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隔离灌注区域化疗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化疗药物在肝组织与体循环中的分布及肝脏的病理学变化,通过应用改良肝脏隔离灌注模型进行区域化疗的研究,结果发现:肝脏隔离经门静脉灌注三种剂量的5-Fu(25,50,100mg/kg),在50,100mg/kg两种剂量时肝组织的药物浓度明显增加,周围血中药物浓度为一极低水平,病理观察发现,5-Fu在最大耐受剂量范围内时肝组织可耐受,超此剂量则明显损害肝细胞结构与酶活性。TXA2和PGI2平衡的改变与超最大耐受剂量的5-Fu隔离灌注肝组织损伤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通过对10头胆总管结扎(CBDL)造成肝内型门脉高压模型犬行门腔H型桥式分流术,并于不同分流口直径下观察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1)在门体分流术中肝动脉具部分代偿作用;(2)SD/PVD>100%时,由于PVF和THF丧失过多,可能引起肝功能衰竭;(3)SD/PVD=67%时在有效降低FPP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向肝性门静脉血流。
通过观察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大鼠在行门腔静脉分流(PCS)术后胃粘膜的功能改变。结果发现门静脉高压时胃窦及底体部粘膜血流量(GMBF)、糖蛋白(GP)及前列腺素(PGE2、PGI2)含量等均显著下降,PCS术后上述指标则明显升高,尤其是GMBF在术后5周时已接近于正常水平。结果表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时胃粘膜的微循环及防病能力被削弱,导致了胃粘膜病变的发生;PCS术后由于降低了门静脉系统压力,改善了粘膜
期刊
为观察体外循环对病人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对3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T辅助、B淋巴细胞数目,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诱生IgG、IL-2、IL-4能力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发现,术后早期上述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周内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果表明,体外循环术后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表现为IgG持续低下为主的体液免疫功能状态
通过同时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PCa)、青年正常前列腺(YNP)和老年非增生前列腺(ONP)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BPH组织中EGFR的高水平表达及其与性激素受体之间相互调节关系的失衡可能是BPH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基底细胞的增殖是BPH发生的细胞学基础。PCa组织中EGFR的表达极度降低,且与AR、E
为观察切取骨瓣后对骨近端的骨力学影响,通过应用20副成人防腐湿性股骨标本,摹拟临床手术,10侧切取条形骨瓣,10侧切取半球形骨瓣,测试股骨的最大载荷和局部变量与自身对侧股骨对照,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切取大转子骨瓣后对股骨近端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
细菌感染仍然是肝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为了了解其发生机理,通过阻断猪的肝门45分钟,松钳观察60分钟,造成肝缺血和内脏瘀血的动物模型,观察肠菌移位和血中内毒素含量,以及远端小肠粘膜的改变。结果发现:①阻断松解后门静脉血中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阻断前和对照组;②实验组6只动物有4只出现肠菌移位;③实验组动物肠粘膜发生明显损伤。同时在16例肝切除病人的研究中也观察到有肠菌和内毒素移位现象。结果表明:肝门阻断
为观察细胞因子与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辅以形态学观察,发现血吸虫病兔不同时期肝内有PDGF、EGF、bFGF和TGFα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虫卵肉芽肿内及周围,亦见于肝窦壁。结果表明细胞因子在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