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系循环法在常规稻麦良种生产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稻麦良种繁育“株系循环法”和“大群体小循环法”,为进一步提高稻麦种子繁殖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商品种子纯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株系循环法;稻麦;良种生产;种子纯度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31-02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皖垦种业作为国家级现代种业企业,一方面要持续进行新品种创新,另一方面对当家品种进行不间断提纯复壮也是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提高常规稻麦良种繁殖质量,皖垦种业常规稻麦良种繁殖技术也经历了由简单片选留种法到“三圃制”生产繁殖法的过度[1],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种子繁殖的质量和效率,在相关专家教授的指导下,逐步由“三圃制”过渡到“株系循环法”并进一步上升到“大群体小循环法”。通过良种繁殖技术创新,安徽农垦种子生产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极大提升,既实现了农垦种业的发展,又兑现了“让农民买到致富的种子”的承诺。片选留种法,采用简单的人工去杂去劣,技术层次低、用工多、耗资大,经过片选后保留的种子,质量虽有提高,但是纯度难以达到国家标准且质量不稳定。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全面提高生产出的商品种子纯度,寻求高纯度的繁材就提上日程。
  1 “三圃制”
  对当家品种和有“苗头”的新品种建立了以改良混合选择法为基础的“三圃制”,具体做法是单株选择,分系比较,去劣存优,混系繁殖。其流程如图1所示。“三圃制”的應用,在当时确实提高了部分生产用种纯度,能够生产出纯度达一级标准的种子,但是生产原种每一轮都要从单株选择开始,生产周期长,花费工本大,生产原种数量少,满足不了生产一级良种供种需要。同时在单株选择上,轮回次数越多偏差越大,出现了“三圃制”田品种种子与原来品种表现不一样的现象,因而生产的原种就“有其名而无其实”了。
  2 “株系循环法”
  为了保证原种质量,提高原种生产数量,满足公司生产经营需要,通过对苏、皖有关育种单位和良种场良种生产技术考察,全面采用陆作楣教授的“株系循环法”良种繁育理论和技术路线进行种子繁育,其流程如图2所示。
  “株系循环法”繁种在进入株系以后,每年只有株系圃和原种繁殖田(原种圃)2个部分,不用像“三圃制”中每年进行单株选择和株行鉴定,只在株系圃中各系选择部分单株,作下一年株系材料,因而缩短了原种生产周期,节省了用工,提高了生产原种数量。但是,用工量仍然很大,大量生产原种仍受限制,不能满足公司生产一级良种的供种需要。
  3 “大群体小循环法”
  随着安徽农垦常规稻麦良种基地的建立与发展,生产一级良种已不能满足新形势要求,只有发展原种生产才能大幅度提高良种生产经营效益,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用工,提高原种生产繁殖数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陆作楣教授的倡导下,改进“株系循环法”,即目前采用的“大群体小循环法”。“大群体小循环法”在进入株系以后,根据生产原种的数量,直接保留各系部分的群体构成大系,下一年分系种植于保种圃,以后每年在保种圃保留大系并继续种植保种圃,保种圃大系保留,其余混收后作为基础种子田繁殖原原种的材料,种植上按照同心圆布局:圆心种植保种圃,其外围种植基础种子田,再外围种植原种繁殖田。其方法如图3、4所示。
  “大群体小循环法”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供选择单株的材料须是具有原品种特性的高代材料,即从原原种繁殖的原种圃中选择,选择偏差小。二是周期短,产种多。三是保种圃有严格的空间隔离,生产繁殖布局上如图2所示,因而生产的种子纯度高(杜绝了生物学混杂)[2]。四是收获的混系比“株系循环法”株系圃收获的混系级别要高一级,是产种量大的一个主要因素。五是省去了人工选择和鉴定比较,十分省工。通过近几年的实际应用,此繁种方法总体表现为操作简便、省工、原种产量大、纯度高。小麦繁种生产上,0.07 hm2保种圃、2 hm2基础种子田、66.7 hm2原种田,可生产原种400 t左右;水稻繁种生产上,0.07 hm2保种圃、6.7 hm2基础种子田、666.7 hm2原种田,可生产原种5 000 t以上。多年来,皖垦种业采用此繁种方法累计生产当家稻麦原种数万吨,广大种植户普遍反映长势整齐、熟相好、纯度高。由此看来,“大群体小循环法”良种繁育技术是十分具有可行性的。
  4 “大群体小循环法”繁种理论依据
  在良种生产繁殖中,采用的循环选择路线存在许多潜在问题。由于种子的繁殖世代要延续到品种淘汰为止,时间较长,容易受自然选择的影响,不易察觉的突变也有留存的可能。由于环境影响和取样误差,并不对基因型做出可靠的鉴定,而对于多数非选择性状来说,又易发生漂移[3]。同样在循环选择中,“优中选优”也具有一定的局限,由于农作物品种优良变异的几率不大,特别是对于稻麦类自花授粉作物,变异频率更低,增加品种群体中选优的难度。第1轮选择结束后,群体遗传差异大大减少。第2轮选择的效果也就随着降低,尤其是基因型基本一致的群体,个体差异多由环境变异引起,特别是经济性状几乎都数量性状,它们的遗传有高有低,难以对基因型作出比较正确的鉴别。再次选择存在着无法估计的误差,因而“三圃制”在实际应用中容易把品种选得面目全非。数量性状大多呈正态分布。群体中表现一般的典型个体数量最多,作为选择的标准,去劣存优,即保存了群体中的大多数,从而保持品种的典型性[4]。同时根据品种群体的变异特点和选择的有效性,实行“三宽三严”选择法,即数量性状从宽,质量性状从严;遗传力低的数量性状从宽,遗传力高的数量性状从严;经济性从宽,抗病性和异交性从严,选择标准更加切合实际。品种的选种偏差主要由混杂导致,把防杂保纯作为良种繁育的中心关键环节,把原种生产和繁殖融为一体,即大群体小循环法,可取得多、快、好、省的实践效果。
  5 参考文献
  [1] 张安存,滕志英,解晓林,等.稻麦原种标准化生产新技术集成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5(5):65-66.
  [2] 陆作楣,陶瑾.稻麦良种繁育新技术:株系循环法[J].种子世界,1992(10):18-19.
  [3] 赵德芳.关于农作物良种繁育体制和技术的改革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1(7):7-8.
  [4] 张二俊,伊江山.杂交高粱良种繁育技术路线探讨[J].种子科技,2009(2):30-31.
其他文献
本文对2016年贵南县气象资料以及与历年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年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同时评述了气候条件对农作物油菜生长的影响。
针对农用机器人转向系统状态和控制具有复杂、时滞和增益时变的特性,将Adaline神经网络(ANN)与内模控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在线调整时滞时间和控制增益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建立基于
通过添加Vc和外加磁场处理,研究莲藕多酚氧化酶(PPO)反应动力学的变化规律。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莲藕PPO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所描述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Km为0.775mol/
摘要 杂交水稻的研发需要有利的自然、资金、人文环境。本文总结了杂交水稻的示范推广及产业化与三农工作相结合的措施,以期为杂交水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三农工作;结合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44-01  笔者从事多年的杂交水稻育种工作,近年来也进行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工作,经历了艰苦与挫折,同时也探索了某些方面的
摘要 高油酸油菜油品质可与茶油、橄榄油媲美,且油菜种植周期短、简单易行,可以快速扩大种植面积。推广高油酸油菜对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对7个高油酸油菜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161全生育期较对照沣油520早6 d,产量2 764.00 kg/hm2,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30 μmol/g,油酸含量达到80.10%,居第1位,含油量46.16%,居第2位,达到高油酸
在景电一期灌区春覆膜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品种较晚熟,在景泰县均能正常成熟。其中,辽域191品种的产量最高,增产潜力较显著,
基于实验与数值模拟,从坯料体内部自由缺陷在坯料变形过程中发生移动的角度来分析某曲轴连杆轴颈分模面内侧及过渡圆角处的微米级裂纹产生机理。提出将连续的坯料体分为表层
采用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取内燃机活塞的第三类边界条件,采用先热分析再结构分析的间接分析方法,模拟了陶瓷/金属梯度涂层的圆柱体在稳态工作情况下的温度及其热应力的
摘要 为了解優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镇稻21号在兴化地区的适应性,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镇稻21号品种适宜本地机插以及直播的形式进行栽培,整体呈现出穗型较大、产量较大、整体抗性较强的特点,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适宜在本区域范围大量推广种植,可以作为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品种镇稻99的更换品种。  关键词 中熟中粳;镇稻21号;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改变,现代城市高层建筑已经屡见不鲜,建筑风格多变,异形建筑不断涌现,玻璃幕墙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部分,不仅起到装饰和点缀的作用,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