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通过对广南县2010-2012年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通过对2010年-2012年广南县孕产妇死率、死亡原因、死亡孕产妇孕期保健、计划内或计划外怀孕情况、分娩地点、死亡地点、死亡前就医和其他死亡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1]。结果:广南县近3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69.73/10万、37.43/10万、26.05/10万;死亡前3位死亡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内科合并症;孕产妇死亡还与死亡孕产妇民族习俗、交通条件、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孕期保健服务及医疗保健机构服务技能等情况有关。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大力普及妇女保健知识不断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和保健人员业务技能;建立健全危急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完善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分析;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0年-2012年广南县妇幼卫生统计年报和孕产妇死亡资料,包括孕产妇死亡个案卡、孕产妇死亡报告、死亡附件、病历、入户调查资料。
1.2 方法 通过收集全县村、乡、县保健人员及医务人员上报的报表和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由县保健院专人负责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填写孕产妇报告卡和调查报告,按《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的要求每年组织县级专家评审小组,对每年死亡孕产妇的死因构成、分娩地点构成、死亡地点构成、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如经济、文化、保健管理等进行县级初审,根据十二表格评审方法明确诊断,确定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2 结果
2.1 孕产妇死亡率 2010年-2012年广南县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见表1
2010年-2012年广南县出生活产数33678人,孕产妇死亡15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44.54/10万。
2.2 孕产妇死原因
2.2.1 死因及构成比 2010-2012年广南县15例死亡孕产妇死因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明显高于间接产科原因,直接产科原因中产科出血排列第1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第2位,内科合并症为第3位。
2.2.2 孕产妇产科出血死因构成 在孕产妇直接死因中,产科出血所占的比例最大,占直接产科死亡的69.23%,而产科出血中又以产后出血为主,2010年-2012年产后出血死亡分别占产科出血死亡的100%、50%、0%,产后出血的比例逐年下降,产后出血的原因排位依次为胎盘滞留、产后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
2.3 医疗保健服务情况
2.3.1 接受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 15例死亡孕产妇中有9例没有接受个产前检查,占60%;接受产前检查的6例,占40%。检查孕周分别为1~12周检查的2例,13~27周检查的3例,37周及以上的1例。接受过孕产期保健检查6例死亡孕产妇中,只有3例接受过3次产前检查,其他3例仅接受个1次检查。
2.3.2 分娩地点与分娩方式 15例死亡孕产妇中有11例已分娩,占73.33%,4例没有分娩,占26.67%。分娩地点在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的5例,占45.45%;在家分娩的5例,占45.45%;在乡镇卫生院分娩的1例,占9.09%。自然分娩8例,占72.73%,剖宫产2例,占18.18%;阴道助产1例,占9.09%。
2.3.3 死亡前就医与死亡地点情况 死亡前就医的人数逐年增多,15例孕产妇死亡死前到医疗保健机构就医的11例,占73.33%,未就医4例,占26.67%。见表3
2.3.4 死亡地点 2010年-2012年间发生在家中死亡的孕产妇逐年减少,死亡地点逐渐转移到医疗保健机构,15例死亡孕产妇中有10例死亡于医疗保健机构,占66.67%;死于州级医疗机构的1例,占6.67%;死于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的8例,53.33%;死于乡镇卫生院的1例,占6.67%;死亡家中的4例,占26.67%;途中死亡1例(曾到州级医院就医,因家属放弃治疗),占6.67%。见表4
2.3.5 死亡评审结果 2010年-2013年15死亡孕产妇均为可避免死亡。
2.4 死亡孕产妇的其他情况
2.4.1 计划生育及年龄分布情况 15例死亡孕产妇中9例是计划内妊娠,6例为计划外妊娠。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3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20~30岁9例,占60%;30~40岁3例,占20%;占40~50岁3例,占20%。
2.4.2 民族、职业分布与经济文化 除2例是汉族外,其余13例都是少数民族,占死亡孕产妇的86.67%,其中壮族9例、苗族3例、彝族1例。文盲9例,占60%;小学文化6例,占40%。15例死亡孕产妇均为居住在山区农民,年家庭年人均收入都小于1000元。
3 讨论
3.1 孕产妇死亡率:2010年-2012年我县的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69.73/10万、37.43/10万、26.05/10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3.2 孕产妇死亡原因及顺位:产科出血高居首位,占死亡孕产死亡孕产妇60%,是影响我县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产后出血又在产科出血的首位,其构成比分别为100%、50%、0%,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降低产科出血的发生率。 3.3 分娩地点、死前就医及死亡地点:随着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不断深入,我县住院分娩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死亡于医疗机构的孕产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2012年15死亡的孕产妇中就有11例死亡前曾到医院就医,10例死亡于医疗机构,1例放弃治疗在回家途中死亡,这就说明了产科人员业务技术及服务能比较薄弱,不能及早及时评估出产妇在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的潜在危险因素,对危急重孕产妇的抢救意识认识不够到位,一旦孕产妇发生危急时才进行抢救,失去或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2]。
3.4 死亡孕产妇孕期接受孕产妇保健情况 15例死亡孕产妇中接受孕期保健管理率低,仅占40%,这40%的孕产妇中没有一例达到系统管理,因此,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
3.5 孕产妇死亡的其他原因 我县的孕产妇死亡还与孕产妇民族、经济、文化及交通有关,死亡的15例孕产妇中少数民族占86.67%;文盲占60%;小学文化占40%;15例均为居住在山区年家庭年人均收入都小于1000元,这就说明了交通通信差,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的人群孕产妇死亡率高。另外,少数民族受民族习俗及旧生育观念影响深与孕产妇死亡密切相关。
4 干预措施
4.1 建立孕产妇绿色通道,建立健全高危妊娠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风险识别,完善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的追踪管理相互联系和沟通,保证高危孕产妇就诊情况的资源共享。
4.2 加大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产科能力建设及服务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一是要加强县、乡两级产科建设、完善产科常规服务及危急设备的投入;二是加强产科医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及能力培训,培养产科医生具备多学科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对危急重的识别及救治能力;三是加强风险意识,熟练掌握疑难病例的转诊时机,为抢救危急重孕产妇争取有利时机;四是完善产科绿色通道,保证其畅通无阻;五是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对产科出血高危人群的识别筛查和抢救技能的培训,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产科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4.3 提高各级妇幼保健工作者的健康教育宣传能力,结合实际多渠道地开展妇幼卫生知识宣传,力争对每例孕产妇做到面对面宣传,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低、经济差的孕产妇及家属,大力开展住院分娩和待产住院分娩的优惠政策及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改变旧的习俗和习惯,自觉接受医疗保健服务,以提高住院分娩率,保健母婴安全,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4.4 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保健管理质量。要开展好农村围产期保健是一项艰巨任务,因此,要稳定好各级妇幼保健卫生队伍,健全三级保健网,合理解决报酬,将被动服务改变为主动服务,才能使围产期保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不断提高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对高危因素的识别能力和筛查质量,动员高危孕产妇到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及时转诊高危孕产妇,从而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杨玉清,刘晓玲,杨生秀.银川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86.
[2]段春艳,郭枫,麻亚晶.吉林省孕产妇死亡分析与干预措施,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0) 2764.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分析;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0年-2012年广南县妇幼卫生统计年报和孕产妇死亡资料,包括孕产妇死亡个案卡、孕产妇死亡报告、死亡附件、病历、入户调查资料。
1.2 方法 通过收集全县村、乡、县保健人员及医务人员上报的报表和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由县保健院专人负责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填写孕产妇报告卡和调查报告,按《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的要求每年组织县级专家评审小组,对每年死亡孕产妇的死因构成、分娩地点构成、死亡地点构成、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如经济、文化、保健管理等进行县级初审,根据十二表格评审方法明确诊断,确定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2 结果
2.1 孕产妇死亡率 2010年-2012年广南县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见表1
2010年-2012年广南县出生活产数33678人,孕产妇死亡15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44.54/10万。
2.2 孕产妇死原因
2.2.1 死因及构成比 2010-2012年广南县15例死亡孕产妇死因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明显高于间接产科原因,直接产科原因中产科出血排列第1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第2位,内科合并症为第3位。
2.2.2 孕产妇产科出血死因构成 在孕产妇直接死因中,产科出血所占的比例最大,占直接产科死亡的69.23%,而产科出血中又以产后出血为主,2010年-2012年产后出血死亡分别占产科出血死亡的100%、50%、0%,产后出血的比例逐年下降,产后出血的原因排位依次为胎盘滞留、产后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
2.3 医疗保健服务情况
2.3.1 接受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 15例死亡孕产妇中有9例没有接受个产前检查,占60%;接受产前检查的6例,占40%。检查孕周分别为1~12周检查的2例,13~27周检查的3例,37周及以上的1例。接受过孕产期保健检查6例死亡孕产妇中,只有3例接受过3次产前检查,其他3例仅接受个1次检查。
2.3.2 分娩地点与分娩方式 15例死亡孕产妇中有11例已分娩,占73.33%,4例没有分娩,占26.67%。分娩地点在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的5例,占45.45%;在家分娩的5例,占45.45%;在乡镇卫生院分娩的1例,占9.09%。自然分娩8例,占72.73%,剖宫产2例,占18.18%;阴道助产1例,占9.09%。
2.3.3 死亡前就医与死亡地点情况 死亡前就医的人数逐年增多,15例孕产妇死亡死前到医疗保健机构就医的11例,占73.33%,未就医4例,占26.67%。见表3
2.3.4 死亡地点 2010年-2012年间发生在家中死亡的孕产妇逐年减少,死亡地点逐渐转移到医疗保健机构,15例死亡孕产妇中有10例死亡于医疗保健机构,占66.67%;死于州级医疗机构的1例,占6.67%;死于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的8例,53.33%;死于乡镇卫生院的1例,占6.67%;死亡家中的4例,占26.67%;途中死亡1例(曾到州级医院就医,因家属放弃治疗),占6.67%。见表4
2.3.5 死亡评审结果 2010年-2013年15死亡孕产妇均为可避免死亡。
2.4 死亡孕产妇的其他情况
2.4.1 计划生育及年龄分布情况 15例死亡孕产妇中9例是计划内妊娠,6例为计划外妊娠。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3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20~30岁9例,占60%;30~40岁3例,占20%;占40~50岁3例,占20%。
2.4.2 民族、职业分布与经济文化 除2例是汉族外,其余13例都是少数民族,占死亡孕产妇的86.67%,其中壮族9例、苗族3例、彝族1例。文盲9例,占60%;小学文化6例,占40%。15例死亡孕产妇均为居住在山区农民,年家庭年人均收入都小于1000元。
3 讨论
3.1 孕产妇死亡率:2010年-2012年我县的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69.73/10万、37.43/10万、26.05/10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3.2 孕产妇死亡原因及顺位:产科出血高居首位,占死亡孕产死亡孕产妇60%,是影响我县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产后出血又在产科出血的首位,其构成比分别为100%、50%、0%,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降低产科出血的发生率。 3.3 分娩地点、死前就医及死亡地点:随着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不断深入,我县住院分娩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死亡于医疗机构的孕产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2012年15死亡的孕产妇中就有11例死亡前曾到医院就医,10例死亡于医疗机构,1例放弃治疗在回家途中死亡,这就说明了产科人员业务技术及服务能比较薄弱,不能及早及时评估出产妇在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的潜在危险因素,对危急重孕产妇的抢救意识认识不够到位,一旦孕产妇发生危急时才进行抢救,失去或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2]。
3.4 死亡孕产妇孕期接受孕产妇保健情况 15例死亡孕产妇中接受孕期保健管理率低,仅占40%,这40%的孕产妇中没有一例达到系统管理,因此,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
3.5 孕产妇死亡的其他原因 我县的孕产妇死亡还与孕产妇民族、经济、文化及交通有关,死亡的15例孕产妇中少数民族占86.67%;文盲占60%;小学文化占40%;15例均为居住在山区年家庭年人均收入都小于1000元,这就说明了交通通信差,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的人群孕产妇死亡率高。另外,少数民族受民族习俗及旧生育观念影响深与孕产妇死亡密切相关。
4 干预措施
4.1 建立孕产妇绿色通道,建立健全高危妊娠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风险识别,完善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的追踪管理相互联系和沟通,保证高危孕产妇就诊情况的资源共享。
4.2 加大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产科能力建设及服务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一是要加强县、乡两级产科建设、完善产科常规服务及危急设备的投入;二是加强产科医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及能力培训,培养产科医生具备多学科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对危急重的识别及救治能力;三是加强风险意识,熟练掌握疑难病例的转诊时机,为抢救危急重孕产妇争取有利时机;四是完善产科绿色通道,保证其畅通无阻;五是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对产科出血高危人群的识别筛查和抢救技能的培训,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产科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4.3 提高各级妇幼保健工作者的健康教育宣传能力,结合实际多渠道地开展妇幼卫生知识宣传,力争对每例孕产妇做到面对面宣传,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低、经济差的孕产妇及家属,大力开展住院分娩和待产住院分娩的优惠政策及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改变旧的习俗和习惯,自觉接受医疗保健服务,以提高住院分娩率,保健母婴安全,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4.4 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保健管理质量。要开展好农村围产期保健是一项艰巨任务,因此,要稳定好各级妇幼保健卫生队伍,健全三级保健网,合理解决报酬,将被动服务改变为主动服务,才能使围产期保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不断提高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对高危因素的识别能力和筛查质量,动员高危孕产妇到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及时转诊高危孕产妇,从而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杨玉清,刘晓玲,杨生秀.银川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86.
[2]段春艳,郭枫,麻亚晶.吉林省孕产妇死亡分析与干预措施,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0) 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