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必由之路。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还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管理,重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增强同学们的创业热情,充实同学们的创业技能,推进自主创业,促进社会就业环境良性循环。
一、创业意识培养阶段
大学要成为培养创业者的摇篮,就必须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首先就是培养同学们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现代人”意识的核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而且增强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具體途径:组织创新活动,营造创新氛围,注重同学们创新精神的培养;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拓宽同学们的思维空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自我,明确自身发展方向。设立“创业创新之星”奖项,开展创业知识大讲堂。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
二、创业知识培养阶段
创业知识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视野之中,只要善于学习,总能找到施展才华的途径。善于学习和总结知识经验永远是赢家的座右铭。
具体途径:开展“KAB项目”培训,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企业家精神。通过课堂学习能拥有一门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受益无穷,大学图书馆通常能找到创业指导方面的报刊和图书,广泛阅读能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大学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开展创业知识竞赛,促进同学们对有关创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开展创业知识讲堂,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知识,为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 创业技能培养阶段
重视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关键是社会实践。学校应积极筑建实践活动平台,合理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
具体途径: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推出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强化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组织大学生加入到校办企业中去,建立孵化器,学用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亲身参加创业实践的各种机会,通过不断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最终实现真正的创新创业。
四、自我分析、创业定位阶段
大多数同学往往看不清自己的真面目,没有清醒的自我分析意识、创业定位意识,找不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因此需要同学们进行科学定位,更需要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加强规划引导。
具体途径:搞好自身分析、创业定位,敢于创新、实践;要善于学习、积累。同时,可以与课堂职业生涯设计课结合,开设这一课程,帮助大学生尽早确立自己的就业目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发现真知,有利于自身的创业定位。
五、创业前期准备阶段
大学生创业任重而道远,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成功的,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项目准备、创业团队准备、创业者心态准备、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准备等。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生的创业才能走的长远。
具体途径:寻找市场前景好的、有竞争力的项目,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准确的市场定位。除了好的项目以外,好的团队也是同等重要的,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组织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同时,大学生创业者还要学会辩证看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做到成功时不骄傲,失败时不气馁。静下心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历总结分析经验和教训,克服负面情绪,调整积极心态,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继续努力。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阶段,必须树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努力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把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大学生创业任重而道远,但是充满了责任和希望,相信大学生创业一定能够作为中国经济的引擎。
参考文献:
1]紫床春.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与任务[J].北京教育;高教,2007(6).
[2]陈永怀.大学生创业与高等学校创新教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6(S1).
[3]田红.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
[4]熊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管理,重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增强同学们的创业热情,充实同学们的创业技能,推进自主创业,促进社会就业环境良性循环。
一、创业意识培养阶段
大学要成为培养创业者的摇篮,就必须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首先就是培养同学们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现代人”意识的核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而且增强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具體途径:组织创新活动,营造创新氛围,注重同学们创新精神的培养;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拓宽同学们的思维空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自我,明确自身发展方向。设立“创业创新之星”奖项,开展创业知识大讲堂。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
二、创业知识培养阶段
创业知识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视野之中,只要善于学习,总能找到施展才华的途径。善于学习和总结知识经验永远是赢家的座右铭。
具体途径:开展“KAB项目”培训,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企业家精神。通过课堂学习能拥有一门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受益无穷,大学图书馆通常能找到创业指导方面的报刊和图书,广泛阅读能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大学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开展创业知识竞赛,促进同学们对有关创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开展创业知识讲堂,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知识,为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 创业技能培养阶段
重视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关键是社会实践。学校应积极筑建实践活动平台,合理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
具体途径: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推出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强化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组织大学生加入到校办企业中去,建立孵化器,学用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亲身参加创业实践的各种机会,通过不断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最终实现真正的创新创业。
四、自我分析、创业定位阶段
大多数同学往往看不清自己的真面目,没有清醒的自我分析意识、创业定位意识,找不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因此需要同学们进行科学定位,更需要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加强规划引导。
具体途径:搞好自身分析、创业定位,敢于创新、实践;要善于学习、积累。同时,可以与课堂职业生涯设计课结合,开设这一课程,帮助大学生尽早确立自己的就业目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发现真知,有利于自身的创业定位。
五、创业前期准备阶段
大学生创业任重而道远,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成功的,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项目准备、创业团队准备、创业者心态准备、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准备等。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生的创业才能走的长远。
具体途径:寻找市场前景好的、有竞争力的项目,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准确的市场定位。除了好的项目以外,好的团队也是同等重要的,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组织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同时,大学生创业者还要学会辩证看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做到成功时不骄傲,失败时不气馁。静下心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历总结分析经验和教训,克服负面情绪,调整积极心态,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继续努力。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阶段,必须树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努力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把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大学生创业任重而道远,但是充满了责任和希望,相信大学生创业一定能够作为中国经济的引擎。
参考文献:
1]紫床春.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与任务[J].北京教育;高教,2007(6).
[2]陈永怀.大学生创业与高等学校创新教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6(S1).
[3]田红.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
[4]熊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