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故事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件带有寓意的事件,或陈述一件往事。在幼儿园课程故事教学中,主体是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时刻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加强引导、给予支持、注重评价。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艺术与教育智慧,能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课程故事;幼儿发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60-02
引 言
在課程游戏化全面推进的时代,很多幼儿教师尝试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在班级开展课程故事教学。透过聆听和观察幼儿的故事,教师可以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在课程故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重点是什么?这样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有什么帮助?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接下来,我们一同走进课程故事“‘羽’出惊人”,一起来观察幼儿、追随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评价幼儿,并透过课程故事分析教师关注幼儿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课程故事中的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行为
幼儿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教师需要静下心来,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用专业的观察品质去发现这些故事。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以此强调观察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好的故事不是等来的,而是在观察中发现的。好的故事中既有幼儿的发光之处,也有教师智慧的闪耀。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心理需要、学习动机,以及幼儿经验的获得,从而更有目的地指导幼儿开展各种活动。
比如,在晨间体育活动时,幼儿穿着轻薄的羽绒服在操场上玩耍嬉戏着,欢笑声此起彼伏……突然,不知道谁喊了一声:“你们看,这里有根毛毛!”“这根毛毛是哪来的啊?是谁的毛毛呀?”充满好奇心的幼儿们对这根羽毛产生了兴趣。不一会儿,大家议论了起来,有的说那是衣服里的棉花,有的说它像小鸟的羽毛。乐乐睁大了眼睛看着妮妮的羽绒服说:“咦,妮妮,你的衣服上怎么也有根这样的毛毛呀?”妮妮好奇地看着,自言自语道:“好奇怪,我的衣服里怎么会钻出毛毛呢?”乐乐说:“我知道,我知道,这是羽绒服的羽毛呀!”随之,故事就在幼儿们的议论中开始了……教师观察到幼儿对一根不起眼的羽毛产生了兴趣,抓住这个契机开展了课程故事。教师应时时关注幼儿、观察幼儿,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活动共性和个体差异,通过解读幼儿的行为,来获悉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帮助,解决他们的困惑。
二、课程故事中的教师追随——满足幼儿需求
如果说观察是教育的“眼”,那追随就是教育的“心”。追随幼儿就是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教师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教师要追随幼儿,不断增强自己对教育生活的细腻度与敏感度,尽可能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机会,使幼儿感受获得成功后的欢乐与荣耀。教师追随幼儿,要以自己的方式与幼儿相遇,聆听他们的心声。
追随幼儿,彰显了教育的新理念,表达了一种情怀、一种心境和一种教学方式,但追随幼儿,也需要科学干预,即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凸显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在活动中等待幼儿的表现、倾听幼儿的想法、关注幼儿的行为。追随,就像阳光,温暖着每名幼儿成长的每个角落,幼儿因为被追随,自己的渴求、需要得到满足,也因此推动着课程故事进一步发展。
三、课程故事中的教师引导——给予幼儿帮助
对于“行为引导”的内容,教师不应过分关注当下教给幼儿多少“死”的知识、技能,而是教给幼儿更多促进他们长远发展的内容。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比起标准答案,更应当关注幼儿是否积极思考和发散思维,以及注重培养幼儿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情感、自主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在课程故事中,教师良好的行为引导可以给予幼儿所需的帮助[1]。
行为引导可以从内容选择、目标定位和过程组织来进行,体现尊重和引导。内容的选择可以是生活的、具有挑战性的,也可以是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即幼儿熟悉、亲切、感兴趣的内容,确保幼儿能够快乐学习。在课程故事“‘羽’出惊人”中,针对鸟类羽毛的功能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羽毛”。带着疑问,幼儿们开始了一场“羽毛大搜罗”,他们在家中的很多物品上发现了羽毛。“毽子上有羽毛。”“我家的羽绒被里也有羽毛,还有羽毛球也是用羽毛做的哦。”幼儿们利用绘画和张贴图片的形式,把自己的发现纷纷记录下来,迫不及待地找同伴相互交流。原来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羽毛:体育用品、生活用品,还有一些装饰物都用到了羽毛。羽毛不仅可以玩,还可以用来装饰物品。幼儿们收集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装饰羽毛,吸引来了很多小伙伴,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因为羽毛有着独特的色彩,也给幼儿们带来了无限的创意。
在幼儿兴趣盎然时,教师要对幼儿在课程故事中积极参与的态度给予肯定。在目标的定位上,我们既要关注当下,又要立足长远。关注当下,是为了让每名幼儿在现在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立足长远,是帮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既要帮助幼儿梳理知识、探究现象,关注学习的“实”,也要引导幼儿掌握方法、提升情感,体现教育的“远”。对于课程故事过程的组织,教师应力求让幼儿学得开心,让幼儿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
四、课程故事中的教师支持——打造适宜环境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互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把“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提到了一个更高层面,它好比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默默地发挥着其特殊的、潜在的教育功能。 角色游戏、创意手工坊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他们向往的天地,他们利用羽毛玩出了新花样。一天,果果和悠悠担任服装店的工作人员。果果提议:“我们用羽毛给模特做条裙子吧?”她们把蓝色的羽毛一片片整齐地贴在布条上,然后摆到模特身上测量了一下,发现绕一圈还不够,于是又继续粘贴了更多的羽毛,很快羽毛裙制作好了,但是怎么样固定在模特身上呢?“如果用胶水,会弄坏漂亮的羽毛,而且小客人要来试的话也不方便,這可怎么办呢?”果果思考了一会儿后说:“我去找一些小木夹子吧,把羽毛裙夹在模特身上。”就这样,两位小“设计师”给模特换上了一条蓝色的羽毛裙,顿时吸引了很多“顾客”,都说这条羽毛裙很特别、很漂亮。创意手工坊中,在幼儿灵巧的双手和无限的创意下,这些漂亮的羽毛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栩栩如生的孔雀羽毛装点着班级;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幼儿戴着神秘、多变的面具翩翩起舞;美丽迷人的火烈鸟在幼儿的合作中跃然而出、格外逼真。
环境的教育功能在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具有教育价值的环境对于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支持性的活动环境,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对环境进行修整,让环境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伙伴和桥梁。
五、课程故事中的教师评价——助力幼儿成长
当前的教育评价改革的新理念是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关注幼儿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教育评价界定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课程评价方式结合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幼儿都成了评价的主人。教师对幼儿个体的学习评价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调整解决、反思改进,从而对幼儿个体进行专项个别指导,提升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一根小小的羽毛,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活动后,教师对整个课程故事的过程进行了梳理,理清了活动的线索和脉络,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思考了在课程故事中幼儿获得了哪些经验与发展,对幼儿的活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在一连串的故事中,幼儿们的审美能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课程故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感受到幼儿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并认识到应该在生活中倾听幼儿的内心、追随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的思考、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观察、分析、解读幼儿,与幼儿共同发现、创造、成长。
结 语
在课程故事中,教师的眼睛观察着幼儿,心追随着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引导着幼儿,用环境支持着幼儿,更用多元的方式评价着幼儿,可以看到幼儿深度学习的特征,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坚持性。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走近幼儿,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互动,发现、获取点点滴滴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教学活动真正为每名幼儿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刘晓竹.开展创编故事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探研[J].成才之路,2020(12):72-73.
作者简介:李薇(1978.4—),女,江苏苏州人,现任苏州市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副园长,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幼儿园“双十佳”青年教师、苏州市直属学校“优秀德育工作者”、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获苏州市“周氏德育”奖,江苏省幼儿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苏州市幼儿园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关键词:课程故事;幼儿发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60-02
引 言
在課程游戏化全面推进的时代,很多幼儿教师尝试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在班级开展课程故事教学。透过聆听和观察幼儿的故事,教师可以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在课程故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重点是什么?这样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有什么帮助?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接下来,我们一同走进课程故事“‘羽’出惊人”,一起来观察幼儿、追随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评价幼儿,并透过课程故事分析教师关注幼儿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课程故事中的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行为
幼儿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教师需要静下心来,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用专业的观察品质去发现这些故事。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以此强调观察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好的故事不是等来的,而是在观察中发现的。好的故事中既有幼儿的发光之处,也有教师智慧的闪耀。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心理需要、学习动机,以及幼儿经验的获得,从而更有目的地指导幼儿开展各种活动。
比如,在晨间体育活动时,幼儿穿着轻薄的羽绒服在操场上玩耍嬉戏着,欢笑声此起彼伏……突然,不知道谁喊了一声:“你们看,这里有根毛毛!”“这根毛毛是哪来的啊?是谁的毛毛呀?”充满好奇心的幼儿们对这根羽毛产生了兴趣。不一会儿,大家议论了起来,有的说那是衣服里的棉花,有的说它像小鸟的羽毛。乐乐睁大了眼睛看着妮妮的羽绒服说:“咦,妮妮,你的衣服上怎么也有根这样的毛毛呀?”妮妮好奇地看着,自言自语道:“好奇怪,我的衣服里怎么会钻出毛毛呢?”乐乐说:“我知道,我知道,这是羽绒服的羽毛呀!”随之,故事就在幼儿们的议论中开始了……教师观察到幼儿对一根不起眼的羽毛产生了兴趣,抓住这个契机开展了课程故事。教师应时时关注幼儿、观察幼儿,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活动共性和个体差异,通过解读幼儿的行为,来获悉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帮助,解决他们的困惑。
二、课程故事中的教师追随——满足幼儿需求
如果说观察是教育的“眼”,那追随就是教育的“心”。追随幼儿就是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教师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教师要追随幼儿,不断增强自己对教育生活的细腻度与敏感度,尽可能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机会,使幼儿感受获得成功后的欢乐与荣耀。教师追随幼儿,要以自己的方式与幼儿相遇,聆听他们的心声。
追随幼儿,彰显了教育的新理念,表达了一种情怀、一种心境和一种教学方式,但追随幼儿,也需要科学干预,即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凸显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在活动中等待幼儿的表现、倾听幼儿的想法、关注幼儿的行为。追随,就像阳光,温暖着每名幼儿成长的每个角落,幼儿因为被追随,自己的渴求、需要得到满足,也因此推动着课程故事进一步发展。
三、课程故事中的教师引导——给予幼儿帮助
对于“行为引导”的内容,教师不应过分关注当下教给幼儿多少“死”的知识、技能,而是教给幼儿更多促进他们长远发展的内容。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比起标准答案,更应当关注幼儿是否积极思考和发散思维,以及注重培养幼儿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情感、自主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在课程故事中,教师良好的行为引导可以给予幼儿所需的帮助[1]。
行为引导可以从内容选择、目标定位和过程组织来进行,体现尊重和引导。内容的选择可以是生活的、具有挑战性的,也可以是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即幼儿熟悉、亲切、感兴趣的内容,确保幼儿能够快乐学习。在课程故事“‘羽’出惊人”中,针对鸟类羽毛的功能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羽毛”。带着疑问,幼儿们开始了一场“羽毛大搜罗”,他们在家中的很多物品上发现了羽毛。“毽子上有羽毛。”“我家的羽绒被里也有羽毛,还有羽毛球也是用羽毛做的哦。”幼儿们利用绘画和张贴图片的形式,把自己的发现纷纷记录下来,迫不及待地找同伴相互交流。原来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羽毛:体育用品、生活用品,还有一些装饰物都用到了羽毛。羽毛不仅可以玩,还可以用来装饰物品。幼儿们收集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装饰羽毛,吸引来了很多小伙伴,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因为羽毛有着独特的色彩,也给幼儿们带来了无限的创意。
在幼儿兴趣盎然时,教师要对幼儿在课程故事中积极参与的态度给予肯定。在目标的定位上,我们既要关注当下,又要立足长远。关注当下,是为了让每名幼儿在现在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立足长远,是帮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既要帮助幼儿梳理知识、探究现象,关注学习的“实”,也要引导幼儿掌握方法、提升情感,体现教育的“远”。对于课程故事过程的组织,教师应力求让幼儿学得开心,让幼儿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
四、课程故事中的教师支持——打造适宜环境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互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把“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提到了一个更高层面,它好比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默默地发挥着其特殊的、潜在的教育功能。 角色游戏、创意手工坊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他们向往的天地,他们利用羽毛玩出了新花样。一天,果果和悠悠担任服装店的工作人员。果果提议:“我们用羽毛给模特做条裙子吧?”她们把蓝色的羽毛一片片整齐地贴在布条上,然后摆到模特身上测量了一下,发现绕一圈还不够,于是又继续粘贴了更多的羽毛,很快羽毛裙制作好了,但是怎么样固定在模特身上呢?“如果用胶水,会弄坏漂亮的羽毛,而且小客人要来试的话也不方便,這可怎么办呢?”果果思考了一会儿后说:“我去找一些小木夹子吧,把羽毛裙夹在模特身上。”就这样,两位小“设计师”给模特换上了一条蓝色的羽毛裙,顿时吸引了很多“顾客”,都说这条羽毛裙很特别、很漂亮。创意手工坊中,在幼儿灵巧的双手和无限的创意下,这些漂亮的羽毛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栩栩如生的孔雀羽毛装点着班级;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幼儿戴着神秘、多变的面具翩翩起舞;美丽迷人的火烈鸟在幼儿的合作中跃然而出、格外逼真。
环境的教育功能在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具有教育价值的环境对于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支持性的活动环境,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对环境进行修整,让环境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伙伴和桥梁。
五、课程故事中的教师评价——助力幼儿成长
当前的教育评价改革的新理念是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关注幼儿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教育评价界定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课程评价方式结合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幼儿都成了评价的主人。教师对幼儿个体的学习评价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调整解决、反思改进,从而对幼儿个体进行专项个别指导,提升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一根小小的羽毛,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活动后,教师对整个课程故事的过程进行了梳理,理清了活动的线索和脉络,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思考了在课程故事中幼儿获得了哪些经验与发展,对幼儿的活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在一连串的故事中,幼儿们的审美能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课程故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感受到幼儿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并认识到应该在生活中倾听幼儿的内心、追随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的思考、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观察、分析、解读幼儿,与幼儿共同发现、创造、成长。
结 语
在课程故事中,教师的眼睛观察着幼儿,心追随着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引导着幼儿,用环境支持着幼儿,更用多元的方式评价着幼儿,可以看到幼儿深度学习的特征,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坚持性。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走近幼儿,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互动,发现、获取点点滴滴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教学活动真正为每名幼儿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刘晓竹.开展创编故事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探研[J].成才之路,2020(12):72-73.
作者简介:李薇(1978.4—),女,江苏苏州人,现任苏州市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副园长,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幼儿园“双十佳”青年教师、苏州市直属学校“优秀德育工作者”、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获苏州市“周氏德育”奖,江苏省幼儿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苏州市幼儿园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