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人集得一枚“本命元神”母钱(图1),拓片(图2)。径4.8厘米,穿0.9厘米,厚0.3厘米,重36.1克。此钱正面有九叠篆“本命元神”,背面有多种吉祥物,有青松、蝙蝠、祥云、龟鹤、星官组成如愿的吉语,即“松柏同春”、“龟鹤齐寿”、“福寿双全”等,它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及演绎空间。 翻阅余榴梁先生的《中国花钱》一书的图中,没有尺寸,笔者用卡尺测之,径为4.7厘米(图3)。径4.7厘米,定为上上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集得一枚“本命元神”母钱(图1),拓片(图2)。径4.8厘米,穿0.9厘米,厚0.3厘米,重36.1克。此钱正面有九叠篆“本命元神”,背面有多种吉祥物,有青松、蝙蝠、祥云、龟鹤、星官组成如愿的吉语,即“松柏同春”、“龟鹤齐寿”、“福寿双全”等,它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及演绎空间。
翻阅余榴梁先生的《中国花钱》一书的图中,没有尺寸,笔者用卡尺测之,径为4.7厘米(图3)。径4.7厘米,定为上上品,足见此钱之稀少和珍贵。
《陕西金融》1992年6期(总第183期),该钱径4.7厘米,穿1.1厘米,厚0.3厘米,重35克(图4)。
《收藏界》2006年2期,(总第50期)第90页,九叠篆“星官”钱赏析图复印件(图5)。该钱径50毫米,重42克。
由图3可看出《中国花钱》中“本命元神”应为初铸品。它和图4中的九叠篆为同一版式,图4为后铸或使用中磨损所致,拓片如图2和图5。磨损严重应为后铸,但是它的径5厘米,重42克,却远大于图2,又不是同一版式。对照图谱或拓片,本人集得者很明显应是母钱。从图3、图4可看出,图文线条清晰,钱径且大于图3、图4,重量也大于图4(图3无钱径及重量),与图5相比应为母钱为宜。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如今的瓷器只要沾上浅绛就身价倍增,所谓的官窑名家更是天价。前些时期到异地一古玩店,老板拿出一光绪后期釉彩花鸟壶,满口不离浅绛彩名家、御窑厂名家,索价也高,余无语。诚然,浅绛彩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文人的参与,现在很多人称浅绛是文人瓷,殊不知不是所有用浅绛彩在瓷上作画的都可称文人瓷。我想,真正优秀的浅绛作品应是体现中国文化韵味的作品。什么是中国文化的韵味,我想应该就是那笔不到之处。郎世宁的花鸟色彩绚烂,造
与浅绛瓷结缘,算来已有十来个年头了。从被老师带着去皖南徽州寻古玩,到自己背起行囊闯荡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再到守在电脑旁边寻觅世界各地的浅绛信息,我的生活完全被浅绛收藏所改变。而浅绛彩瓷这个十年前还少有人知的名词,到今天成为收藏界炙手可热的新宠,也是我们这些老藏友所始料不及的。说实话,我自己喜忧参半,一方面浅绛得到认同了,大家也都从浅绛彩热中得到了实惠,藏品升值了;但另一方面,浅绛彩热引来的大批实力藏
元代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奋起,农民起义运动风起云涌,形成许多地方割据政权,并铸造了各自的货币,其中有张士诚的“天佑通宝”,韩林儿的“龙凤通宝”,徐寿辉的“天启通宝”、“天定通宝”,陈友谅的“大义通宝”,朱元璋的“大中通宝”。这些钱币由于铸量不多,存世稀少,如今大多已成为珍稀品种。“德寿重宝”是陈友谅阵亡后,次子陈理继位,改元“德寿”时所铸的钱币,知者寥寥。 数年前,我在市场上首次瞥见此钱,一下就
兴起于十九世纪晚期、发掘于二十世纪晚期的浅绛彩瓷,在瓷器史上只存在了五十余年,在湮没一百余年之后,大放异彩。随着收藏队伍的扩大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市场价值稳步上升。继中国嘉德、中拍国际、北京长风等拍卖行2010年陆续推出浅绛彩瓷专题以后,2011年天津海天、英国宝龙也推出了自己的文人瓷画专题。2008年以前,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三大家的瓷板、琮瓶、成对帽筒等器型价位在10万至15万元之间,而今年已
民国味儿 周六看到一只民国的新粉彩杯子,很喜欢。问价的时候,老板很神秘地轻声摆手对我说:是假的。感谢老板诚信的同时,细细将杯子看了一遍,觉得这不但不假,而且是一眼大开门的东西。遂告诉老板说这是件好东西。老板仍坚执他的观点,还说古玩城的好几个人都说假。其中有一人,我一直以为他的眼力是极好的,但我还是相信自己的眼力,表示愿意购藏之。 老板于是答应东西已经属于我,但要等几天,再确认一下真伪,我答应了
多年藏研古钱,先后在数十吨清钱中,捡选出几枚宝浙局“同治通宝”钱,奇特的是面文四字,“同治”与“通宝”相逆。若按制钱规制“同治”二字在穿上下直读排列,“通宝”二字在穿右左横读排列。这种倒置使“通”在左,“宝”在右,有违常制;若将“通宝”二字放正,“同治”二字就被颠倒,“同”在穿下,“治”在穿上,呈头朝下,脚朝上倒悬状;背满文“宝浙”二字,对应面文“同治”正读时,则倒置反书,右左排列。若对应“通宝”
众所周知文人瓷画的发展,经过了浅绛彩瓷画—新彩瓷画—新粉彩瓷画三个阶段。晚清时期由文人士大夫和御窑厂画师以瓷代纸、以画入瓷创作清新淡雅的浅绛瓷画,经过由民国初期以陈松为代表的文人画师以洋彩颜料创作新彩瓷画过渡,进而自民国二三十年代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画大师绘制新粉彩瓷画,使文人瓷画这一艺术形式走向辉煌并影响至今。三个阶段无一不生动地体现着“中国画入中国瓷”的文人瓷画精髓。 随着人们对浅绛彩和新粉
此品“奇”,就奇在对钱文有三种读法,除上、下、右、左对读“赵宝重兴”外,还可以从左、上、右、下读“兴赵重宝”和上、左、右、下读“赵兴重宝”,它既不是行用钱币,又非厌胜钱,而且许多泉谱都失载,也未见到报道。 当我第一次在泉友家中看到时,以为是臆造品,但泉友是从走街串巷的小古董贩子手中收到的生坑品。经上手仔细观察,发现钱文挺拔,很有精神,确实非一般工匠能书,应出自名家之手。入骨的硬绿锈呈宝石光泽,这
中国是位于欧亚大陆的古老国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在其历史演变更替的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国的“年”文化就是其一。老百姓有个过年的传统,大年临近时,便纷纷出动家人前往画店或画摊儿上选购那些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年画,带回家来用这些喜庆吉祥的图画装点居室,美化生活(图1、图2)。年画曾像是贴在墙上的电视机,人们看着年画,欣赏着年画的美丽画面,讲述着年画里的情节和故事,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乐
笔者藏有一枚花钱(见图),正面楷书直读“至治无名”,背面无外廓,龙凤海涛纹饰呈典型的西南地区风格。折十钱型,青铜质地。此钱为近代出土,老坑色,表面有磨损痕迹。从其钱文、铜质及坑色来看,应为元代之物。 面文“至治无名”,其锋直指元朝至治年间英宗皇帝硕德八刺。“无名”意为平庸无名之辈,寓其无德无道,枉为一国之君。铸币者对至治帝的怨恨仇视之情借此币宣泄无疑。在彰显吉祥娱戏、驱邪厌胜的花钱丛中,此钱单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