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环境监测质量的不断提升,环境监测信息化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已进入到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理念中。当前,环境检测部门采集和收集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则无法有效的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应用,也无法实现数据的深入分析,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环境监测信息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化技术信息处理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为了使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获得更为有效的运用,通常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监测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并且将其进行充分利用,在持续不断的信息更新过程中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有效的促进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大部分环境监测站和软件开发公司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投入了众多的人力和物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环境检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系统仍然较少,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一、信息化建设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一次飞跃
(一)信息化建设是管理模式的一次飞跃
环境监测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经历了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固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对其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必然会遭到各方面的阻力。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管理模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循序渐进的推动,有步骤、有计划的实现管理模式信息化。如在现阶段随着监测数据的不断累积,对数据的管理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实现传统的静态管理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动态管理的迈进。而且要建立数据分析系统,由传统的对结果的监控过渡到对源头和流程的监控,提高环境监控工作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是工作方式的一次飞跃
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不是从现在开始的,严格来讲随着计算机的使用,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工作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以前更多的是将信息化作为一种工作手段和辅助设施来运用,现在则是要求建立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将对现有的工作内容进行优化,使工作更加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如在很多地方的环境监测中心在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后,以前的上下级的管理、审核过程被平台式的互动管理模式取代,增加了工作的时效性。
(三)信息化建设是监测手段的一次飞跃
监测设备信息化是环境监测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各种信息化的监测设备在全国各地普遍运用,这些自动监测设备能够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控,按时分析采样数据,随时提供警示信息,相比传统人工监测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拓展了监测对象的范围,提高了对污染物质的检出率。
二、现阶段环境监测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网络
目前,各监测单位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的委托相关单位进行开发,工作对象主要是各单位自己负责的领域和范围,这就造成信息系统相互之间并无关联,特别是一些数据传输中的涉密部分难以协调,从而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管理系统无法互通,使得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无法形成网络。这种现象无论在同级部门间的横向管理,还是地方和中央的纵向管理过程中都比较常见。
(二)关键性信息化技术面临应用瓶颈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大多是借鉴国外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国外的很多思路与方法与国内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可目前很多地方却带着政绩工程的样子一哄而上的运用实验室管理系统,只注重名称而不下功夫解决国际先进理念与国内实际结合的关键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浪费。与此类似的还有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很多地方只注重该系统的视觉演示效果,而忽视系统本身的数据分析管理功能,使得具备强大功能的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因为缺乏有效的维护使用环境和技术支持而变成了简单的汇报演示道具。
三、推进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建议
(一)更新理念,完善制度
首先要加强学习,学习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理念,学习其它行业的成功经验,认识到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其次要完善制度,要构建符合信息化工作背景下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要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二)统筹兼顾,科学定位
各单位在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时要在设计阶段就通盘考虑新系统与过去系统数据的对接,考虑到未来长远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其它往来业务部门的互通问题,兼顾上级部门和相关行业的要求,要与他们的信息化标准相符。
(三)立足应用,促进发展
环境监测信息化发展绝不是什么形象工程,我们要下大力气挖掘现有监测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使其全面应用于我们日常监测工作的实际,在运行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总结修改,为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完善队伍,吸引人才
人才培养和人才资源是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要有效推进信息化工作,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各环境监测单位要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好人才,要建立适合人才发展的科学的考核制度和科研体系,使环境保护工作后继有人。
四 、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化的策略
(一) 坚持科学技术为根本
在进行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需要根据设计和规划的具体要求,从当前监测业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以往的数据进行汇总与整合,对长远的发展计划进行全面的考虑,才能保证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科学性。需要注意的是,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除了环境部门本身,要对其他的部门和机关的工作需求有充分的考虑,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为主导,兼顾不同部门的信息使用需求,促进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不断提升。
(二)坚持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保证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对多年来的环境数据进行持续的收集与整合,并且将数据和编码的规则进行梳理,从而通过与不同的数据信息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的环境监测信息化标准管理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环境监测数据标准的管理,以此提升环境监测信息的质量,并且将其融入到不同的监测业务中,获得更精确的监测结果。
(三)以数据流为主
在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和运行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的行业标准和信息化标准为依据,建立多维化和立体化的思维模式,从数据库架构升级、数据结构改善、数据字典规范化、数据内容核准与筛选4个方面人手,对原有数据库架构和数据结构进行升级改造,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全力打造出科学完善的监测数据模型体系,为监测信息化的高级应用提供根本的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持。
(四)以应用促发展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是为了实现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有效开发,促进监测信息的有效运用,因此,必须要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在运行实践中促进各项技术的完善,而不能将其视为摆设或者是面子工程,只有保证其能够顺利的投入运行,并且对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完善与成熟,才能充分发挥环境监测信息化的作用,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持续开展。
五、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环境监测技术信息化脚步不断加快,从当前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虽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可以消除以往的瓶頸问题,但是信息化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需要兼顾宏观与微观、兼顾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全局发展观,同时也需要详细的流程和技术细节做支撑,在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才能够充分发挥环境监测信息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继强,陈惠珍,陈静文,张亮,李宁.环境卫生监督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1(07).
[2]顾丽韵.建筑室内污染源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绿色建筑,2010(06).
[3]董圆媛.环境监测现代化体系建设下的监测仪器设备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8).
[4]贾永勤,段 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项目管理模式及效果[J].中国水利,2007(04).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化技术信息处理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为了使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获得更为有效的运用,通常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监测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并且将其进行充分利用,在持续不断的信息更新过程中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有效的促进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大部分环境监测站和软件开发公司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投入了众多的人力和物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环境检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系统仍然较少,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一、信息化建设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一次飞跃
(一)信息化建设是管理模式的一次飞跃
环境监测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经历了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固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对其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必然会遭到各方面的阻力。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管理模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循序渐进的推动,有步骤、有计划的实现管理模式信息化。如在现阶段随着监测数据的不断累积,对数据的管理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实现传统的静态管理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动态管理的迈进。而且要建立数据分析系统,由传统的对结果的监控过渡到对源头和流程的监控,提高环境监控工作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是工作方式的一次飞跃
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不是从现在开始的,严格来讲随着计算机的使用,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工作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以前更多的是将信息化作为一种工作手段和辅助设施来运用,现在则是要求建立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将对现有的工作内容进行优化,使工作更加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如在很多地方的环境监测中心在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后,以前的上下级的管理、审核过程被平台式的互动管理模式取代,增加了工作的时效性。
(三)信息化建设是监测手段的一次飞跃
监测设备信息化是环境监测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各种信息化的监测设备在全国各地普遍运用,这些自动监测设备能够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控,按时分析采样数据,随时提供警示信息,相比传统人工监测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拓展了监测对象的范围,提高了对污染物质的检出率。
二、现阶段环境监测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网络
目前,各监测单位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的委托相关单位进行开发,工作对象主要是各单位自己负责的领域和范围,这就造成信息系统相互之间并无关联,特别是一些数据传输中的涉密部分难以协调,从而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管理系统无法互通,使得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无法形成网络。这种现象无论在同级部门间的横向管理,还是地方和中央的纵向管理过程中都比较常见。
(二)关键性信息化技术面临应用瓶颈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大多是借鉴国外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国外的很多思路与方法与国内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可目前很多地方却带着政绩工程的样子一哄而上的运用实验室管理系统,只注重名称而不下功夫解决国际先进理念与国内实际结合的关键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浪费。与此类似的还有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很多地方只注重该系统的视觉演示效果,而忽视系统本身的数据分析管理功能,使得具备强大功能的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因为缺乏有效的维护使用环境和技术支持而变成了简单的汇报演示道具。
三、推进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建议
(一)更新理念,完善制度
首先要加强学习,学习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理念,学习其它行业的成功经验,认识到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其次要完善制度,要构建符合信息化工作背景下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要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二)统筹兼顾,科学定位
各单位在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时要在设计阶段就通盘考虑新系统与过去系统数据的对接,考虑到未来长远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其它往来业务部门的互通问题,兼顾上级部门和相关行业的要求,要与他们的信息化标准相符。
(三)立足应用,促进发展
环境监测信息化发展绝不是什么形象工程,我们要下大力气挖掘现有监测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使其全面应用于我们日常监测工作的实际,在运行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总结修改,为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完善队伍,吸引人才
人才培养和人才资源是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要有效推进信息化工作,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各环境监测单位要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好人才,要建立适合人才发展的科学的考核制度和科研体系,使环境保护工作后继有人。
四 、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化的策略
(一) 坚持科学技术为根本
在进行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需要根据设计和规划的具体要求,从当前监测业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以往的数据进行汇总与整合,对长远的发展计划进行全面的考虑,才能保证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科学性。需要注意的是,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除了环境部门本身,要对其他的部门和机关的工作需求有充分的考虑,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为主导,兼顾不同部门的信息使用需求,促进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不断提升。
(二)坚持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保证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对多年来的环境数据进行持续的收集与整合,并且将数据和编码的规则进行梳理,从而通过与不同的数据信息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的环境监测信息化标准管理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环境监测数据标准的管理,以此提升环境监测信息的质量,并且将其融入到不同的监测业务中,获得更精确的监测结果。
(三)以数据流为主
在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和运行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的行业标准和信息化标准为依据,建立多维化和立体化的思维模式,从数据库架构升级、数据结构改善、数据字典规范化、数据内容核准与筛选4个方面人手,对原有数据库架构和数据结构进行升级改造,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全力打造出科学完善的监测数据模型体系,为监测信息化的高级应用提供根本的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持。
(四)以应用促发展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是为了实现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有效开发,促进监测信息的有效运用,因此,必须要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在运行实践中促进各项技术的完善,而不能将其视为摆设或者是面子工程,只有保证其能够顺利的投入运行,并且对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完善与成熟,才能充分发挥环境监测信息化的作用,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持续开展。
五、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环境监测技术信息化脚步不断加快,从当前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虽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可以消除以往的瓶頸问题,但是信息化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需要兼顾宏观与微观、兼顾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全局发展观,同时也需要详细的流程和技术细节做支撑,在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才能够充分发挥环境监测信息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继强,陈惠珍,陈静文,张亮,李宁.环境卫生监督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1(07).
[2]顾丽韵.建筑室内污染源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绿色建筑,2010(06).
[3]董圆媛.环境监测现代化体系建设下的监测仪器设备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8).
[4]贾永勤,段 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项目管理模式及效果[J].中国水利,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