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寻求中国教育的发展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各式各样的中国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本土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和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结合。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时间和师生权责上进行对分,强调教师教学留白艺术和学生内省质疑,有助于高效的课堂的构建。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论述该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涵义概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本土教学模式,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于2013年10月率先提出。该教学模式结合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各自优势,进行取舍折中,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学习。[1]
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和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简称为PAD课堂。[2]对分课堂主要有两种形式:“隔堂对分”和“当堂对分”。隔堂对分的教学流程如下图1所示。而當堂对分,则分为5个环节,分别为讲授、独立学习、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
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2.1 “对分课堂”实现师生的权责对分
共享权利,共担责任,这是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对分课堂在教学上实行的是教与学时间的对分,体现出的师生的权利的对分和责任的共担。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更多的强调了教师的教,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自主性的削弱,其学习的权利和责任也被削弱,而教师责任和负担也会增大。那么,在对分课堂中的五个教学阶段,课堂的讲授阶段,讲的内容、方法等皆有教师决定,这是教师的权利。在学生的独立学习阶段,学生如何学、学的程度等都由学生决定;在小组讨论阶段,小组内的讨论内容,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讨论的问题等,都是由学生共同商量决定,是学生自主学习权利的一种表现。学生和教师承担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学生承担着自我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课堂的全班讨论的责任,而教师对于教学的过程整体把控和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有着相应的责任。
2.2 “对分课堂”强化学生自省质疑
在新课改背景下,现阶段小学数学学习中对于学生提问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日益重视。当下多数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问题大多不是由学生主动提出。学生的讨论是基于教师的提出的任务和问题,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我反思都有所局限。教师讲授的时间在对分课堂中大幅度减少,并且教师的讲授的内容是基本理论框架的引导,不会具体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内化吸收阶段,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去探索,产生疑惑,问题便会应运而生。这样,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比如,在对分课堂学生内化吸收阶段,在“亮考帮”中的考和帮这两个环节,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知识把握水平。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学生通过“帮”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带到讨论环节或全班自由提问环节向小组成员或教师等进行提问寻求帮助;对于自我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学生通过“考”这一环节,通过设计问题去考别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互相的提问,相互学习。
2.3 “对分课堂”强调精讲留白艺术
对分课堂的特色之处在于教师讲授的艺术留白,相对于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的满堂讲,对分课堂中教师讲授时间被大大地缩短,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框架、重难点,指出意义、方法,留出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适当的决定留白的多少。对于教师精讲的内容,教师要发挥自我的教学智慧,更好地去分析教材、学情,通过制作课时教学大纲的途径,在课堂中将精讲的内容更好地展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更多地留白,把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机会更多地给予学生,有利于激起学生对于学习最原生态的兴味和热情。在组内学习中分享经验,交流成果。在全班自由讨论时更可以自由展现小组风采,也能在别人的反馈中进步,个人投入的状态是存粹的求知体验,这样的课堂显然是更高效的,对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学习有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课堂中,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量大;教学对象身心发展和学习处于初步阶段,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所以更适用对分课堂中的第二种形式—“当堂对分”。[4]根据小学有效教学原则,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在对分课堂理念下,教学过程应该包括以下五个环节,本文将依据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作为个例阐述:
3.1 提纲挈领,研精覃思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充盈精确准备。首先,在教材方面,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准备一份清晰的课时教学大纲,课时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涵有本课时教学内容最本质、最基础的内容,即包括本次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活动方式、时间安排等。其次,对于学生学情分析,教师要对学生不同个性、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多地分析,在课堂教学组织中针对学生学情,更好进行分组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学习的效用。最后,对于教师教法上,在对分课堂上将更多转向教师的引导上,在课堂的前半部分,对教师的讲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精炼讲授,在讲中指引,在讲中启发,促进学生在课堂后半部分的学习。
首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制作本次课时的教学大纲,包括:(1)本次课时的重难点,即学生重点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难点则在于类比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2)学情分析,独立性不断增强,对学习的自我把控能力也不断增长,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教材内容,能够在内化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3)教具准备,即模型和多媒体设备。(4)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所需要的指导和相应的时间安排。在本次课时中,对于学生内化理解学习的时间大概准备在8-10分钟左右,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对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观察等方式探索长方体的特征;对于合作学习时间则在10分钟左右,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去从数量和形状上总结表达,在后面的正方体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重点运用特征的总结表格和关系文氏图。 3.2 精讲留白,约达微臧
在对分课堂中,由于时间的缩短,教师的讲授内容的安排必须更加科学和精准。在对分课堂的教授中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讲述本次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自我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和标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其次,教师讲的内容须是本课时的整体框架,结合细节性的知识,引导是学生对本课时获得完整性的认识。除了对于本次课的学习内容的精炼讲授,教师还应对学生本次学习中的合作讨论提供一定的重点方向引导。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讲授不必拘于教学内容的细节的讲解,有指导、有框架的讲课要凝练紧凑,把重点更多放课时内容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引导学习对学习意义的理解,理清逻辑结构。[3]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可通过情境导入,进入到今天学习的主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其次,教师需要讲解的是本次课的学习是从哪些方面去发现、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如面、棱、顶点等;再者,在对于长方体的性质特征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如何进一步对正方体的认识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类比学习。从而逐步向学生构建本次课时的学习框架,针对本课时,教师可通过展示、分发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表格、关系文氏图等方式进行指导学生能动学习。在本课时中,学生运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调动各种器官去观察长方体的特征,重点从空间和数量上去总结特征;对于正方体的认识则是更多通过类比,与长方体进行比较学习,从异同上进行总结。
3.3 有限发散,适度生成
学生个性理解和内化吸收,延时讨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通过自主阅读、分析教材,更为深入地对本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理解。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图式,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通过学习材料、做作业、做练习的方式,吸收内化新的知识。[5]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发放相应的练习或是指引性学习材料对学生进行指引。在作业上还有一个创新,称为“亮考帮”。其中,“亮闪闪”是让学生写出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即是自我收益最深,或最本质的内容。帮——即“帮帮我”,即学生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想,存在的疑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录他们的问题,带到下即讨论环节中,在交流讨论中解决,这也是讨论交流环节的重要内容。考——即“考考你”,这是自我对于学习内容的感悟,将自我感到触动的点编写成问题或是练习题,在交流讨论环节考其他同学。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主要借助“亮考帮”进行自主学习,对模具进行观察测量,可以初步形成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构成部分,即面、顶点和棱的认识。并且可以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个顶点,12条棱,以及特性等结论。这一部分即可成为其“亮考帮”中的“亮”。对于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会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关系上,即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关系有所困惑,而这将会成为“亮考帮”中的帮或考。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更好地内化吸收知识。
3.4 内化外显,探极求中
学生在独立学习下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该环节主要包括:组内学习交流、课堂抽检、自由分享质疑、教师总结。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差别应是学生的自主讨论学习这样一环节,而这一环节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的前提下进行的,讨论的内容可更多围绕自主学习过程中整理的“亮帮考”。对于论学习这一环节,首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教师在课前对于学生学情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做好学生分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即“亮帮考”中的教学内容的本质、重难点等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主要便于学生对自我教材理解学习正确性的一个把握,也是对学生抓住教材本质能力的一个逐步培养过程。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可提出自己所存在的疑难,在组内进行讨论中得到解答。若在小组内得不到解决,在小组中向他人寻求帮助或在全班交流中提出。在学生小组内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教师对全班进行组织交流分享。在全班讨论阶段,教师邀请三、四个小组分享学习成果,组织学生把在小组中遇到的疑问在全班解决。这一阶段后,教师针对全班,让同学自由发言或提问补充。
3.5 画龙点睛,有效升華;独出心裁,个性评价
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需要对本节课进行一个完整、系统的总结。一方面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凝练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主要针对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在评价方面,教师针对全班的表现、小组的表现以及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要不遗寸长,善于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亮点进行及时赞赏。同时,教师也要补偏救弊,面对学生的缺陷也要巧妙指出。教师要注重评价的艺术,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实际日常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图形,从而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做到从生活中入手学习。其次,总结本课时的重难点,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文氏图来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在次基础上对本次课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体进行提炼升华,总结为类比思想、抽象思想等数学思想。对于本次课时的评价,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讨论阶段的表现和所提的问题进行评述。
4 结语
对分课堂是综合运用心理学原理,在形式上为时间分半,实质上为师生权责分半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态生成。在鼓励学生的生能动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探索下,真正达成一种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并且,对于贯彻落实现阶段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推行核心素养的落实,带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建议小学教师对于对分课堂可进行深入地理解探索,更好地运用于课堂中。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264.
[2]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3] 赵婉莉,张学新.对分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本土新型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0):47-49.
[4] 刘远碧.对分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8,7(22):32-33.
[5] 钟红.如何有效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2019(12):54-55.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关键词: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涵义概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本土教学模式,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于2013年10月率先提出。该教学模式结合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各自优势,进行取舍折中,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学习。[1]
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和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简称为PAD课堂。[2]对分课堂主要有两种形式:“隔堂对分”和“当堂对分”。隔堂对分的教学流程如下图1所示。而當堂对分,则分为5个环节,分别为讲授、独立学习、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
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2.1 “对分课堂”实现师生的权责对分
共享权利,共担责任,这是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对分课堂在教学上实行的是教与学时间的对分,体现出的师生的权利的对分和责任的共担。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更多的强调了教师的教,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自主性的削弱,其学习的权利和责任也被削弱,而教师责任和负担也会增大。那么,在对分课堂中的五个教学阶段,课堂的讲授阶段,讲的内容、方法等皆有教师决定,这是教师的权利。在学生的独立学习阶段,学生如何学、学的程度等都由学生决定;在小组讨论阶段,小组内的讨论内容,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讨论的问题等,都是由学生共同商量决定,是学生自主学习权利的一种表现。学生和教师承担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学生承担着自我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课堂的全班讨论的责任,而教师对于教学的过程整体把控和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有着相应的责任。
2.2 “对分课堂”强化学生自省质疑
在新课改背景下,现阶段小学数学学习中对于学生提问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日益重视。当下多数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问题大多不是由学生主动提出。学生的讨论是基于教师的提出的任务和问题,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我反思都有所局限。教师讲授的时间在对分课堂中大幅度减少,并且教师的讲授的内容是基本理论框架的引导,不会具体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内化吸收阶段,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去探索,产生疑惑,问题便会应运而生。这样,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比如,在对分课堂学生内化吸收阶段,在“亮考帮”中的考和帮这两个环节,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知识把握水平。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学生通过“帮”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带到讨论环节或全班自由提问环节向小组成员或教师等进行提问寻求帮助;对于自我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学生通过“考”这一环节,通过设计问题去考别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互相的提问,相互学习。
2.3 “对分课堂”强调精讲留白艺术
对分课堂的特色之处在于教师讲授的艺术留白,相对于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的满堂讲,对分课堂中教师讲授时间被大大地缩短,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框架、重难点,指出意义、方法,留出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适当的决定留白的多少。对于教师精讲的内容,教师要发挥自我的教学智慧,更好地去分析教材、学情,通过制作课时教学大纲的途径,在课堂中将精讲的内容更好地展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更多地留白,把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机会更多地给予学生,有利于激起学生对于学习最原生态的兴味和热情。在组内学习中分享经验,交流成果。在全班自由讨论时更可以自由展现小组风采,也能在别人的反馈中进步,个人投入的状态是存粹的求知体验,这样的课堂显然是更高效的,对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学习有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课堂中,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量大;教学对象身心发展和学习处于初步阶段,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所以更适用对分课堂中的第二种形式—“当堂对分”。[4]根据小学有效教学原则,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在对分课堂理念下,教学过程应该包括以下五个环节,本文将依据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作为个例阐述:
3.1 提纲挈领,研精覃思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充盈精确准备。首先,在教材方面,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准备一份清晰的课时教学大纲,课时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涵有本课时教学内容最本质、最基础的内容,即包括本次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活动方式、时间安排等。其次,对于学生学情分析,教师要对学生不同个性、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多地分析,在课堂教学组织中针对学生学情,更好进行分组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学习的效用。最后,对于教师教法上,在对分课堂上将更多转向教师的引导上,在课堂的前半部分,对教师的讲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精炼讲授,在讲中指引,在讲中启发,促进学生在课堂后半部分的学习。
首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制作本次课时的教学大纲,包括:(1)本次课时的重难点,即学生重点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难点则在于类比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2)学情分析,独立性不断增强,对学习的自我把控能力也不断增长,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教材内容,能够在内化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3)教具准备,即模型和多媒体设备。(4)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所需要的指导和相应的时间安排。在本次课时中,对于学生内化理解学习的时间大概准备在8-10分钟左右,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对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观察等方式探索长方体的特征;对于合作学习时间则在10分钟左右,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去从数量和形状上总结表达,在后面的正方体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重点运用特征的总结表格和关系文氏图。 3.2 精讲留白,约达微臧
在对分课堂中,由于时间的缩短,教师的讲授内容的安排必须更加科学和精准。在对分课堂的教授中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讲述本次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自我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和标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其次,教师讲的内容须是本课时的整体框架,结合细节性的知识,引导是学生对本课时获得完整性的认识。除了对于本次课的学习内容的精炼讲授,教师还应对学生本次学习中的合作讨论提供一定的重点方向引导。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讲授不必拘于教学内容的细节的讲解,有指导、有框架的讲课要凝练紧凑,把重点更多放课时内容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引导学习对学习意义的理解,理清逻辑结构。[3]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可通过情境导入,进入到今天学习的主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其次,教师需要讲解的是本次课的学习是从哪些方面去发现、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如面、棱、顶点等;再者,在对于长方体的性质特征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如何进一步对正方体的认识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类比学习。从而逐步向学生构建本次课时的学习框架,针对本课时,教师可通过展示、分发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表格、关系文氏图等方式进行指导学生能动学习。在本课时中,学生运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调动各种器官去观察长方体的特征,重点从空间和数量上去总结特征;对于正方体的认识则是更多通过类比,与长方体进行比较学习,从异同上进行总结。
3.3 有限发散,适度生成
学生个性理解和内化吸收,延时讨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通过自主阅读、分析教材,更为深入地对本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理解。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图式,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通过学习材料、做作业、做练习的方式,吸收内化新的知识。[5]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发放相应的练习或是指引性学习材料对学生进行指引。在作业上还有一个创新,称为“亮考帮”。其中,“亮闪闪”是让学生写出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即是自我收益最深,或最本质的内容。帮——即“帮帮我”,即学生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想,存在的疑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录他们的问题,带到下即讨论环节中,在交流讨论中解决,这也是讨论交流环节的重要内容。考——即“考考你”,这是自我对于学习内容的感悟,将自我感到触动的点编写成问题或是练习题,在交流讨论环节考其他同学。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主要借助“亮考帮”进行自主学习,对模具进行观察测量,可以初步形成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构成部分,即面、顶点和棱的认识。并且可以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个顶点,12条棱,以及特性等结论。这一部分即可成为其“亮考帮”中的“亮”。对于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会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关系上,即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关系有所困惑,而这将会成为“亮考帮”中的帮或考。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更好地内化吸收知识。
3.4 内化外显,探极求中
学生在独立学习下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该环节主要包括:组内学习交流、课堂抽检、自由分享质疑、教师总结。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差别应是学生的自主讨论学习这样一环节,而这一环节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的前提下进行的,讨论的内容可更多围绕自主学习过程中整理的“亮帮考”。对于论学习这一环节,首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教师在课前对于学生学情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做好学生分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即“亮帮考”中的教学内容的本质、重难点等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主要便于学生对自我教材理解学习正确性的一个把握,也是对学生抓住教材本质能力的一个逐步培养过程。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可提出自己所存在的疑难,在组内进行讨论中得到解答。若在小组内得不到解决,在小组中向他人寻求帮助或在全班交流中提出。在学生小组内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教师对全班进行组织交流分享。在全班讨论阶段,教师邀请三、四个小组分享学习成果,组织学生把在小组中遇到的疑问在全班解决。这一阶段后,教师针对全班,让同学自由发言或提问补充。
3.5 画龙点睛,有效升華;独出心裁,个性评价
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需要对本节课进行一个完整、系统的总结。一方面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凝练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主要针对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在评价方面,教师针对全班的表现、小组的表现以及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要不遗寸长,善于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亮点进行及时赞赏。同时,教师也要补偏救弊,面对学生的缺陷也要巧妙指出。教师要注重评价的艺术,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实际日常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图形,从而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做到从生活中入手学习。其次,总结本课时的重难点,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文氏图来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在次基础上对本次课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体进行提炼升华,总结为类比思想、抽象思想等数学思想。对于本次课时的评价,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讨论阶段的表现和所提的问题进行评述。
4 结语
对分课堂是综合运用心理学原理,在形式上为时间分半,实质上为师生权责分半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态生成。在鼓励学生的生能动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探索下,真正达成一种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并且,对于贯彻落实现阶段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推行核心素养的落实,带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建议小学教师对于对分课堂可进行深入地理解探索,更好地运用于课堂中。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264.
[2]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3] 赵婉莉,张学新.对分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本土新型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0):47-49.
[4] 刘远碧.对分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8,7(22):32-33.
[5] 钟红.如何有效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2019(12):54-55.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