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而设立的。其设立应遵循董事会领导、校长执行、教师教学、社会监督的宗旨,通过各司其职,实现高校法人治理改革的目标。本文研究了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化管理,旨在为民办高校良好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01
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大学各项活动有效运行的外现,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一流大学。其制度的形成和完善,确保了各组织机构得以有效运行。由于高校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因而引发了大学不能实现有效管理的一系列问题。而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对民办高校的良性循环和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的领导队伍难以共治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涉及到各个机构的利益,需要平衡各方的关系。民办高校采取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论上,学校的管理交由校长负责,董事会参与民办高校的重大决策。然而,在实际的运营管理中,往往容易出现两方利益难以平衡、意见难以统一的问题。最终导致双方矛盾升级,难以实现共治。在民办高校中,校长霸权、董事会架空或者频繁更换校长的事件并不少见。
(二)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在运转的时候,基本上是依据计划经济的体制模式,是行政机关要求设定的行政机构和职能机构。这与公司模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实质性的区别。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中,缺乏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参与,以至民办高校有关利益者的各方利益和权责划分没有得到有效监管。这种名为“法人”的名头,却没有行“法人”之事的治理方式,都是由于没有制定符合民办高校法人特征的章程造成的。由于民办高校没有可行的制度规范,使得法人、法定代表人的两者之间的权力无法有效贯彻。其不足之处,已经影响了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
二、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和规范化管理对策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应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董事会和校长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并在分析董事会结构及其组织活动的基础上,推进董事会构成的多样化,建立董事的约束激励机制。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依据学校的章程,采取的对策,将学校现行规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等作为指导依据,找到更合理的治理模式,推动民办高校良性发展。
(一)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可行性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可行性,是依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发展战略、科研成果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与社会服务等目标完成。它的实行,与高校投资人和各组织机构的利益紧紧地绑定在一起,因而它的设立应根据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特色体现其内容,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民办高校的良好运行。比如,各组织机构在一起商讨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容时,可以询问搞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可以向行业企业了解人才培养日后就业方向以及当前对社会服务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几方面内容的参考下,所制定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更具实用性。
(二)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对策
在对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寻求合理的改善对策时,要根据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找到适合高校运作的模式。不妨借鉴西方公司法人治理的模式,在制定民办高校法人治理模式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高校经营管理者和各利益群体在制度和思维上的契合,找到适合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与此同时,在制定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时,要把握好放权尺度,把直接管理以间接管理的方式呈现,以平衡民办高校各组织机构的利益,使民办高校法人的地位更具实际意义。比如,在制定法人治理结构时,参考国外某个大学的组织结构方式,根据现有的制度、机构组织做出适当调整,以确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三)对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规范化管理
对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规范化管理,一共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董事会制度的规范;其二是监督机构的规范;其三是校长有权有责的规范。董事会制度的规范体现在:要设立董事会章程,规范各个董事成员的决策运行程序,并一定要有具体实施的细则程序,提高董事会在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能力。同时董事会成员要热心于学校事务,以使整个管理机制更富活力。监督机制的规范,体现在设立监事会机构、顾问委员会机构、校务委员会机构、学术委员会机构、有企业人员参加的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在这几个机构的设立下,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提高办学质量。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不仅要规范董事会的权责,还要制定各项制度章程,对于校长的权责进行规范,使得负责高校事务的校长,能够按照各项制度章程,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人员职责明晰,责任到人。而董事会、监督机构、其他各组织机构进行有效监督,使整个民办高校的运转得到有效实行,最终实现董事会和校长的和谐共治。
三、结语
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健全,涉及的范围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高校法人治理结构自身不完善。因而在健全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时,应依据学校规模、人才培養目标、专业方向、各组织机构的责权与制度,探讨出一个更有效的治理模式,以保障民办高校管理活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管仲军.高校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若干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6).
[2]周海涛,施文妹.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难题与策略[J].江苏高教,2015(4).
[3]霍原.完善我国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多维思考[J].特区经济,2012(8).
作者简介:曹艳敏(1974-),女,河北邢台人,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人事处,讲师,经济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洪 戎(1980-),女,河北秦皇岛人,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党政办,讲师,主要从事民商经济法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专项)“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結构和规范化管理研究”(课题编号:MJZX201607)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01
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大学各项活动有效运行的外现,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一流大学。其制度的形成和完善,确保了各组织机构得以有效运行。由于高校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因而引发了大学不能实现有效管理的一系列问题。而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对民办高校的良性循环和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的领导队伍难以共治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涉及到各个机构的利益,需要平衡各方的关系。民办高校采取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论上,学校的管理交由校长负责,董事会参与民办高校的重大决策。然而,在实际的运营管理中,往往容易出现两方利益难以平衡、意见难以统一的问题。最终导致双方矛盾升级,难以实现共治。在民办高校中,校长霸权、董事会架空或者频繁更换校长的事件并不少见。
(二)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在运转的时候,基本上是依据计划经济的体制模式,是行政机关要求设定的行政机构和职能机构。这与公司模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实质性的区别。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中,缺乏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参与,以至民办高校有关利益者的各方利益和权责划分没有得到有效监管。这种名为“法人”的名头,却没有行“法人”之事的治理方式,都是由于没有制定符合民办高校法人特征的章程造成的。由于民办高校没有可行的制度规范,使得法人、法定代表人的两者之间的权力无法有效贯彻。其不足之处,已经影响了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
二、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和规范化管理对策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应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董事会和校长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并在分析董事会结构及其组织活动的基础上,推进董事会构成的多样化,建立董事的约束激励机制。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依据学校的章程,采取的对策,将学校现行规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等作为指导依据,找到更合理的治理模式,推动民办高校良性发展。
(一)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可行性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可行性,是依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发展战略、科研成果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与社会服务等目标完成。它的实行,与高校投资人和各组织机构的利益紧紧地绑定在一起,因而它的设立应根据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特色体现其内容,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民办高校的良好运行。比如,各组织机构在一起商讨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容时,可以询问搞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可以向行业企业了解人才培养日后就业方向以及当前对社会服务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几方面内容的参考下,所制定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更具实用性。
(二)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对策
在对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寻求合理的改善对策时,要根据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找到适合高校运作的模式。不妨借鉴西方公司法人治理的模式,在制定民办高校法人治理模式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高校经营管理者和各利益群体在制度和思维上的契合,找到适合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与此同时,在制定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时,要把握好放权尺度,把直接管理以间接管理的方式呈现,以平衡民办高校各组织机构的利益,使民办高校法人的地位更具实际意义。比如,在制定法人治理结构时,参考国外某个大学的组织结构方式,根据现有的制度、机构组织做出适当调整,以确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三)对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规范化管理
对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规范化管理,一共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董事会制度的规范;其二是监督机构的规范;其三是校长有权有责的规范。董事会制度的规范体现在:要设立董事会章程,规范各个董事成员的决策运行程序,并一定要有具体实施的细则程序,提高董事会在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能力。同时董事会成员要热心于学校事务,以使整个管理机制更富活力。监督机制的规范,体现在设立监事会机构、顾问委员会机构、校务委员会机构、学术委员会机构、有企业人员参加的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在这几个机构的设立下,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提高办学质量。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不仅要规范董事会的权责,还要制定各项制度章程,对于校长的权责进行规范,使得负责高校事务的校长,能够按照各项制度章程,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人员职责明晰,责任到人。而董事会、监督机构、其他各组织机构进行有效监督,使整个民办高校的运转得到有效实行,最终实现董事会和校长的和谐共治。
三、结语
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健全,涉及的范围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高校法人治理结构自身不完善。因而在健全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时,应依据学校规模、人才培養目标、专业方向、各组织机构的责权与制度,探讨出一个更有效的治理模式,以保障民办高校管理活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管仲军.高校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若干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6).
[2]周海涛,施文妹.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难题与策略[J].江苏高教,2015(4).
[3]霍原.完善我国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多维思考[J].特区经济,2012(8).
作者简介:曹艳敏(1974-),女,河北邢台人,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人事处,讲师,经济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洪 戎(1980-),女,河北秦皇岛人,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党政办,讲师,主要从事民商经济法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专项)“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結构和规范化管理研究”(课题编号:MJZX20160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