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采取多方位的培养方式,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课堂效果实现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走向21世纪的道路,全新的知识之门正向我们敞开。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塑造众多的创造性灵魂,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教育事业责无旁贷。作为基础工具课的小学语文教学,就应当充分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不断地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以此观照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加以延伸,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形成创新性格。小学语文教学是图文式教材,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对象是思想灵动、活泼可爱的孩子,“童言无忌”赋予他们独特的表现力。这两种独特性,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可行性。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操作性?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略作探讨。
一、更新观念,完成教师的角色转换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富于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的核心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语文教师知识权威、文化先知的角色渐渐弱化,逐渐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知识的内容更关键。因此,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论述的那样:“教师传递知识的职能现在已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地在于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样,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信息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来说,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决定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认知能力;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服务内容,为学生建立一个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二、鼓励质疑,打造学生自由的殿堂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疑问。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鼓励学生质疑。质疑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会点燃智慧的火花。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从敢问到善问。当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从质疑开始的。
一方面,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的因素,一方面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要想方设法去解答。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要在课文的课题上设疑,激发创新兴趣;要在课文的重难点处设疑,使学生知难而进,进发智慧的火花;要在学生思路容易堵塞的地方设疑,鼓励进行争辩讨论;要在“无疑”处生疑,求新求异,激活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在学习课文《五彩池》一课,我让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但并不急着要求他们提出问题,而是问学生:“你们知道作者看到眼前一片怎样的景象?如果是你看到了,你会怎么样?”再通过读句子引导学生生疑:“你们有什么问题想知道吗?”学生思考后纷纷举起了手,而且提出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学生的好奇心如此一来便被激发起来了。当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教师便要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多角度提问,从而提高质疑的质量。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深深地体会到:质疑可以使学生改变自己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学习主动化,老师主导的地位也得到充分体现。通过“从疑人手,以疑导学”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辅助教学,妙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AI课件拥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生动直接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CAI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是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CAI课件的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对电脑、网络等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就能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进而让他们充分利用无穷的网络资源,在“大语文”的海洋里尽情地邀游。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金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够使语文教学过程精彩纷呈,充满吸引力,能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生活交流与实践促进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是关键,但这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在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培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生活中的知识最直接、最实际、最丰富,学生应时时做个有心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积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一部最好的教科书,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学习、积累、运用,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既要老师通过多途径多方法去进行指导,严格要求,也需要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应该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走向21世纪的道路,全新的知识之门正向我们敞开。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塑造众多的创造性灵魂,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教育事业责无旁贷。作为基础工具课的小学语文教学,就应当充分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不断地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以此观照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加以延伸,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形成创新性格。小学语文教学是图文式教材,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对象是思想灵动、活泼可爱的孩子,“童言无忌”赋予他们独特的表现力。这两种独特性,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可行性。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操作性?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略作探讨。
一、更新观念,完成教师的角色转换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富于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的核心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语文教师知识权威、文化先知的角色渐渐弱化,逐渐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知识的内容更关键。因此,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论述的那样:“教师传递知识的职能现在已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地在于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样,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信息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来说,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决定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认知能力;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服务内容,为学生建立一个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二、鼓励质疑,打造学生自由的殿堂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疑问。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鼓励学生质疑。质疑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会点燃智慧的火花。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从敢问到善问。当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从质疑开始的。
一方面,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的因素,一方面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要想方设法去解答。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要在课文的课题上设疑,激发创新兴趣;要在课文的重难点处设疑,使学生知难而进,进发智慧的火花;要在学生思路容易堵塞的地方设疑,鼓励进行争辩讨论;要在“无疑”处生疑,求新求异,激活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在学习课文《五彩池》一课,我让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但并不急着要求他们提出问题,而是问学生:“你们知道作者看到眼前一片怎样的景象?如果是你看到了,你会怎么样?”再通过读句子引导学生生疑:“你们有什么问题想知道吗?”学生思考后纷纷举起了手,而且提出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学生的好奇心如此一来便被激发起来了。当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教师便要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多角度提问,从而提高质疑的质量。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深深地体会到:质疑可以使学生改变自己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学习主动化,老师主导的地位也得到充分体现。通过“从疑人手,以疑导学”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辅助教学,妙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AI课件拥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生动直接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CAI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是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CAI课件的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对电脑、网络等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就能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进而让他们充分利用无穷的网络资源,在“大语文”的海洋里尽情地邀游。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金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够使语文教学过程精彩纷呈,充满吸引力,能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生活交流与实践促进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是关键,但这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在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培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生活中的知识最直接、最实际、最丰富,学生应时时做个有心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积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一部最好的教科书,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学习、积累、运用,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既要老师通过多途径多方法去进行指导,严格要求,也需要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应该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