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把红色教育融人立德树人全过程,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为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2018年9月,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黔西北红色文化传承成果展示中心(以下简称“红展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主要由林青展示厅、红色元素的影视作品展播厅、周素园展示厅、系列人物画《黔西北英烈谱》、长卷山水画《转战乌蒙山》和红色史料书籍等六个部分组成,全方位、多形式地展示了毕节本土的红色文化。
作为毕节试验区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大学,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毫无疑问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基因。长期以来,学院注重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建设红展中心为切入点,打出了一套“红都文化”建设的组合拳。
传承: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
作为革命老区的毕节,系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锁钥,在这一片红色热土上,诞生贵州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同时也是长征八大历史事件之一——“转战乌蒙山”的发生地,“鸡鸣三省”会议、“红色侧卫”九军团、“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贵州抗日救国军”“乌蒙山回旋战”展示着中央红军、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长征的足迹;有首任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烈士、跟随红军长征的周素园先生等先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学院充分利用这一红色历史文化“富矿”,把地方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资源,通过主题创作、项目培育、平台搭建、特色凝练等方面的努力,使红色基因传承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
为发挥地方党史和革命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学院把地方红色文化作为宝贵资源,出版《大学生黔西北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选辑》,塑立林青、周素园塑像,联合打造舞台剧,打造系列革命历史主题作品,把传承红色基因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生走进红展中心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当看到长卷山水画《转战乌蒙山》、连环画《林青——远方的故事》《周素园——光明的跋涉》、场景画《狱中党课》《乌蒙星火》等大量黔西北红色文化题材的文学作品、书画作品、戏剧作品、音乐舞蹈作品和党史研究文献时,能触动灵魂的深处。
“我怀揣着对红色历史的渴求,加人了红色文化传习社,当看到红展中心里那么多革命先辈们的画像和事迹时,不由得肃然起敬!当时就想着,一定要去读他们的故事,以他们为楷模,去学习、传承他们的精神。”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3班的学生陈立说。
围绕把初心和使命厚植在师生灵魂深处,发挥革命老区和红色热土的优势,深人挖掘、收集、汇聚、积淀和再创作,把青年大学生带到宏大的历史叙事、真切的历史情景中磨练成长。
学院201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高伍运,是红展中心的一名讲解员,她说:“非常荣幸能成为红展中心的讲解员,让我对红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去传承红色文化,传承革命先烈英勇拼搏的精神。把红色文化传递给身边的人,甚至是社会上更多的人,是我的职责。”
创新:采用多种媒介展示红色文化
高校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在创新中进行改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用红色文化为立德树人培土固基、修枝剪叶。
学院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新的媒介对红色文化进行创新传承,以红色元素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文化阵地育人功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让学生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红色基因成为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的重要文化标识,让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入脑人心,将包含红色元素的思想教育融入教书育人的全领域。
在红展中心的自身文化建设中,学院利用网络收集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了网上“三馆”(“林青纪念馆”“周素园纪念馆”“文朝榮纪念馆”),创建了“红色黔西北”微信公众号;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创作,出版《大学生黔西北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选辑》《远方》等著作;对黔西北红色文化进行再创作,精心打造出了红色题材舞剧《林青的远方》、红色题材话剧《草原艺术社》。
“第一次深入了解毕节红色文化,是通过学校‘红色黔西北’微信公众号,里面珍贵的史料,让我从什么都不了解、不清楚的状况到深刻认识了反侵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更印证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奋斗,继承和发扬抗日先烈的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学院师范学院2017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邱璃说。
学院充分发挥地方党史和革命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增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学院的师生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一个有高度、有温度,更实用、更好用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我们运用新媒体手段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播,定期更新‘红色黔西北’微信公众号,在红展中心播放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如此,我们还培养了一大批在校生来当红色文化的讲解员,让他们在讲解红色文化的同时,把红色精神满满地输入自己的大脑里,让红色精神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学院学生处思政科副科长陈雅洁说。
发展:校园与党刊的红色情缘
为了更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学院同时从软件和硬件上入手。
红展中心面积约400平方米左右,包含了大型多功能展播厅、红色文化创作展示中心以及主题教室、图书室、“员员港湾”辅导员工作室和办公室六大功能区域;拥有4台70寸移动式多功能媒体电视、4台办公电脑及相关打印机、6台小型课程教育扩音器、2台多功能数码相机以及全套展播设备。红展中心内汇聚了大量黔西北红色文化题材的文学作品、书画作品、戏剧作品、音乐舞蹈作品和党史研究文献,特别是毕节市委机关刊《毕节试验区》和地方红色文化书籍,为科研工作奠定了文献研究的坚实基础。
“我们收藏的红色文化书籍,是黔西北最全面、最完整的红色文献,麻雀虽小,应有尽有。”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说。
红展中心除展示在黔西北发生的人、事、物外,还内含其他功能,包括可容纳20-50人的会议和学习讨论区、可容纳30-60人的主题教室和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展播厅。这样一来,就把课堂搬到展厅,使师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深入了解这段红色史实;把理想信念赋予活的生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丰满,形式多样;还可以满足影视展播、专题党课、会议报告、主题活动等不同形式的需求,使参观学习动静结合、交流充分。
红展中心以过硬的软、硬件条件承担着学院乃至毕节市红色文化教育的重任,现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毕节市党性教育基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同时,红展中心还是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红色文化进校园”共建点,杂志社定期向其赠阅《毕节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半月刊)每期刊发的红色文化稿件和近期结集推出的《红色毕节.初心故事》一书都成为红展中心不断增加的“营养”。
汤宇华说:“红展中心是学院‘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立德树人’的一个新平台,自2018年9月开馆以来,先后接待校内外各级各类专家及红色文化爱好者超过1.5万人次。仅2019年,到红展中心参观访问的单位就有近200家、校内外参观人员超过5000人。毕节市委、七星关区委及学院党委把观看红色题材舞剧《林青的远方》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分别上演了4场;同时开通直播,现场观看人数超过4000人,网上观众超过3万人。”
红展中心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运营,自身已经具备了长足的发展动力和空间。该中心依托资源优势和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成功申报了2019年度市委政研室、市社科联、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基金项目1项,2019年校级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1项。同时,红展中心还培育出学生讲解员23人,负责对外讲解工作,至今已累计讲解103场。
为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2018年9月,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黔西北红色文化传承成果展示中心(以下简称“红展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主要由林青展示厅、红色元素的影视作品展播厅、周素园展示厅、系列人物画《黔西北英烈谱》、长卷山水画《转战乌蒙山》和红色史料书籍等六个部分组成,全方位、多形式地展示了毕节本土的红色文化。
作为毕节试验区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大学,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毫无疑问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基因。长期以来,学院注重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建设红展中心为切入点,打出了一套“红都文化”建设的组合拳。
传承: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
作为革命老区的毕节,系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锁钥,在这一片红色热土上,诞生贵州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同时也是长征八大历史事件之一——“转战乌蒙山”的发生地,“鸡鸣三省”会议、“红色侧卫”九军团、“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贵州抗日救国军”“乌蒙山回旋战”展示着中央红军、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长征的足迹;有首任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烈士、跟随红军长征的周素园先生等先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学院充分利用这一红色历史文化“富矿”,把地方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资源,通过主题创作、项目培育、平台搭建、特色凝练等方面的努力,使红色基因传承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
为发挥地方党史和革命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学院把地方红色文化作为宝贵资源,出版《大学生黔西北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选辑》,塑立林青、周素园塑像,联合打造舞台剧,打造系列革命历史主题作品,把传承红色基因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生走进红展中心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当看到长卷山水画《转战乌蒙山》、连环画《林青——远方的故事》《周素园——光明的跋涉》、场景画《狱中党课》《乌蒙星火》等大量黔西北红色文化题材的文学作品、书画作品、戏剧作品、音乐舞蹈作品和党史研究文献时,能触动灵魂的深处。
“我怀揣着对红色历史的渴求,加人了红色文化传习社,当看到红展中心里那么多革命先辈们的画像和事迹时,不由得肃然起敬!当时就想着,一定要去读他们的故事,以他们为楷模,去学习、传承他们的精神。”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3班的学生陈立说。
围绕把初心和使命厚植在师生灵魂深处,发挥革命老区和红色热土的优势,深人挖掘、收集、汇聚、积淀和再创作,把青年大学生带到宏大的历史叙事、真切的历史情景中磨练成长。
学院201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高伍运,是红展中心的一名讲解员,她说:“非常荣幸能成为红展中心的讲解员,让我对红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去传承红色文化,传承革命先烈英勇拼搏的精神。把红色文化传递给身边的人,甚至是社会上更多的人,是我的职责。”
创新:采用多种媒介展示红色文化
高校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在创新中进行改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用红色文化为立德树人培土固基、修枝剪叶。
学院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新的媒介对红色文化进行创新传承,以红色元素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文化阵地育人功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让学生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红色基因成为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的重要文化标识,让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入脑人心,将包含红色元素的思想教育融入教书育人的全领域。
在红展中心的自身文化建设中,学院利用网络收集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了网上“三馆”(“林青纪念馆”“周素园纪念馆”“文朝榮纪念馆”),创建了“红色黔西北”微信公众号;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创作,出版《大学生黔西北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选辑》《远方》等著作;对黔西北红色文化进行再创作,精心打造出了红色题材舞剧《林青的远方》、红色题材话剧《草原艺术社》。
“第一次深入了解毕节红色文化,是通过学校‘红色黔西北’微信公众号,里面珍贵的史料,让我从什么都不了解、不清楚的状况到深刻认识了反侵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更印证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奋斗,继承和发扬抗日先烈的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学院师范学院2017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邱璃说。
学院充分发挥地方党史和革命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增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学院的师生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一个有高度、有温度,更实用、更好用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我们运用新媒体手段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播,定期更新‘红色黔西北’微信公众号,在红展中心播放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如此,我们还培养了一大批在校生来当红色文化的讲解员,让他们在讲解红色文化的同时,把红色精神满满地输入自己的大脑里,让红色精神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学院学生处思政科副科长陈雅洁说。
发展:校园与党刊的红色情缘
为了更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学院同时从软件和硬件上入手。
红展中心面积约400平方米左右,包含了大型多功能展播厅、红色文化创作展示中心以及主题教室、图书室、“员员港湾”辅导员工作室和办公室六大功能区域;拥有4台70寸移动式多功能媒体电视、4台办公电脑及相关打印机、6台小型课程教育扩音器、2台多功能数码相机以及全套展播设备。红展中心内汇聚了大量黔西北红色文化题材的文学作品、书画作品、戏剧作品、音乐舞蹈作品和党史研究文献,特别是毕节市委机关刊《毕节试验区》和地方红色文化书籍,为科研工作奠定了文献研究的坚实基础。
“我们收藏的红色文化书籍,是黔西北最全面、最完整的红色文献,麻雀虽小,应有尽有。”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说。
红展中心除展示在黔西北发生的人、事、物外,还内含其他功能,包括可容纳20-50人的会议和学习讨论区、可容纳30-60人的主题教室和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展播厅。这样一来,就把课堂搬到展厅,使师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深入了解这段红色史实;把理想信念赋予活的生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丰满,形式多样;还可以满足影视展播、专题党课、会议报告、主题活动等不同形式的需求,使参观学习动静结合、交流充分。
红展中心以过硬的软、硬件条件承担着学院乃至毕节市红色文化教育的重任,现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毕节市党性教育基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同时,红展中心还是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红色文化进校园”共建点,杂志社定期向其赠阅《毕节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半月刊)每期刊发的红色文化稿件和近期结集推出的《红色毕节.初心故事》一书都成为红展中心不断增加的“营养”。
汤宇华说:“红展中心是学院‘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立德树人’的一个新平台,自2018年9月开馆以来,先后接待校内外各级各类专家及红色文化爱好者超过1.5万人次。仅2019年,到红展中心参观访问的单位就有近200家、校内外参观人员超过5000人。毕节市委、七星关区委及学院党委把观看红色题材舞剧《林青的远方》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分别上演了4场;同时开通直播,现场观看人数超过4000人,网上观众超过3万人。”
红展中心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运营,自身已经具备了长足的发展动力和空间。该中心依托资源优势和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成功申报了2019年度市委政研室、市社科联、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基金项目1项,2019年校级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1项。同时,红展中心还培育出学生讲解员23人,负责对外讲解工作,至今已累计讲解103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