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肝素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肝素组给予肝素钠50~100u/k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5~7天,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尿微量白蛋白(MA)和α尿-微球蛋白(α-MG)的变化,随访6个月。结果:肝素治疗组肾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1<P≤0.05)。结论:肝素对预防儿童紫癜性肾损害的发生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低分子肝素
中图分类号:R6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11-075-02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血管炎综合征,多发于儿童,除皮肤紫癜外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及蛋白尿等,其中,肾脏病变发生率为30%~60%。患儿通常在病程1~8周出现单纯血尿、蛋白尿或肾炎综合征,也有先发生皮疹而后出现尿异常者。约6%患儿在几年内可进展为慢性肾炎,多数患儿肾损害较轻,少数患儿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于尿毒症。肾脏病变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的意义深远。笔者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了肝素在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5例患儿均为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符合《儿科学》(第五版)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3~14岁。(2)尿常规正常。(3)血小板不少于100×109。(4)凝血系列正常(包括凝血酶原时间、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5)大便常规正常、大便隐血阴性。(6)不合并其它疾病。其中,男20例,女25例;皮肤型16例,皮肤并腹型11例,皮肤并关节型12例,皮肤并关节、腹型6例。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肝素治疗组25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一般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
两组同时给予基础治疗:大剂量维生素C、西米替丁、葡萄糖酸钙、潘生丁、扑尔敏常规治疗,腹型及关节型给予激素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肝素钠50~100u/k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5~7天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每隔3天检测一次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1.2.2 观察
两组患儿治疗后第1个月每周查尿常规1次,第2个月每两周查1次尿常规,随访时间为6个月,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查尿微量白蛋白(MA)和α尿-微球蛋白(α-MG)。
2 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MA)和α尿-微球蛋白(α-MG)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MA)和α尿-微球蛋白(α-M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肝素组无一例发生肝素不良反应,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其肾脏损害对患儿预后影响较大,对肾损害的预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肝素钠是阻碍纤维蛋白形成的一类抗凝药之一,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它可阻止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此外,小剂量肝素还具有修复肾小球滤过结构的阴电荷屏障、对抗炎症介质和各种毒素、增强巨嗜系统功能、抗补体、降低内皮细胞通透性、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等多种药效作用。肝素的分子结构与硫酸类肝素结构(HS)非常相似,后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GBM选择性电荷屏障,有学者发现,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损伤都存在HS丢失,因此,肝素对肾小球疾病防治作用之一即是补充阴电荷的丢失,保护肾小球的电荷屏障功能,使已破坏的毛细血管基底膜阴离子屏障重建,阻断肾炎发生的第一个环节,另外,肝素通过阻止免疫复合物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防止肾小球损伤的发展。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肝素还可明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阻止胶原纤维形成,改善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尿微量白蛋白(MA)和α尿-微球蛋白(α-MG)是监测肾损害的敏感指标。我们以低分子小剂量肝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5例患儿,结果表明,其3个月和6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MA)和α尿-微球蛋白(α-MG)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治疗过敏性紫癜时,肝素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避免了肾损害的发生,且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故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可用于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
参考文献:
[1] 何艳燕,潘伟,宋红梅.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2):99-102.
[2] 刘翠华,刘玉峰.肝素钠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保护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140-141.
[3] 徐鸣,李晓静.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浆TFPI变化及肝素治疗效果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1):860-861.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低分子肝素
中图分类号:R6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11-075-02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血管炎综合征,多发于儿童,除皮肤紫癜外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及蛋白尿等,其中,肾脏病变发生率为30%~60%。患儿通常在病程1~8周出现单纯血尿、蛋白尿或肾炎综合征,也有先发生皮疹而后出现尿异常者。约6%患儿在几年内可进展为慢性肾炎,多数患儿肾损害较轻,少数患儿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于尿毒症。肾脏病变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的意义深远。笔者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了肝素在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5例患儿均为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符合《儿科学》(第五版)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3~14岁。(2)尿常规正常。(3)血小板不少于100×109。(4)凝血系列正常(包括凝血酶原时间、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5)大便常规正常、大便隐血阴性。(6)不合并其它疾病。其中,男20例,女25例;皮肤型16例,皮肤并腹型11例,皮肤并关节型12例,皮肤并关节、腹型6例。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肝素治疗组25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一般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
两组同时给予基础治疗:大剂量维生素C、西米替丁、葡萄糖酸钙、潘生丁、扑尔敏常规治疗,腹型及关节型给予激素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肝素钠50~100u/k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5~7天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每隔3天检测一次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1.2.2 观察
两组患儿治疗后第1个月每周查尿常规1次,第2个月每两周查1次尿常规,随访时间为6个月,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查尿微量白蛋白(MA)和α尿-微球蛋白(α-MG)。
2 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MA)和α尿-微球蛋白(α-MG)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MA)和α尿-微球蛋白(α-M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肝素组无一例发生肝素不良反应,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其肾脏损害对患儿预后影响较大,对肾损害的预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肝素钠是阻碍纤维蛋白形成的一类抗凝药之一,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它可阻止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此外,小剂量肝素还具有修复肾小球滤过结构的阴电荷屏障、对抗炎症介质和各种毒素、增强巨嗜系统功能、抗补体、降低内皮细胞通透性、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等多种药效作用。肝素的分子结构与硫酸类肝素结构(HS)非常相似,后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GBM选择性电荷屏障,有学者发现,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损伤都存在HS丢失,因此,肝素对肾小球疾病防治作用之一即是补充阴电荷的丢失,保护肾小球的电荷屏障功能,使已破坏的毛细血管基底膜阴离子屏障重建,阻断肾炎发生的第一个环节,另外,肝素通过阻止免疫复合物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防止肾小球损伤的发展。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肝素还可明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阻止胶原纤维形成,改善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尿微量白蛋白(MA)和α尿-微球蛋白(α-MG)是监测肾损害的敏感指标。我们以低分子小剂量肝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5例患儿,结果表明,其3个月和6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MA)和α尿-微球蛋白(α-MG)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治疗过敏性紫癜时,肝素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避免了肾损害的发生,且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故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可用于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
参考文献:
[1] 何艳燕,潘伟,宋红梅.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2):99-102.
[2] 刘翠华,刘玉峰.肝素钠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保护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140-141.
[3] 徐鸣,李晓静.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浆TFPI变化及肝素治疗效果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1):86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