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人的行为影响人的思想和感觉,这一理念激活一系列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人们变得更快乐、更自信,让生活工作学习变得更美好。这些方法并不需要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而需要突破旧有的条条框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激发出内心的正能量。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过分注重接受性学习,“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统治课堂,学生潜能的开发受到控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要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关键是教师以什么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问题应当由谁生成。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进行系统教学与问题探索的辩证结合,着眼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以读者的身份,以平等的态度,激发、强化学生阅读的内在需求,为学生搭建一个发表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心得、以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的交流平台,顺着学生的阅读心理,把学生的感受提升到一个新境界。那么,怎样从问题中用质疑激发阅读教学的正能量呢?
一、看准“火候”设问题
设置问题情境首先要把握“火候”。叶老说“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揣摩何处为学生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则为讲明之。”名师大家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例子。宁鸿彬老师在教《七根火柴》时,这样设疑:卢进勇历尽艰难,把火柴交给部队,当他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交给指导员时,他激动的一肚子话,说不出一句来。如果你是卢进勇,你要对指导员说些什么?这一特定情景设置,打开了学生创造性思考的大门,从无疑到设疑,是师生间综合能量辐射的的过程,也是情趣设置优化的结果。
爱因斯坦說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设置让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能体现师生相互作用的能动性,更能张扬阅读教学的磁力,使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和创造性潜能得到发挥。
思源于疑,疑在于问。问的恰当、科学、合理,会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如何提问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问什么,对这个问题,概括的说就是“五点”、“十处”,即:重点、难点、疑点、兴奋点、思维点,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变化处、规律处、重复处、含蓄处、细节处、最佳处、文眼处。大凡优秀教师,无不谙熟问法。他们的问法很多,常用的有曲问、举例、类比、设疑、联想、悬念、演示、表演、操作等。
二、质疑力是怎样炼成的
1、让学生喜欢发问。想问、敢问是学生质疑的欲望、兴趣、意识。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发问的重要性,鼓励发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其次,要为学生的胆小怕问打消顾虑。为什么怕问?或许是习惯于“填鸭式”;或许是缺乏挑战课文名篇名家,或许教师严厉,缺乏民主,被扣上乱说乱动的帽子;或许老师讲课平淡,索然寡味等。有疑而不敢问,疑问永远不会解决。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发现的问题,除了教师的热情、入境、情趣的诱导,关键在于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根本在于教师观念行为的转变。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多鼓励、多赏识、允许不同意见、允许学生犯错,持童心向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下,才会没有顾虑、童言无忌、思维活跃,从而敢于质疑。
2、教给疑问的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教师是怎样质疑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属于什么类型。阅读中,教师知道学生质疑就是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具体说一是“问什么”,二是“如何问”。
“问什么”可以从教材出发,宜抓关键点、疑难点、含蓄点等。关键点,一般指教材的重点,结构衔接点、文章的点睛点、作者的动情点。疑难点,一般指理解疑难点、难点。含蓄点即有言外之意之处。也可以从文章的观点、构思、写法、句子、词语乃至标点符号质疑。
“如何问”可以从问题思考方法考虑,有以下类型:叙述型、演绎型、归纳型、发挥型、评价型。质疑常用以下方法:从字面挑矛盾法。例如:《孔乙己》中“大概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大概”与“的确”矛盾;《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明知党证里夹着几根火柴,为何还要艰难的一根一根的数?又如从变化中招矛盾法。如反复、推比修辞,如《变色龙》中警官态度的反复无常。再如:借假设生疑法:即假设另一种情况与课文内容对比。还有,以常理质疑法,即知道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质疑。总之,方法很多,只要点拨得当,先扶后放,学生是会在实践中形成基本的质疑能力的。
3、培养质疑创造力。创造性思维阅读离不开擅长质疑。对学生而言,只要质疑具有点“新”即可达到对其创新潜能开发的目的。从创造性思维训练角度出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质疑能力的创造性,与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等密切相关。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同一个问题,要打破思维定势,从多种角度考虑,淡化统一标准和答案,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逆向思维是指不按照常规思维,与自然过程相反,或与事物的常见特征、一般趋势相违背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是一种跳跃的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推测。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创造性质疑的途径和方法。
三、警惕另类质疑阅读
近年来,阅读教学似乎有一些“轻语文”倾向。一时间,有从《愚公移山》中读经济筹划思想。有将《孔乙己》上成法庭辩论的。《背影》中的父亲因为懒得走路才翻铁轨的,还有《红袖章》抓住罚了款,不一而足。这些当前最激进的所谓另类阅读,不但在公开示范课上亮相,而且连乡村的普通教师争相模仿。有的教师在教感情深沉的文章时则以音乐影片来煽情。
这些做法都将阅读质疑理解为从语言中寻找内容,从文本处拿来问题。这样的“满堂问”看起来有一定程度的生生互动,你来我往,你方言罢我登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真是好不热闹,但这种热闹的背后我们看看又是什么东西呢?不过是少数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质疑下“豁然开朗”,那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的,学生的潜能难有机会得以培养和激发。
因此,阅读质疑能力培养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思考、活动、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倒是教师反而被学生牵着鼻子团团转。不仅如此,教师还得顺着这些质疑去紧张思考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话题。于是,教师与学生共学、共质疑。教学相长就成为必然。而这样的阅读教学,也才是最真实,令学生们欢迎的阅读教学,也才是高效课堂所必须的。
一、看准“火候”设问题
设置问题情境首先要把握“火候”。叶老说“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揣摩何处为学生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则为讲明之。”名师大家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例子。宁鸿彬老师在教《七根火柴》时,这样设疑:卢进勇历尽艰难,把火柴交给部队,当他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交给指导员时,他激动的一肚子话,说不出一句来。如果你是卢进勇,你要对指导员说些什么?这一特定情景设置,打开了学生创造性思考的大门,从无疑到设疑,是师生间综合能量辐射的的过程,也是情趣设置优化的结果。
爱因斯坦說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设置让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能体现师生相互作用的能动性,更能张扬阅读教学的磁力,使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和创造性潜能得到发挥。
思源于疑,疑在于问。问的恰当、科学、合理,会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如何提问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问什么,对这个问题,概括的说就是“五点”、“十处”,即:重点、难点、疑点、兴奋点、思维点,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变化处、规律处、重复处、含蓄处、细节处、最佳处、文眼处。大凡优秀教师,无不谙熟问法。他们的问法很多,常用的有曲问、举例、类比、设疑、联想、悬念、演示、表演、操作等。
二、质疑力是怎样炼成的
1、让学生喜欢发问。想问、敢问是学生质疑的欲望、兴趣、意识。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发问的重要性,鼓励发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其次,要为学生的胆小怕问打消顾虑。为什么怕问?或许是习惯于“填鸭式”;或许是缺乏挑战课文名篇名家,或许教师严厉,缺乏民主,被扣上乱说乱动的帽子;或许老师讲课平淡,索然寡味等。有疑而不敢问,疑问永远不会解决。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发现的问题,除了教师的热情、入境、情趣的诱导,关键在于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根本在于教师观念行为的转变。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多鼓励、多赏识、允许不同意见、允许学生犯错,持童心向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下,才会没有顾虑、童言无忌、思维活跃,从而敢于质疑。
2、教给疑问的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教师是怎样质疑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属于什么类型。阅读中,教师知道学生质疑就是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具体说一是“问什么”,二是“如何问”。
“问什么”可以从教材出发,宜抓关键点、疑难点、含蓄点等。关键点,一般指教材的重点,结构衔接点、文章的点睛点、作者的动情点。疑难点,一般指理解疑难点、难点。含蓄点即有言外之意之处。也可以从文章的观点、构思、写法、句子、词语乃至标点符号质疑。
“如何问”可以从问题思考方法考虑,有以下类型:叙述型、演绎型、归纳型、发挥型、评价型。质疑常用以下方法:从字面挑矛盾法。例如:《孔乙己》中“大概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大概”与“的确”矛盾;《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明知党证里夹着几根火柴,为何还要艰难的一根一根的数?又如从变化中招矛盾法。如反复、推比修辞,如《变色龙》中警官态度的反复无常。再如:借假设生疑法:即假设另一种情况与课文内容对比。还有,以常理质疑法,即知道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质疑。总之,方法很多,只要点拨得当,先扶后放,学生是会在实践中形成基本的质疑能力的。
3、培养质疑创造力。创造性思维阅读离不开擅长质疑。对学生而言,只要质疑具有点“新”即可达到对其创新潜能开发的目的。从创造性思维训练角度出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质疑能力的创造性,与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等密切相关。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同一个问题,要打破思维定势,从多种角度考虑,淡化统一标准和答案,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逆向思维是指不按照常规思维,与自然过程相反,或与事物的常见特征、一般趋势相违背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是一种跳跃的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推测。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创造性质疑的途径和方法。
三、警惕另类质疑阅读
近年来,阅读教学似乎有一些“轻语文”倾向。一时间,有从《愚公移山》中读经济筹划思想。有将《孔乙己》上成法庭辩论的。《背影》中的父亲因为懒得走路才翻铁轨的,还有《红袖章》抓住罚了款,不一而足。这些当前最激进的所谓另类阅读,不但在公开示范课上亮相,而且连乡村的普通教师争相模仿。有的教师在教感情深沉的文章时则以音乐影片来煽情。
这些做法都将阅读质疑理解为从语言中寻找内容,从文本处拿来问题。这样的“满堂问”看起来有一定程度的生生互动,你来我往,你方言罢我登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真是好不热闹,但这种热闹的背后我们看看又是什么东西呢?不过是少数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质疑下“豁然开朗”,那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的,学生的潜能难有机会得以培养和激发。
因此,阅读质疑能力培养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思考、活动、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倒是教师反而被学生牵着鼻子团团转。不仅如此,教师还得顺着这些质疑去紧张思考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话题。于是,教师与学生共学、共质疑。教学相长就成为必然。而这样的阅读教学,也才是最真实,令学生们欢迎的阅读教学,也才是高效课堂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