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听课的专心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注意听讲时,心里活动就指向、集中于老师的讲述,对所学知识理解起来就容易,记忆起来就牢固,学习效果就好,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分散注意力的因素,组织好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完成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富有爱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主要是靠老师去吸引和挖掘,教师要用自己人格魅力和发自内心的“爱”,去感染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要充满信任和希望,要多用耐心、真心、爱心、细心和原谅、宽容、鼓励和肯定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边教文化知识,一边要关注学生神情变化,及时给予调整。通过开展各种课堂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困难;在他们思想上有困惑、痛楚时,给予同情、理解与支持,激励他们前进,增进师生情感,缓解学生思维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时时刻刻爱护他、关心他,他人格受到了尊敬,就会逐步培养起学习的自信心。
二、树立良好形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形象、教师的情绪、教师讲的课,都影响着每个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效果。讲得生动、赋予趣味性、吸引学生、寓教于乐的课,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增强。反之,语言乏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学生更感到疲劳,出现打呵欠、睡觉、找人说话、看其它书籍……甚至要求换老师。学生需要的是和蔼可亲、热情友善、博学多才的教师;轻松和谐、平等互动、乐在其中的课堂。良好的教态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分散注意为集中注意、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三、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例如初一《历史》课,可以从《历史》这个书名入手。上课一开始,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课本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有哪些?自己了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自己了解历史人物、事件的途径是什么?历史上有哪些重大发明?这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第一节课,我发现同学们讲得最多的是中外历史上杰出的一些人物,讲得最多的事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同学还讲出了神六发射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相当活跃。
四、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一是情境导入法。这种方法可以唤醒学生情绪的投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例如音乐式导入语,一首历史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歌曲可以快速地让人进入到一种历史氛围之中,讲《难忘九·一八》时可先放那首苍凉的《松花江上》,学生立刻可以感受到东三省的同胞因为家园被占而背井离乡的凄凉……此外,也可以使用文本式导入语,比如讲到《郑成功收复台湾》,笔者用了一则新闻:“中国台湾网2004年11月23日消息:陈水扁11月20日赴澎湖,主持纪念‘澎荷初会四百年系列活动’。令人诧异的是,陈水扁竟赞颂荷兰人对台湾作出贡献,称这是台湾与世界接轨的开始,‘令台湾历史写下崭新一页’”。然后,教师问学生对此有什么感想,唤起学生的愤慨之情,“那么历史的真相如何?”这个问题的抛出会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学习欲望。
二是猜猜游戏法。这是笔者讲到《中华文化的勃兴——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时组织的活动。面对众多学派,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他们的思想主张呢?笔者安排学生看书自学填完“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表”,在自学之前,笔者告诉学生“填完表我们要做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为了更好地参与游戏,大家一定要又快又准地了解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因为有游戏的促动,学生不再拖拖拉拉,而是很快地填完了表格。有了效率,有没有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呢?笔者拿出纸盒,随即抽出写有各种观点的纸条,让学生回答分别是谁的主张。比如“对罪犯讲仁爱是浪费时间,只要犯法就该用严厉的刑罚,看别人还敢再犯法!”“走水路就要坐船,走旱路要坐车。治理国家也应该顺其自然,只要顺其自然,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治理好国家!”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回答问题准确,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全面兼顾。
三是头脑风暴法。此法多用于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用以教师在课堂上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就其“不知道的部分”展开教学。如《中华文化的勃兴——百家争鸣》一课,讲到孔子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对孔子有哪些了解,每人说一条,不许重复。初一学生语文课刚学过《论语》,于是如数家珍,十分准确和迅速地把孔子的生活年代、教育成就、思想等情况说了一遍。采用头脑风暴法时,笔者发现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学生一边注意倾听前面的同学说了哪些内容,一边在头脑中搜索自己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事情。
四是历史情境模拟法。通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来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解决了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如《郑成功收复台湾》,笔者扮演康熙皇帝,学生扮演康熙的大臣,君臣共议是否出兵收复台湾;《百家争鸣》中,学生扮演信仰儒家、道家或者法家的县令,看看如何处理一个偷了邻居钱财的窃贼;《经济大危机》中,学生扮演罗斯福总统如何解决经济大危机。这些都是利用历史情境的角色、切合初中生的兴趣特点设计的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总之,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在平时上课中多重视,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感到困惑。要多给予关注、引导、鼓励和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一、富有爱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主要是靠老师去吸引和挖掘,教师要用自己人格魅力和发自内心的“爱”,去感染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要充满信任和希望,要多用耐心、真心、爱心、细心和原谅、宽容、鼓励和肯定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边教文化知识,一边要关注学生神情变化,及时给予调整。通过开展各种课堂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困难;在他们思想上有困惑、痛楚时,给予同情、理解与支持,激励他们前进,增进师生情感,缓解学生思维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时时刻刻爱护他、关心他,他人格受到了尊敬,就会逐步培养起学习的自信心。
二、树立良好形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形象、教师的情绪、教师讲的课,都影响着每个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效果。讲得生动、赋予趣味性、吸引学生、寓教于乐的课,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增强。反之,语言乏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学生更感到疲劳,出现打呵欠、睡觉、找人说话、看其它书籍……甚至要求换老师。学生需要的是和蔼可亲、热情友善、博学多才的教师;轻松和谐、平等互动、乐在其中的课堂。良好的教态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分散注意为集中注意、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三、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例如初一《历史》课,可以从《历史》这个书名入手。上课一开始,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课本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有哪些?自己了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自己了解历史人物、事件的途径是什么?历史上有哪些重大发明?这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第一节课,我发现同学们讲得最多的是中外历史上杰出的一些人物,讲得最多的事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同学还讲出了神六发射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相当活跃。
四、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一是情境导入法。这种方法可以唤醒学生情绪的投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例如音乐式导入语,一首历史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歌曲可以快速地让人进入到一种历史氛围之中,讲《难忘九·一八》时可先放那首苍凉的《松花江上》,学生立刻可以感受到东三省的同胞因为家园被占而背井离乡的凄凉……此外,也可以使用文本式导入语,比如讲到《郑成功收复台湾》,笔者用了一则新闻:“中国台湾网2004年11月23日消息:陈水扁11月20日赴澎湖,主持纪念‘澎荷初会四百年系列活动’。令人诧异的是,陈水扁竟赞颂荷兰人对台湾作出贡献,称这是台湾与世界接轨的开始,‘令台湾历史写下崭新一页’”。然后,教师问学生对此有什么感想,唤起学生的愤慨之情,“那么历史的真相如何?”这个问题的抛出会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学习欲望。
二是猜猜游戏法。这是笔者讲到《中华文化的勃兴——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时组织的活动。面对众多学派,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他们的思想主张呢?笔者安排学生看书自学填完“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表”,在自学之前,笔者告诉学生“填完表我们要做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为了更好地参与游戏,大家一定要又快又准地了解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因为有游戏的促动,学生不再拖拖拉拉,而是很快地填完了表格。有了效率,有没有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呢?笔者拿出纸盒,随即抽出写有各种观点的纸条,让学生回答分别是谁的主张。比如“对罪犯讲仁爱是浪费时间,只要犯法就该用严厉的刑罚,看别人还敢再犯法!”“走水路就要坐船,走旱路要坐车。治理国家也应该顺其自然,只要顺其自然,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治理好国家!”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回答问题准确,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全面兼顾。
三是头脑风暴法。此法多用于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用以教师在课堂上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就其“不知道的部分”展开教学。如《中华文化的勃兴——百家争鸣》一课,讲到孔子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对孔子有哪些了解,每人说一条,不许重复。初一学生语文课刚学过《论语》,于是如数家珍,十分准确和迅速地把孔子的生活年代、教育成就、思想等情况说了一遍。采用头脑风暴法时,笔者发现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学生一边注意倾听前面的同学说了哪些内容,一边在头脑中搜索自己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事情。
四是历史情境模拟法。通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来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解决了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如《郑成功收复台湾》,笔者扮演康熙皇帝,学生扮演康熙的大臣,君臣共议是否出兵收复台湾;《百家争鸣》中,学生扮演信仰儒家、道家或者法家的县令,看看如何处理一个偷了邻居钱财的窃贼;《经济大危机》中,学生扮演罗斯福总统如何解决经济大危机。这些都是利用历史情境的角色、切合初中生的兴趣特点设计的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总之,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在平时上课中多重视,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感到困惑。要多给予关注、引导、鼓励和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