休学状态,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进行文化教育的培养,如何探索有效的运动技术水平和文化课水平共同提高机制是面临的问题之一。
5 解决途径及措施
5.1加强国际象棋产业化过程,尤其是棋院建设,加强培训和推广产业化过程,制定严格的考核等级推广制度,在解决自身经费不足实际问题过程中,也解决了二三线运动员就业问题。
5.2积极协调,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培养模式,为发现和培养优秀棋手做好基础工作。在专业高水平棋手的文化课教育上,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为文化教育和训练竞赛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采取采用弹性学习日程,国家队领队教练负责协调、督促和组织实施国家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妥善解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中的有关问题。
5.3退役安置:由于棋类运动寿命长,国家队队员很少在年轻时就退役,国际象棋国家队队员一般都是高水平的著名运动员,一般通过校队共建培养模式获得了一定的学位,但是本没有真正获得相应的文化知识,所以大部分棋手退役后基本做普及推广培训工作的,或个别留在体育系统做行政工作的,如谢军任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曾担任北京棋院院长),许昱华工作于棋牌中心国际象棋部等,还是没有摆脱老本行,建议加强针对性的学习,能在退役后选择更广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