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从呼吸支点(动力点)、声音支点(基音点)、高位共鸣点以及u通道(一线)四个方面对歌唱发声进行简要陈述,希望歌者能建立起一个整体歌唱发声的概念,从而达到全身心歌唱的目的。
声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全身心地歌唱,即在全身自然放松的基础上,将歌唱发声各有关部位积极调动起来,心理、生理活动密切配合,通过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把演唱者丰富的情感全部融入到优美的歌声里。歌唱发声的技能技巧训练,就是要充分调动呼吸、发声、共鸣三方面器官的积极活动,一方面要强调积极、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声带的积极闭合,向下挡气振动发声,同时还要强调各共鸣腔体的积极共鸣作用,三者缺一不可。所以在歌唱发声中,这三方面是互相关联、协调配合、互相支持的统一体。
呼吸支点
呼吸支点的含义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相互作用产生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抗衡的着力点,又被称为动力点。
呼吸支点的部位一般在脐下一寸左右,也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丹田。
呼吸支点的体会可以用轻微咳嗽、大笑和强烈的抽泣来体会。
呼吸支点的训练
1)S音吐气法(快速吸气,保持一会儿,牙缝吐S音,气息以细密、绵长、均匀为好)。切忌把气息一次性快速放掉。呼气临近结束时,下腹部应顺势再弹动一下,弹掉剩余的气息。
2)大笑发声法(以真实大笑的感觉发声,音阶可五度上下亦可扩展)。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贝诺利氏原理的作用。
在进行上述呼吸支点体会时要注意,真实程度直接影响着体会和练习的效果,再说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动作,所以一定要努力做到真实。
3)打嘟噜练习(要求把气息集中在少而有支持、有控制的气息对嘴唇的吹动上,音阶可五度上下亦可扩展)。这个练习的好处是,一旦气息中断,或气息用尽,嘴唇马上停止颤动,所以它可以时刻对气息进行监控。
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是建立在声带下降、积极闭合挡气基础之上的。下面讲一下基音点。
声音支点
声音支点的含义声带下降闭合挡气的阻力与呼气向上的动力之间相抗衡的着力点,又被称为基音点。
声音支点的体会
1)用气念a和ei,体会喉头稍向下降及喉管处的振动感。(基音)
2)在体会打哈欠动作的基础上,练习当远处有人喊你时,你张口大声回答“有”字的感觉。这时声带是用力内收拉紧的,喉头也是向下用力的。
声音支点的练习练习声音支点的目的,就在于训练气息与声带在时间上取得密切配合,也就是提高二者互相配合的灵敏度,从而达到“气动则声发”的效果。
声音支点练习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基音练习,要求有一种“卡、卡”声响的感觉。三度下行用a母音练习。
2)跳音练习,要求果敢、有弹性、颗粒状分明。
有了动力点和基音点发出的声音仍是细微弱小的,只有通过共鸣器官的扩大美化后才能更加悦耳动听,而歌唱的共鸣又是以泛音共鸣为主。下面讲一下头腔共鸣,即高位共鸣点。
头腔共鸣点
头腔共鸣点的含义头腔共鸣点之所以称它为高位共鸣点,主要是因为声音发出后向上传送到鼻腔,从而引起头腔几个小空穴共振而发出的集中的高泛音。它给人以点状的感觉,一般都把此点定位在眉心处。
头腔共鸣点的体会用小声哭泣的感觉来体会。把气息置于叹气的状态上,从而实现共鸣点与气息有效衔接。
头腔共鸣点的训练通常采用下行三、五度的哼鸣练习和u母音的练习。训练时要求收提软腭,打开喉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提示其采取打哈欠开始的动作,即可实现收提软腭,打开喉咙。
在歌唱发声时,动力点、基音点、高位共鸣点共同置于u通道中,u通道在这里起了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u通道
u通道的含义u通道即后边这条道,也就是歌唱时上下贯通串联三点的这个腔体、管道。笔者体会,它应该是下起气息发起的地方,向上通到气息声音所能到达的头腔空穴之间的通道。
u通道的体会用小声哭泣感、小声的u母音体会。
u通道的练习用u母音或hum音练习,也可以在u母音前加上m或n等字头。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发u母音时,如果能在母音心理变形或辅助以其他母音适当张大嘴来发声,效果会更好。
总之,“三点一线式”的歌唱发声就是在u通道这个大的前提下做好气息与声带的对抗,从而在发出一个好的、纯的基音之后,再把它反射集中到高位共鸣点,进而获得丰富的头腔共鸣。
“三点一线式”的歌唱发声是训练声音的核心,但这一切又必须以情绪情感为先导,最后又都应统一到情绪情感这个大的范畴当中。总之,以情带声,保持或者说不断强化吸气的状态去歌唱发声,就是最好的歌唱状态,也是对“三点一线式”歌唱发声最精辟的概括。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二中学)
声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全身心地歌唱,即在全身自然放松的基础上,将歌唱发声各有关部位积极调动起来,心理、生理活动密切配合,通过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把演唱者丰富的情感全部融入到优美的歌声里。歌唱发声的技能技巧训练,就是要充分调动呼吸、发声、共鸣三方面器官的积极活动,一方面要强调积极、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声带的积极闭合,向下挡气振动发声,同时还要强调各共鸣腔体的积极共鸣作用,三者缺一不可。所以在歌唱发声中,这三方面是互相关联、协调配合、互相支持的统一体。
呼吸支点
呼吸支点的含义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相互作用产生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抗衡的着力点,又被称为动力点。
呼吸支点的部位一般在脐下一寸左右,也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丹田。
呼吸支点的体会可以用轻微咳嗽、大笑和强烈的抽泣来体会。
呼吸支点的训练
1)S音吐气法(快速吸气,保持一会儿,牙缝吐S音,气息以细密、绵长、均匀为好)。切忌把气息一次性快速放掉。呼气临近结束时,下腹部应顺势再弹动一下,弹掉剩余的气息。
2)大笑发声法(以真实大笑的感觉发声,音阶可五度上下亦可扩展)。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贝诺利氏原理的作用。
在进行上述呼吸支点体会时要注意,真实程度直接影响着体会和练习的效果,再说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动作,所以一定要努力做到真实。
3)打嘟噜练习(要求把气息集中在少而有支持、有控制的气息对嘴唇的吹动上,音阶可五度上下亦可扩展)。这个练习的好处是,一旦气息中断,或气息用尽,嘴唇马上停止颤动,所以它可以时刻对气息进行监控。
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是建立在声带下降、积极闭合挡气基础之上的。下面讲一下基音点。
声音支点
声音支点的含义声带下降闭合挡气的阻力与呼气向上的动力之间相抗衡的着力点,又被称为基音点。
声音支点的体会
1)用气念a和ei,体会喉头稍向下降及喉管处的振动感。(基音)
2)在体会打哈欠动作的基础上,练习当远处有人喊你时,你张口大声回答“有”字的感觉。这时声带是用力内收拉紧的,喉头也是向下用力的。
声音支点的练习练习声音支点的目的,就在于训练气息与声带在时间上取得密切配合,也就是提高二者互相配合的灵敏度,从而达到“气动则声发”的效果。
声音支点练习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基音练习,要求有一种“卡、卡”声响的感觉。三度下行用a母音练习。
2)跳音练习,要求果敢、有弹性、颗粒状分明。
有了动力点和基音点发出的声音仍是细微弱小的,只有通过共鸣器官的扩大美化后才能更加悦耳动听,而歌唱的共鸣又是以泛音共鸣为主。下面讲一下头腔共鸣,即高位共鸣点。
头腔共鸣点
头腔共鸣点的含义头腔共鸣点之所以称它为高位共鸣点,主要是因为声音发出后向上传送到鼻腔,从而引起头腔几个小空穴共振而发出的集中的高泛音。它给人以点状的感觉,一般都把此点定位在眉心处。
头腔共鸣点的体会用小声哭泣的感觉来体会。把气息置于叹气的状态上,从而实现共鸣点与气息有效衔接。
头腔共鸣点的训练通常采用下行三、五度的哼鸣练习和u母音的练习。训练时要求收提软腭,打开喉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提示其采取打哈欠开始的动作,即可实现收提软腭,打开喉咙。
在歌唱发声时,动力点、基音点、高位共鸣点共同置于u通道中,u通道在这里起了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u通道
u通道的含义u通道即后边这条道,也就是歌唱时上下贯通串联三点的这个腔体、管道。笔者体会,它应该是下起气息发起的地方,向上通到气息声音所能到达的头腔空穴之间的通道。
u通道的体会用小声哭泣感、小声的u母音体会。
u通道的练习用u母音或hum音练习,也可以在u母音前加上m或n等字头。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发u母音时,如果能在母音心理变形或辅助以其他母音适当张大嘴来发声,效果会更好。
总之,“三点一线式”的歌唱发声就是在u通道这个大的前提下做好气息与声带的对抗,从而在发出一个好的、纯的基音之后,再把它反射集中到高位共鸣点,进而获得丰富的头腔共鸣。
“三点一线式”的歌唱发声是训练声音的核心,但这一切又必须以情绪情感为先导,最后又都应统一到情绪情感这个大的范畴当中。总之,以情带声,保持或者说不断强化吸气的状态去歌唱发声,就是最好的歌唱状态,也是对“三点一线式”歌唱发声最精辟的概括。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