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医学验光 屈光不正 临床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77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270-01
确定准确的屈光状态程度, 开具正确的验光处方,配符合当时眼球生理状态、 不易引起视疲劳的眼镜,依靠的是医学验光。我院自 2008 年6月~2014年1月开始对门诊近视、 远视、 散光的患者进行医学验光,有条件者每年复查两次, 将屈光状态改变进一步分析,根据经验总结出医学验光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 2008 年6月~2014年1月门诊屈光不正的患者,应用医学验光, 确定验光处方后配镜。有条件者复诊记录分析屈光状态变化。
1.2 方法
利用客观验光法确定真实的屈光度。主要是小瞳检影和散瞳检影。小瞳孔检影是在不散瞳的情况下,距1m 远处,用点状光检影镜寻找中和像, 测出其屈光度,然后减去 1~2D 的调节屈光力, 我们通常减去 1.5D[ 1 ]。散瞳检影, 使用睫状肌麻痹散瞳剂将瞳孔散大后再检影。散瞳(睫状肌麻痹) 视网膜检影验光, 是一种重要而准确的验光方法。它的原理是在睫状肌麻痹调节消失的条件下, 通过检影镜寻找中和像, 而获得真实的屈光度。然后再试戴镜片,以5m 距离辨认出5 .0 为标准。使其达到戴镜条件下的正视眼。小瞳孔视网膜检影验光是在不散瞳的情况下, 通过检影寻找中和像, 客观获得屈光度,然后再根据正常人眼自身调节的平均屈光度,校正结果后再试戴镜片。徐宝翠等前辈同仁认为85 %~ 90%的屈光不正患者可用小瞳检影验光的办法得到满意的结果,只有10 %~ 15 %的屈光不正者才需要散瞳验光[1 ,2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医学综合,确定验光处方。
2 结果
医学验光所给出的验光处方符合当时的眼球的生理状况,配镜后不仅不会对眼球的正常发育构成障碍,反而会起到克服眼球疲劳和促进眼球向正常发展的良性表达。医学验光是根据普通验光的度数、眼位、调节力、双眼单视功能、双眼调节平衡、主视眼的辨别等情况综合判断出具科学验光处方的过程。近十几年我院通过医学验光配镜后使屈光不正者达到屈光状态平衡,发展缓慢或停止,基本不发生视疲劳。
3 讨论
近几年由于市场眼镜繁多,不科学的验光,给屈光不正的患者造成了配镜不适, 视疲劳等。所以我院从科学验光的角度出发, 通过下列检查才能出具医学验光处方。检查并确定主导眼。主导眼的检查方法(简易) :用手指指点一个远距离目标,虽然主觉是用两眼看,但当交替闭起一眼时,手指目标与主导眼在一条直线上。检查主导眼的意义:在戴镜前后, 主导眼必须保持一致。眼位检查。对于显斜, 验光配镜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有具体的配镜原则。我们只讨论隐斜的原则。散瞳后不宜做斜视定量测定。这是因为散瞳后使内隐斜增加, 外隐斜减少。这与理论上睫状肌麻痹剂散瞳也是减少调节应使内隐斜减少恰恰相反。据很多人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睫状肌麻痹只是调节的周围机制受抑制, 但视网膜像模糊仍将诱发中枢调节兴奋, 此兴奋虽因睫状肌麻痹不能起到增加调节的作用, 但伴随中枢调节兴奋之增加势必带来相应的辐辏, 促使内隐斜增加, 外隐斜减[3]。
检查方法:交替遮盖法。以小灯光做视标,分别做远近距离检查。交替遮盖一眼观察另一眼是否有水平的或垂直的转动。如果两眼均不转动则为正位眼,如果有转动则表示有 2°以上的斜视或隐斜。检查眼位的意义:内隐斜远视眼应给予完全矫正, 内隐斜近视眼给予清晰视力的最低矫正度数使过强辐辏减弱。外隐斜近视眼应完全予以矫正,外隐斜远视眼应做低度矫正或不予矫正以增强辐辏的兴奋性。检查调节力。我们主要检查调节近点。检查集合( 辐辏)功能。正常情况下集合近点为6 ~ 10min。检查方法(简易) : 检查者用食指或小灯泡作为视标置于距患者眼球水平面 30min 处, 另患者注视视标,然后检查者将视标徐徐移近患者鼻根部,同时注意患者的两眼,如果患者的一眼的角膜反射突然移位既其集合已破坏, 此距离既其集合近点。
处理好瞳距问题。视线距[ 1 ]概念的出现更合理的处理瞳孔线和视轴问题。视线距的测量:用一个透明尺,在0 位画一个横的合象视标“- -”, 此视标两横线之间的距离为 1mm, 测量远视线距时将尺放在距角膜顶点7 0mm,近视线距时放在1 5 mm 处,合象视标“- -”,正对右眼瞳孔, 患者持1mm 直径的竹签自左眼瞳孔外 1 0mm 向内移动, 当竹签与“- -”合成“-I-”,时尺上的标记既为远近视线距。如为远近兼用, 镜片光学中心最好位于远近视线距的平均值处。偏远或偏近距离工作, 则位于偏远或近视线距处给予。高度屈光不正者最好配两副眼镜,一副看近,一副看远,否则视线偏离光学中心所引起的三棱镜效应易于引起视疲劳。对于斜视眼瞳距的测定:可以测量鼻背中心至单眼瞳孔中心距,它的两倍既为瞳距。关于散光的处理。在内隐斜时散光和屈光参差要充分矫正以使之获得清晰的远视力。在外隐斜时散光要给予完全矫正眼镜, 使视力提高,从而增进融合性辐辏, 使隐斜度数减少。对于垂直轴的散光,瞳距要准确, 对于单纯水平轴散光瞳距没有影响。轻度的散光眼不需矫正, 但出现任何一种症状不论散光度数多么小都要治疗。高度散光的镜片总要产生成像偏斜和畸变, 解决的办法一是尽量使镜片靠近眼球、 二是配戴矫正不足的镜片。后者并不是在所有病例中都可奏效, 但却是最可取的办法。医学验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更科学更系统地综合分析,出具科学合理的验光处方,达到控制屈光不正的发展,及治疗眼获得更清晰物像的目的, 在临床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瞿佳.视光学理论和方法[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171.
[2]张丽敏,林安岭,韩晶岩.医学验光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2):228~229.
[3]唐秀侠,刘苏冰,曾庆广,等.老视眼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6,6(3):696~697.
【中图分类号】 R77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270-01
确定准确的屈光状态程度, 开具正确的验光处方,配符合当时眼球生理状态、 不易引起视疲劳的眼镜,依靠的是医学验光。我院自 2008 年6月~2014年1月开始对门诊近视、 远视、 散光的患者进行医学验光,有条件者每年复查两次, 将屈光状态改变进一步分析,根据经验总结出医学验光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 2008 年6月~2014年1月门诊屈光不正的患者,应用医学验光, 确定验光处方后配镜。有条件者复诊记录分析屈光状态变化。
1.2 方法
利用客观验光法确定真实的屈光度。主要是小瞳检影和散瞳检影。小瞳孔检影是在不散瞳的情况下,距1m 远处,用点状光检影镜寻找中和像, 测出其屈光度,然后减去 1~2D 的调节屈光力, 我们通常减去 1.5D[ 1 ]。散瞳检影, 使用睫状肌麻痹散瞳剂将瞳孔散大后再检影。散瞳(睫状肌麻痹) 视网膜检影验光, 是一种重要而准确的验光方法。它的原理是在睫状肌麻痹调节消失的条件下, 通过检影镜寻找中和像, 而获得真实的屈光度。然后再试戴镜片,以5m 距离辨认出5 .0 为标准。使其达到戴镜条件下的正视眼。小瞳孔视网膜检影验光是在不散瞳的情况下, 通过检影寻找中和像, 客观获得屈光度,然后再根据正常人眼自身调节的平均屈光度,校正结果后再试戴镜片。徐宝翠等前辈同仁认为85 %~ 90%的屈光不正患者可用小瞳检影验光的办法得到满意的结果,只有10 %~ 15 %的屈光不正者才需要散瞳验光[1 ,2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医学综合,确定验光处方。
2 结果
医学验光所给出的验光处方符合当时的眼球的生理状况,配镜后不仅不会对眼球的正常发育构成障碍,反而会起到克服眼球疲劳和促进眼球向正常发展的良性表达。医学验光是根据普通验光的度数、眼位、调节力、双眼单视功能、双眼调节平衡、主视眼的辨别等情况综合判断出具科学验光处方的过程。近十几年我院通过医学验光配镜后使屈光不正者达到屈光状态平衡,发展缓慢或停止,基本不发生视疲劳。
3 讨论
近几年由于市场眼镜繁多,不科学的验光,给屈光不正的患者造成了配镜不适, 视疲劳等。所以我院从科学验光的角度出发, 通过下列检查才能出具医学验光处方。检查并确定主导眼。主导眼的检查方法(简易) :用手指指点一个远距离目标,虽然主觉是用两眼看,但当交替闭起一眼时,手指目标与主导眼在一条直线上。检查主导眼的意义:在戴镜前后, 主导眼必须保持一致。眼位检查。对于显斜, 验光配镜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有具体的配镜原则。我们只讨论隐斜的原则。散瞳后不宜做斜视定量测定。这是因为散瞳后使内隐斜增加, 外隐斜减少。这与理论上睫状肌麻痹剂散瞳也是减少调节应使内隐斜减少恰恰相反。据很多人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睫状肌麻痹只是调节的周围机制受抑制, 但视网膜像模糊仍将诱发中枢调节兴奋, 此兴奋虽因睫状肌麻痹不能起到增加调节的作用, 但伴随中枢调节兴奋之增加势必带来相应的辐辏, 促使内隐斜增加, 外隐斜减[3]。
检查方法:交替遮盖法。以小灯光做视标,分别做远近距离检查。交替遮盖一眼观察另一眼是否有水平的或垂直的转动。如果两眼均不转动则为正位眼,如果有转动则表示有 2°以上的斜视或隐斜。检查眼位的意义:内隐斜远视眼应给予完全矫正, 内隐斜近视眼给予清晰视力的最低矫正度数使过强辐辏减弱。外隐斜近视眼应完全予以矫正,外隐斜远视眼应做低度矫正或不予矫正以增强辐辏的兴奋性。检查调节力。我们主要检查调节近点。检查集合( 辐辏)功能。正常情况下集合近点为6 ~ 10min。检查方法(简易) : 检查者用食指或小灯泡作为视标置于距患者眼球水平面 30min 处, 另患者注视视标,然后检查者将视标徐徐移近患者鼻根部,同时注意患者的两眼,如果患者的一眼的角膜反射突然移位既其集合已破坏, 此距离既其集合近点。
处理好瞳距问题。视线距[ 1 ]概念的出现更合理的处理瞳孔线和视轴问题。视线距的测量:用一个透明尺,在0 位画一个横的合象视标“- -”, 此视标两横线之间的距离为 1mm, 测量远视线距时将尺放在距角膜顶点7 0mm,近视线距时放在1 5 mm 处,合象视标“- -”,正对右眼瞳孔, 患者持1mm 直径的竹签自左眼瞳孔外 1 0mm 向内移动, 当竹签与“- -”合成“-I-”,时尺上的标记既为远近视线距。如为远近兼用, 镜片光学中心最好位于远近视线距的平均值处。偏远或偏近距离工作, 则位于偏远或近视线距处给予。高度屈光不正者最好配两副眼镜,一副看近,一副看远,否则视线偏离光学中心所引起的三棱镜效应易于引起视疲劳。对于斜视眼瞳距的测定:可以测量鼻背中心至单眼瞳孔中心距,它的两倍既为瞳距。关于散光的处理。在内隐斜时散光和屈光参差要充分矫正以使之获得清晰的远视力。在外隐斜时散光要给予完全矫正眼镜, 使视力提高,从而增进融合性辐辏, 使隐斜度数减少。对于垂直轴的散光,瞳距要准确, 对于单纯水平轴散光瞳距没有影响。轻度的散光眼不需矫正, 但出现任何一种症状不论散光度数多么小都要治疗。高度散光的镜片总要产生成像偏斜和畸变, 解决的办法一是尽量使镜片靠近眼球、 二是配戴矫正不足的镜片。后者并不是在所有病例中都可奏效, 但却是最可取的办法。医学验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更科学更系统地综合分析,出具科学合理的验光处方,达到控制屈光不正的发展,及治疗眼获得更清晰物像的目的, 在临床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瞿佳.视光学理论和方法[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171.
[2]张丽敏,林安岭,韩晶岩.医学验光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2):228~229.
[3]唐秀侠,刘苏冰,曾庆广,等.老视眼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6,6(3):69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