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类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i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有序进行;(4)以性质、公式、定理的使用条件为标准分类的题型。
  题型1.考查数学概念及定义的分类。
  例1已知直线AB上一点C,且有CA=3AB,则线段CA与线段CB之比为3∶2或3∶4。
  练习: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线段AB=7cm,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线段BC=3cm,点N为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解析:(1)点C在线段AB上;(2)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条线段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B.如果线段AB=AC那么点A是BC的中点。
  C两条射线不平行就相交。
  D.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两两相交必有三个交点。
  题型2:考查字母的取值情况或范围的分类。
  规律提示:此类问题通常在函数中体现颇多,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分类,解题中应十分注意性质、定理的使用条件及范围。
  例题1.如图1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顶点A的坐标是(0,2)一次函数y=x+t的图像l随t的不同取值变化时,位于l的右下方由l和正方形的边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阴影部分)。
  (1)当t取何值时,S=3?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图2),画出S与t的函数图像。
  点拔:设l与正方形ABCD的交点为M,N,易知△DMN是等腰Rt△,只有当MD= 2时,S△MDN=1,那么S=S□ABCD-S□MDN=3,此时求得t=4- 2,第(2)问中,随着t的变化,S的表达式发生变化,因而须分类讨论t在不同取值时S的表达式,进而作出图像。
  解:(1)设l与正方形ABCD的交点为M,N,
  ∵l的解析式y=x+t,在x轴,y轴上所截线段相等。
  ∴△DMN为等腰Rt△DMN
  ∵S=3,∴S△DMN=SABCD-S=2×2-3=1
  又∵S△DMN= MD·ND= ND2
  ∴MD=ND= 2,∴ON=OD-DM=4- 2,
  即D点的坐标为(0,4- 2)
  ∴t=4- 2,即当t=4- 2时,S=3。
  (2)∵直线l与y轴的交点M的坐标为(0,t)
  ∴当0≤t<2时,S= BM·BN= t2
  当2≤t<4时,S=SABCD-S△DMN=- (t-4)2+4
  当t≥4时,S=4 。
  根据以上解析式,作图如图(2)。
  变式思考: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4cm,∠A=60°,BD⊥AD,一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C的路线匀速运动,过点P作直线PM,使PM⊥AD。
  (1)当点P运动2秒时,设直线PM与AD相交于点E,求△APE的面积。
  (2)当点P运动2秒时,另一动点Q也从A出发沿A→B→C的路线运动,且在AB上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在BC上以每秒2cm的速度匀速运动,过Q作直线QN,使QN//PM。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0≤t≤10),直线PM与QN截平行四边形ABCD所得图形的面积为Scm2。
  ①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②(附加题)求S的最大值。
  易误:讨论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解本题的关键,解此类题应十分注意变量的取值须符合题意,逐层分析。
  题型3:与角有关的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角的一边不确定性引发讨论。
  例3.在同一平面上,∠AOB=70°,∠BOC=30°,射线OM平分∠AOB,ON平分∠BOC,求∠MON的大小。(20°或50°)
  练习:已知∠AOB=60°,过O作一条射线OC,射线OE平分∠AOC,射线OD平分∠BOC,求∠DOE的大小。
  (1)射线OC在∠AOB内;(2)射线OC在∠AOB外。
  这两种情况下,都有∠DOE= = =30°。
  小结:(对分类讨论结论的反思)——为什么结论相同?虽然∠AOC的大小不确定,但是所求的∠DOE与∠AOC的大小无关。我们虽然分了两类,但是结果是相同的!这也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的重要性。
  由以上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分类讨论往往能使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变得异常简单,解题思路非常的清晰,步骤非常的明了。另一方面在讨论当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现有教材,教学中着意渗透并力求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结合其它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注意几种思想方法的综合使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相信会使学生在认识层次上得到极大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意蕴丰富、体现浓浓亲情的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文章浓浓的情意。  2.方法与途径。揣摩词句含义,品味语言,感受亲情。  3、情感与评价。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源自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技能和阅读能力,实现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学生 阅读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好英语必须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期刊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和家长对体育课不够重视,不认为他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数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已成为了今天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
期刊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合理地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学生 提高 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
期刊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有效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英语课程标准》把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作为重要的原则和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感到头疼的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花了很大力气,学生也学得很吃力,可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提不高。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主要是教师忽略或没有重视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
期刊
数学概念 (mathematical concepts),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即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在数学中,作为一般的思维形式的判断与推理,以定理、法则、公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数学概念则是构成它们的基础。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发展逻辑论证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  正确地理解、形成和建立数学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
期刊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感,完成教学的任务,是每位体育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  一、教学内容激发  1.科学性。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利,因此必须把新授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保持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需要的主体;此外,伴随着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教研究关注的热点,也是很多本科院校特别是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那如何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结合自己在本科独立院校的任教经历,从办学者、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就如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表了几点浅
期刊
摘 要:兴趣,指兴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呢?本文通过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以及应对途径进行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 兴趣 激发  一、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1.教学内容因素  课堂教学中教
期刊
有人把高三的教学称之为解题教学,在知识的梳理、整合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真题、模拟题等。学生也被各种各样的资料所左右,偏离课本,钻入题海之中,但其实大量的习题都来源于课本,是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再加工或综合、类比、延伸与拓展的结果。因此,回归课本,钻研教材,研究课本习题,更有利于师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找到问题的根与源,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  问题1:在△ABC中,B(-6,0),C(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