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影视响应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eabo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14岁的青涩少年,1948年走进电影厂,是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第一代电影人。
  大多数观众虽无缘与他谋面,但他的名字总是出现在影视剧的字幕上,难以计数。
  他就是著名影视拟音师钱守一先生。在逾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他先后为诸多译制片、故事片、美术片、科教片和电视剧拟音。每部片子不论长短,钱先生都全力以赴,精心制作,因而屡屡获得导演和观众的好评。经他拟音的影片《城南旧事》《大桥下面》《雷雨》《流亡大学》《黑匣喋血记》均获上影厂“小百花奖”最佳拟音奖。钱守一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也是上海电影电视技术协会会员。
  人们对于那些曾经为中国影视事业出力流汗的有功之臣,是不会轻易忘记的。时至今日,仍有很多观众在关注他的行踪。网民“枫之花”在网上发帖问:“看电影时经常看到钱守一这个名字,有谁能告诉我,他是干什么的?”网民“天马行空”、anay、“小桌子”等纷纷回帖,钱守一是中国电影界的老前辈,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期中国银幕上拟音的主操手,在电视节目里曾见到钱先生讲解如何拟音,内容十分精彩生动云云。
  对这样“稀有国宝”式的人物,我们颇有兴趣结识。于是,经过曲折的寻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钱先生在其寓所,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独家采访。
  如今的钱先生已是83岁的高龄老人了,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稳实,不见一丝老态。聊起其中的健康密码,他解释说是由于几十年来始终坚持运动的缘故。虽然身处电影圈,但钱先生还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年轻时,他曾经夺得过上海电影局的乒乓球冠军和举重冠军。退休二十多年来,他更是坚持每天健身不辍,所以身体的各种器官仍然保持着活力和韧劲:他做俯卧撑四肢动作准确到位,数量竟然达到50下;他双腿伸得笔直,双手十指交叉,低头弯腰向下击打地板,手掌拍得乒乓响,手脚关节韧带都极富弹性。
  我们问他:拟音,顾名思念是对声音的模拟,但影视剧中缘何要拟音呢?现在不是流行同期录音吗?
  “在影视剧的拍摄中,固然要辅以同步录音,获取的音响效果也很真实。但在拍摄现场,尤其在车站、码头、广场等外景地,往往因为有其他杂音干扰,而不能突出主要的音响效果。而且有些声音是难以在现场录制的,例如地震、火山、洪水以及战争等。所以影视剧中拟音这一行当不可或缺。用影视界的行话来说,人物配音是影视的三魂,而动作音效则是影视的七魄。”钱先生的一席话,使我们茅塞顿开。
  拟音,看似容易,但要符合影片的情节节奏,表现出声音的质感、体积感,并体现出人物的情绪气氛,从而与画面糅合地熨帖在一起,那就不那么简单了。
  例如,像脚步声这样一个极为普通的音响效果,它在每部影视剧中都要占70%左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男女老少以及在喜怒哀乐中所产生的脚步声,其轻重和节奏感都是不尽相同的。另外,人在水泥硬地和在木质地板上行走所产生的声音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需要拟音师十分准确地模拟出来。
  钱先生又指出:“不同题材的影视剧对音响要求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惊险片、武打片很注重渲染气氛,声音处理时要做些适度的夸张。而生活题材片则力求声响的真实。一个好的拟音师会根据影片的题材情节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使声音形象与人物思想情感以及剧情发展结合得更好。”
  钱先生堪称“声音魔术师”,其拟音技巧非常神奇:他抓起一把黄豆在沙盘上舞动,就听得见暴雨在哗啦啦地落下的声音;他用两把大木捶在碎石上敲打,就有哒哒的马蹄声;他将塑料袋轻轻一捏一团,发出来的却是一连串油煎荷包蛋的诱人声响;他双手在一件皮茄克上轻拍弹叩,那人在雪地上艰难行走的声音活灵活现;而两个人用棉布以不同的节奏来回上下抖动,模拟出来的声音居然是大部队行军时发出的浑厚雄壮的脚步声,由远而近……真令人叹为“听”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高百丈岂朝夕而为”,钱先生长年累月去野外,去各种场合聆听、体察、分辨和研究各种声音,摸索恰如其分的模拟方式与表达手段,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才练就了一手绝活。他的拟音技巧有两大特色:一是所拟的声音精确地满足影视剧剧情的需要,逼真鲜明,有情绪感而且有立体感。二是他拟音时很少用庞大的设备与繁复的工具,总能以小搏大,以假乱真。司空见惯的日用品如锅碗瓢盆、扫帚拖把经过他的打理和耍弄,马上产生奇异的效果,带给观众或惊喜或美妙的享受。在平常人看来是废品的东西,一到钱先生手上就成了货真价实的宝贝,能化腐朽为神奇,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音响效果。钱先生告诉我们,他很在意拟音的体积感、质感、情绪和节奏控制,又力求使多轨声效混合呈现出最佳效果。所以,经过他与助手掌控的影视剧音响,送至导演审核都是一次性通过。
  湖南电视台与江西电视台拍摄《青春无悔》,请他到长沙拟音,那难度可不小,沉重的棉鞋踩踏积雪,深陷的脚印渐行渐远。摄制组原以为要花很多钱才能达到效果,想不到钱先生“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成事”,他将几毛钱一包的淀粉放在布袋里捏来捏去,发出的正是编导所希望的“咕嗤咕嗤”的声音,令大伙儿喜出望外。
  科教片《泥石流》,曾被公认为中国电影史上成功拟音的精品,是上世纪70年代钱守一及其助手人工拟音的得意之作。影片的场景本身就十分惊心动魄:从高山处奔涌的泥浆洪流挟着岩石、树木,不可阻挡地呼啸而来。洪流尖峰所到之处,顷刻树倒、路断、桥毁、屋摧。钱先生为《泥石流》拟的音既排山倒海,又层次丰富,被几位来访的外国电影拟音同行认为不可思议。于是,他们要眼见耳听为实,请钱先生当场表演。
  在外宾的见证下,钱守一率领12个助手各就各位,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交响乐队忙碌开来。银幕上参天大树被连根拔起,倒地后发出骇人轰响。看看台下,沉静的钱先生正折断一把把芹莱,声音与画面亦步亦趋。山体塌落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钱先生用牛皮鼓敲打的声音与之不谋而合。泥石流浩浩荡荡、滚滚而下,钱先生来回碰撞、摩擦、碾压几堆石头,其声音与画面内容紧紧相扣。风声、雨声、雷声频频从扩音器中传出,使人如临其境。最后,泥石流一泻而下,钱先生用牛皮鼓一锤定音,4分钟的表演圆满结束。一时间,赞叹声此起彼伏,在场的外国同行口服心服了。   有件事也很有趣,那还是他去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时,一次钱先生路过一个摄影棚,看见有个摄制组正在忙活,剧组人员正按照剧情要求录制鸟儿中弹后从空中抖翅坠地的音效。他们将一只双翅适度缚住的活鸟,从高处抛下并同时录音,但连试了几次都不理想,录下的声音尤如石块坠地。而此时鸟已被摔得晕了过去,大家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见此,钱先生主动走上去,“我来试试行吗?”一个小伙子赶紧递上那只正在恢复知觉的鸟,他笑着摇了摇头。约好了录音时间后,钱守一只是用手在自己的衣服上拍抖轻叩了几下,十分轻松地完成了这次拟音。当人们对着画面放录音的时候,神了!这不就是刚被击中的小鸟落地后所发出的声音吗?翅膀还在不住地抖动着呢!
  人们惊喜赞叹之余,不由得连连称谢,并一定要给其酬劳和在影片字幕上挂名。钱先生却笑着摇了摇头,离开了摄影棚。
  像这样热情助人的事在钱先生身上是不胜枚举。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兼演员张晓敏对厂里的拟音师说:“你不仅要学钱师傅的本领,更要学习他的为人。”
  钱守一的名声传出去以后,各地的影视单位倾慕他的高超技艺,纷纷邀请他前去相助,并许以优厚待遇。他虽有求必应,对工作一丝不苟,但对待遇却从不计较。在配制电视剧《杨家将》时,他认为剧组给的酬金太多,当即退还了一大半。有时,看到摄制组经费紧张,他就少拿,甚至一文不拿。“我不是冲着钱来的!”这句口头禅道出了他质朴的人品。
  难能可贵的是钱先生在影视圈里,其刚直不阿与见义勇为的性格更是出了名的。十年浩劫中,一位老电影艺术家的妻子被多次残酷批斗,衣服被撕破,局面一度失控。钱先生血脉贲张,义愤填膺,奋不顾身冲上台去,脱下自己的衣服为她披上。随后,小心翼翼地将她抱下台,安慰她坚持下去不要怕。熟悉中国这段特殊历史的读者一定明白,钱守一的举动在当时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会给自已带来灭顶之灾的。果不其然,造反派气急败坏,大为恼火,乘机以破坏文革的罪名把当时患有肝炎、肺结核与胃出血的钱守一发配到铸造厂干重体力活,还美其名曰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钱守一宁折不弯,坚持在生产一线上艰苦工作,而其人又豪爽真诚,深得众多师傅们的赞赏,所以多次受到工厂的表扬,这让造反派们始料未及。
  后来,为了突击拍样板戏电影,造反派不得不把技艺精湛的钱守一“请”回了电影厂。而钱守一爱憎分明、实事求是的秉性一丝不变。有些影片的音响效果已被认可,钱守一认为是在愚蠢乱搞,必须全部推倒重来!为了真实而艺术性地模拟出芭蕾舞剧影片《白毛女》中长达7秒的滚动雷声,他常常跑到上海文化广场,全天泡在那里做拟音试验。而他对那些爱扣帽子、爱打棍子的人置若罔闻,回答是那样的坦然干脆:“我是在认真工作,是在按照电影的特点科学地拟制音响效果,怎么能瞎搞和胡混呢!”
  钱守一对待朋友同事之真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央电视台请他去为一部35集的电视连续剧拟音,他一人控制、操作24路调音台,全力以赴精心打理,终于在4天中圆满完成任务。劳务报酬结算后,他不是马上打道回沪,而是给协助他拟音的工作人员每人发1000元,弄得他们怪不好意思地说:“钱老师,你年纪大,我们没有什么孝敬你,你却对我们这般关心,你的心太好了。再说,整个配音是你千斤重担挑在身,我们是无功受禄了。”钱守一潇洒地说:“你们跟着我也辛苦了好几天,只当我买点小东西慰劳大伙儿吧。”钱守一在职时曾经带过十多个学生,他为多家剧组、电影制片厂、电视台拟音,实在忙碌不堪,有的学生闻讯赶来相助一天,钱先生就会送他5000元报酬。因此,有的同事干脆将他的名字颠倒过来,开玩笑地叫他“一手钱”。这是因为他虽然姓钱,却不贪钱,有钱大家花。
  我们听说钱先生有位同事在他家里白吃白住20年,向他询向是否确有其事。他淡定回答“有”。那是1981年,他见一位同事吃住无着落,就毫不犹豫将其接到家里,像对待自已的亲兄弟一样,每天好酒好菜。此段期间,钱先生搬过三次家,从进贤路到茂名北路,再到襄阳南路,这位同事也跟着全家迁徒三次。我们打趣问他:“这个人付过饭钱、房钱给你吗?”“怎么能要他钱呢?2001年他60岁退休回老家了,情深谊重与我话别。”
  “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令人遗憾的是,10多年前与钱守一同甘共苦的爱妻和事业有成的儿子先后驾鹤西去,小女儿先天性聋哑,外孙女也是聋哑。原本可以退休后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他,还得为下一代继续劳心劳力。电视上有“精彩老朋友”,说的是老年人再结良缘的幸福事,钱先生说:“我身体健壮也不能自顾自,我去享受再婚的快乐,我的小女儿怎么办?我的外孙女怎么办?我要对她们负责到底啊!”
  尊敬的钱先生,你说得实在,你真是一个对事业、对朋友、对家人尽责尽心的人,我们敬你,我们爱你。
其他文献
采编/每逢暑期档,“国产动画的春天”都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这两年尤甚。一来因为某个“长期被默认却从未被承认”的神秘传说——国产电影保护月,使得观众和媒体的关注点被频频导向“国货当自强”,二来也是因为去年田晓鹏导演的《大圣归来》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推高到9.56亿,国产动画仿佛迎来了“黄金时代”,许多投资人纷纷转入动画领域,也让原本受冷落的国产动画由边缘走向主流。在这样的形势下,当酝酿了12年的
期刊
为纪念建党95周年,由陈云纪念馆和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影片《难忘的岁月》近日在上海首映。这部实打实的“上海原创”重大党建题材影片,对上海的意义显然不同一般。该剧从编导到执行制片人,到主要演员,到美、化、道等主创班子,都是阿拉上海人。此片放映后,收获了来自领导和观众的点赞,尤其是其中“击中泪点”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出了个“毛泽东”  说起《难忘的岁月》的“上海制造”,该剧编导
期刊
日前,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昆曲俞派传承研习班”在上海昆剧团隆重开班。这是上昆继学馆制之后,在务实推动传承经典方面领全国风气的又一新举措。本次研修班由上海市文联、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上海昆剧团、上海剧协承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文联、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市剧协、上昆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上海昆剧团奠基人、京昆大师俞振飞技艺精湛,且一生重视培养昆曲人才,把自己的绝世技艺毫无保留传给了后世弟子,为昆曲
期刊
日前,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暨抵沪10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举行。2016年是中国著名作家茅盾诞辰120周年、抵沪100周年,为缅怀这位中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当天,全国各地及海外茅盾文学研究专家、茅盾的长孙沈韦宁等亲属纷纷来到了茅盾生前在上海生活和工作过的“主要阵地”——虹口。在这里,茅盾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以“茅盾”为笔名创作了小说《幻灭》,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
期刊
由上海文联、上海美协、上海海派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海上记忆”百年经典100连环画工程创作座谈会日前在上海市文联召开。业内专家及美协中国画高研班创作骨干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陈琪介绍了“海上记忆”百年经典故事100部连环画创作的基本情况。他谈到,此项工程作为美术创作重点工程,旨在表现近代上海的百年历史,美协将以三至五年时间,从题材选择、文字编写、绘画创作及今后的印刷出版等一
期刊
解放日报刊文说,这段时间,全世界人气最旺的城市便是里约了。不仅仅有奥运会的热度,身在里约,你还会感受到浓浓的文化味儿。里约拥有诸多国家级文物遗产,但因保存方式、传播方式不佳也曾被嘲笑为“艺术洼地”。近几十年来,经过文化改造,里约重新回归成为了拉美地区新的文化中心。  2012年,里约热内卢市作为一个整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成为第一个被授予这一名号的城市。里约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
期刊
上海的广播诞生在上世纪20年代,上海的电视是在1958年开播的。广播电视辉煌过,曾经一家独大。如今回忆起那些逝去的日月,心中不免有点五味杂陈的感觉。  无线电(收音机)的记忆  记得小辰光,姆妈烧晚饭辰光,我照例会到邮电局门口排队,替爹爹买《新民晚报》。吃过晚饭,一家人传看晚报,聊聊夜报上刊登的新鲜事,其乐融融。那辰光传递信息基本上靠的是报纸。弄堂口的阅报栏前,常常聚满读报人。虽然在上海无线电(老
期刊
毫无疑问,龚天鹏就是那种活在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打开他的“百度百科”,那一整页光彩夺目的履历中的任何一条,单独抽出来都足以让一个“琴童”被称为“神童”,但他一个人都占全了——1992年生于南京,自幼便显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1岁后能哼唱所听之旋律,2岁多便拥有绝对音高的听力并能准确地识别三和弦;5岁开始正式学琴,师从钢琴教育家叶惠芳教授;8岁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王建中与巢志珏教授;9岁时参
期刊
光明日报刊文说,与中国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相比,国产体育电影的发展却在艺术和商业两个层面均未形成气候。国产体育电影总量欠奉,佳作稀缺,类型不成熟,能够留得下、记得住的经典体育电影寥寥无几。问题何在?  体育精神包含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哲学,以及团结、协作、平等、进取、包容的价值理念。凡是被观众铭记的体育电影,都对体育精神有独到深刻的理解。比如《烈火战车》《一球成名》《点球成金》等电影用传奇故事和魅
期刊
最近,“文艺会堂”在报纸和电视上结结实实亮了一回相,牵她亮相的因由是某部荒诞悲喜剧在这儿首次商演。剧是好剧,倒也够不上现象级佳剧,之所以把两件事绑在一块说,乃是用心良苦的“策划”:用“首次商演”说事,让暌违已久而名声巨大的“文艺会堂”重新进入人们视野,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撬动两项事关重要的功能。  第一项是恢复“上海文艺家浪漫左岸”的功能。所谓“浪漫左岸”的比喻取自巴黎,塞纳河的左岸因为活跃其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