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资金结算中心成立的目的、职能和作用,资金结算中心的经营现状、存在的风险及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原则。
[关键词]结算中。心;内部控制;高校财务
近年来,由于我国扩招政策的实行,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而且随着校办产业、科技服务收入的增长和后勤社会化管理,学校二级单位也积存了相当大的资金。如何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自1988年4月重庆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校内银行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建立起自己的资金结算中心,并于2001年8月在长沙中南大学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资金结算中心管理与发展研究会”,标志着高校资金结算中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20年的摸索与发展,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目前普遍的运作模式怎样?存在怎样的风险?有没有实现当初设立的目标々这些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资金结算中心成立的耳的
成立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动因主要有两点:
(一)资金结算功能
校内各单位间资金的往来不必通过银行,可直接在资金结算中心开立账户互相转账,方便了校内各单位间的资金往来与结算。
(二)投资收益功能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扩建,高校的财务费用显著增加,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更好地利用闲散沉淀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提高资金效益。
然而,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也有人认为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功能逐渐萎缩,资金效益不明显,财务风险增大。甚至认为高校资金结算中心应该撤销。笔者认为,评价高校资金结算中心运作状况的主要依据是其经济效益和相应的风险控制能力。
二、资金结算中心的主要职能
从目前我国高校资金结算中心运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结算中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能:
(一)现金出纳
结算中心按照国家和高校对现金管理的各项规定,负责校内开户单位的现金收、付和转账等各项业务。全校现金统一管理、统一与银行等校外金融机构结算,专业化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现金管理过程中的疏忽、错误甚至犯罪,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
(二)资金结算
结算中心为开户单位办理经济往来过程中的收、支、转等各项结算业务,校内结算可以采用校内转账支票进行。这一职能加强了对校内外资金流动的监管。起到了资金流动防火墙的作用,同时也方便了校内单位间的资金划转。
(三)投资收益
结算中心负责全校资金的筹集、投放、占用和回笼,了解校内各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可以充分利用各开户单位资金结算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获取投资收益。例如,根据资金的到期时间设计不同期限的银行存款或国债,获取相应的利息收入;利用闲散沉淀资金发放校内短期贷款,并收取一定的资金占用费。这样,降低了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效益。
(四)管理职能
结算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学校提供存量和增量资金报表,使相关领导及时掌握资金的流动状况,对学校的经营管理及时进行调整。
三、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状况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大都隶属于校财务处,由于资金结算中心在资金运作上又具有相对的灵活性,通常对资金结算中心采用了“半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希望对其实现全成本核算,即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医疗养老保险全部由资金结算中心自理。然而,由于高校对资金安全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资金结算中心在资金运作、投资等方面有很多限制,资金收益率不高,目前高校资金结算中心普遍处于部分成本核算状态。
资金结算中心的经济效益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获取投资收益必然存在着相应的风险。为最大限度提高资金效益,结算中心必须广开财路,多方调研,精心选择投资方式,进行科学组合。既要强调资金的投资收益,更要确保资金的安全。通过笔者对相关高校的调研,目前较为普遍的资金运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商业银行存款
通过对开户单位资金流量的准确把握,资金结算中心作出长短期的资金使用计划,对部分结余资金设计不同期限的商业银行存款方式,到期收回本息。这是高校资金结算中心获取收益的最简单常用的方法,资金最安全,但收益率较低。这部分资金通常占资金结算中心运作资金的20%左右。
(二)投资校办产业
资金结算中心对本校校办产业的财务状况非常熟悉,可以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给予校办产业资金上的支持,并收取相当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的资金占用费。贷款给本校校办产业。风险可控,收益有保障,学校领导也易于批准。同时,贷款手续简便快捷,双方都乐于接受。这部分资金通常占资金结算中心运作资金的40%左右,是结算中心的主要获利手段。
(三)投资学校建设
近年来,高校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结算中心需要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同时也找到了一个风险小又合法的资金收益渠道。例如,结算中心参与学生公寓建设、参与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达到了投资风险小、收益高、便于控制的效果,既有利于学校建设,也有利于结算中心获取稳定的资金收益。
(四)投资国债
资金结算中心通过债券市场选择合适期限的国债品种进行国债交易,当市场情况好、国债价格上扬时,结算中心卖出国债获取差价;当市场情况不好、卖出价低于买入价时,结算中心可以保留国债,按国债的期限获取相应的年息。购买国债投资风险较小,变现能力强,有较好的收益。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收益情况属于敏感财务数据,公开数据不多。经过笔者的调研,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效果与结算中心的资金规模、管理模式、运作水平相关,不少高校的资金结算中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资金结算中心的风险
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高校资金结算中心面临着各种资金运作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类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系统性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稍有不慎,即可招致灭顶之灾。
为了规避系统性风险,资金结算中心必须深刻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环境,熟悉国家的相关金融政策和法律。对要进行的投融资项目首先要确定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在国家政策的许可范围内;其次要确定投融资业务的合同协议是否符合法律程序,各项条例是否合规合法。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在商业银行存款通常占到其运作资金的20%左右。而近两年商业银行存款的利率为负利率,近期又进入了减息周期,这给资金结算中心带来了较大的利率风险。
(二)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对结算中心某项业务产生影响的风险,它 通常由某一特殊的因素引起,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在资金运作上较为保守。项目选择常被领导的意愿左右,资金运作方式较为集中,特别是在支持校办产业上所占比例高达40%。通常,高校校办产业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稳健性,而且高科技型企业较多,行业较为集中,这种集中投资给资金结算中心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还将10%左右的资金进行国债交易,通过国债价格的变动获取收益。但是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大都是校内其他单位的剩余资金,并且还有部分是银行贷款,通过银行贷款进行国债回购是有风险的,因为当市场行情好、国债价格上扬时,国债回购收益率高于银行利率,结算中心可以盈利,但是如果市场行情不好、卖出价低于银行借款利率时,则存在着财务风险。
五、资金结算中心的内部控制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需要通过创造效益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然面临各种资金运作风险。从笔者对收集的多个成功案例的分析来看,高校资金结算中心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建立内控体系的原则
1 组织结构。
资金结算中心应明确《岗位责任制》,规定各岗位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划分相应的责任和权限。在建立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结算中心一般人员较少,往往一人多岗。根据《会计法》中关于职务分离的规定,在这些业务处理程序中授权和执行的职务要分离,记账与货币资金管理和实物资产的职务要分离,执行和复核的职务要分离。
2 授权批准。
授权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对办理常规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作出的规定,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有关职责自行办理;特别授权是指受权处理非常规业务,比如重大筹资行为、投资决策等。资金结算中心应在《业务流程》中明确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责任和权限,以及每笔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3 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及时、完整、准确、合法。资金结算中心应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对发生的业务应对所有凭证进行连续编号,通过复式记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账户中进行登记,以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重复,揭示某些弊端问题。
4 资产保护。
资产保护控制包括接近控制和盘点控制,应在《资产管理制度》中予以明确。资金结算中心的资产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等,变现能力较强。必须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才能够接触资产。同时,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
5 员工素质。
结算中心通过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环节要对员工素质进行控制。结算中心应建立岗前培训、在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再教育制度,加大业绩考核力度,对不胜任者坚决更换。
6 预算控制。
资金结算中心应加强对各个项目、各项业务的预算控制,经过批准的预算必须严格履行。预算的执行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责、权、利。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
7 投资控制。
资金结算中心应建立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事先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原则。合适的规模是指结算中心有能力承担在此规模内进行投资可能导致的损失,这个规模限额应当由学校主管领导和财务处事先做出决议。新开辟的投资渠道应经校级主管领导批准,对于重大的投资项目,结算中心应向主管领导和财务处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立项、决策、实施、管理、核算等环节的控制,防范投资风险。同时,结算中心要加强对结算、筹资活动的控制,合理确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降低筹资成本,规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二)加强内部稽核控制
内部稽核可以理解为对内部控制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高校资金结算中心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这是保证内部稽核公正、公平的前提和关键。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是保证资金安全,还可以通过建立审计风险评估和跟踪系统发现潜在风险,给相关部门提供风险预警。
审计风险评估和跟踪系统根据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业务类型设计风险指标体系,通过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对结算中心的各种风险进行初始评分和调整评分,内部审计部门定期根据风险评分情况,出具《风险评估和跟踪报告》。通过这份报告可以反映出结算中心风险较高的业务领域或人员,及时掌握那些审计整改情况不佳的业务或人员,从而有效地指导结算中心工作。报告要同时提交给学校相关的管理层,使他们掌握结算中心的总体风险情况,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六、结论
随着高校资金量的不断增加和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如何用好、管好手中数亿元的资金,提高资金效益。以缓解高校办学、经营的压力。这是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成立资金结算中心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尝试。然而,仅仅成立一个结算机构并不能完全实现这一目的,提高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水平才是关键。目前,资金结算中心普遍只是一个现金管理和结算部门,难于实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资金结算中心的经济效益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高效益必然存在着高风险,而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资金结算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是提高其资金运作和风险控制能力,这需要高校在管理体制、人才引进上下更多的功夫,这样才有可能保障资金结算中心取得更好的效益,全面实现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的目标。
[关键词]结算中。心;内部控制;高校财务
近年来,由于我国扩招政策的实行,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而且随着校办产业、科技服务收入的增长和后勤社会化管理,学校二级单位也积存了相当大的资金。如何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自1988年4月重庆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校内银行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建立起自己的资金结算中心,并于2001年8月在长沙中南大学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资金结算中心管理与发展研究会”,标志着高校资金结算中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20年的摸索与发展,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目前普遍的运作模式怎样?存在怎样的风险?有没有实现当初设立的目标々这些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资金结算中心成立的耳的
成立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动因主要有两点:
(一)资金结算功能
校内各单位间资金的往来不必通过银行,可直接在资金结算中心开立账户互相转账,方便了校内各单位间的资金往来与结算。
(二)投资收益功能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扩建,高校的财务费用显著增加,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更好地利用闲散沉淀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提高资金效益。
然而,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也有人认为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功能逐渐萎缩,资金效益不明显,财务风险增大。甚至认为高校资金结算中心应该撤销。笔者认为,评价高校资金结算中心运作状况的主要依据是其经济效益和相应的风险控制能力。
二、资金结算中心的主要职能
从目前我国高校资金结算中心运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结算中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能:
(一)现金出纳
结算中心按照国家和高校对现金管理的各项规定,负责校内开户单位的现金收、付和转账等各项业务。全校现金统一管理、统一与银行等校外金融机构结算,专业化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现金管理过程中的疏忽、错误甚至犯罪,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
(二)资金结算
结算中心为开户单位办理经济往来过程中的收、支、转等各项结算业务,校内结算可以采用校内转账支票进行。这一职能加强了对校内外资金流动的监管。起到了资金流动防火墙的作用,同时也方便了校内单位间的资金划转。
(三)投资收益
结算中心负责全校资金的筹集、投放、占用和回笼,了解校内各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可以充分利用各开户单位资金结算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获取投资收益。例如,根据资金的到期时间设计不同期限的银行存款或国债,获取相应的利息收入;利用闲散沉淀资金发放校内短期贷款,并收取一定的资金占用费。这样,降低了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效益。
(四)管理职能
结算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学校提供存量和增量资金报表,使相关领导及时掌握资金的流动状况,对学校的经营管理及时进行调整。
三、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状况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大都隶属于校财务处,由于资金结算中心在资金运作上又具有相对的灵活性,通常对资金结算中心采用了“半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希望对其实现全成本核算,即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医疗养老保险全部由资金结算中心自理。然而,由于高校对资金安全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资金结算中心在资金运作、投资等方面有很多限制,资金收益率不高,目前高校资金结算中心普遍处于部分成本核算状态。
资金结算中心的经济效益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获取投资收益必然存在着相应的风险。为最大限度提高资金效益,结算中心必须广开财路,多方调研,精心选择投资方式,进行科学组合。既要强调资金的投资收益,更要确保资金的安全。通过笔者对相关高校的调研,目前较为普遍的资金运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商业银行存款
通过对开户单位资金流量的准确把握,资金结算中心作出长短期的资金使用计划,对部分结余资金设计不同期限的商业银行存款方式,到期收回本息。这是高校资金结算中心获取收益的最简单常用的方法,资金最安全,但收益率较低。这部分资金通常占资金结算中心运作资金的20%左右。
(二)投资校办产业
资金结算中心对本校校办产业的财务状况非常熟悉,可以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给予校办产业资金上的支持,并收取相当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的资金占用费。贷款给本校校办产业。风险可控,收益有保障,学校领导也易于批准。同时,贷款手续简便快捷,双方都乐于接受。这部分资金通常占资金结算中心运作资金的40%左右,是结算中心的主要获利手段。
(三)投资学校建设
近年来,高校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结算中心需要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同时也找到了一个风险小又合法的资金收益渠道。例如,结算中心参与学生公寓建设、参与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达到了投资风险小、收益高、便于控制的效果,既有利于学校建设,也有利于结算中心获取稳定的资金收益。
(四)投资国债
资金结算中心通过债券市场选择合适期限的国债品种进行国债交易,当市场情况好、国债价格上扬时,结算中心卖出国债获取差价;当市场情况不好、卖出价低于买入价时,结算中心可以保留国债,按国债的期限获取相应的年息。购买国债投资风险较小,变现能力强,有较好的收益。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收益情况属于敏感财务数据,公开数据不多。经过笔者的调研,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效果与结算中心的资金规模、管理模式、运作水平相关,不少高校的资金结算中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资金结算中心的风险
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高校资金结算中心面临着各种资金运作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类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系统性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稍有不慎,即可招致灭顶之灾。
为了规避系统性风险,资金结算中心必须深刻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环境,熟悉国家的相关金融政策和法律。对要进行的投融资项目首先要确定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在国家政策的许可范围内;其次要确定投融资业务的合同协议是否符合法律程序,各项条例是否合规合法。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在商业银行存款通常占到其运作资金的20%左右。而近两年商业银行存款的利率为负利率,近期又进入了减息周期,这给资金结算中心带来了较大的利率风险。
(二)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对结算中心某项业务产生影响的风险,它 通常由某一特殊的因素引起,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在资金运作上较为保守。项目选择常被领导的意愿左右,资金运作方式较为集中,特别是在支持校办产业上所占比例高达40%。通常,高校校办产业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稳健性,而且高科技型企业较多,行业较为集中,这种集中投资给资金结算中心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还将10%左右的资金进行国债交易,通过国债价格的变动获取收益。但是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大都是校内其他单位的剩余资金,并且还有部分是银行贷款,通过银行贷款进行国债回购是有风险的,因为当市场行情好、国债价格上扬时,国债回购收益率高于银行利率,结算中心可以盈利,但是如果市场行情不好、卖出价低于银行借款利率时,则存在着财务风险。
五、资金结算中心的内部控制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需要通过创造效益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然面临各种资金运作风险。从笔者对收集的多个成功案例的分析来看,高校资金结算中心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建立内控体系的原则
1 组织结构。
资金结算中心应明确《岗位责任制》,规定各岗位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划分相应的责任和权限。在建立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结算中心一般人员较少,往往一人多岗。根据《会计法》中关于职务分离的规定,在这些业务处理程序中授权和执行的职务要分离,记账与货币资金管理和实物资产的职务要分离,执行和复核的职务要分离。
2 授权批准。
授权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对办理常规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作出的规定,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有关职责自行办理;特别授权是指受权处理非常规业务,比如重大筹资行为、投资决策等。资金结算中心应在《业务流程》中明确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责任和权限,以及每笔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3 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及时、完整、准确、合法。资金结算中心应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对发生的业务应对所有凭证进行连续编号,通过复式记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账户中进行登记,以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重复,揭示某些弊端问题。
4 资产保护。
资产保护控制包括接近控制和盘点控制,应在《资产管理制度》中予以明确。资金结算中心的资产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等,变现能力较强。必须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才能够接触资产。同时,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
5 员工素质。
结算中心通过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环节要对员工素质进行控制。结算中心应建立岗前培训、在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再教育制度,加大业绩考核力度,对不胜任者坚决更换。
6 预算控制。
资金结算中心应加强对各个项目、各项业务的预算控制,经过批准的预算必须严格履行。预算的执行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责、权、利。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
7 投资控制。
资金结算中心应建立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事先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原则。合适的规模是指结算中心有能力承担在此规模内进行投资可能导致的损失,这个规模限额应当由学校主管领导和财务处事先做出决议。新开辟的投资渠道应经校级主管领导批准,对于重大的投资项目,结算中心应向主管领导和财务处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立项、决策、实施、管理、核算等环节的控制,防范投资风险。同时,结算中心要加强对结算、筹资活动的控制,合理确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降低筹资成本,规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二)加强内部稽核控制
内部稽核可以理解为对内部控制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高校资金结算中心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这是保证内部稽核公正、公平的前提和关键。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是保证资金安全,还可以通过建立审计风险评估和跟踪系统发现潜在风险,给相关部门提供风险预警。
审计风险评估和跟踪系统根据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业务类型设计风险指标体系,通过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对结算中心的各种风险进行初始评分和调整评分,内部审计部门定期根据风险评分情况,出具《风险评估和跟踪报告》。通过这份报告可以反映出结算中心风险较高的业务领域或人员,及时掌握那些审计整改情况不佳的业务或人员,从而有效地指导结算中心工作。报告要同时提交给学校相关的管理层,使他们掌握结算中心的总体风险情况,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六、结论
随着高校资金量的不断增加和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如何用好、管好手中数亿元的资金,提高资金效益。以缓解高校办学、经营的压力。这是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成立资金结算中心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尝试。然而,仅仅成立一个结算机构并不能完全实现这一目的,提高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水平才是关键。目前,资金结算中心普遍只是一个现金管理和结算部门,难于实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资金结算中心的经济效益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高效益必然存在着高风险,而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资金结算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是提高其资金运作和风险控制能力,这需要高校在管理体制、人才引进上下更多的功夫,这样才有可能保障资金结算中心取得更好的效益,全面实现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