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老爹打知县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天启二年的元宵节,乔知县上街赏灯时,突然有个脏兮兮的老爹拦住了他,让他赏口饭吃。
  乔知县心想,老爹就是讨口饭吃,吃饱了肯定抬脚走人,他就把老爹领入县衙。谁承想,请神容易送神难,酒足饭饱的老爹赖在县衙不走了。正在他发愁时,街上传来了一阵叫喊声。他忙竖耳细听,疯老爹却捣起乱来,一个劲地嚷着没吃饱。
  
  听不清外边的叫喊,他只得派随从去看。随从回来后,慌张地说:“有人说石板桥上两伙妇女在打架,打得头破血流。”
  明朝时,冠县有个习俗,每年正月十五、十六晚上,妇女们都会三五成群结伴过桥,取“过桥度厄”之意,为的是消灾除秽。所以石板桥上起争端的事时有发生。
  乔知县一向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听说妇女打架,乔知县忙说:“本县看看去。”要出门时,疯老爹一把抱住了他。这会儿,县衙的丁壮大都退衙回了家,乔知县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他费了近一个时辰,才摆脱了疯老爹。
  到了石板桥后,乔知县大喝道:“哪些妇女在此打斗?”听了这话,几个妇女围了过来:“哪有妇女打斗,倒是一伙拿着刀棍的壮汉霸着石板桥,这会儿刚走……”
  乔知县正要详细询问时,疯老爹又出现了,他抓下乔知县的官帽,撒腿就跑。官帽丢不得,乔知县也顾不上再问,急忙追疯老爹去了。疯老爹一口气跑到了破败的仿禅寺,兴许是跑累了,竟躺在寺外睡着了。追到仿禅寺,乔知县突然听到寺里的说话声:“姓乔的怎会不去石板桥?莫非走漏了风声?”
  乔知县惊出了一身冷汗:那伙人等的竟是自己。乔知县拿回官帽,立即和随从回去召集了兵丁。当夜,擒获了这些打算害他的人,这些人都是本地的混混。
  原来,乔知县上任一年来,接连处理了好几个贪官污吏,其中,县丞也因克扣赈灾款项被乔知县处置过。他们怀恨在心,就买通这些混混,来报复乔知县。
  要回县衙时,乔知县想起了疯老爹。若不是疯老爹,今晚自己可能已命丧石板桥,所以乔知县就把他带了回去。谁料,回到县衙后,疯老爹又来了疯劲,拿着藤条打起了乔知县。乔知县狠狠挨了两下打,大伙才把疯老爹摁住。至此,乔知县才知道疯老爹是自己的冤家。
  这疯老爹平时跟常人没多大差别,可发起疯来,指不定用什么家什打乔知县,每天至少打一次。每当挨打时,乔知县就想起了父亲,当年如果不是父亲打他,他哪能中举?所以疯老爹打他,他只是躲,从不还手,直到疯老爹打累为止。
  天启七年,熹宗朱由校驾崩,思宗朱由检继承皇位。思宗上台不久,乔知县就接到上派文书,要他五天内赶到青州府高苑县上任。
  听到这个消息,同僚们开始为他担忧起来。高苑是个很难治理的地方,此地有个恶霸高乡绅不受管教;而且,刚离任的荣知县跟高乡绅相互勾结,搜刮民脂民膏,把高苑百姓剥得只剩了一张皮,老百姓的生活都成了问题……高苑父老乡亲为此告过状、造过反,都不顶用!上面,荣知县依附当朝权臣魏忠贤,告不倒;下面,高乡绅打手成群,反不成。然而,担忧归担忧,上边的任命哪敢违抗。
  乔知县简单收拾了一番,雇了一辆马车就上路了。
  半路上,有人大喊停车,乔知县回头一看,是疯老爹。他劝疯老爹回去,疯老爹却不听。马夫看疯老爹态度坚决,便反过来劝乔知县:“大人,老爹疯疯癫癫的,又无亲无故,没您养着,怕是活不了!”
  乔知县解释道:“我怕疯老爹闹起来会耽搁我们的行程。”马夫说:“那只好绑着他。”没想到疯老爹自动伸手让绑。
  到了济南城郊,迎面来了两个骑马者。其中一人道:“乔大人,我们高乡绅有礼了。望大人到任后,照顾高家!”说罢,另一人捧出百两黄金递了过去。
  这拦路者正是高苑恶霸高乡绅的打手。乔知县朝两人瞪了一眼:“本县不照顾什么‘高家低家’,只照顾好人家!”
  听了此话,高家两人变了脸色,警告乔知县:“就连青州知府都让高家三分,一个小小的知县不给高家面子,就是不识好歹。”
  乔知县不吃拉拢,更不怕吓唬,他正气凛然地下了马车。不料,那两人竟要杀人灭口,他们抽出刀剑砍向乔知县。乔知县不会武功,只能跑,他一边躲闪一边苦笑,他居然在疯老爹的鞭棍下练成了一套躲闪功夫,高家两人用尽了力气,也伤不到他。
  这时,疯老爹大叫起来:“拿刀!”此话一出,两个打手慌了,乔知县赤手空拳,他们都占不了便宜,人家用了兵器岂不吃亏?于是两人尴尬万分地上马跑了。
  遭遇了刺客,乔知县再不敢多歇。他们昼夜兼程,终于在第五天赶到了高苑。这个时候,县衙的几个官员正聚集在衙门前迎接他呢。他同众人寒暄片刻,就慌忙把疯老爹松了绑,搀扶了下来。
  县衙内举行接风宴时,乔知县又特意让人在宴厅放了个独桌,请疯老爹就坐。这个举动,引起了捕头孟中的好奇,他问道:“刚才绑着老爹,现在又奉为上宾,大人您这是唱的哪出戏啊?”
  乔知县瞥了疯老爹一眼,说了句“冤家”!随后,就把几年来疯老爹打他等事说了出来。
  听了这个奇闻,大家不停地赞许乔知县。过了一会儿,孟中“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大人,请您为黎民百姓做主!”
  乔知县将孟中扶起:“孟捕头放心,我对高苑有些了解。当今皇帝一心要整治奸邪,我们办了高乡绅,不仅能使百姓得福,还能牵出荣知县等一批贪官污吏……只是,高乡绅不好对付。”
  接着,乔知县说出了济南城郊高家人拦路逞凶的事。
  “可恨!”孟中拍着桌子说,“的确如大人所说,高贼很难对付,他武功极高,据说他习武以来,只败给过锦衣卫千户金刀将军王名世。可是,几年前将军因惹了魏忠贤,出走京城,至今不知去向……现在怕是没人能胜得了高贼。不过,既然大人肯为民做主,我孟某就是拼了性命也要……”   乔知县说:“莫急,此事还得从长计议,免得打草惊蛇。”
  乔知县正和孟中等人商议对策之际,忽听院里人声杂乱,扭头一看,高乡绅带着家丁们闯了进来。
  “不知乔大人到任,高某有失远迎。”高乡绅盛了一碗酒,“初次见面,还请大人赏脸,满饮此碗。”
  乔知县吃了一惊:来得太快了!乔知县朝孟中使个眼色,示意孟中去调集人马。
  “本县不胜酒力。”乔知县端起一小杯喝了。高乡绅仰头喝完碗里的酒,又倒了一碗。
  “这第二碗是给乔大人赔罪,高某管教不严,手下冲撞了大人。”他边说边喝令那两个家丁跪下来。乔知县酒量本不大,高乡绅却不依不饶,乔知县立马生了气。
  敬酒不成,高乡绅恼羞成怒:“敬酒不吃,吃罚酒。来人!”话音刚落,十来个高手就将乔知县围住了。乔知县躲躲闪闪,终究是不会武功,没多久就挂了彩。
  孟中赶到后,指挥捕快们冒死杀进包围圈,保护乔知县后退,退到县衙门口时,却见疯老爹提着把大刀也赶来凑热闹。
  没想到的是疯老爹竟提着大刀奔向了高家打手。只见他手起刀落,眨眼间,十多个打手都被砍得人仰马翻。然后疯老爹立马提刀去战高乡绅。对打不久,疯老爹居然把高乡绅打倒了。
  孟中迅速将高乡绅捆住,疯老爹把高乡绅提起来:“高乡绅等人作奸犯科,还望乔大人尽快整理成文,上报朝廷。另外,老夫还想请乔知县宽恕我对你的不恭。”
  大家都呆了,疯老爹并不疯。
  孟中是个直肠子,心里藏不住问题,他问:“乔知县这么好的官,拥戴还来不及,您怎么会打他呢?还有您为什么要装疯呢?”
  “疯老爹”笑了笑,讲起了他打乔知县、装疯的缘由。他说,这年代坏人当道,他对朝廷不抱希望了,所以他弃官出京访友求师。几年前,元宵节那天,他听几个混混说要在石板桥刺杀乔知县,便决定帮乔知县避过此祸,因为他知道,乔知县是个好官……
  他本打算救了乔知县就走,可他转念一想,乔知县整治贪官污吏,肯定会得罪人,得罪人就难免遭报复,所以他才设法留下来保护乔知县。但他总不能保护乔知县一辈子啊!让乔知县练武?不可能,乔知县既不肯练,也没时间练,于是他就想出了“打人”这一招,为的是让乔知县练个躲功。他为什么不实话实说呢?因为他有难言之隐,他跟魏忠贤有过节,魏忠贤贴了告示要拿他,他只能装疯卖傻。
  “乔知县,在下不能再保护你了。”疯老爹看了看孟中,说,“孟捕头身手不错,是个忠义之士,日后,你可仰仗他。”
  “老爹哪里去?”乔知县问。
  “老夫要赶往京城,皇上已经对魏忠贤下手了,魏忠贤朋党甚多,我怕有人对皇上不利,我进京保护皇上去了!”
  听“疯老爹”说要进京护驾,乔知县赶忙牵来一匹马,拱手问道:“敢问老爹尊姓大名?”
  “疯老爹”跃上马,轻声说出了五个字:“金刀王名世。”说完,朗笑一声,策马而去。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2015.9下
  (赵雷 图)
其他文献
大唐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打着“诛灭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起兵造反,很快进逼长安。唐明皇李隆基率众出逃。到了马嵬坡时,早就觊觎帝位的太子李亨借机对陈玄礼提出诛杀杨国忠。陈玄礼深知杨国忠有贵妃娘娘撑腰,未免有些迟疑。李亨便说在杀死杨国忠后可以趁机逼死杨玉环。  陈玄礼顿时吓了一跳。李亨见他还在犹豫,便直盯着他说:“你怕什么怕?父皇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安禄山这一乱让他焦虑不安,他要是有个什么不测,这帝王之位
期刊
乾隆皇帝下江南,纪晓岚随行。一路上,乾隆经常出一些难题命纪晓岚答对,纪晓岚都能巧妙地完成。  一天,他俩登上长江岸边的一座酒楼,欣赏江景。乾隆忽然心血来潮,要纪晓岚即景做一首绝句,诗中必须包括十个一字。纪晓岚唯唯领命。他走近临江的窗户,放眼望去,但见秋雨如丝,江面上雾影蒙蒙,往来的船只很少,不远处,岸边泊着一条小船,一个渔人戴笠披蓑,正在垂钓。纪晓岚略一沉思,便念出了两句诗:“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
期刊
《辛丑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就向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提出了退兵的要求。瓦德西十分狡猾,没有正面回答退不退兵的问题,而是向李鸿章发了一封邀请函,称联军定于某月某日某时在紫禁城广场举行进入北京的第二次阅兵式,请李鸿章光临。  李鸿章拿到邀请函,左右为难:若去参加,他就是赔了款还要为侵略军张目;若不去,他一个一品大员待在北京,坐视外国军队在皇宫耀武扬威,还不被百姓的唾沫淹死?  这天,李鸿章正在寓所发愁,管
期刊
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学问功底深厚,书画古今绝伦,号为“三朝老名士,百年大布衣”。  有一次,某盐商大宴宾客,金农也在被邀之列。席间,有人提出以“飞红”为题创作饮酒诗。正轮到某一盐商,他绞尽脑汁想不出来。大家要罚他酒,他忽然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怎样?”  众人大笑:“柳絮白如雪,岂能‘片片红’?”  正在他尴尬之际,金农说:“这是元人咏平山堂之诗,他引用得很确切。”众人要他说出全诗,金农从
期刊
西汉高帝七年,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迎击进犯太原的匈奴,因轻敌冒进,中了诱兵之计。匈奴单于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将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包围于平城白登山,时间长达七天七夜。  时值寒冬,天降大雪,汉军缺衣断粮,援兵进不来,被围队伍冲不出去,愁坏了刘邦。当时张良不在军中,身边就数陈平最有智谋,便问计于他。  陈平亦无计可施,直到第六天,突然想出一法,报知刘邦,刘邦忙令照办。  陈平派了一个有胆识善游说的使者
期刊
清代的叶存仁,先后在浙江、河南等地做官,比较清正廉洁、律己律人。因为政绩卓著,他被升任巡抚,是当时的封疆大吏。  叶存仁雇好船只准备赴任,昔日的同僚们却凑在一起商量起来。有同僚就说,叶大人在任期间,对我们十分关心和照顾,如今调走了,我们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呀。  同僚们来到江边给叶大人送行,可临开船时,船家却说船坏了需要修补。于是,叶存仁就和同僚们坐下来一边叙旧一边等待。直到天完全黑下来,船只才修好,
期刊
曹操卧榻难眠,致使头昏脑涨,四肢乏力。众御医使尽浑身解数,终无疗效。  谋士荀极力推荐说,南阳张仲景,素有神医之称。  曹操闻言大喜,即刻遣人去请。  张仲景走进曹府,对曹操望闻问切后,出示一枕说,此枕看似普通,却是神物。枕芯小米,因经常闻经听道,已通仙境。丞相至晚安歇,需忘却杂念,静听小米言语。小米所言,正是疗病验方。  曹操谨遵医嘱,歇息后极力安静,还没能听到神枕言语,已是鼾声如雷。  如此三
期刊
清朝乾隆年间,在扬州城有个远近闻名的财主,名叫李贵。这李贵在扬州城有几十家店铺,城外有数十顷良田,因早年作恶太多,日子过得并不太平。  李贵凡事谨慎,生怕露富遭人谋害。五十岁寿辰一过,李贵就将生意交给下人去打理,不惜重金在离扬州城十里之外的黄崖山下建造了一座高宅大院住了进去。  这大院的院墙有好几丈高,又在四周挖下水渠,平日进出都得放下吊桥。  李贵深居简出,躲在家里喝茶、看书,修身养性。可是就连
期刊
腊月二十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一辆黑色小轿车从远处驶来,停在盈福祥小区北门路边的一个停车位上。车门打开后,孟元生从小轿车里钻出来,打个哈欠,伸个懒腰,然后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一家包子铺。  由于时间还早,包子铺里还没有顾客,老板赵胜正坐在门口无聊地翻看着手机上的新闻。  见来了客人,他站起身,仔细一瞅,认出来是孟元生,赶紧满脸堆笑地说:“这不是孟大哥吗?你可有日子没来了,是不是嫌我做的包子不好吃了
期刊
水浒中的金枪手徐宁,会七十二手钩镰枪法,说起根源,还出自沭阳西南的大王庄打铁巷呢。  相传大泽乡起义的消息传到楚霸王项羽的家乡后,不少青年人都跃跃欲试地去投奔义军。可大王庄的青年徐旺达因家中有80岁的老母,脱不开而留在她的身边,并拜庄西头老铁匠为师。  这天早上他起早来到地里收麦。一趟地要收到头,突然见路上跑来一匹白马,马背上驮着一个人,到了他家地头,那匹马突失前蹄,人摔了下来,马继续向前跑去。他
期刊