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歇后语是一种很独特的表达方式,前半部分是描述,后面才是载意。例如,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面。
多哈回合经过7年谈判本来应该进入尾声了,可是美国人说,且慢!还有一件事情未了,那就是“非农产品谈判”(包括工业制成品和渔产品)里的“部门减让”问题。的确,按照2005年香港部长会议达成的决议,在核心问题——“减让模式”,即按照什么样的公式削减关税达成协议之后,相互有兴趣的成员可以就进一步削减某些特定部门的关税,进行“补充性”的和“自愿性”的谈判。
“自愿的”、“补充的”、 “非核心的”,这些副词充分说明了“部门削减”的性质和在谈判中的地位。但美国认为,化工品、机械和电子产品都是其最有优势的部门,其他国家如果仅仅进行正常的公式削减对美国的出口利益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强烈要求在非农产品进行统一的公式削减之后,再把上述三个部门的关税全部削减至零。在谈判中替自己盘算和设计是很自然的,但如果没有人愿意和你谈判和交换,就只是一厢情愿了。
发展中国家不情愿来参加所谓的部门减让,并非不愿意为多哈回合做贡献,而是因为美国人的胃口实在太大了,与大家原来设想的谈判结果差距太远了。以中国为例,2008年,化工品、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的进口分别占非农产品总进口的12%、36%和7%,合起来超过了总进口的一半。在不参加这些三个部门的额外削减的情况下,中国的非农产品在多哈回合之后会从现在的大约9%削减到6%左右,削减50%,应当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幅度了。为了多哈回合的成功,作为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中国已表示愿意做出这样的贡献。但是,如果在正常公式削减以外再参加化工品,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的部门削减,中国在多哈回合后的关税削减幅度就会达到70%,这样的幅度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墨西哥的情况也是类似。贸易谈判不是单轨道,美国胃口那么大,可是看不出它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与其他国家做交换和补偿。而且,从道理上讲,在本来削减50%的基础上再增加40%的削减,这无论如何不能算是“补充性”的,恐怕根本不会有人“自愿”地进行如此高比例的额外贡献。就好像大家花了7年的心力,一座三层高的楼房已接近封顶,所有人精疲力竭。对剩下的工程,再修修补补,添些砖瓦,大家会勉力为之。现在忽然说还要另外加高四层,岂不会让人望而却步吗?
“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面”这个歇后语后面的真实含义在于,因为木锨的宽度超过了老鼠的身体,所以无论如何是拖不进老鼠洞的,拖木锹只不过是一个徒劳无益的举动而已。
多哈回合经过7年谈判本来应该进入尾声了,可是美国人说,且慢!还有一件事情未了,那就是“非农产品谈判”(包括工业制成品和渔产品)里的“部门减让”问题。的确,按照2005年香港部长会议达成的决议,在核心问题——“减让模式”,即按照什么样的公式削减关税达成协议之后,相互有兴趣的成员可以就进一步削减某些特定部门的关税,进行“补充性”的和“自愿性”的谈判。
“自愿的”、“补充的”、 “非核心的”,这些副词充分说明了“部门削减”的性质和在谈判中的地位。但美国认为,化工品、机械和电子产品都是其最有优势的部门,其他国家如果仅仅进行正常的公式削减对美国的出口利益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强烈要求在非农产品进行统一的公式削减之后,再把上述三个部门的关税全部削减至零。在谈判中替自己盘算和设计是很自然的,但如果没有人愿意和你谈判和交换,就只是一厢情愿了。
发展中国家不情愿来参加所谓的部门减让,并非不愿意为多哈回合做贡献,而是因为美国人的胃口实在太大了,与大家原来设想的谈判结果差距太远了。以中国为例,2008年,化工品、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的进口分别占非农产品总进口的12%、36%和7%,合起来超过了总进口的一半。在不参加这些三个部门的额外削减的情况下,中国的非农产品在多哈回合之后会从现在的大约9%削减到6%左右,削减50%,应当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幅度了。为了多哈回合的成功,作为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中国已表示愿意做出这样的贡献。但是,如果在正常公式削减以外再参加化工品,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的部门削减,中国在多哈回合后的关税削减幅度就会达到70%,这样的幅度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墨西哥的情况也是类似。贸易谈判不是单轨道,美国胃口那么大,可是看不出它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与其他国家做交换和补偿。而且,从道理上讲,在本来削减50%的基础上再增加40%的削减,这无论如何不能算是“补充性”的,恐怕根本不会有人“自愿”地进行如此高比例的额外贡献。就好像大家花了7年的心力,一座三层高的楼房已接近封顶,所有人精疲力竭。对剩下的工程,再修修补补,添些砖瓦,大家会勉力为之。现在忽然说还要另外加高四层,岂不会让人望而却步吗?
“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面”这个歇后语后面的真实含义在于,因为木锨的宽度超过了老鼠的身体,所以无论如何是拖不进老鼠洞的,拖木锹只不过是一个徒劳无益的举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