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极易出现各种口腔病损症状,口腔真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口腔真菌感染极易引起咽部、消化道、食道等部位的感染,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临床尚未研究出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本文主要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的研究报道,将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及病菌的耐药性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艾滋病 口腔 真菌感染 HIV 研究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2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28-02
艾滋病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ency Syndrome,AIDS),主要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侵袭人体引起全身免疫系统损害所致[1]。美国在1981年报道了世界上首例AIDS患者,自此HI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HIV/AIDS的流行态势日益严峻,据WTO的相关数据统计[2],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累计的HIV/AIDS患者超过389000例,死亡人数超過6000例,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口腔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部位,口腔真菌感染可能会全身扩散,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4]。因此进一步探讨HIV/AIDS患者的口腔生物学研究,提高对口腔真菌感染症状的认识对降低AIDS 患者的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HIV/ADIS患者死亡与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关系
目前由HIV感染所致的ADIS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通常情况下,HIV感染并不会直接导致ADIS患者死亡,主要是由于HIV/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以及并发性肿瘤,进而导致患者死亡[3]。其中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s)是最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常常将马尔尼菲青霉病、口腔念珠菌病、卡氏肺囊虫病等几种常见的真菌感染作为HIV感染患者进入AIDS病期发展的重要指征,也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6]。
2 口腔真菌感染的危害
HIV/AIDS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发病部位就是人体口腔,会对口腔造成各种损害,主要包括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白斑、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卡波西肉瘤、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等,其中口腔念珠菌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口腔黏膜表面(比如上颚、舌、咽部、唇、齿龈以及两颊黏膜等处)附着有致病性念珠菌,尤其是白念珠菌的菌丝以及芽孢而引起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严重时会蔓延至咽部、气管、食管,甚至全身[6]。在HIV感染过程中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尤其是随着HIV/AIDS病情进展不断加重、恶化,患者体内的CD4细胞计数会急剧下降,口腔念珠菌的发病率越高,发病严重程度也不断增加[7]。国外的Munro等[9]研究报道,口腔念珠菌的发病率在6.9%-96%之间,与地区、人群分布以及病情发展阶段都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国内研究报道口腔念珠菌的发病率在36%-53%之间,向黎等[5]研究报道为52%,我们选取广西地区的1300例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在未接受HAART治疗前,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病率为43%,经过HAART治疗后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下降至18%[10]。可见,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抑制病情进一步蔓延、发展。
3 AIDS患者并发口腔真菌感染的病菌特点
HIV感染所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免疫紊乱与机会性感染有关,比如像念珠菌病、结核病等,对于免疫机制受损的患者而言,口腔微生物组结构破坏,预示着出现HIV感染或者AIDS病情发展恶化的疾病发展过程[13]。目前,临床对于HIV感染以及AIDS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常规的细菌培养、生化检验,或者针对致龋菌和牙周致病菌等某些特定细菌基因片段的PCR扩增技术鉴进行鉴定,这些鉴定方式只能明确鉴别出部分口腔内的细菌、真菌,而对于一些未获得培养的真菌菌种并未进行研究,导致人们对真菌等微生物是否参与口腔真菌感染的内在联系尚不明确[9]。目前研究的结果表明[10],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柏林念珠菌以及星形念珠菌等可能也参与了口腔并发症的发病过程。邓华颉等[11],对健康人群以及HIV/AIDS患者的念珠菌检验结果中,HIV/AIDS患者中检出念珠菌率(19%-81%)明显高于健康人群(3%-60%),可见念珠菌在HIV/AIDS患者中的分布较广。
4 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病菌的耐药性研究
国内外学者研究一致认为,口腔念珠菌定植是HIV/AIDS所致念珠菌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虽然HAART治疗可降低相关的真菌感染率,但对于重建的免疫系统是否能够防止念珠菌定植尚不明确。绝大多数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以及特比奈芬敏感性较高,氟康唑是临床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汪习成等[8],对HIV/AIDS患者进行HAART治疗后2年发现,患者的CD4细胞明显上升,口腔念珠菌发病率明显下降,而口腔念珠菌的定植并未受很大影响。沈银忠等[12],对晚期HIV感染患者进行口腔酵母菌定植以及是否存在口腔念珠菌症状研究,发现8.2%的患者均存在口腔酵母菌定植。在HAART使用后仍常常分离出氟康唑耐药的酵母菌,占有25%左右。其中白色念珠菌仍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都柏林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以及光滑念珠菌表现出明显的氟康唑易感性以及耐药性。
综上所述,口腔真菌感染是HIV/AIDS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探讨A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主要发病机制一直是临床口腔医学以及微生物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相信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的实践探索,会研究出有效治疗A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昊小燕,王望梅,汤爱明,等.HVI/AIDS患者的白色念球菌感染(附13例报道).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17(4):291
[2] 栗文民.ADIS口腔表征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36(6):471
[3] 林梅,周红梅,刘英;等.艾滋病的口腔表征及治疗措施.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18(2):154
[4] 陈谐捷,蔡卫平,陈劲峰,等.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与耐药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9(4):205-207
[5] 向黎,陈建钢,桂希恩.HIV感染者口腔念珠菌的耐药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0(12):740-742
[6]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PJ(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11,44(7):554—556
[7] 徐斌,吴昊.艾滋病患者的深部真菌性机会感染[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分册,2011,29(3):147—149
[8] 汪习成,黄晓婕,张彤,等.HIV/AIDS 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11,46(5):379-382
[9] Munro CA,Hube B.Anti-fungal therapy at the HAART of viral therapy.Trends Microbiol,2002,10(4):173-177
[10] Egusa H,Soysa NS,Ellepola AN,et al.Oral candidias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Current HIV Research,2011,6(2):485-499
[11] 邓华颉,陶人川,黄光武,等.HlV 感染者口腔念珠菌负荷及生物型研究[J].中華口腔医学杂志,2011,42(7):428-429
[12] 沈银忠,张永信.艾滋病患者常见机会性真菌感染的防治[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4(2):129-134
[13] 袁有华,白丽,武有聪,等.云南HIV 感染者口腔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2(3):286-287
[14] 杨梅,徐平平,董俊英,等.HIV 感染者口腔念珠菌检出率及菌种分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5(9):1384-1386
[15] 汪习成,黄晓婕,张彤,等.HIV/AIDS 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1,46(5):379-382
关键词:艾滋病 口腔 真菌感染 HIV 研究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2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28-02
艾滋病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ency Syndrome,AIDS),主要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侵袭人体引起全身免疫系统损害所致[1]。美国在1981年报道了世界上首例AIDS患者,自此HI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HIV/AIDS的流行态势日益严峻,据WTO的相关数据统计[2],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累计的HIV/AIDS患者超过389000例,死亡人数超過6000例,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口腔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部位,口腔真菌感染可能会全身扩散,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4]。因此进一步探讨HIV/AIDS患者的口腔生物学研究,提高对口腔真菌感染症状的认识对降低AIDS 患者的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HIV/ADIS患者死亡与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关系
目前由HIV感染所致的ADIS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通常情况下,HIV感染并不会直接导致ADIS患者死亡,主要是由于HIV/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以及并发性肿瘤,进而导致患者死亡[3]。其中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s)是最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常常将马尔尼菲青霉病、口腔念珠菌病、卡氏肺囊虫病等几种常见的真菌感染作为HIV感染患者进入AIDS病期发展的重要指征,也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6]。
2 口腔真菌感染的危害
HIV/AIDS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发病部位就是人体口腔,会对口腔造成各种损害,主要包括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白斑、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卡波西肉瘤、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等,其中口腔念珠菌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口腔黏膜表面(比如上颚、舌、咽部、唇、齿龈以及两颊黏膜等处)附着有致病性念珠菌,尤其是白念珠菌的菌丝以及芽孢而引起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严重时会蔓延至咽部、气管、食管,甚至全身[6]。在HIV感染过程中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尤其是随着HIV/AIDS病情进展不断加重、恶化,患者体内的CD4细胞计数会急剧下降,口腔念珠菌的发病率越高,发病严重程度也不断增加[7]。国外的Munro等[9]研究报道,口腔念珠菌的发病率在6.9%-96%之间,与地区、人群分布以及病情发展阶段都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国内研究报道口腔念珠菌的发病率在36%-53%之间,向黎等[5]研究报道为52%,我们选取广西地区的1300例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在未接受HAART治疗前,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病率为43%,经过HAART治疗后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下降至18%[10]。可见,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抑制病情进一步蔓延、发展。
3 AIDS患者并发口腔真菌感染的病菌特点
HIV感染所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免疫紊乱与机会性感染有关,比如像念珠菌病、结核病等,对于免疫机制受损的患者而言,口腔微生物组结构破坏,预示着出现HIV感染或者AIDS病情发展恶化的疾病发展过程[13]。目前,临床对于HIV感染以及AIDS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常规的细菌培养、生化检验,或者针对致龋菌和牙周致病菌等某些特定细菌基因片段的PCR扩增技术鉴进行鉴定,这些鉴定方式只能明确鉴别出部分口腔内的细菌、真菌,而对于一些未获得培养的真菌菌种并未进行研究,导致人们对真菌等微生物是否参与口腔真菌感染的内在联系尚不明确[9]。目前研究的结果表明[10],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柏林念珠菌以及星形念珠菌等可能也参与了口腔并发症的发病过程。邓华颉等[11],对健康人群以及HIV/AIDS患者的念珠菌检验结果中,HIV/AIDS患者中检出念珠菌率(19%-81%)明显高于健康人群(3%-60%),可见念珠菌在HIV/AIDS患者中的分布较广。
4 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病菌的耐药性研究
国内外学者研究一致认为,口腔念珠菌定植是HIV/AIDS所致念珠菌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虽然HAART治疗可降低相关的真菌感染率,但对于重建的免疫系统是否能够防止念珠菌定植尚不明确。绝大多数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以及特比奈芬敏感性较高,氟康唑是临床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汪习成等[8],对HIV/AIDS患者进行HAART治疗后2年发现,患者的CD4细胞明显上升,口腔念珠菌发病率明显下降,而口腔念珠菌的定植并未受很大影响。沈银忠等[12],对晚期HIV感染患者进行口腔酵母菌定植以及是否存在口腔念珠菌症状研究,发现8.2%的患者均存在口腔酵母菌定植。在HAART使用后仍常常分离出氟康唑耐药的酵母菌,占有25%左右。其中白色念珠菌仍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都柏林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以及光滑念珠菌表现出明显的氟康唑易感性以及耐药性。
综上所述,口腔真菌感染是HIV/AIDS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探讨A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主要发病机制一直是临床口腔医学以及微生物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相信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的实践探索,会研究出有效治疗A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昊小燕,王望梅,汤爱明,等.HVI/AIDS患者的白色念球菌感染(附13例报道).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17(4):291
[2] 栗文民.ADIS口腔表征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36(6):471
[3] 林梅,周红梅,刘英;等.艾滋病的口腔表征及治疗措施.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18(2):154
[4] 陈谐捷,蔡卫平,陈劲峰,等.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与耐药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9(4):205-207
[5] 向黎,陈建钢,桂希恩.HIV感染者口腔念珠菌的耐药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0(12):740-742
[6]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PJ(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11,44(7):554—556
[7] 徐斌,吴昊.艾滋病患者的深部真菌性机会感染[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分册,2011,29(3):147—149
[8] 汪习成,黄晓婕,张彤,等.HIV/AIDS 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11,46(5):379-382
[9] Munro CA,Hube B.Anti-fungal therapy at the HAART of viral therapy.Trends Microbiol,2002,10(4):173-177
[10] Egusa H,Soysa NS,Ellepola AN,et al.Oral candidias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Current HIV Research,2011,6(2):485-499
[11] 邓华颉,陶人川,黄光武,等.HlV 感染者口腔念珠菌负荷及生物型研究[J].中華口腔医学杂志,2011,42(7):428-429
[12] 沈银忠,张永信.艾滋病患者常见机会性真菌感染的防治[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4(2):129-134
[13] 袁有华,白丽,武有聪,等.云南HIV 感染者口腔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2(3):286-287
[14] 杨梅,徐平平,董俊英,等.HIV 感染者口腔念珠菌检出率及菌种分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5(9):1384-1386
[15] 汪习成,黄晓婕,张彤,等.HIV/AIDS 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1,46(5):379-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