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潜能是通过磨练变为现实能力的。”我认为,传统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阅读教学缺少运用自我理解力去实践个体意义上对作品的体验感悟,从而积累生成知识能力的过程,也就是缺少通過个体的阅读实践磨练阅读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个体对作品感知体验、质疑反思、发现感悟、积累生成语文知识能力的过程。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以“练”为主,落实在“练”上。
【关键词】阅读教学练习
一、读练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语义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训练的一般方法。这是一种追求效率的方法。但是阅读教学实践却常常未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效能,问题在于“练”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尤其强调读练结合,使学生得法养习,历练成习。
读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初读,注重对作品语言文字材料中字词音形义的认读,尤其是特定语境中关键字词的准确认读,落实注音、辨字、释词、析句,形成阅读基本功原始积累的读练习惯,扎实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二是通读,快速浏览、整体感知作品,对作品的基本内容、行义思路进行梳理,总体把握。形成泛读浏览的快速读练习惯,提高学生快速感知、梳理文本信息的阅读概括能力。三是熟读背诵。诵读训练一般采取自由朗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诵读就是学生这种特殊的语言习惯的一种锻炼。”要求“声出口,笔在手”,是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个性化的诵读。通过熟读背诵,读出语感,读出文章的感情、气势、节奏;在读中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会在诵读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升华。强化体验积累,背诵是关键,让学生多熟读背诵大有裨益。经典名篇、精彩文段都尽可能要求背诵,以促进形成口诵心悟的读练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心练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好作品“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些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之一。这儿说的有效,就是增进理解的意思。”(叶圣陶《揣摩》)阅读练习特别强调抓住作品的关键词句、精彩文段,就作品的旨意、构架、境界、表达精研细品,悉心揣摩,寻求体验理解,发现感悟,从而形成品味揣摩、质疑思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读练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阅读中“质疑一思考一领悟”这一思维过程,是学生个体个性化阅读的心路历程,我把它叫做“心练”。
“心练”必须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两方面进行,在品味中激发灵性、生成智慧。有些词语的深刻内涵,有些句子的言外之意,有些篇章的匠心构思,离开了表达义章思想内容的需要,往往无从理解。如《孔乙己》末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中“大约”和“的确”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如果不是结合孔乙己被当时社会遗弃的悲惨遭遇来理解,就无从窥见鲁迅先生用词之深意。
“心练”还要注重交流讨论。这是心灵的激荡,是生命的对话,“是主观感受的表述,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义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袁振国:
《理解义科教育》)如教学《我与地坛》一义时,结合作者史铁生在文本中展示的生命感悟展开“人该怎样活?是抱怨命运还是勇于抗争?是虚度年华还是有所作为?”这样的讨论交流,沟通师生与义本的生命对话,启迪心智,使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思考领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笔练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口诵、心悟、笔记”。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作品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笔练主要着力于读书笔记和阅读作业。
读书笔记是积累语言、发现问题、生成感悟、梳理升华阅读体验的重要阅读训练过程。不做读书笔记的阅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阅读,阅读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形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方式很多,一是圈点笔记,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各种线条、圈点、箭头、方框、疑问号、感叹号等,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条,以示区别。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由自己来规定,形成习惯。二是提纲笔记,用简明扼要的义字写出文章的提要,力求抓住重点,概括基本内容,提炼思想观点。三是批语笔记,在课本书籍的空白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疑问、看法或体会,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四是摘录笔记,可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
摘录时应注意忠于原著,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原义的字句和标点。五是心得笔记,把自己对作品最深刻的体验感悟、最有意义的发现感受写成心得笔记。心随意动,有感而发,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零碎的,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也可以将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合二为一。
阅读作业对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促进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高,效果特别显著。阅读作业主要有两种:一是短作文式的阅读作业,主要是阅读后对作品的评、感、议。例如《读××有感》、《××评析》、《××小议》,还有各种副题为“品读××”的短作义等。二是续写、缩写、扩写、改编、仿写,是基于作品阅读理解的再创作。如教学《项链》一义时,我让学生续写小说的结尾,结果虽然是五花八门,却处处透露着学生对文本和生活个性化的体验与感悟。
阅读教学的读练、心练、笔练是学生个体对作品感知体验、质疑反思、发现感悟、积累生成语义知识能力的历练过程,是提高阅读教学训练效能的有效方法。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练”为主,关键是要得法养习,历练成习。
(作者单位:广东省和平县阳明中学)
编辑 李景华
【关键词】阅读教学练习
一、读练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语义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训练的一般方法。这是一种追求效率的方法。但是阅读教学实践却常常未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效能,问题在于“练”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尤其强调读练结合,使学生得法养习,历练成习。
读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初读,注重对作品语言文字材料中字词音形义的认读,尤其是特定语境中关键字词的准确认读,落实注音、辨字、释词、析句,形成阅读基本功原始积累的读练习惯,扎实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二是通读,快速浏览、整体感知作品,对作品的基本内容、行义思路进行梳理,总体把握。形成泛读浏览的快速读练习惯,提高学生快速感知、梳理文本信息的阅读概括能力。三是熟读背诵。诵读训练一般采取自由朗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诵读就是学生这种特殊的语言习惯的一种锻炼。”要求“声出口,笔在手”,是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个性化的诵读。通过熟读背诵,读出语感,读出文章的感情、气势、节奏;在读中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会在诵读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升华。强化体验积累,背诵是关键,让学生多熟读背诵大有裨益。经典名篇、精彩文段都尽可能要求背诵,以促进形成口诵心悟的读练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心练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好作品“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些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之一。这儿说的有效,就是增进理解的意思。”(叶圣陶《揣摩》)阅读练习特别强调抓住作品的关键词句、精彩文段,就作品的旨意、构架、境界、表达精研细品,悉心揣摩,寻求体验理解,发现感悟,从而形成品味揣摩、质疑思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读练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阅读中“质疑一思考一领悟”这一思维过程,是学生个体个性化阅读的心路历程,我把它叫做“心练”。
“心练”必须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两方面进行,在品味中激发灵性、生成智慧。有些词语的深刻内涵,有些句子的言外之意,有些篇章的匠心构思,离开了表达义章思想内容的需要,往往无从理解。如《孔乙己》末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中“大约”和“的确”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如果不是结合孔乙己被当时社会遗弃的悲惨遭遇来理解,就无从窥见鲁迅先生用词之深意。
“心练”还要注重交流讨论。这是心灵的激荡,是生命的对话,“是主观感受的表述,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义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袁振国:
《理解义科教育》)如教学《我与地坛》一义时,结合作者史铁生在文本中展示的生命感悟展开“人该怎样活?是抱怨命运还是勇于抗争?是虚度年华还是有所作为?”这样的讨论交流,沟通师生与义本的生命对话,启迪心智,使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思考领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笔练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口诵、心悟、笔记”。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作品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笔练主要着力于读书笔记和阅读作业。
读书笔记是积累语言、发现问题、生成感悟、梳理升华阅读体验的重要阅读训练过程。不做读书笔记的阅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阅读,阅读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形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方式很多,一是圈点笔记,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各种线条、圈点、箭头、方框、疑问号、感叹号等,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条,以示区别。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由自己来规定,形成习惯。二是提纲笔记,用简明扼要的义字写出文章的提要,力求抓住重点,概括基本内容,提炼思想观点。三是批语笔记,在课本书籍的空白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疑问、看法或体会,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四是摘录笔记,可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
摘录时应注意忠于原著,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原义的字句和标点。五是心得笔记,把自己对作品最深刻的体验感悟、最有意义的发现感受写成心得笔记。心随意动,有感而发,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零碎的,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也可以将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合二为一。
阅读作业对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促进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高,效果特别显著。阅读作业主要有两种:一是短作文式的阅读作业,主要是阅读后对作品的评、感、议。例如《读××有感》、《××评析》、《××小议》,还有各种副题为“品读××”的短作义等。二是续写、缩写、扩写、改编、仿写,是基于作品阅读理解的再创作。如教学《项链》一义时,我让学生续写小说的结尾,结果虽然是五花八门,却处处透露着学生对文本和生活个性化的体验与感悟。
阅读教学的读练、心练、笔练是学生个体对作品感知体验、质疑反思、发现感悟、积累生成语义知识能力的历练过程,是提高阅读教学训练效能的有效方法。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练”为主,关键是要得法养习,历练成习。
(作者单位:广东省和平县阳明中学)
编辑 李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