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对于提高我国院校管理效率,实现院校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探讨我国院校目标管理应用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院校目标管理有效运行的四个必备条件。
关键词: 目标管理 教育管理 运行条件
一、我国院校目标管理的应用限制
目标管理是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院校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并起到了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标管理在我国院校的应用存在着诸多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多元目标的冲突及中心目标的模糊
院校目标的界定并非是一个完全理性的选择过程,而是一个相互妥协的政治过程,往往存在多目标之间的冲突。由此造成院校中心目标的模糊必然导致院校在优先发展战略方面较难形成统一的意见,进而不利于确定院校目标管理的研究范围和绩效评估项目等。
2.目标的短期化
几乎在所有实行目标管理的组织中,确定的目标一般都是短期的,很少有超过一年的。短期目标会导致短期行为,以损害长期利益为代价,换取短期目标的实现。
3.目标修正不灵活
由于目标是经过多方磋商确定的,要改变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院校常常在修订一个目标体系与制定一个目标体系上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差不多的,结果很可能不得不中途停止目标管理的进程。
4.院校管理绩效难以测定
院校所提供的教育产品和服务无法用货币来表示,实质上,大多数教育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管理绩效难以用客观具体的数据精确地予以表示。自然,这就为院校管理绩效的测定带来很多困难。
5.院校的组织文化问题
院校文化组织具有不同于私营部门的政治属性和官僚主义色彩。在许多情况下,教育管理者基于政治的考量及多方利益的权衡,往往会把精力放在提高政治技巧而非管理方式上,因而,诸多试图提高管理绩效的方案,包括目标管理的采用常常是尚未形成,便已“胎死腹中”。
二、我国院校目标管理的推行条件
尽管目标管理在院校的实施中确有很多困难,但只要注意教育部门的特质,在实施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及时调适,并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就可以使目标管理成为提高教育管理绩效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1.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与参与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全员参与的、涉及各级主管人员的管理思想和行为的管理制度,能否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是其成败的关键所在。究其原因,第一,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是由高层管理者的总目标为起始点,由上而下推动的,这不但要求教育部门高层管理者充分理解目标管理的真正内涵,更要有引进和推行的决心与支持的热情;第二,可由教育部门职位高、极富影响力的人负责目标管理,帮助整个方案的推行;第三,高层管理者就目标管理与绩效的提高,做出承诺,在无形中提高整个教育组织的士气,鼓励所有成员为目标管理的实施付诸努力;第四,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其工作意识的创新必须由最高管理层做起。换言之,院校的最高管理层要推行目标管理,就要对整个院校深入观察,了解本组织的方针与宗旨、人力资源情况、优势与劣势,以及本组织可用资源的状况等,全面衡量组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而决定从何处着手,应该如何着手,方能获得推行目标管理的最佳效果;第五,教育管理者不应将目标管理视为一种额外的工作负担,随着教育部门对目标管理技术驾轻就熟,完全可以将目标管理纳入整个教育管理系统。
2.结合其他管理工具
实质上,目标管理在院校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中心目标模糊、管理绩效难以测定等困难均涉及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等管理工具的运用。在确立较为科学的目标体系,增强目标的明确性的同时,要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尤其是完善绩效评估,发挥其对目标管理的促进作用。而且,推行教育部门战略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标变化的弹性设置及中心目标模糊等问题。因此,目标管理技术要想在教育部门的管理实践中大放异彩,有必要结合其他管理工具,发挥整合效应。
3.建立较大范围的目标管理协会或机构
院校缺乏具有目标管理技术的人才,为推行目标管理技术,亟待构建各种提供此类咨询和培训服务的专门机构,由它们将目标管理技术运用的范围、程序及成功的典型案例公开和传播,并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以便为院校实施目标管理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
4.重塑组织文化。
目标管理的成功有赖于良好的组织文化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在院校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特定的学校文化可以为院校持续实施目标管理,进而提高教育管理绩效,创造一个有利的组织氛围和组织环境。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提倡构建学习型组织,将目标管理纳入不断学习的过程,消除怕改变、避风险的不良习气,树立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管理理念。同时,培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十分重要。院校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脱颖而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育教职工崇高的价值观念、强烈的使命感和富于开拓的精神气质,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此,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深化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这种文化环境对教职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影响。另外,实施之前,要利用各种途径,宣传目标管理技术,消除人们的各种心理障碍,协助目标管理的成功实施。
总之,要使目标管理技术在我国院校有效运作,就必须创造有利条件,克服运行障碍,才能保证其运行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收到预期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志轩.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8.
[2]别荣海.高校目标管理的路径与方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美]詹姆斯·威尔逊.官僚制国家的兴起.转引自[美]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2009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现代管理技术在教育管理中应用研究”(项目编号:092400420040)。
关键词: 目标管理 教育管理 运行条件
一、我国院校目标管理的应用限制
目标管理是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院校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并起到了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标管理在我国院校的应用存在着诸多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多元目标的冲突及中心目标的模糊
院校目标的界定并非是一个完全理性的选择过程,而是一个相互妥协的政治过程,往往存在多目标之间的冲突。由此造成院校中心目标的模糊必然导致院校在优先发展战略方面较难形成统一的意见,进而不利于确定院校目标管理的研究范围和绩效评估项目等。
2.目标的短期化
几乎在所有实行目标管理的组织中,确定的目标一般都是短期的,很少有超过一年的。短期目标会导致短期行为,以损害长期利益为代价,换取短期目标的实现。
3.目标修正不灵活
由于目标是经过多方磋商确定的,要改变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院校常常在修订一个目标体系与制定一个目标体系上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差不多的,结果很可能不得不中途停止目标管理的进程。
4.院校管理绩效难以测定
院校所提供的教育产品和服务无法用货币来表示,实质上,大多数教育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管理绩效难以用客观具体的数据精确地予以表示。自然,这就为院校管理绩效的测定带来很多困难。
5.院校的组织文化问题
院校文化组织具有不同于私营部门的政治属性和官僚主义色彩。在许多情况下,教育管理者基于政治的考量及多方利益的权衡,往往会把精力放在提高政治技巧而非管理方式上,因而,诸多试图提高管理绩效的方案,包括目标管理的采用常常是尚未形成,便已“胎死腹中”。
二、我国院校目标管理的推行条件
尽管目标管理在院校的实施中确有很多困难,但只要注意教育部门的特质,在实施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及时调适,并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就可以使目标管理成为提高教育管理绩效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1.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与参与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全员参与的、涉及各级主管人员的管理思想和行为的管理制度,能否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是其成败的关键所在。究其原因,第一,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是由高层管理者的总目标为起始点,由上而下推动的,这不但要求教育部门高层管理者充分理解目标管理的真正内涵,更要有引进和推行的决心与支持的热情;第二,可由教育部门职位高、极富影响力的人负责目标管理,帮助整个方案的推行;第三,高层管理者就目标管理与绩效的提高,做出承诺,在无形中提高整个教育组织的士气,鼓励所有成员为目标管理的实施付诸努力;第四,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其工作意识的创新必须由最高管理层做起。换言之,院校的最高管理层要推行目标管理,就要对整个院校深入观察,了解本组织的方针与宗旨、人力资源情况、优势与劣势,以及本组织可用资源的状况等,全面衡量组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而决定从何处着手,应该如何着手,方能获得推行目标管理的最佳效果;第五,教育管理者不应将目标管理视为一种额外的工作负担,随着教育部门对目标管理技术驾轻就熟,完全可以将目标管理纳入整个教育管理系统。
2.结合其他管理工具
实质上,目标管理在院校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中心目标模糊、管理绩效难以测定等困难均涉及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等管理工具的运用。在确立较为科学的目标体系,增强目标的明确性的同时,要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尤其是完善绩效评估,发挥其对目标管理的促进作用。而且,推行教育部门战略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标变化的弹性设置及中心目标模糊等问题。因此,目标管理技术要想在教育部门的管理实践中大放异彩,有必要结合其他管理工具,发挥整合效应。
3.建立较大范围的目标管理协会或机构
院校缺乏具有目标管理技术的人才,为推行目标管理技术,亟待构建各种提供此类咨询和培训服务的专门机构,由它们将目标管理技术运用的范围、程序及成功的典型案例公开和传播,并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以便为院校实施目标管理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
4.重塑组织文化。
目标管理的成功有赖于良好的组织文化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在院校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特定的学校文化可以为院校持续实施目标管理,进而提高教育管理绩效,创造一个有利的组织氛围和组织环境。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提倡构建学习型组织,将目标管理纳入不断学习的过程,消除怕改变、避风险的不良习气,树立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管理理念。同时,培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十分重要。院校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脱颖而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育教职工崇高的价值观念、强烈的使命感和富于开拓的精神气质,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此,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深化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这种文化环境对教职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影响。另外,实施之前,要利用各种途径,宣传目标管理技术,消除人们的各种心理障碍,协助目标管理的成功实施。
总之,要使目标管理技术在我国院校有效运作,就必须创造有利条件,克服运行障碍,才能保证其运行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收到预期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志轩.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8.
[2]别荣海.高校目标管理的路径与方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美]詹姆斯·威尔逊.官僚制国家的兴起.转引自[美]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2009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现代管理技术在教育管理中应用研究”(项目编号:09240042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