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本文结合实践中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探索确立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一般框架以及完善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一、内部控制制度概念及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即为某单位为了确保自身资产的完整性、合法性、高效性、安全性等目标在内部实施的各类管理控制手段,这些手段之间通常具有关联性与制约性。也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为某单位的各个管理人员为了实现单位资源与会计信息的完整、安全、准确、可行性目标,借助单位内不同人员的相互作用和明确分工实现单位各类职能时应用的一系列政策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信息交流(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及监控(monitoring)。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主要包含了组织人员的综合素养、管理层的职责权限与运营模式、董事会的关注要点等方面。控制环境直接反映出了单位各层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具体态度及制定出的相应政策方案,同时会影响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是其他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前提,并且控制环境会影响企业的诚信理念、价值理念及文化理念等,对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体系都有很大影响。
2.风险评估:针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对企业管理的所有风险实施合理评判。当企业在发展时遇到的风险类型和程度大小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多变性,受到外界和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为了从根本上提前辨识并防范这些风险,就需要建立相应风险评估体系,对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不同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找出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因此,风险评估的实施效果会受到企业综合环境和体系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管理当局为保证管理目标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职责分工、授权与批准、充分的凭证和纪录、资产和记录的实物控制、独立检查。
4.信息交流:信息系统产生各种报告,包括经营、财务、法规等方面,使得对经营的控制成为可能。信息交流主要是指企业的各部门管理人员能够取得并互相交换在执行、管理、控制过程中所需要的经营、财务等方面的信息。
5.监控:监控活动是由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结构的设计和运行效果进行经常或定期的质量评估,以确定内部控制结构是否按照既定的目的运行,以及对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变化进行适当修正。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目标
在企业中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安全性及真实性。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企业管理方针的高效性
在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及活动流程都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方针的有效性,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并且内部控制活动涉及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如果企业保持正常发展就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
2.确保企业综合资产的安全性
企业的正常运营离不开自身综合资产的支持,大部分企业都会对自身资产实施保护活动,即针对企业内部的现金、存款、股票、债券、产品及其他类型的重要实物型资产进行保护,使其安全性得到保障。利用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充分发挥这一功能,从源头提高企业综合资产的安全性。
3.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的财务信息对其可持续发展有决定性作用,为了保證企业的健康稳定,必须保证其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有效,进而企业管理层可以依据这些信息完成各项决策判断,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而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利用内部控制手段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并能对各个环节的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
三、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
当企业运营过程中采用内部控制制度时,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但是这一控制制度在应用时仍存在不少固有的局限,这些局限的产生主要与外部市场、企业本身等因素有关,很难在短时间内打破这些固有局限实现更高层次的控制目标。整体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仅对企业内循环开展的正常业务活动有效,对偶发性的特殊业务活动无效。
2.当企业工作人员因个人原因误解领导者命令时内部控制制度无效。
3.内部控制制度受成本的制约性强,必须确保该制度设立成本低于业务失误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4.如果企业内部员工出现联合遁私的情况时内部控制也难以发挥效果。
5.若出现了企业管理层利用自身职权谋取私利时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发挥效果。
6.当企业遇到自身运营和业务问题时,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上述各类固有局限的影响,实际控制效果可能与理想控制效果有一定距离,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企业在设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就应该提前了解可能存在的局限,并合理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性与实效性之间的平衡点。
四、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1.高管人员规则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
当前市场上的国有企业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并且发展手段也朝着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响应我国政府提倡的“走出去”理念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更多市场风险。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些风险,整体规则意识和风险意识匮乏,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通常一味地增加企业规模和丰富业务渠道,认为只有利用这两种方式就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资产评估与审核等相对轻视,不懂得合理利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实力,导致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因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带来经济损失的现象。 2.内部控制表象化严重
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口头表示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没有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实质性支持,只是从表面上强调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很详细,但是没有真正应用于实践中,使内部控制呈现出严重的表象化特点。调查发现,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招标投标、资产保护、授权审批等重大发展决策过程中都没有合理应用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未对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受制于人力资源因素
当前国内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全面应用了信息化手段完成对企业的运营与管理,其中内部控制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信息手段而存在,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相对完善。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由企业员工进行,受到员工个人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效果呈现出很强的主观性。比如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即使企业所有者经常强调该制度的重要性,若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忽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该制度仍然无法发挥实际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各层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差异,个别员工缺少良好的责任心与积极主动性,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带来一定阻碍,甚至会出现不同人员联合谋私骗取企业资金的现象,这都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4.内部监管不到位
正常情况下,国有企业会定期开展内部审计活动,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呈现出很强的表面性和形式性,没有真正深入到企业内部完成各项审计环节,因此很难找出企业内存在的各类问题。有些企业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之后也会考虑到企业形象而将问题积压下来,导致问题长时间存在,长此以往,企业内部问题越积越多,并且缺少良好的改善措施,就很容易导致企业运营受到影响,进而为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对企业形象造成致命性打击。从当前国内与国有企业相关的内部审计结果来看,很多国有企业在内部监管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并且有些不足具有很强的顽固性,长期下去可能会对国家造成不利影响。
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国内会计法中明确提出企业设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并且对制度的内容提出详细规定。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上述内部控制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制定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加强对企业高管人员的培训,建立规则意识和风险意识
(1)要建立规则意识
高管人员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由于此类企业涉及到国家的相关资产,而管理人员仅承担委托管理的责任,因此,高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认识到合法合规管理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在遵守相关规则的情况下处理企业的各类业务,提高企业运营的程序化、正规化和流程化,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2)要建立风险意识
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更应该提高风险意识,随时评估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并及时找出有效防范措施,还应该大力发展国有企业的业务类型,认识到高回报的业务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应该确保企业可以在健康平稳的状态下发展,同时高管人员应认真学习分析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实际案例,合理看待企业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
2.优化和强化内部控制
(1)要优化内部控制的设计
在国有企业中实施的内部控制通常依据从上至下的原则完成,由上级单位完成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与开发,并且合理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内部控制制度,而下级单位则只需直接使用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即可,还可以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恰当调整内部控制手段,但是调整计划需要及时向上级单位汇报。在设计与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该综合关注企业面临的社会与市场环境、经济发展形势、企业业务方向等因素,确保设计出的内部控制体系符合时代性和实用性要求。
(2)要强化内控执行的考核
当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实施之后,还应该随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考核评估,比如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共享、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等方式完成审计与考核,针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尤其是企业的高管人员出现违纪之后更应该重点处理,使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任何人都不能私自脱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而存在。
3.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和制度管控
(1)要通過培训提高员工认识
定期为国有企业各级员工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培训,有效提高其综合修养,能以发展性眼光看待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并真正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从根本上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并提高运营效率。
(2)要建立相应的内控保障制度
应该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内部控制保障制度,使企业内的核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内部控制活动效果,进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提供良好保障。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构建内部控制激励政策完成对内部控制工作参与者的激励,使其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4.强化内部审计加强财务监督
(1)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为了确保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效果,必然离不开内部审计的配合,对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活动的根本目标是为了监督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是否依据制定的运营方案执行,并且监督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有自身的内审机构,由这一机构完成定期内审工作,但由于内审机构的成员多是企业内部人员组成,其权威性和公正性有时难以保障。要想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果,就应该设立出相对独立的内审机构,提高内审结果的可靠性,进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良性发展。
(2)要加强财务监督作用
必须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使其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职权,进而在处理财务工作时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从根本上强化财务人员的监督作用。另外,当企业开展销售活动和投资活动时也应该让财务人员参与其中,安排财务人员对各项活动进行综合评估与预测,合理判断其发展潜力。
5.要强化外部监管的作用
可以从不同角度强化外部监管的作用,首先应该加大国家审计的力度,提高国有企业审计活动的权威性;其次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实施监督与审核;最后应提高对违反内控行为的责任追究,无论这种行为是否造成实质性损失都应严厉处置。
六、结语
国有企业的资产均为国有资产,为了实现对此类资产的全面管理,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使该制度以更良好的方式发挥控制效果。文章重点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局限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国有企业是发挥国家公共服务职能的关键主体,必须从不同角度提高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力度,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黄妙仁(1962-),男,上海崇明人,中远海运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监审部副总经理,会计师。
关键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一、内部控制制度概念及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即为某单位为了确保自身资产的完整性、合法性、高效性、安全性等目标在内部实施的各类管理控制手段,这些手段之间通常具有关联性与制约性。也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为某单位的各个管理人员为了实现单位资源与会计信息的完整、安全、准确、可行性目标,借助单位内不同人员的相互作用和明确分工实现单位各类职能时应用的一系列政策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信息交流(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及监控(monitoring)。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主要包含了组织人员的综合素养、管理层的职责权限与运营模式、董事会的关注要点等方面。控制环境直接反映出了单位各层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具体态度及制定出的相应政策方案,同时会影响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是其他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前提,并且控制环境会影响企业的诚信理念、价值理念及文化理念等,对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体系都有很大影响。
2.风险评估:针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对企业管理的所有风险实施合理评判。当企业在发展时遇到的风险类型和程度大小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多变性,受到外界和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为了从根本上提前辨识并防范这些风险,就需要建立相应风险评估体系,对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不同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找出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因此,风险评估的实施效果会受到企业综合环境和体系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管理当局为保证管理目标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职责分工、授权与批准、充分的凭证和纪录、资产和记录的实物控制、独立检查。
4.信息交流:信息系统产生各种报告,包括经营、财务、法规等方面,使得对经营的控制成为可能。信息交流主要是指企业的各部门管理人员能够取得并互相交换在执行、管理、控制过程中所需要的经营、财务等方面的信息。
5.监控:监控活动是由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结构的设计和运行效果进行经常或定期的质量评估,以确定内部控制结构是否按照既定的目的运行,以及对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变化进行适当修正。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目标
在企业中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安全性及真实性。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企业管理方针的高效性
在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及活动流程都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方针的有效性,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并且内部控制活动涉及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如果企业保持正常发展就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
2.确保企业综合资产的安全性
企业的正常运营离不开自身综合资产的支持,大部分企业都会对自身资产实施保护活动,即针对企业内部的现金、存款、股票、债券、产品及其他类型的重要实物型资产进行保护,使其安全性得到保障。利用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充分发挥这一功能,从源头提高企业综合资产的安全性。
3.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的财务信息对其可持续发展有决定性作用,为了保證企业的健康稳定,必须保证其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有效,进而企业管理层可以依据这些信息完成各项决策判断,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而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利用内部控制手段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并能对各个环节的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
三、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
当企业运营过程中采用内部控制制度时,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但是这一控制制度在应用时仍存在不少固有的局限,这些局限的产生主要与外部市场、企业本身等因素有关,很难在短时间内打破这些固有局限实现更高层次的控制目标。整体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仅对企业内循环开展的正常业务活动有效,对偶发性的特殊业务活动无效。
2.当企业工作人员因个人原因误解领导者命令时内部控制制度无效。
3.内部控制制度受成本的制约性强,必须确保该制度设立成本低于业务失误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4.如果企业内部员工出现联合遁私的情况时内部控制也难以发挥效果。
5.若出现了企业管理层利用自身职权谋取私利时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发挥效果。
6.当企业遇到自身运营和业务问题时,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上述各类固有局限的影响,实际控制效果可能与理想控制效果有一定距离,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企业在设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就应该提前了解可能存在的局限,并合理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性与实效性之间的平衡点。
四、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1.高管人员规则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
当前市场上的国有企业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并且发展手段也朝着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响应我国政府提倡的“走出去”理念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更多市场风险。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些风险,整体规则意识和风险意识匮乏,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通常一味地增加企业规模和丰富业务渠道,认为只有利用这两种方式就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资产评估与审核等相对轻视,不懂得合理利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实力,导致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因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带来经济损失的现象。 2.内部控制表象化严重
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口头表示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没有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实质性支持,只是从表面上强调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很详细,但是没有真正应用于实践中,使内部控制呈现出严重的表象化特点。调查发现,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招标投标、资产保护、授权审批等重大发展决策过程中都没有合理应用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未对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受制于人力资源因素
当前国内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全面应用了信息化手段完成对企业的运营与管理,其中内部控制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信息手段而存在,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相对完善。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由企业员工进行,受到员工个人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效果呈现出很强的主观性。比如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即使企业所有者经常强调该制度的重要性,若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忽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该制度仍然无法发挥实际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各层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差异,个别员工缺少良好的责任心与积极主动性,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带来一定阻碍,甚至会出现不同人员联合谋私骗取企业资金的现象,这都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4.内部监管不到位
正常情况下,国有企业会定期开展内部审计活动,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呈现出很强的表面性和形式性,没有真正深入到企业内部完成各项审计环节,因此很难找出企业内存在的各类问题。有些企业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之后也会考虑到企业形象而将问题积压下来,导致问题长时间存在,长此以往,企业内部问题越积越多,并且缺少良好的改善措施,就很容易导致企业运营受到影响,进而为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对企业形象造成致命性打击。从当前国内与国有企业相关的内部审计结果来看,很多国有企业在内部监管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并且有些不足具有很强的顽固性,长期下去可能会对国家造成不利影响。
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国内会计法中明确提出企业设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并且对制度的内容提出详细规定。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上述内部控制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制定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加强对企业高管人员的培训,建立规则意识和风险意识
(1)要建立规则意识
高管人员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由于此类企业涉及到国家的相关资产,而管理人员仅承担委托管理的责任,因此,高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认识到合法合规管理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在遵守相关规则的情况下处理企业的各类业务,提高企业运营的程序化、正规化和流程化,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2)要建立风险意识
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更应该提高风险意识,随时评估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并及时找出有效防范措施,还应该大力发展国有企业的业务类型,认识到高回报的业务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应该确保企业可以在健康平稳的状态下发展,同时高管人员应认真学习分析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实际案例,合理看待企业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
2.优化和强化内部控制
(1)要优化内部控制的设计
在国有企业中实施的内部控制通常依据从上至下的原则完成,由上级单位完成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与开发,并且合理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内部控制制度,而下级单位则只需直接使用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即可,还可以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恰当调整内部控制手段,但是调整计划需要及时向上级单位汇报。在设计与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该综合关注企业面临的社会与市场环境、经济发展形势、企业业务方向等因素,确保设计出的内部控制体系符合时代性和实用性要求。
(2)要强化内控执行的考核
当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实施之后,还应该随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考核评估,比如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共享、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等方式完成审计与考核,针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尤其是企业的高管人员出现违纪之后更应该重点处理,使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任何人都不能私自脱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而存在。
3.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和制度管控
(1)要通過培训提高员工认识
定期为国有企业各级员工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培训,有效提高其综合修养,能以发展性眼光看待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并真正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从根本上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并提高运营效率。
(2)要建立相应的内控保障制度
应该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内部控制保障制度,使企业内的核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内部控制活动效果,进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提供良好保障。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构建内部控制激励政策完成对内部控制工作参与者的激励,使其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4.强化内部审计加强财务监督
(1)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为了确保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效果,必然离不开内部审计的配合,对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活动的根本目标是为了监督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是否依据制定的运营方案执行,并且监督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有自身的内审机构,由这一机构完成定期内审工作,但由于内审机构的成员多是企业内部人员组成,其权威性和公正性有时难以保障。要想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果,就应该设立出相对独立的内审机构,提高内审结果的可靠性,进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良性发展。
(2)要加强财务监督作用
必须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使其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职权,进而在处理财务工作时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从根本上强化财务人员的监督作用。另外,当企业开展销售活动和投资活动时也应该让财务人员参与其中,安排财务人员对各项活动进行综合评估与预测,合理判断其发展潜力。
5.要强化外部监管的作用
可以从不同角度强化外部监管的作用,首先应该加大国家审计的力度,提高国有企业审计活动的权威性;其次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实施监督与审核;最后应提高对违反内控行为的责任追究,无论这种行为是否造成实质性损失都应严厉处置。
六、结语
国有企业的资产均为国有资产,为了实现对此类资产的全面管理,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使该制度以更良好的方式发挥控制效果。文章重点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局限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国有企业是发挥国家公共服务职能的关键主体,必须从不同角度提高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力度,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黄妙仁(1962-),男,上海崇明人,中远海运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监审部副总经理,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