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是保证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其质量与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安全与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即便如此,近年来市场上的假冒伪劣食品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村地区,因信息闭塞、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假冒伪劣食品更加普遍,种类繁多且屡禁不止,严重危害到社会安定和人们健康。本文针对我国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展开研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和监管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减少假冒伪劣食品。
一、产生假冒伪劣食品的原因分析
1.生产环节存在问题。生产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环境及设备不达标。不同于正规的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方多为小作坊,这些小作坊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常常采购不合格的食品原料,甚至使用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另外,有的小作坊的生产环境也极其简陋,生产设备十分简单,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②生产者守法意识较弱。大多数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者法律意识都较为淡薄,他们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常常出现无证生产现象,导致食品质量屡屡出现问题。
2.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部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但因部分地方缺乏与相关法律法规相互配套的运行机制,部分地区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有的地方仅仅着眼于眼前利益,过度追求本区域经济指标,从而间接助长了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不良社会风气。另外,国标、行标、企标等各类食品安全标准常出现冲突、重叠现象,导致安全标准较为混乱,让一部分企业钻了空子。
3.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强。对于消费而言,监管是“保险阀”,目前可以对食品进行监管的部门包括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等,但由于各个部门之间存在权利交叉,从而导致出现监管真空地带,导致不少不法分子逃脱监管。此外,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量较大,部分基层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不够,从而导致监管力度不强。尤其是农村地区,近几年来,农村经濟快速发展,但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检测设备等严重跟不上发展需求,导致监管形同虚设,从而纵容了不法分子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
4.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消费者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不强,因此在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时意识不到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出于自认倒霉、怕麻烦等心理放弃追究假冒伪劣食品生产、销售者等各方人员的责任,其后果是不仅使自身合法权益受损,还会间接推动假冒伪劣食品的传播和发展。②消费者对维权途径认识不足,在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时不知道该如何去投诉及维权。③部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一味追求低价格,不注重食品质量,从而产生“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假冒伪劣食品横行。
二、解决假冒伪劣食品的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导致执法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假冒伪劣食品的产生和监管过程中,需建立健全的与食品安全法相配套的安全标准和质量管理系统。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应结合实际,以各地区法律法规为基础,避免出现冲突。在进行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督和管理时,推动市区、县城、乡镇等各级人民政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委员会,加大监管力度,各级监管部门互相合作和监督。此外,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若某些食品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那么该食品所在地区应按照实际严格制定相关地方标准,为地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提供技术和法律支持。
2.加强假冒伪劣食品的信息化管理。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因此对于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督与管理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渐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①利充分利用各类先进便捷技术和仪器辅助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食品安全监督带来了更便捷、方便的新方式,比如各种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不断出现,这不仅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为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②积极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不断提升。若出现假冒伪劣食品,各新闻媒体从业者可快速揭发并曝光假冒伪劣食品的相关信息,在协助司法人员进行调查的同时快速提醒广大消费者进行维权和止损。③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大消费者还能通过网络正确认识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和举报,从而遏制假冒伪劣食品传播。
3.大力普及假冒伪劣食品的相关知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并未发生转变,依然把食品的价格放在第一位,从而忽视食品质量。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需针对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引导消费者合理、理性消费。首先,应提升消费者的质量和健康意识;其次,要加强消费者的辨别能力;最后,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可通过视频宣教、文章推送、微信宣传等方式进行宣传,内容包括假冒伪劣食品的危害、消费者权益知识、维权途径等,还可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宣传。
三、结论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某些地区的假冒伪类食品问题仍层出不穷,究其原因,还是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无视法度,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违规生产和销售假冒伪类食品。因此,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相关部门需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违规生产及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充分结合信息化技术,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从而减少假冒伪劣食品的数量,维护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一、产生假冒伪劣食品的原因分析
1.生产环节存在问题。生产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环境及设备不达标。不同于正规的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方多为小作坊,这些小作坊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常常采购不合格的食品原料,甚至使用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另外,有的小作坊的生产环境也极其简陋,生产设备十分简单,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②生产者守法意识较弱。大多数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者法律意识都较为淡薄,他们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常常出现无证生产现象,导致食品质量屡屡出现问题。
2.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部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但因部分地方缺乏与相关法律法规相互配套的运行机制,部分地区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有的地方仅仅着眼于眼前利益,过度追求本区域经济指标,从而间接助长了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不良社会风气。另外,国标、行标、企标等各类食品安全标准常出现冲突、重叠现象,导致安全标准较为混乱,让一部分企业钻了空子。
3.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强。对于消费而言,监管是“保险阀”,目前可以对食品进行监管的部门包括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等,但由于各个部门之间存在权利交叉,从而导致出现监管真空地带,导致不少不法分子逃脱监管。此外,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量较大,部分基层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不够,从而导致监管力度不强。尤其是农村地区,近几年来,农村经濟快速发展,但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检测设备等严重跟不上发展需求,导致监管形同虚设,从而纵容了不法分子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
4.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消费者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不强,因此在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时意识不到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出于自认倒霉、怕麻烦等心理放弃追究假冒伪劣食品生产、销售者等各方人员的责任,其后果是不仅使自身合法权益受损,还会间接推动假冒伪劣食品的传播和发展。②消费者对维权途径认识不足,在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时不知道该如何去投诉及维权。③部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一味追求低价格,不注重食品质量,从而产生“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假冒伪劣食品横行。
二、解决假冒伪劣食品的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导致执法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假冒伪劣食品的产生和监管过程中,需建立健全的与食品安全法相配套的安全标准和质量管理系统。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应结合实际,以各地区法律法规为基础,避免出现冲突。在进行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督和管理时,推动市区、县城、乡镇等各级人民政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委员会,加大监管力度,各级监管部门互相合作和监督。此外,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若某些食品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那么该食品所在地区应按照实际严格制定相关地方标准,为地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提供技术和法律支持。
2.加强假冒伪劣食品的信息化管理。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因此对于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督与管理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渐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①利充分利用各类先进便捷技术和仪器辅助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食品安全监督带来了更便捷、方便的新方式,比如各种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不断出现,这不仅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为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②积极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不断提升。若出现假冒伪劣食品,各新闻媒体从业者可快速揭发并曝光假冒伪劣食品的相关信息,在协助司法人员进行调查的同时快速提醒广大消费者进行维权和止损。③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大消费者还能通过网络正确认识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和举报,从而遏制假冒伪劣食品传播。
3.大力普及假冒伪劣食品的相关知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并未发生转变,依然把食品的价格放在第一位,从而忽视食品质量。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需针对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引导消费者合理、理性消费。首先,应提升消费者的质量和健康意识;其次,要加强消费者的辨别能力;最后,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可通过视频宣教、文章推送、微信宣传等方式进行宣传,内容包括假冒伪劣食品的危害、消费者权益知识、维权途径等,还可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宣传。
三、结论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某些地区的假冒伪类食品问题仍层出不穷,究其原因,还是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无视法度,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违规生产和销售假冒伪类食品。因此,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相关部门需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违规生产及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充分结合信息化技术,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从而减少假冒伪劣食品的数量,维护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