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自2014年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在上海和浙江两地率先开始试点,两地的新尝试为我国的其他省市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高考改革后,采用“3 3”模式,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数、外三门主科目加上学业水平考试的三科目组成。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考生可以按照目标高校的要求自行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进行选择,而不是曾经的文理分科式。考生的選择更加多样化,也是对我国现行教育模式的一次革新,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本文笔者以高考改革“3 3”模式为背景探讨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性,希望借助笔者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搭建合理科学的地理学习系统。
关键词:高考改革;“3 3”模式;高中地理教学融合性
我国现行的高考政策为“3 X”模式,即学生在经过文理分科选择之后,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加上学生选择的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的考试成绩为考生最后总成绩,并且成为高校录取的标准。为了使我国的高考政策更加科学,进行高考改革,力求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体系。高中地理学科兼具文科和理科的思维方式,连接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可以称之为连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纽带。因此,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科学也是极具重要性的学科,教师可以在其他学科中找到对教学有利的辅助线索,全方位的完善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完美的地理体系,帮助学生形式统一、连贯的地理知识。
一、高中地理教学融合性的概念
高中地理是高级中学整体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将教材、生活、学生等各种要素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当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下,教师如果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还需要其他学科的配合。地理虽然被所有的学校划分为文科类,但是地理的思维模式偏于理科的理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用理性的目光审视地理的学习,让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的融合性,是被全球教育人士公认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既正视各个学科之间的分别,也在保留学科分别的前提下,立足学科的分别,重视学科的联系,同时扩大本科目的知识范围。改善原有教学方式所造成的学习片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进行深入的理解,不再仅仅是一个考试工具。
高中地理教学进行融合性,可以跳出原有的地理学科单一灌输知识点的小圈子,走向学科交互的大世界,在保留不同学科特有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知识范围的智能横移。教学融合性,让各个学科进行交叉互通,实现创造性教学。
二、高中地理教学融合性的应用
高中时期所涉及的每个学科都有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那场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考试,怎么让学科结合起来形成合力,让教育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地理教材涉及范围之广、方面之多,让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获得了更多助力。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让学生在知识的利用上更加灵活。
1.高中地理教学中语文学科的应用 语文是进行其他所有学科的前提,是其他学科教育所必须的基础,它为高中地理的教学作用主要是理解方面的辅助作用。中国历史悠久,地理本来就是沧海桑田演化的作用,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谚语反应的都是所处时期和地区的地理特征。在教授“锋与天气”这一课时的时候,学生普遍反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知识点理解有难度。我在备课时,利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谚语,引导学生学习暖锋和冷锋所带来的天气现象的变化,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储备,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利用“天无三日晴”这样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准静止锋”的含义,也让学生知道了“顾名思义”的魅力。
2.高中地理教学中历史学科的应用 教师和学生都经常在课堂上听到“史地不分家”的说法,这句话有着它独特的意义。从长远时间看来,山川河流的形成就是历史沧海桑田演变的结果。某些历史事件导致了当时当地的地理现象的发生。掌握当时当地的地理现象,也有利于历史研究者探索当时历史事件的发生。在“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我向学生中举出伦敦“雾都”的历史称号,来向学生展示环境恶化造成的严重后果。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我国自20世纪20年代起,增温明显。在课堂上,我会向学生讲授,这是由于我国近几十年片面侧重经济发展的历史因素造成的,让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地理的知识。
3.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经验的应用 在“锋与天气”的讲授之前,我为学生播放了一首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样可以到达两种目的,第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帮助学生理解锋面的活动给天气带来的影响。前一段时间,一位地理教师手绘的世界地图引起了热议,在讲授大洲与大洋的课程中,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可以把抽象的地理问题转换成形象的讲解,让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提升。生活中处处有着地理学科的影子,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作为教师我愿意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各种技能,帮助学生学习地理并且爱上地理。
结束语: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有自己独特思维方式的个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每个教师早已深入心灵的教学理念,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要选择可行性高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起来没有障碍,让教学活动的效果得到最好的体现。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各个其他学科的优点,以地理教学为中心,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让地理知识潜移默化地深入心中。注意教学活动的融合性,让学生的高中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易懂。
参考文献:
[1]郭立霞,张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48-51.
[2]李家清.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实做研究——以必修(2)“人口与城市”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05,11:25-28.
[3]林培英,朱剑刚.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材——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6,06:62-66.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 528000)
关键词:高考改革;“3 3”模式;高中地理教学融合性
我国现行的高考政策为“3 X”模式,即学生在经过文理分科选择之后,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加上学生选择的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的考试成绩为考生最后总成绩,并且成为高校录取的标准。为了使我国的高考政策更加科学,进行高考改革,力求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体系。高中地理学科兼具文科和理科的思维方式,连接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可以称之为连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纽带。因此,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科学也是极具重要性的学科,教师可以在其他学科中找到对教学有利的辅助线索,全方位的完善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完美的地理体系,帮助学生形式统一、连贯的地理知识。
一、高中地理教学融合性的概念
高中地理是高级中学整体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将教材、生活、学生等各种要素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当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下,教师如果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还需要其他学科的配合。地理虽然被所有的学校划分为文科类,但是地理的思维模式偏于理科的理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用理性的目光审视地理的学习,让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的融合性,是被全球教育人士公认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既正视各个学科之间的分别,也在保留学科分别的前提下,立足学科的分别,重视学科的联系,同时扩大本科目的知识范围。改善原有教学方式所造成的学习片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进行深入的理解,不再仅仅是一个考试工具。
高中地理教学进行融合性,可以跳出原有的地理学科单一灌输知识点的小圈子,走向学科交互的大世界,在保留不同学科特有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知识范围的智能横移。教学融合性,让各个学科进行交叉互通,实现创造性教学。
二、高中地理教学融合性的应用
高中时期所涉及的每个学科都有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那场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考试,怎么让学科结合起来形成合力,让教育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地理教材涉及范围之广、方面之多,让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获得了更多助力。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让学生在知识的利用上更加灵活。
1.高中地理教学中语文学科的应用 语文是进行其他所有学科的前提,是其他学科教育所必须的基础,它为高中地理的教学作用主要是理解方面的辅助作用。中国历史悠久,地理本来就是沧海桑田演化的作用,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谚语反应的都是所处时期和地区的地理特征。在教授“锋与天气”这一课时的时候,学生普遍反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知识点理解有难度。我在备课时,利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谚语,引导学生学习暖锋和冷锋所带来的天气现象的变化,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储备,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利用“天无三日晴”这样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准静止锋”的含义,也让学生知道了“顾名思义”的魅力。
2.高中地理教学中历史学科的应用 教师和学生都经常在课堂上听到“史地不分家”的说法,这句话有着它独特的意义。从长远时间看来,山川河流的形成就是历史沧海桑田演变的结果。某些历史事件导致了当时当地的地理现象的发生。掌握当时当地的地理现象,也有利于历史研究者探索当时历史事件的发生。在“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我向学生中举出伦敦“雾都”的历史称号,来向学生展示环境恶化造成的严重后果。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我国自20世纪20年代起,增温明显。在课堂上,我会向学生讲授,这是由于我国近几十年片面侧重经济发展的历史因素造成的,让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地理的知识。
3.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经验的应用 在“锋与天气”的讲授之前,我为学生播放了一首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样可以到达两种目的,第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帮助学生理解锋面的活动给天气带来的影响。前一段时间,一位地理教师手绘的世界地图引起了热议,在讲授大洲与大洋的课程中,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可以把抽象的地理问题转换成形象的讲解,让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提升。生活中处处有着地理学科的影子,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作为教师我愿意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各种技能,帮助学生学习地理并且爱上地理。
结束语: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有自己独特思维方式的个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每个教师早已深入心灵的教学理念,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要选择可行性高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起来没有障碍,让教学活动的效果得到最好的体现。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各个其他学科的优点,以地理教学为中心,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让地理知识潜移默化地深入心中。注意教学活动的融合性,让学生的高中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易懂。
参考文献:
[1]郭立霞,张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48-51.
[2]李家清.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实做研究——以必修(2)“人口与城市”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05,11:25-28.
[3]林培英,朱剑刚.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材——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6,06:62-66.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 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