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继被誉为“第四媒體”的互联网给传统媒介带来强烈冲击之后,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短信又开始抢滩媒体市场,与前者不同的是,手机短信走的是一条与传统媒介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其与广播的积极联姻就是很好的范例。但是,对于广播而言,短信拉动了广播的经济创收,拓宽了广播节目的参与面,相对保障了参与的安全性,可谓充分利用广播的有声传播和文字可保留性的优势。它为某些不良电信运营商打开了盈利的窗口,让广播节目的信誉度受到了冲击。
关键词: 第五媒体 广播 短信 经济创收 合理嫁接
短信被誉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源于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意外失事事件。当时,几大门户网站的短信新闻便抢在了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在内的所有传统媒体的前面向公众通报了这一爆炸性新闻。[1]从此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手机短信正扮演着媒体的角色,肩负着有别于其他媒体的更快捷更广泛的传播使命。
对于广播这个以声音作为传播介质的媒体来说,声音的转瞬即逝和难以保存是广播的一大劣势。当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参与到节目的播出环节时,无疑掀起了广播节目的又一次改革浪潮。本文从广播与短信结合的实践分析短信之于广播的利弊。
一、广播与短信联姻的坦途
(一)极大地拉近了听众与广播之间的距离。
在热线电话和短信没有诞生之前,广播听众想要和广播媒体互动最常见的方式便是通过书信。这种“有声节目”背后的“无声交流”让广播在保有神秘感的同时也多了一份距离感,且由于信件的寄送方式,其交流时效性滞后;热线电话的出现让广播与听众的交流不再是“书信传情”,“有声交流”介入“有声节目”让广播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更紧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交流,但这种直接“把关人”只有主持人和导播的参与方式其播出安全存在隐患。短信的出现可谓是极好地解决了书信和热线两种交流方式所存在的弊端。首先,它的交流可谓是以点对面,即以一档广播参与节目为“点”,以所有正在收听节目的拥有手机的听众为广大的“面”,短信的参与方式不再苛刻地限定听众参与的时间和参与容量,即便是节目尚未开始或是节目结束之后,听众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听众的参与欲和话语权。对于广播媒体而言,短信的参与方式更提高了播出的安全性,因为在短信的参与方式中听众的语言都是通过主持人转述的形式出现的,主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播出短信内容,并进行有效的串联和精简,比书信交流更加生动及时,较热线更加安全。手机短信就像一个空中聊天室,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一些不便于在节目中交流但能拉近受众和广播之间距离的话语,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恰如其分地传达。
(二)创新和改变着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1.短信成为节目互动因素。这是短信最早期和最普遍介入广播的形式之一,首先由广播电台建立手机短信平台,与移动增值服务商合作开通短信通道,一般一个广播频率拥有一个固定的短信号码。主持人在节目中公布短信号码,听众就可以根据节目内容实时参与到节目中。这一时期,广播的短信参与常见于点歌、竞猜、竞答、投票等综艺节目中,回答相关的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湖南金鹰之声电台的《吃香喝辣》就是一档通过短信和热线推荐当地美食的节目,听众可以随时通过短信平台及时向其他听众和主持人寻访美食好去处,也可以通过短信推荐自己中意的菜馆。在以主持人为轴线的交流中,听众不仅获取了实用的信息,通过主持人妙趣横生的串联更是多了一份用餐的好心情。
2.以手机短信为依托开办广播节目。这是广播与手机短信结合最直接的一种方式,短信不再作为广播节目的一个参与元素,而是整个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点金指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在北京文艺台等频率播出的《短信江湖》节目是这一节目的早期形式,节目从开始到结束,参赛选手、主持人及游戏内容都围绕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知识问答展开,听众只能通过手机短信发送问题的答案。
3.短信定制参与。听众通过定制短信获取广播电台提供的资讯和享受特别的服务。现在全国浙江、湖北、珠江、天津等地的很多家电台都设立了短信俱乐部,听众只要注册为会员,每月缴纳5到10元不等短信服务费,就可以享受诸如及时新闻、娱乐资讯、明星面对面等服务。
(三)为广播带来不可小觑的经济创收。
广播短信和广播短信节目正在成为各大广播媒体积极增加经济创收的又一条途径,在一些广播短信嫁接较密集和优质的电台,广播短信正在成为广告创收的主力军。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一档体育彩票类节目《体彩英雄会》为例,该节目中邀请了几位颇有见地的民间彩票爱好者,让他们在节目中推荐当天的彩票号码,并且开通短信平台与彩民互动,对民间彩票专家的荐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是节目参与者以合买的形式,共同约定购买同一注彩票号码,共同分享彩票的投注喜乐。笔者以2008年3月为例统计了该节目的短信参与情况,这样一档25分钟的广播节目,节目最高参与量达到每天152条,最低参与量为每天10条,平均每天的参与短信数量在20条以上。以每条短信1元、一月30天计算,该节目每月产生的总经济创收最高是600元。对于一档制作难度处于中等,成本并不大的广播节目来说,这样的节目创收程度是传统的广播参与方式无法比拟和实现的。一些以短信参与为节目主体内容的点歌类、益智类节目其短信参与的密度将会更大,数量将会更多。
(四)为广播节目的点对点传播创造可能。
实践证明,信息的针对性越强,互动效果就越好。互动质量取决于针对性的信息和专业化信息的拓展方式。这一理念正好应验了频道时代媒体的特征。[2]短信的出现将为频道的专业化提供一个技术平台,在电台的短信平台上对于所有参与过节目的手机用户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参与的时间、参与的内容和发送方的手机号码。通过短信平台,电台主持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查询和翻阅以往所有的短信素材,通过搜索还可以获取指定日期和指定时段的短信息,并向其发送短信。这样,曾经参与过节目的听众和电台之间无疑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传播关系。在各大节日、遇到突发事件、电台方面有重大活动想要告知听众时,通过在短信平台上的点对点传播,其传播效果将更强,同时也促进了电台与听众在节目之外的沟通和交流。 二、广播与短信联姻的迷途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虽然以手机短信为代表之一的全新的电子媒介的发展为变革人类的传播活动、为改造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技术的可能,但在电台与手机短信的传播同样存在让人焦灼的潜在危机,应当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短信互动背负着经济创收的枷锁。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一些以短信创收为主业的节目。这类节目中听众参与不再是单纯的参与欲和表达欲,越来越高的短信参与奖金让人趋之若鹜,题目的设置更是毫无难度。长沙某电台就曾在其一档智力闯关类节目中以100元物资奖品让听众回答这样一道问题:“孔融当年让给弟弟的是什么水果?”并给出了三个选项:苹果、梨子、香蕉,这种小学一年级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不符合节目智力闯关的定位,回答题目变成了辅助条件,能够参与短信抽奖却变成了主要目的。听众发送一条这样的参与短信往往要支付比普通短信多十倍,甚至是更高的短信资费。有些短信平台甚至把主持人回复听众短信的资费嫁接在听众身上。
另外,一些电台还制订了许多奖惩措施,对主持人、网络维护管理人员及经营人员按手机短信息的数量给予奖励,而不够数量则要受罚。这无疑使不少主持人迫于压力在节目中反复强调让受众发送短信的消息,而失去了通过手机短信与受众进行沟通的真诚。
(二)短信参与过于泛滥。
某些媒体将短信互动当成了节目互动的“必备武器”,以致出现了广播节目“逢节目必短信互动”的局面。2004年央视4套《今日关注》栏目在关于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市人质危机的报道中,滚动播出有奖竞猜信息,猜测人质危机死亡人数:“俄罗斯人质危机目前共造成多少人死亡?选项:A.402人;B.338人;C.322人;D.302人。答题请直接发短信至:移动用户发答案至×××;聯通用户发答案至×××。”[3]此举引起了观众的极大愤慨,不少观众在网上留言指出“传媒应有道德底线,不应借人质事件发财”。此事更是引起了时任外交部、中宣部、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最终《今日关注》两名制片人被免职。这一事故的发生除了节目制作策划人员本身素质存在的缺失外,短信竞猜类节目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无疑是祸根之一。短信嫁接到新闻节目中应该是慎之又慎的,否则,成为立台之本的新闻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将受到挑战和冲击。
(三)节目的形式被短信所“同化”。
说到短信与广播的第一次联姻,天津滨海台在2002年9月开播的《听听便利店》可谓是一个典范,这是当时天津广播第一档实现短信即时互动的节目。然而,当一次创新被无数次地“克隆”之后,听众对这类节目的感受简直就是味同嚼蜡。[4]打开收音机,几乎每个频率都有一个甚至是多个这样的节目,节目以短信点歌为主要内容,然而在节目中我们听到纯粹歌曲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更多的时候是主持人百无聊赖地重复着短信平台的号码,一遍遍号召听众通过发送短信点歌。对于发送过来的短信几乎也是千篇一律毫无串联艺术的“转播”出去,节目的可听性和美感荡然无存。
(四)主持人变成节目的唯一“把关人”。
虽然与热线直接参与相比,短信参与节目的这种方式播出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程度,但提高并不意味着完全意义上的杜绝,其安全隐患仍然是存在的。传统的广播节目遵循的是严格的三审制,也就是说从节目的制作到播出,需要经过层层严密的把关,确保节目的导向正确和节目质量。[5]在短信参与的节目中,短信的内容,主持人是不可能每一条都经过上级领导的审批然后播出的,主持人成了节目的唯一把关人,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成事故。另外,节目的播出质量跟短信参与的内容有着一定的关系,主持人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陷入“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
三、对广播短信节目的建议
广播短信运行到今天已经走到了一个分水岭的关键时期,合理运用将为广播开创另一片前景无限美好的明天,反之,则会成为广播传播形象的毒瘤,危害甚远。短信带给广播的可谓是福祸皆有,如何规避短信之祸,在短信节目中把握好“度”,这是广播从业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降低互动资费,吸引更大的短信参与群。
降低互动资费,规范互动行为是广播短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在这一点上,北京交通台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北京交通台将频道内的各个节目按照不同内容进行不同价位的短信互动,并且将收费信息在节目和网上公布,让受众可选择、明明白白消费。例如,该台与主持人的时时互动信息费0.2元/条;咨询的法律问题可得到回复,信息费是每条1元。分享《欢乐正前方》节目精选内容的彩信包月是15元/月。其一般资费标准远远低于现在很多电台动辄三元每条的短信资费。但是短信资费降低了,并不意味短信收入的降低,相反,降低了门槛的短信参与,让更多的听众成了互动大家庭中的一员,带来的反而是更丰厚的利润回报。[6]
(二)让短信合理嫁接节目,遵循广播的媒介特性。
著名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的研究表明,传媒产品被选择的或然率是一个与传媒产品所提供的价值大小相关的结果,即当传媒产品提供的价值结构使得目标人群以最少的付出而获得更多的报偿的情况下,传媒产品的接受率才会提高。[7]也就是说,要让听众选择并接受“传媒产品”,前提是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更多的回报。广播节目在运用短信参与时一定要遵循“适可而止”的原则,短信参与的方式不是万能贴,切不可滥用资源,在适合和有必要与短信结合的节目的,适当开放短信。
(三)创新和拓宽短信互动形式。
1.技术创新是广播节目创新的基础。现在,能够发送图像和文字的彩信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在北京交通台等电台已经能够运用到广播节目参与,电台在依托这一技术的基础上可以拓展更多的节目样式。[8]利用图像传播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声音传播的不足。另外,短信平台的回复功能现在已经在各地电台的短信节目中运用得非常多,但大多数电台还是把它作为简单告知听众其发送过来的信息已经查收或播出的功能上。其实只要善加利用,将会是电台创新节目的又一个渠道。电台方面可以将每一次发短信来的听众信息进行整理,达到一定数量和门类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把电台得到的实时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听众手机上,当然前提是听众接收短信是免费的,并且在发送前征求听众的接受意愿。在达到一定信誉度和影响力之后可以尝试嫁接一些广告商。这无疑为电台增加了创收效益。 2.短信与其他互动方式相结合。广播短信互动固然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不是无懈可击的。可以利用其他互动形式与广播短信并行,弥补短信节目的不足。例如:短信互动与热线电话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听众参与面,对于那些不方便使用短信受众可以选择电话的参与方式。短信互动与网络论壇的结合可以扩充节目参与的内容容量,并且没有时间限制。在节目没有时间得以展开和继续的话题可以在网络论坛上继续进行。
3.在短信互动内容上提升。互动的前提是思想互动,有了思想互动,才有情感互动。让听众愿意为短信互动付费,并持续参与,节目的短信互动内容至关重要。湖南电台新闻频道有一档以“做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为节目主旨的访谈节目,每期节目都会邀请政府部门的直接负责人到直播间回答和解决群众的疑问和实际困难。听众只需要发送一个短信或者打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节目中,与政府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咨询。这样的互动含金量极高,摆脱了短信娱乐节目的“利欲熏心”,让服务和帮助成为主流。这样的互动是广播互动应该积极学习和开拓的一个互动层面。
(四)增强主持人的把关意识,提高短信参与节目质量。
主持人需强化对节目中短信的“把关”意识,多点理性思考,绝不能来“信”照播。直播节目都设有延时器,增强了热线电话的安全性。对于手机短信,主持人的大脑“过滤”就相当于“延时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延时器”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
严把导向关,遵守宣传纪律。作为党的喉舌,主持人说话时应该心中有数、立场明确,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运用到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9]
加强主持人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容。主持人既是专家又是杂家,在节目参与的把关方面同样需要主持人在看似平常的节目运作中让节目保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节目质量为本,以社会效益为重。对一些不健康的短信内容和交友要求,要予以拒播,也可适当提出批评。在短信节目中应该建立恶意电话和短信反馈机制,将听众举报的恶意骚扰电话号码列入“黑名单”,通过主持人把关,不再给这类人提供广播短信交流平台。
总而言之,在广播和短信的这一段“联姻”当中,关键是广播电台的管理者如何利用手机短信。如果短信的介入成为广播的枷锁,那么可以说短信本“无罪”,只会是使用它的广播媒体出现了问题。广播媒体应该理性地看待不良短信带来的短期收益,对短信节目加以监控和合理利用,并在认识到短信这个全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的同时,认识到它给广播媒体本身带来的危机并且多加防范,这些都应当是我们在今后具体的工作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ichael.C Keith.The Radio Station[M]. Focal Press,1997:35-36.
[2]陆锡初.节目主持的互动内容与互动形式[J].西部广电学刊,2004,(4):12.
[3][4][6]陈柏玲,李霜.广播与短信合作之利弊分析[J].新闻传播,2007,(8):11-20.
[5][7]施玲.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互动的关系透视[J].现代传播,2003,(1):15-16.
[8]陈小珊.同步广播之我见[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11):5.
[9]郝丽萍.浅谈广播语言的想象魅力[J].中国广播,2007,(5):13.
关键词: 第五媒体 广播 短信 经济创收 合理嫁接
短信被誉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源于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意外失事事件。当时,几大门户网站的短信新闻便抢在了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在内的所有传统媒体的前面向公众通报了这一爆炸性新闻。[1]从此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手机短信正扮演着媒体的角色,肩负着有别于其他媒体的更快捷更广泛的传播使命。
对于广播这个以声音作为传播介质的媒体来说,声音的转瞬即逝和难以保存是广播的一大劣势。当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参与到节目的播出环节时,无疑掀起了广播节目的又一次改革浪潮。本文从广播与短信结合的实践分析短信之于广播的利弊。
一、广播与短信联姻的坦途
(一)极大地拉近了听众与广播之间的距离。
在热线电话和短信没有诞生之前,广播听众想要和广播媒体互动最常见的方式便是通过书信。这种“有声节目”背后的“无声交流”让广播在保有神秘感的同时也多了一份距离感,且由于信件的寄送方式,其交流时效性滞后;热线电话的出现让广播与听众的交流不再是“书信传情”,“有声交流”介入“有声节目”让广播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更紧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交流,但这种直接“把关人”只有主持人和导播的参与方式其播出安全存在隐患。短信的出现可谓是极好地解决了书信和热线两种交流方式所存在的弊端。首先,它的交流可谓是以点对面,即以一档广播参与节目为“点”,以所有正在收听节目的拥有手机的听众为广大的“面”,短信的参与方式不再苛刻地限定听众参与的时间和参与容量,即便是节目尚未开始或是节目结束之后,听众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听众的参与欲和话语权。对于广播媒体而言,短信的参与方式更提高了播出的安全性,因为在短信的参与方式中听众的语言都是通过主持人转述的形式出现的,主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播出短信内容,并进行有效的串联和精简,比书信交流更加生动及时,较热线更加安全。手机短信就像一个空中聊天室,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一些不便于在节目中交流但能拉近受众和广播之间距离的话语,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恰如其分地传达。
(二)创新和改变着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1.短信成为节目互动因素。这是短信最早期和最普遍介入广播的形式之一,首先由广播电台建立手机短信平台,与移动增值服务商合作开通短信通道,一般一个广播频率拥有一个固定的短信号码。主持人在节目中公布短信号码,听众就可以根据节目内容实时参与到节目中。这一时期,广播的短信参与常见于点歌、竞猜、竞答、投票等综艺节目中,回答相关的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湖南金鹰之声电台的《吃香喝辣》就是一档通过短信和热线推荐当地美食的节目,听众可以随时通过短信平台及时向其他听众和主持人寻访美食好去处,也可以通过短信推荐自己中意的菜馆。在以主持人为轴线的交流中,听众不仅获取了实用的信息,通过主持人妙趣横生的串联更是多了一份用餐的好心情。
2.以手机短信为依托开办广播节目。这是广播与手机短信结合最直接的一种方式,短信不再作为广播节目的一个参与元素,而是整个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点金指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在北京文艺台等频率播出的《短信江湖》节目是这一节目的早期形式,节目从开始到结束,参赛选手、主持人及游戏内容都围绕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知识问答展开,听众只能通过手机短信发送问题的答案。
3.短信定制参与。听众通过定制短信获取广播电台提供的资讯和享受特别的服务。现在全国浙江、湖北、珠江、天津等地的很多家电台都设立了短信俱乐部,听众只要注册为会员,每月缴纳5到10元不等短信服务费,就可以享受诸如及时新闻、娱乐资讯、明星面对面等服务。
(三)为广播带来不可小觑的经济创收。
广播短信和广播短信节目正在成为各大广播媒体积极增加经济创收的又一条途径,在一些广播短信嫁接较密集和优质的电台,广播短信正在成为广告创收的主力军。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一档体育彩票类节目《体彩英雄会》为例,该节目中邀请了几位颇有见地的民间彩票爱好者,让他们在节目中推荐当天的彩票号码,并且开通短信平台与彩民互动,对民间彩票专家的荐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是节目参与者以合买的形式,共同约定购买同一注彩票号码,共同分享彩票的投注喜乐。笔者以2008年3月为例统计了该节目的短信参与情况,这样一档25分钟的广播节目,节目最高参与量达到每天152条,最低参与量为每天10条,平均每天的参与短信数量在20条以上。以每条短信1元、一月30天计算,该节目每月产生的总经济创收最高是600元。对于一档制作难度处于中等,成本并不大的广播节目来说,这样的节目创收程度是传统的广播参与方式无法比拟和实现的。一些以短信参与为节目主体内容的点歌类、益智类节目其短信参与的密度将会更大,数量将会更多。
(四)为广播节目的点对点传播创造可能。
实践证明,信息的针对性越强,互动效果就越好。互动质量取决于针对性的信息和专业化信息的拓展方式。这一理念正好应验了频道时代媒体的特征。[2]短信的出现将为频道的专业化提供一个技术平台,在电台的短信平台上对于所有参与过节目的手机用户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参与的时间、参与的内容和发送方的手机号码。通过短信平台,电台主持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查询和翻阅以往所有的短信素材,通过搜索还可以获取指定日期和指定时段的短信息,并向其发送短信。这样,曾经参与过节目的听众和电台之间无疑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传播关系。在各大节日、遇到突发事件、电台方面有重大活动想要告知听众时,通过在短信平台上的点对点传播,其传播效果将更强,同时也促进了电台与听众在节目之外的沟通和交流。 二、广播与短信联姻的迷途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虽然以手机短信为代表之一的全新的电子媒介的发展为变革人类的传播活动、为改造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技术的可能,但在电台与手机短信的传播同样存在让人焦灼的潜在危机,应当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短信互动背负着经济创收的枷锁。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一些以短信创收为主业的节目。这类节目中听众参与不再是单纯的参与欲和表达欲,越来越高的短信参与奖金让人趋之若鹜,题目的设置更是毫无难度。长沙某电台就曾在其一档智力闯关类节目中以100元物资奖品让听众回答这样一道问题:“孔融当年让给弟弟的是什么水果?”并给出了三个选项:苹果、梨子、香蕉,这种小学一年级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不符合节目智力闯关的定位,回答题目变成了辅助条件,能够参与短信抽奖却变成了主要目的。听众发送一条这样的参与短信往往要支付比普通短信多十倍,甚至是更高的短信资费。有些短信平台甚至把主持人回复听众短信的资费嫁接在听众身上。
另外,一些电台还制订了许多奖惩措施,对主持人、网络维护管理人员及经营人员按手机短信息的数量给予奖励,而不够数量则要受罚。这无疑使不少主持人迫于压力在节目中反复强调让受众发送短信的消息,而失去了通过手机短信与受众进行沟通的真诚。
(二)短信参与过于泛滥。
某些媒体将短信互动当成了节目互动的“必备武器”,以致出现了广播节目“逢节目必短信互动”的局面。2004年央视4套《今日关注》栏目在关于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市人质危机的报道中,滚动播出有奖竞猜信息,猜测人质危机死亡人数:“俄罗斯人质危机目前共造成多少人死亡?选项:A.402人;B.338人;C.322人;D.302人。答题请直接发短信至:移动用户发答案至×××;聯通用户发答案至×××。”[3]此举引起了观众的极大愤慨,不少观众在网上留言指出“传媒应有道德底线,不应借人质事件发财”。此事更是引起了时任外交部、中宣部、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最终《今日关注》两名制片人被免职。这一事故的发生除了节目制作策划人员本身素质存在的缺失外,短信竞猜类节目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无疑是祸根之一。短信嫁接到新闻节目中应该是慎之又慎的,否则,成为立台之本的新闻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将受到挑战和冲击。
(三)节目的形式被短信所“同化”。
说到短信与广播的第一次联姻,天津滨海台在2002年9月开播的《听听便利店》可谓是一个典范,这是当时天津广播第一档实现短信即时互动的节目。然而,当一次创新被无数次地“克隆”之后,听众对这类节目的感受简直就是味同嚼蜡。[4]打开收音机,几乎每个频率都有一个甚至是多个这样的节目,节目以短信点歌为主要内容,然而在节目中我们听到纯粹歌曲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更多的时候是主持人百无聊赖地重复着短信平台的号码,一遍遍号召听众通过发送短信点歌。对于发送过来的短信几乎也是千篇一律毫无串联艺术的“转播”出去,节目的可听性和美感荡然无存。
(四)主持人变成节目的唯一“把关人”。
虽然与热线直接参与相比,短信参与节目的这种方式播出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程度,但提高并不意味着完全意义上的杜绝,其安全隐患仍然是存在的。传统的广播节目遵循的是严格的三审制,也就是说从节目的制作到播出,需要经过层层严密的把关,确保节目的导向正确和节目质量。[5]在短信参与的节目中,短信的内容,主持人是不可能每一条都经过上级领导的审批然后播出的,主持人成了节目的唯一把关人,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成事故。另外,节目的播出质量跟短信参与的内容有着一定的关系,主持人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陷入“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
三、对广播短信节目的建议
广播短信运行到今天已经走到了一个分水岭的关键时期,合理运用将为广播开创另一片前景无限美好的明天,反之,则会成为广播传播形象的毒瘤,危害甚远。短信带给广播的可谓是福祸皆有,如何规避短信之祸,在短信节目中把握好“度”,这是广播从业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降低互动资费,吸引更大的短信参与群。
降低互动资费,规范互动行为是广播短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在这一点上,北京交通台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北京交通台将频道内的各个节目按照不同内容进行不同价位的短信互动,并且将收费信息在节目和网上公布,让受众可选择、明明白白消费。例如,该台与主持人的时时互动信息费0.2元/条;咨询的法律问题可得到回复,信息费是每条1元。分享《欢乐正前方》节目精选内容的彩信包月是15元/月。其一般资费标准远远低于现在很多电台动辄三元每条的短信资费。但是短信资费降低了,并不意味短信收入的降低,相反,降低了门槛的短信参与,让更多的听众成了互动大家庭中的一员,带来的反而是更丰厚的利润回报。[6]
(二)让短信合理嫁接节目,遵循广播的媒介特性。
著名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的研究表明,传媒产品被选择的或然率是一个与传媒产品所提供的价值大小相关的结果,即当传媒产品提供的价值结构使得目标人群以最少的付出而获得更多的报偿的情况下,传媒产品的接受率才会提高。[7]也就是说,要让听众选择并接受“传媒产品”,前提是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更多的回报。广播节目在运用短信参与时一定要遵循“适可而止”的原则,短信参与的方式不是万能贴,切不可滥用资源,在适合和有必要与短信结合的节目的,适当开放短信。
(三)创新和拓宽短信互动形式。
1.技术创新是广播节目创新的基础。现在,能够发送图像和文字的彩信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在北京交通台等电台已经能够运用到广播节目参与,电台在依托这一技术的基础上可以拓展更多的节目样式。[8]利用图像传播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声音传播的不足。另外,短信平台的回复功能现在已经在各地电台的短信节目中运用得非常多,但大多数电台还是把它作为简单告知听众其发送过来的信息已经查收或播出的功能上。其实只要善加利用,将会是电台创新节目的又一个渠道。电台方面可以将每一次发短信来的听众信息进行整理,达到一定数量和门类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把电台得到的实时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听众手机上,当然前提是听众接收短信是免费的,并且在发送前征求听众的接受意愿。在达到一定信誉度和影响力之后可以尝试嫁接一些广告商。这无疑为电台增加了创收效益。 2.短信与其他互动方式相结合。广播短信互动固然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不是无懈可击的。可以利用其他互动形式与广播短信并行,弥补短信节目的不足。例如:短信互动与热线电话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听众参与面,对于那些不方便使用短信受众可以选择电话的参与方式。短信互动与网络论壇的结合可以扩充节目参与的内容容量,并且没有时间限制。在节目没有时间得以展开和继续的话题可以在网络论坛上继续进行。
3.在短信互动内容上提升。互动的前提是思想互动,有了思想互动,才有情感互动。让听众愿意为短信互动付费,并持续参与,节目的短信互动内容至关重要。湖南电台新闻频道有一档以“做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为节目主旨的访谈节目,每期节目都会邀请政府部门的直接负责人到直播间回答和解决群众的疑问和实际困难。听众只需要发送一个短信或者打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节目中,与政府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咨询。这样的互动含金量极高,摆脱了短信娱乐节目的“利欲熏心”,让服务和帮助成为主流。这样的互动是广播互动应该积极学习和开拓的一个互动层面。
(四)增强主持人的把关意识,提高短信参与节目质量。
主持人需强化对节目中短信的“把关”意识,多点理性思考,绝不能来“信”照播。直播节目都设有延时器,增强了热线电话的安全性。对于手机短信,主持人的大脑“过滤”就相当于“延时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延时器”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
严把导向关,遵守宣传纪律。作为党的喉舌,主持人说话时应该心中有数、立场明确,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运用到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9]
加强主持人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容。主持人既是专家又是杂家,在节目参与的把关方面同样需要主持人在看似平常的节目运作中让节目保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节目质量为本,以社会效益为重。对一些不健康的短信内容和交友要求,要予以拒播,也可适当提出批评。在短信节目中应该建立恶意电话和短信反馈机制,将听众举报的恶意骚扰电话号码列入“黑名单”,通过主持人把关,不再给这类人提供广播短信交流平台。
总而言之,在广播和短信的这一段“联姻”当中,关键是广播电台的管理者如何利用手机短信。如果短信的介入成为广播的枷锁,那么可以说短信本“无罪”,只会是使用它的广播媒体出现了问题。广播媒体应该理性地看待不良短信带来的短期收益,对短信节目加以监控和合理利用,并在认识到短信这个全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的同时,认识到它给广播媒体本身带来的危机并且多加防范,这些都应当是我们在今后具体的工作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ichael.C Keith.The Radio Station[M]. Focal Press,1997:35-36.
[2]陆锡初.节目主持的互动内容与互动形式[J].西部广电学刊,2004,(4):12.
[3][4][6]陈柏玲,李霜.广播与短信合作之利弊分析[J].新闻传播,2007,(8):11-20.
[5][7]施玲.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互动的关系透视[J].现代传播,2003,(1):15-16.
[8]陈小珊.同步广播之我见[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11):5.
[9]郝丽萍.浅谈广播语言的想象魅力[J].中国广播,200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