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完善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乡村发展的载体,也对乡村产业发展、人口聚集、资金筹措、生态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文章阐释了现行土地制度对乡村发展的阻滞,以及各地在乡村居住用地、产业用地、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研究发现:(1)乡村产业发展关键是建立适宜布局分散、单个项目用地少的供地机制;(2)乡村人口聚集关键是建立促进乡村人口在乡村内部自由流动和城乡间自由流动的居住用地保障机制;(3)乡村资金筹措关键是建立促进城乡土地公平交易、土地发展权补偿、土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4)乡村生态保护关键是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的关系。乡
其他文献
生态补偿在水电开发领域已有大量的实践,但是争议也较大。文章回顾国内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影响而衍生的相应补偿(缓解)措施,阐述了在水电开发中几种主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其中涉及了水电生态补偿中不同的主体、对象和标准。结合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和国家最新的生态保护政策,讨论水电企业在生态补偿中的定位以及水电开发和运营的正负外部性,探索生态系统服务在水电生态补偿研究中的作用并指出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研究趋势。
【摘要】近年来,随着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型会展中心、超大型及超工业建筑、超大型地下车库等超长连续结构中,预应力引起的结构中应力分布的变化,特别是在预应力梁的连接部位,更为复杂;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施工阶段的荷载效应可能大于正常运行阶段;另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关键施工技术,它不仅
《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通勤监测报告》)发布会于7月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主办。开展年度通勤监测研究是中规院的学术品牌“中规智库”发挥服务国家战略决策咨询作用的重要學术领域,自2020年报告首次发布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勤一度成为社会媒体的热门话题。  《通勤监测报告》是“中规智库”的学术成果之一,发布会由中规院副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