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中高职院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运行关系到高职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本文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要求思考点,探讨了高职院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作为突出实践性教学,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展现专业特色的培养基地的重要性提出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的几种分类模式,从而有效推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合理的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需求;管理模式
一、高职院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会议报告明确指出:需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解读最新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得知,高职院校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则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它的构建从根本上关系到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与进步。打造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进而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提升社会信心。
二、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要求
当前社会不断发展,面对社会对于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教育不仅仅只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在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也丝毫不能松懈。利用学校优秀的师资条件,再配以完备的实践资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一)、素质培养的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大都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进行,一般的公共基础课,例如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基本上面向的是全院学生,这一类课程所需要的实训室为公共实训室,如计算机机房、语音室等等,它们对实训设备的专业性要求不高,但应用量较大,使用率较高,对于培养学生基础素质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专业技能的需求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项人才的重要场所,除了教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外,要针对不同的专业领域设置特色化的教学内容,专业实训室则极大的满足了这一点。通常所说的专业实训室,都是在校园内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安排,由专业人员按照不同的课程实训需求,通过整合资源或者购置设备,建立实验型实训环境,比如计算机专业的J2EE与软件工程实训室、Linux实训室;电子或通信专业的单片机及EDA技术实训室;艺术类专业的雕塑室;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客房实训室等等,满足了简单化操作的需求。
(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高职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有效的融入企业,真正成为一个职业人。生产性实训基地旨在利用学校丰富的场地及设备资源,和企业雄厚的资本基础、实践人才相结合,由企业派出工作人员,他们既是企业的员工,也是实训基地的老师,在校内建设一条真正的生产工作线,让学生零距离的参与实际工作。
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模式
依据上述论述的高职学生课程开设方式的不同和能力培养方式的多样化,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类。
(一)、集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是将实习实训基地划分为单一的部门,比如学校的实训部门,这类实训室虽规模大使用频繁,但涉及专业较集中,在不同的专业中可交叉使用,一般是针对公共实训室采用的。
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势包括:其一能够实现全校实训资源的集中管理;其二是能够针对性的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所落实的任务比较简单,不会形成浪费现象;其三是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在开展培训以及技能鉴定等方面效果更明显;其四是实训中心的责任明确,如果期间发生问题不会出现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其五是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实习实训能够处于标准化与科学化管理。缺点是该模式下实习实训教学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可能会导致实习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出现脱轨现象。
(二)、分散管理模式
分散管理模式是将不同的实训基地划归不同的管理部门,针对不同专业建立的专业实训室,各专业间不存在交叉使用,为避免管理中出现的混乱,通常采用分散管理模式,按照专业来划分到各学院、各系部之中,再进行小范围的集中管理。
分散管理模式的优点包括:其一是针对不同专业能够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模式相互结合,有利于细化专业实训内容;其二是从教师角度出发,有利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习教师进行指导;其三是有专业教师保驾护航,有利于实习实训资源的及时更新,节省时间成本。缺点是在这种模式下,各系部主任不仅要管理好理论教学、科研内容,还需要管理实习实训教学,可能会因工作无法平衡而出现管理漏洞,且分散管理的各个专业实训室组织管理机构规模不大,缺乏专职管理人员,长此久往还可能导致实训指导教师和管理者之间出现矛盾。
(三)、校企合作管理
众所周知,当前时代不断发展,社会需要高素养、高水平的人才,而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实训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内的一个标志性举措就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明确双方职责,制定共同目标。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承担着教学实践的任务,另一方面也有来自于企业的生产压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的优点包括:一是将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实投入工作中,提升其操作技能;二是对于企业来说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有生产场地和设备,又能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利用优质价廉的劳动力资源节约了生产成本。缺点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生产工艺、设备的不断更新,学校要实时更进实训设备和实践内容,以配合企业的生产需要,而企业则要承担产品完成率的风险。
四、结语
高职院校如何在校內建立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应该充分考虑现有的资源,综合生源、师资、设备、可投入资金等条件,设定明确的目标,建立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都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优化就业率的重要举措。
总之,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通过合理的机构设置,完善的管理体制,结合坚实的理论基础,定能发挥它在教学、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强大作用,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及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成波.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有效运行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4,05:187-188.
[2]沈红华.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7,04
[3]张泽奎.基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0:83-85.
[4]肖兴达,赵辉.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探索——以开封大学为例[J].开封大学学报,2013,02:56-58.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需求;管理模式
一、高职院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会议报告明确指出:需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解读最新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得知,高职院校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则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它的构建从根本上关系到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与进步。打造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进而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提升社会信心。
二、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要求
当前社会不断发展,面对社会对于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教育不仅仅只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在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也丝毫不能松懈。利用学校优秀的师资条件,再配以完备的实践资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一)、素质培养的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大都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进行,一般的公共基础课,例如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基本上面向的是全院学生,这一类课程所需要的实训室为公共实训室,如计算机机房、语音室等等,它们对实训设备的专业性要求不高,但应用量较大,使用率较高,对于培养学生基础素质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专业技能的需求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项人才的重要场所,除了教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外,要针对不同的专业领域设置特色化的教学内容,专业实训室则极大的满足了这一点。通常所说的专业实训室,都是在校园内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安排,由专业人员按照不同的课程实训需求,通过整合资源或者购置设备,建立实验型实训环境,比如计算机专业的J2EE与软件工程实训室、Linux实训室;电子或通信专业的单片机及EDA技术实训室;艺术类专业的雕塑室;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客房实训室等等,满足了简单化操作的需求。
(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高职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有效的融入企业,真正成为一个职业人。生产性实训基地旨在利用学校丰富的场地及设备资源,和企业雄厚的资本基础、实践人才相结合,由企业派出工作人员,他们既是企业的员工,也是实训基地的老师,在校内建设一条真正的生产工作线,让学生零距离的参与实际工作。
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模式
依据上述论述的高职学生课程开设方式的不同和能力培养方式的多样化,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类。
(一)、集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是将实习实训基地划分为单一的部门,比如学校的实训部门,这类实训室虽规模大使用频繁,但涉及专业较集中,在不同的专业中可交叉使用,一般是针对公共实训室采用的。
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势包括:其一能够实现全校实训资源的集中管理;其二是能够针对性的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所落实的任务比较简单,不会形成浪费现象;其三是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在开展培训以及技能鉴定等方面效果更明显;其四是实训中心的责任明确,如果期间发生问题不会出现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其五是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实习实训能够处于标准化与科学化管理。缺点是该模式下实习实训教学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可能会导致实习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出现脱轨现象。
(二)、分散管理模式
分散管理模式是将不同的实训基地划归不同的管理部门,针对不同专业建立的专业实训室,各专业间不存在交叉使用,为避免管理中出现的混乱,通常采用分散管理模式,按照专业来划分到各学院、各系部之中,再进行小范围的集中管理。
分散管理模式的优点包括:其一是针对不同专业能够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模式相互结合,有利于细化专业实训内容;其二是从教师角度出发,有利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习教师进行指导;其三是有专业教师保驾护航,有利于实习实训资源的及时更新,节省时间成本。缺点是在这种模式下,各系部主任不仅要管理好理论教学、科研内容,还需要管理实习实训教学,可能会因工作无法平衡而出现管理漏洞,且分散管理的各个专业实训室组织管理机构规模不大,缺乏专职管理人员,长此久往还可能导致实训指导教师和管理者之间出现矛盾。
(三)、校企合作管理
众所周知,当前时代不断发展,社会需要高素养、高水平的人才,而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实训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内的一个标志性举措就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明确双方职责,制定共同目标。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承担着教学实践的任务,另一方面也有来自于企业的生产压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的优点包括:一是将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实投入工作中,提升其操作技能;二是对于企业来说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有生产场地和设备,又能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利用优质价廉的劳动力资源节约了生产成本。缺点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生产工艺、设备的不断更新,学校要实时更进实训设备和实践内容,以配合企业的生产需要,而企业则要承担产品完成率的风险。
四、结语
高职院校如何在校內建立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应该充分考虑现有的资源,综合生源、师资、设备、可投入资金等条件,设定明确的目标,建立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都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优化就业率的重要举措。
总之,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通过合理的机构设置,完善的管理体制,结合坚实的理论基础,定能发挥它在教学、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强大作用,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及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成波.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有效运行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4,05:187-188.
[2]沈红华.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7,04
[3]张泽奎.基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0:83-85.
[4]肖兴达,赵辉.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探索——以开封大学为例[J].开封大学学报,2013,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