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在教育较落后的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得到了语文教师的接受和认同,并且语文综合性学习也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了。但是,由于学校受经济薄弱、教学资源短缺等条件的限制,以及农村学生相对城镇学生知识面窄一些,生活阅历欠丰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较单一。因此出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存在着热热闹闹走过场的现象,不能达到或者说未必充分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甚至于某些主题无法开展。如果教师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地方教学资源,不仅是综合性学习过程不完整的表面问题,而是整个语文课程标准难以完满实现的头等大事。笔者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实践探索,现整理出来与同仁们商榷。
1 遵照课本主题,丰富主题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取材十分广泛,学习主题随处可觅。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仅是给教师和学生的提示,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主题,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了自我介绍,求职表演等外,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一是建立相册,让学生自己在每一位同学的页面下写上一段话,评出这位同学的特点,这一活动将学生的目光扩展到全体同学,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二是组织跨级对话,组织与八年级、九年级同学联谊会,促进了校内同学间的沟通;三是建立家庭和谐档案,要求学生每月为家庭成员提一项建议或解决一件家庭事务并记载下来。这样延伸,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大了活动空间,易于创造成果,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同样应遵行的课本主题还有七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七年级下册:《成长的烦恼》,八年级下册:《献给母亲的歌》等。
2 合并课本主题,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比较单一,有的两个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加上农村初中学生受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同时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大可能频繁地让学生离家(校)活动,因此,有必要将课本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并为一个主题开展,这样会省时、有效。如八年级下册有《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两次综合性学习,它们具有上述特征,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将全班同学按居住村寨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调查当地农作物种植种类,家畜家禽的饲养情况;另一组调查当地的矿藏分布和森林资源;第三组负责统计辖区内的河流及其受污染的程度。以上过程大致安排2—3周时间,然后各小组成员总结调查所得,再由组长执笔写出专题报告,最后举办一个《我爱家乡山和水》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同样可以的合并课本主题有《寻觅春天的足迹》与《古诗苑漫步》,《世界何时铸剑为梨》和《让世界充满爱》等。
3 改变课本主题,催生主题资源
由于农村条件如前文所述,因此,课本中提到的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开展,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七年级下册的《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八年级下册的《世界何时铸剑为梨》等,在无书、无网的农村初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由老师代替又不能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只有改变课本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如将《戏曲大舞台》改为《你歌没有我歌多》,让同学们到各村寨去收集山歌、民歌,并举行山歌、民歌演唱会,体会原汁原味的民众风采;将《探索月球的奥秘》改换成《山里的传说》,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神话故事、地名由来,品味出家乡的每一处地方都具有浓郁的神奇;将《追寻人类起源》改为《家族的变迁》,去追寻家族中的交叉历史,如异姓通婚史,异族通婚史,异族继承史(异族过继儿子继承财产)等,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血管里都流动着对方的血液,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再如,将《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改为《家乡人物史略》,给家乡历史上的名人立传,由于它们来自老百姓亲口述说,学生更能从中发现历史人物的闪光点,激发起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4 倾吐课本文化,实现语文大同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任何知识如果脱离倾吐的场所,它将会失去其生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为语文的实践、运用搭建了一个倾吐的平台。我们在完成课本主题任务的同时,将学生的语文课本演绎为百姓的生活所需的精神食粮,不仅积淀了语文素养,为大同语文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这里主要讲两条,一是送课本文化下乡,在每年的“六•一”“一二.九”,我校都要举办文艺表演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评书、故事,在舞台上演出,台下的老百姓入神地倾听,达到了情感的倾诉,理解的升华的效果,缩短了学生与农民的距离。其二是服务“三农”,除发动学生为农民办专栏宣传科学种田外,每逢春节,老师带领学生为农民写对联,画年画。老百姓平时家中的红白喜事,他们也到学校请师生写对子,这一方面发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资源,拓展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找到了语文知识倾吐的场所,转化了语文的书面素养,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品质。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困难是有的,但只要我们能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课程标准钩划的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
1 遵照课本主题,丰富主题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取材十分广泛,学习主题随处可觅。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仅是给教师和学生的提示,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主题,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了自我介绍,求职表演等外,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一是建立相册,让学生自己在每一位同学的页面下写上一段话,评出这位同学的特点,这一活动将学生的目光扩展到全体同学,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二是组织跨级对话,组织与八年级、九年级同学联谊会,促进了校内同学间的沟通;三是建立家庭和谐档案,要求学生每月为家庭成员提一项建议或解决一件家庭事务并记载下来。这样延伸,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大了活动空间,易于创造成果,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同样应遵行的课本主题还有七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七年级下册:《成长的烦恼》,八年级下册:《献给母亲的歌》等。
2 合并课本主题,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比较单一,有的两个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加上农村初中学生受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同时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大可能频繁地让学生离家(校)活动,因此,有必要将课本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并为一个主题开展,这样会省时、有效。如八年级下册有《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两次综合性学习,它们具有上述特征,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将全班同学按居住村寨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调查当地农作物种植种类,家畜家禽的饲养情况;另一组调查当地的矿藏分布和森林资源;第三组负责统计辖区内的河流及其受污染的程度。以上过程大致安排2—3周时间,然后各小组成员总结调查所得,再由组长执笔写出专题报告,最后举办一个《我爱家乡山和水》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同样可以的合并课本主题有《寻觅春天的足迹》与《古诗苑漫步》,《世界何时铸剑为梨》和《让世界充满爱》等。
3 改变课本主题,催生主题资源
由于农村条件如前文所述,因此,课本中提到的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开展,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七年级下册的《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八年级下册的《世界何时铸剑为梨》等,在无书、无网的农村初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由老师代替又不能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只有改变课本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如将《戏曲大舞台》改为《你歌没有我歌多》,让同学们到各村寨去收集山歌、民歌,并举行山歌、民歌演唱会,体会原汁原味的民众风采;将《探索月球的奥秘》改换成《山里的传说》,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神话故事、地名由来,品味出家乡的每一处地方都具有浓郁的神奇;将《追寻人类起源》改为《家族的变迁》,去追寻家族中的交叉历史,如异姓通婚史,异族通婚史,异族继承史(异族过继儿子继承财产)等,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血管里都流动着对方的血液,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再如,将《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改为《家乡人物史略》,给家乡历史上的名人立传,由于它们来自老百姓亲口述说,学生更能从中发现历史人物的闪光点,激发起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4 倾吐课本文化,实现语文大同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任何知识如果脱离倾吐的场所,它将会失去其生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为语文的实践、运用搭建了一个倾吐的平台。我们在完成课本主题任务的同时,将学生的语文课本演绎为百姓的生活所需的精神食粮,不仅积淀了语文素养,为大同语文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这里主要讲两条,一是送课本文化下乡,在每年的“六•一”“一二.九”,我校都要举办文艺表演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评书、故事,在舞台上演出,台下的老百姓入神地倾听,达到了情感的倾诉,理解的升华的效果,缩短了学生与农民的距离。其二是服务“三农”,除发动学生为农民办专栏宣传科学种田外,每逢春节,老师带领学生为农民写对联,画年画。老百姓平时家中的红白喜事,他们也到学校请师生写对子,这一方面发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资源,拓展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找到了语文知识倾吐的场所,转化了语文的书面素养,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品质。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困难是有的,但只要我们能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课程标准钩划的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